斜隔板式双眼视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4971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斜隔板式双眼视训练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视功能训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训练双眼同时视、集合发散功能及立体视的斜隔板式双眼视训练仪。



背景技术:

弱视是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未能得到适当的视觉刺激引起的发育障碍,患者的空间立体觉和视力均受影响;斜视是双眼视物时,一只眼固视目标,另一只眼视线偏离该目标,导致双眼视功能减弱或消失;非斜视性双眼异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调节和聚散能力异常,双眼视线无法对准目标物并准确对焦。这些眼部疾病均会影响双眼的视力及融像功能(融像异常是常见的双眼视功能问题,双眼看到的两个物像无法被融合成单一的像,而出现视物不清、双重影、阅读不能持久、阅读后头疼等视觉问题)。

目前常用的双眼视训练方法包括同视机、单双孔径训练仪、红绿立体视图等,其中同视机体积庞大,不便携带,患者只能在医院中进行治疗,而单双孔径训练仪及红绿立体图的训练项目较为局限。

目前尚缺乏一种双眼视功能训练仪器,可提供多种训练模块,同时轻便易携,适合家庭化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隔板式双眼视训练仪,其基本结构包括瞳距滑轴、顶板、平面反射镜、斜隔板、侧板、底板、刻度尺及底座,顶板上有一对透视孔,里面装有正凸透镜;两个透视孔之间设有瞳距滑轴,其上方设有刻度;侧板内表面设有视标固定槽来放置视标卡片;斜隔板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顶板中部和侧板底部相连接,斜隔板的内表面上方装有一块平面反射镜,可将侧板上的视标卡片投射到底板上;底板通过焊接方式与侧板底部连接,侧面标有一行刻度尺,用来衡量聚散范围;底板通过铰链与底座连接,底板两侧分别设有支撑片,固定在底座的凹槽上。

优选的,瞳距滑轴的长度可根据各年龄患者的瞳距不同而改变,调节范围是48-76mm,以保证患者的眼睛瞳孔中心对准球镜中心,防止因偏心而对眼镜产生棱镜效应。

优选的,视孔中的正凸透镜的屈光力为+5.00D,即工作距离为20cm。

优选的,考虑到眼球转动中心到顶板的距离,底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为16.6cm。

优选的,顶板中心在底座上的投影与底座侧边刻度的原点相对应。

优选的,底座与底板呈20度倾斜角,使患者保持最舒适的眼位角,避免颈椎劳累。

优选的,视标卡片根据训练的目的设计成同时视视标、融像视标以及立体视视标,可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有实用性,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些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瞳距滑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斜隔板式双眼视训练仪,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瞳距滑轴100、顶板200、平面反射镜300、斜隔板400、侧板500、底板600、刻度尺700及底座800,配套一系列视标卡片520,用于不同的训练需求,均采用安全、耐温、不易折断的塑料材料制成。顶板2上设有一对透视孔210,里面装有一对正凸透镜900,正凸透镜900的屈光力为+5.00D,工作距离为20cm;两个透视孔210之间设有瞳距滑轴100,其上方设有刻度,如图3所示,两个顶板200内侧各设有一个供瞳距滑轴100外侧插入的插槽220,两个插槽220上端各设有固定孔230,两个顶板200根据刻度调节两个正凸透镜900之间的距离,然后拧紧固定螺丝240固定,瞳距滑轴100的距离可根据各年龄患者的瞳距不同而改变,调节范围为48-76mm,以保证患者的眼睛瞳孔中心对准球镜中心,防止因偏心而对眼镜产生棱镜效应;侧板500内表面设有视标固定槽510来放置并固定视标卡片520,斜隔板400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顶板200中部和侧板500底部相连接,底板600通过铰链与底座800连接;斜隔板400分隔左右眼的视野,且内表面上方装有一块平面反射镜300,可将侧板500上的视标卡片520投射在视标投影521上;底板600与顶板200相距16.6cm,可作为绘图板,底板600通过焊接方式与侧板500底部连接,侧面标有一行刻度尺700,用来衡量聚散范围,使原点与两球镜中心连线中点的投影在同一直线上。底板600两侧分别设有支撑片610,可以通过底座800上的凹槽810来保持固定。

底座800可通过支架与训练仪底板600形成20度倾斜角,使患者在训练时保持最舒适的角度,避免颈椎劳累;仪器不被使用时,可折叠活动型支架使底座800与底板600重合,保持水平面;训练视标卡片包括同时视视标、融像视标及立体视视标,可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本仪器具有瞳距可变,底座可倾斜,多组训练视标卡片可满足患者不同的训练需求等优点,可提供舒适、科学、有效的视功能训练。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并非对其做任何限制,本领域其他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任何改变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