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用除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68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血液净化用除气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液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血液净化用除气罐。



背景技术:

目前,血液透析(HD)治疗和血液滤过(HF)治疗是尿毒症、急慢性肾衰综合症末期患者耐以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治疗是通过血泵把血液引入血液透析器(或过滤器)血液回路侧,同时把透析液引入血液透析器(或过滤器)的透析液侧,透析液和血液中的中小分子物质通过血液透析器(或过滤器)内的半透膜依靠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进入设备的反渗水加热处理后与其他溶液混合形成透析液,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气泡进入血液,会产生空气栓塞而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透析液中混有气体会导致透析效果较差,可能产生透析治疗不充分、不安全和脱水精度差等后果,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现有的血液净化用除气罐包括密封固定在一起的上罐和下罐,在上罐顶部开有排气口,上罐侧部开有进水口,在下罐体上开有出水口,这样的除气罐为单腔结构,上侧进水、底端出水、顶部排气,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一、当进水量与出水量基本相当时,进水口进入罐体的水,在罐体内几乎不停留就随出水端进入机器的管路中,造成除气不充分。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发生,常规的方法是将除气罐的容积加大,满足机器即使在最大用水量的时候,也能保证罐体内始终储存水,达到除气目的。但是增大的除气罐不仅占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不利于设备整体布置,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成本控制。

二、进水口横向布置,导致气泡在除气罐内有水平的初速度,即气泡进入除气罐的方向与排气口方向不一致,不利于除气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除气效率高的血液净化用除气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液净化用除气罐,包括密封固定的上罐体和下罐体,在所述上罐体顶部开有排气口,在所述下罐体内设有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将下罐体的内腔分割成两个独立的腔室,在其中一个腔室的下部开有进水口,在另一腔室的下部开有出水口。

采用上述结构,在下罐体内设置间隔壁,将下罐体内腔分割成分别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两个独立腔室,并且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对应腔室的下部,一方面利用间隔壁的阻隔,确保液体先除气、再进入另一腔室经出水口流出,从而不必增大罐体的容积即可在最大用水量时也保证液体必须先进行除气;另一方面进水口位于对应腔室的下部,使液体进入罐体除气时必须有自下而上流动的过程,这与气泡溢出的方向一致,显著地提高了除气的效率;综上,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除气效率高的血液净化用除气罐。

所述进水口位于下罐体的底部,并且下罐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竖向布置。这样布置进水口和进水接头,确保液体沿竖直方向进入罐体内,避免气泡存在与竖直方向不一致的初速度,促使进入罐体的气泡直接向上溢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除气效率。

所述间隔壁为竖向无弯曲的竖直壁。这样设置间隔壁,避免了间隔壁对气泡上溢的阻挡和干扰,有利于气泡的充分溢出。

开有进水口的腔室的水平截面面积为S1,开有出水口的腔室的水平截面面积为S2,所述S1<S2。进水口对应腔室的水平截面积较小,有利于进入的液体保持竖直向上运动,从而加速气泡向上溢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除气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间隔壁呈与下罐体同轴布置的环形壁,所述进水口位于间隔壁的环内。这样的间隔壁整体平滑,有效地避免了间隔壁对气泡的阻挡和干扰,有利于充分除气。

作为优选,所述上罐体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与排气口连通的排气接头,所述排气接头与进水接头同轴布置;所述出水口位于下罐体侧壁的下部,并且下罐体侧壁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水平布置。成型更加容易,外形更加美观。

所述上罐体内腔顶底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下罐体内腔顶底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H1<H2。确保大部分液体位于下罐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罐体的下端周向延展形成上连接板,所述下罐体的上端周向延展形成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螺钉紧固,并且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垫装有密封圈。上罐体与下罐体之间密封固定的结构简单,装卸方便。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下罐体的上端加厚形成密封段,在所述密封段内开有朝上的环形台阶面,所述上罐体的下端伸入密封段内,并且所述上罐体的下部周向延展形成压边,在所述压边与下罐体密封段的台阶面之间垫装有密封圈,在所述下罐体密封段内水平插装有“U”形的卡销,所述卡销的敞口端伸入下罐体并将上罐体压边的上侧面压紧;所述上罐体的中部周向延展形成将密封段上端面遮蔽的挡边。这样通过密封圈和“U”形的卡销将上罐体与下罐体密封固定,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上罐体与下罐体之间的组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

所述间隔壁与下罐体是一体的。生产容易,有利于成本控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罐体内设置间隔壁,将下罐体内腔分割成分别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两个独立腔室,并且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对应腔室的下部,从而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除气效率高的血液净化用除气罐,具有构思巧妙、生产容易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卡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上罐体1、排气接头1a、上连接板1b、压边1c、挡边1d、下罐体2、进水接头2a、出水接头2b、下连接板2c、密封段2d、密封圈3、间隔壁4、卡销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密封固定的上罐体1和下罐体2,所述上罐体1的下端周向延展形成环形的上连接板1b,所述下罐体2的上端周向延展形成环形的下连接板2c,所述上连接板1b与下连接板2c螺钉紧固。并且,在所述上连接板1b与下连接板2c之间垫装有密封圈3。所述上罐体1内腔顶底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下罐体2内腔顶底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H1<H2,并且实际上H1远远地小于H2。在所述上罐体1顶部开有排气口,所述上罐体1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与排气口连通的竖向排气接头1a。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下罐体2内设有间隔壁4,所述间隔壁4与下罐体2是一体的。所述间隔壁4为竖向无弯曲的竖直壁,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间隔壁4呈与下罐体2同轴布置的环形壁。所述间隔壁4将下罐体2的内腔分割成两个独立的腔室,在其中一个腔室的下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下罐体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位于间隔壁4的环内。并且,所述下罐体2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接头2a,所述进水接头2a竖向布置。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接头1a与进水接头2a同轴布置。在另一腔室的下部开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下罐体2侧壁的下部,并且所述下罐体2侧壁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接头2b,所述出水接头2b水平布置。所述间隔壁4的上端应该尽量高,可以略低于下罐体2的上端,也可以与下罐体2的上端齐平,还可以伸出下罐体2的上端,但是在间隔壁4上端与下罐体2的顶壁之间应当留有间距。

如图1和图2所示,开有进水口的腔室的水平截面面积为S1,开有出水口的腔室的水平截面面积为S2,所述S1<S2。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下罐体2的上端加厚形成密封段2d,在所述密封段2d内开有朝上的环形台阶面。所述上罐体1的下端伸入密封段2d内,并且所述上罐体1的下部周向延展形成压边1c,在所述压边1c与下罐体2密封段2d的台阶面之间垫装有密封圈3。在所述下罐体2密封段2d内水平插装有“U”形的卡销5,所述卡销5的敞口端伸入下罐体2并将上罐体1压边1c的上侧面压紧。所述卡销5的材质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优选卡销5由钢丝弯折而成。所述上罐体1的中部周向延展形成将密封段2d上端面遮蔽的挡边1d。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所述间隔壁4呈矩形板状,间隔壁4的底边和两侧边与下罐体2的内壁一体相连。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