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表麻鼻咽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646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缓释表麻鼻咽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咽管,尤其是一种缓释表麻鼻咽管,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脉麻醉期间发生舌后坠能上呼吸道不畅时,为通常呼吸道,保证患者呼吸功能气体交换,常需经鼻置入鼻咽管。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拔管后上呼吸道不畅时,也常采用置入鼻咽管保证患者呼吸。

目前的鼻咽管仅能提供一个供氧通道,在使用时因为刺激患者鼻咽喉部粘膜导致患者心血管反应,可能伴发烦躁、抵抗动作,呕吐,甚至导致心血管意外、误吸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缓释表麻鼻咽管,能对鼻咽喉部粘膜实施持续表麻,减少不良刺激,降低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缓释表麻鼻咽管,包括鼻咽管本体、所述鼻咽管本体管壁内沿长轴埋设内给药管,内给药管在鼻咽管本体头段贯穿管壁设置若干表麻孔,内给药管在鼻咽管本体尾端连通设置缓释给药泵。

所述缓释给药泵包括机械泵或电子泵。

所述鼻咽管本体头段表面涂设医用亲水涂层。

所述内给药管和缓释给药泵之间设置外给药管,外给药管设置开关。

所述外给药管连通设置快速给药口,快速给药口设置为压力阀给药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鼻咽管本体内设置给药管,能对患者咽喉部粘膜实施表面麻醉,减少患者不适及由此导致的风险,结构简单,方便实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鼻咽管本体、2-内给药管、21-表麻孔、3-缓释给药泵、4-外给药管、41-开关、5-快速给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能在使用鼻咽管时能对鼻咽管接触的鼻咽喉表面粘膜持续实施表面麻醉,减少患者不适和由此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减少因此发生的意外,所述一种缓释表麻鼻咽管,包括鼻咽管本体1、所述鼻咽管本体1管壁内沿长轴埋设内给药管2,内给药管2在鼻咽管本体1头段贯穿管壁设置若干表麻孔21,内给药管2在鼻咽管本体1尾端连通设置缓释给药泵3。

当患者因为患者神志不清伴舌体过于肥大、全麻后肌肉张力恢复不满意、麻醉药抑制呼吸伴舌体肥大时,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梗阻,虽然患者呼吸动作存在,但气体难以通过上呼吸道进入患者肺部进行交换,若不及时处理必然导致严重后果。此时,鼻咽管置入患者鼻咽喉部建立呼吸通道是一个良好的处理方案,但鼻咽管本体1置入患者鼻咽喉部腔内时,由于鼻咽管本体1外壁,尤其是鼻咽管本体1头段外壁对鼻咽喉部粘膜压迫,导致心血管反应发生,可能由此导致严重并发症。通过本结构在缓释给药泵3内加注种类浓度合适的局麻药,如1%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等等,局部麻醉药能通过内给药管2经由设置在鼻咽管本体1头段的表麻孔21释放出,与鼻咽喉部粘膜接触,从而在与鼻咽管本体1头段接触的粘膜表面实施麻醉,达到阻止伤害性神经冲动上行传导,使患者舒适性提高,能耐受鼻咽管本体1的存在,反抗减少,呕吐、心血管反应和局部摩擦伤害减少。为了保证局麻药均匀释放,所述若干表麻孔21孔径应较小,分布应均匀。

所述缓释给药泵3包括机械泵或电子泵,用于储存一定量的局麻药液并控制局麻药液以较小的速度恒速释放。目前市场上有机械缓释泵和电子缓释泵,机械泵便宜,但速度不够精确,电子泵精确,价格较为昂贵。所述缓释给药泵3对速度优选控制在2ml/h—5ml/h,精确度要求并不高,两种泵均能满足本实用新型需求。

所述鼻咽管本体1头段表面涂设医用亲水涂层,一方面利用亲水涂层的超滑特点减少鼻咽管本体1置入患者鼻咽喉腔道内时的摩擦力,减少伤害;另一方面,利用亲水涂层对液体的超强亲和力,促使由表麻孔21释放的药液迅速均匀的扩散到鼻咽管本体1头段的整个环周表面。

如图2所示,所述内给药管2和缓释给药泵3之间设置外给药管4,外给药管4设置开关41。通过外给药管4的设置增加缓释给药泵3的操作长轴,便于医师对缓释给药泵3的加注药物。开关41的设置能在必要时夹闭外给药管4,停止局麻药物的继续泵注。

所述外给药管4连通设置快速给药口5,快速给药口5设置为压力阀给药口。其设置能建立一个快速经快速给药口5、外给药管4、内给药管2和表麻孔21向鼻咽喉腔粘膜给药的通路,并能快速排空给药管路内空气,减少药液经缓释给药泵3缓慢释放到达表麻孔21后起效的时间,

总之,本实用新型在鼻咽管本体1内设置内给药管2,能对患者咽喉部粘膜实施表面麻醉,设置缓释给药泵3能持续实施表面麻醉,减少患者不适及由此导致的风险,结构简单,方便实施,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