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150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体温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量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体温计。



背景技术:

常规人体体温测量方式为采用体温计在腋下进行测量,传统体温计为水银体温计,考虑到水银体温计中汞的危害,电子体温计逐渐取代了水银体温计。但现有的电子体温计在使用中仍存在不易读数及测量位置不准确导致测量误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体温计,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体温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内置有控制器、无线信号发射器和第一电源,所述壳体上镶嵌有灯珠和开关,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无线信号发射器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无线信号发射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还通过开关与所述灯珠电连接;还包括与所述壳体分离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和第二电源,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分别与所述显示器和无线信号接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开始测量体温前,闭合开关,点亮灯珠,在灯珠的照射下准确将温度传感器置于腋下合适测量位置;然后断开开关,熄灭灯珠,开始测量;温度传感器采集人体体温,并将体温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再由无线信号发射器传输至无线信号接受器,显示器进一步接受并显示无线信号接受器接受的体温数据;有效避免测量时,由于穿着衣物影响,腋下光线暗,无法准确放置温度传感器;且,显示模组与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的壳体分离,读数时无需取出温度传感器,提高测量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灯珠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照明效果。

进一步,所述灯珠为LED灯珠。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ED灯珠功率小,不易破碎;节能且提高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开关镶嵌在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在端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对开关断开与闭合的操作。

进一步,所述显示器的显示屏为LED数码管显示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ED数码管显示屏数字显示清晰,且成本低。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为纽扣电池。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纽扣电池体积小且安全性高。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塑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塑料材质不易破碎,且与皮肤接触感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体温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体温计的原理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11、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13、无线信号发射器,14、第一电源,15、灯珠,16、开关,2、显示模组,21、显示器,22、无线信号接收器,23、第二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电子体温计,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壳体1内内置有控制器12、无线信号发射器13和第一电源14,所述壳体1上镶嵌有灯珠15和开关16,所述温度传感器11、控制器12和无线信号发射器13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14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1、控制器12和无线信号发射器13电连接,提供其各自工作所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14还通过开关16与所述灯珠15电连接;还包括与所述壳体1分离的显示模组2,所述显示模组2包括显示器21、无线信号接收器22和第二电源23,所述显示器21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22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23分别与所述显示器21和无线信号接收器22电连接,提供其各自工作所述需电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一种电子体温计,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灯珠15位于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温度传感器11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一种电子体温计,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灯珠15为LED灯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一种电子体温计,在实施例1至3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开关16镶嵌在所述壳体1相对于所述温度传感器11所在端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一种电子体温计,在实施例1至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显示器21的显示屏为LED数码管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一种电子体温计,在实施例1至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电源14和第二电源23均为纽扣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所述一种电子体温计,在实施例1至6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的材质为塑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