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84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输送血管支架到体内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疾病的优势日显突出。覆膜支架被植入人体之前通常被压缩进支架输送器的鞘管与鞘芯管之间的空间内。输送覆膜支架前,一般选择在股动脉或髂动脉位置穿刺血管,利用导丝建立轨道,利用输送器将覆膜支架输送到病变位置,向近端拉动鞘管,直至完全暴露出覆膜支架而释放覆膜支架,最后从体内撤回输送器。由于覆膜支架具有自膨胀特性,一旦因鞘管后撤失去约束,覆膜支架释放打开后紧贴动脉瘤管壁,从而将血流和病变部位隔绝,消除血流对病变部位的冲击,建立血液正常循环的通道。输送器需保证支架释放匀速、稳定。现有输送器在释放支架过程中可能会因操作不稳定而产生释放位置欠佳产生支架移位或支架释放失败。

此外,当需利用至少两个覆膜支架相互连接来隔离病变部位时,需要在患者体内先植入第一支架,然后再植入第二支架,并使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部分重叠。这意味着植入第二支架时,若第二支架相对第一支架的释放位置定位不准就释放第二支架,容易造成两个支架不能相互连接或重叠部分过短,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锁止装置的输送系统,以实现支架逐步释放,或实现在支架半释放后可以对该半释放的支架进行锁止以保持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从而避免支架释放过快或释放位置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释放定位锁止功能的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滑动手柄和把手,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把手相连且另一端穿过所述滑动手柄的导杆、设于所述导杆内且一端与所述滑动手柄相连另一端穿出所述把手的鞘管、设于所述鞘管内的固定杆和鞘芯管,所述鞘芯管与所述固定杆的远端相连,述导杆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导杆位于滑槽两侧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沿导杆轴向相互隔开的齿形结构,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滑动手柄相连的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滑动手柄沿所述滑槽相对所述把手的运动,从而控制所述鞘管相对所述鞘芯管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滑动手柄内并套设于所述导杆外的导杆套、与所述导杆套相连的牙块以及与所述牙块相连的锁止件;所述牙块具有用于与所述导杆的齿形结构啮合的啮合部,所述锁止件用于控制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齿形结构啮合或分离,从而控制所述滑动手柄沿所述滑槽相对所述把手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套上设有支撑部,所述牙块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所述牙块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一侧的撬动段以及位于所述支撑部另一侧的啮合段,所述啮合部位于所述啮合段上,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撬动段相连,所述牙块在所述锁止件的驱动下可绕所述支撑部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套上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齿形结构的窗口,所述牙块的啮合部透过所述窗口与所述齿形结构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具有圆弧状表面,所述牙块设有与所述支撑部配合的弧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为铰链,所述牙块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导杆套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套的两端至少有一端设有一对限位块,一对所述限位块相对设置从而形成限位槽,所述撬动段和所述啮合段的端部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包括与所述撬动段相连的固定柱以及套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按钮,所述按钮自所述滑动手柄露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装置还包括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啮合段上的导柱和套设在所述导柱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滑动手柄内壁抵接一端与所述啮合段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将所述啮合段和所述导杆束缚在一起的弹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啮合段上设有凹槽,所述弹圈设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且位于所述按钮内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按钮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套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牙块的开口,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开口内并与所述导杆套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导杆套外周且可相对于所述导杆套轴向滑动的扳机套、用于驱动所述扳机套相对于所述导杆套轴向滑动的扳机,所述扳机自所述滑动手柄露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导杆套近端的弹簧顶套以及套设在所述导杆套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扳机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顶套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套的近端设有一圈限位凹槽,所述弹簧顶套包括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近端朝径向延伸的抵持部,所述主体上设有勾设于所述限位凹槽内的勾体,所述抵持部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齿形结构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系统设有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能配合支架进行安全释放,保证支架在释放过程中匀速、稳定,使支架在释放过程中实现逐步可控,避免支架释放过程中因操作不稳定而产生移位以及支架释放失败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入体的输送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中锁止装置的拆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锁止装置中导杆套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导杆套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第一实施例中牙块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处于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处于锁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入体的输送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中锁止装置的拆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中牙块的剖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处于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处于锁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植入体的输送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装置中锁止装置的拆分图;

图16是图15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锁止装置中导杆套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导杆套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3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装置中牙块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3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处于释放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3所示的植入体的输送系统处于锁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介入医疗领域,通常定义距操作者相对近的一端为近端,距操作者相对远的一端为远端。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输送系统包括鞘芯管11、固定杆12、鞘管22、导杆21、滑动手柄23、把手13以及锁止装置30。

固定杆12穿过把手13。鞘芯管11的近端与固定杆12的远端相连,鞘芯管11的远端还固定有TIP头4。鞘芯管11的外径小于固定杆12的外径。鞘管 22同轴地套设在鞘芯管11和固定杆12外。鞘芯管11、固定杆12和TIP头4 用于作为导丝的通道,导丝穿过鞘芯管11和固定杆12后,通过导丝的引导,鞘管22可以顺利进入血管。鞘芯管11与固定杆12的远端相连,鞘芯管11比固定杆12细从而在固定杆12的远端形成一个台阶部分。把手13为输送器的固定部件,且把手13为腔体结构,供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握持。

导杆21为一管腔结构,其远端固定在把手13的内部,近端自滑动手柄 23穿出。如图2所示,导杆21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212,外周面上分布有多个相互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的齿形结构211,优选地,齿形结构2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滑槽21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滑动手柄23通过一设于滑槽212 内的连接件24(如图1所示)与鞘管22的近端相连,鞘管22的远端自把手 13穿出。按压锁止装置30的同时,拉动滑动手柄23,可通过连接件24带动鞘管22沿着滑槽相对把手13运动,松开锁止装置30后,滑动手柄23在导杆 21上保持不动,鞘管22相对固定杆12和鞘芯管11保持定位。当鞘管22运动至远端端面与TIP头4端面合拢时,鞘管22的内壁与鞘芯管11和固定杆12 的远端端面配合形成收容覆膜支架的腔体,用于将覆膜支架压缩在该腔体内,其中,固定杆12的远端端面与鞘芯管11形成的台阶部分和tip头4的近端端面用于与覆膜支架50的两端相抵靠。此时,把手13与滑动手柄23接触,鞘芯管11位于固定杆12的远端端面和tip头4的近端端面之间的长度等于覆膜支架的有效长度。当鞘管22在滑动手柄23的操控下后撤到与固定杆12远端的端面平齐时,覆膜支架5会因为失去鞘管22的约束而释放打开,当鞘管22 向近端运动至露出部分覆膜支架时,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作为一种优选,滑动手柄23能沿导杆21相对把手13运动的最大长度等于覆膜支架的有效长度,由此,医生在操作时可直接将滑动手柄23拉到不能运动位置而释放覆膜支架。

请一并参阅图1和2,锁止装置30包括套设于导杆21外的导杆套31、与导杆套31相连的牙块32以及与牙块32相连的锁止件33。其中,导杆套31和牙块32位于滑动手柄23内部。

如图2至图4所示,导杆套31为一空心管状部件,其具有一用于露出导杆21上的齿形结构211的窗口312以及靠近窗口312的边缘设置的支撑部311。支撑部311具有圆弧状的表面。此外,导杆套31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对限位块313,任意一对限位块313相对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限位块之间形成限位槽314。

如图2和图5所示,牙块32具有与支撑部311的圆弧状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槽322,和与导杆21上的齿形结构211啮合的啮合部321。由此,牙块32 以弧形凹槽322或支撑部311为界被分为位于弧形凹槽322一侧的撬动段323 以及位于弧形凹槽322另一侧的啮合段324。撬动段323的端部和啮合段324 的端部均位于限位槽314内,从而确保牙块32相对于导杆套31在X和Y方向上相对固定。鉴于此,导杆套31上的限位块也可以只有一对,可设置在导杆套31的任意一端。啮合段324自导杆套31的窗口312露出,啮合部321位于啮合段324上,且啮合部321穿过窗口312卡设在导杆21上的相邻两个齿形结构211之间。锁止件33中的固定柱331垂直于撬动段323的表面,并与撬动段323相连。通过按压按钮332,可以驱动撬动段323以支撑部311为支点摆动,从而驱动啮合部321与导杆21上的齿形结构211分离,继而实现解除对滑动手柄23的锁定,一旦松开按钮332,撬动段323以支撑部311为中心,回复至初始位置,啮合部321将再次卡在相邻两个齿形结构211之间,从而实现对滑动手柄23的锁定。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311的作用是给牙块32的摆动提供一个支点,因此,支撑部311的结构有多种,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只要可以使牙块32绕支撑部311摆动即可。例如支撑部311也可以是一个铰链,牙块32与该铰链相连从而可绕铰链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33包括设于牙块32撬动段323上的固定柱331以及套设于固定柱331上的按钮332。按钮332自滑动手柄23露出便于医生操作。此外,该锁止装置30还包括一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将啮合段324 和导杆21束缚在一起的弹圈34。为了更好的固定弹圈34,牙块32的啮合段 324上还设有用于容置弹圈34的凹槽325。弹圈34为具有回弹功能的部件,对牙块32产生一个径向的束缚力,使牙块32的啮合部321透过导杆套31的窗口312压向导杆21并与导杆21表面的齿形结构211保持啮合状态。

如图6所示,按下按钮332,且当按下按钮332的作用力大于弹圈34对牙块32的径向束缚力时,牙块32的啮合部321受到反抗弹圈34径向束缚的力,并且摆脱弹圈34对啮合部321的径向束缚,使啮合部321与导杆套21的齿形结构211由啮合状态变成分离状态,此时,约束滑动手柄23与导杆21的相对滑动的力消失,可在按压按钮332的同时向近端或远端拉动滑动手柄23,从而可驱动鞘管22沿轴向进行滑动,进而改变鞘芯管11暴露出鞘管22的长度,即改变装载于鞘管22内的覆膜支架被暴露出的长度,从而可以通过向近端回拉滑动手柄23完成释放覆膜支架5。

如图7所示,当松开按钮332,按钮332施加在牙块32撬动段323上的径向作用力消失,在弹圈34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牙块32的啮合部321被重新压进导杆21表面的齿形结构211中并与之形成啮合。啮合后,滑动手柄23 在沿导杆21轴向方向上的滑动趋势受到约束,将无法带动鞘管22进行轴向滑动。此时,半释放的支架被锁止,无法通过操作滑动手柄23对覆膜支架5进行释放。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输送并释放覆膜支架时,一旦发现覆膜支架的半释放位置不佳,可在向近端拉动滑动手柄23使之与把手13分离以释放覆膜支架的过程中随时松开按钮332,支架保持覆膜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待重新调整支架位置后,再完成覆膜支架完全释放,从而避免支架释放位置欠佳;此外,也可在支架半释放后对该半释放的支架进行锁止以保持支架处于半释放状态,从而避免支架释放过快或释放位置欠佳。

第二实施例:

如图8所示,一种输送系统包括鞘芯管、固定杆、鞘管、导杆、滑动手柄、把手以及锁止装置60。其中,鞘芯管、固定杆、鞘管、导杆、滑动手柄和把手的功能与结构均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故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锁止装置60与滑动手柄53相连,锁止装置60包括导杆套 61、牙块62、锁止件63以及弹性件。

导杆套61的结构与上一实施例相同,一空心管状部件,其具有一用于露出导杆51上的齿形结构511的窗口以及靠近窗口的边缘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具有圆弧状的表面。此外,导杆套61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对限位块,任意一对限位块相对间隔设置从而形成限位槽。

牙块62的结构也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如图10所示,牙块62与导杆套61 上的支撑部相连,其具有与支撑部的圆弧状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槽621和与导杆51上的齿形结构511啮合的啮合部622。由此,牙块62以弧形凹槽621或支撑部为界被分为位于弧形凹槽621一侧的撬动段623以及位于弧形凹槽621 另一侧的啮合段624。撬动段623的端部和啮合段624的端部均位于导杆套61 的限位槽内,从而确保牙块62相对于导杆套61在X和Y方向上相对固定。鉴于此,导杆套61上的限位块也可以只有一对,可设置在导杆套61的任意一端。啮合段624自导杆套61的窗口露出,啮合部622位于啮合段624上,锁止件63与撬动段623相连,并可在锁止件63的驱动下以支撑部为支点进行摆动,从而驱动啮合部622与导杆61上的齿形结构511啮合或分离,继而实现对驱动装置的锁定或解除对驱动装置锁定。可以理解的,支撑部的作用是给牙块62的摆动提供一个支点,因此,支撑部的结构有多种,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给出的结构,只要可以使牙块62绕支撑部摆动即可。例如支撑部也可以是一个铰链,牙块62与该铰链相连从而可绕铰链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63包括设于牙块62撬动段623上的固定柱631以及套设于固定柱631上的按钮632。按钮632自滑动手柄63露出便于医生操作。此外,该锁止装置60还包括一弹性件64。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4包括设于啮合段624上的导柱641以及套设在导柱641上的弹簧642,弹簧642一端与滑动手柄63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与啮合段624抵接。弹簧642具有良好的抗压缩性和回弹性。弹簧642在正常状态下对牙块62的啮合段624有径向压力,使啮合段624的啮合部622在该径向压力的作用下与导杆51的齿形结构511形成啮合并保持啮合状态。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弹性件还可以仅包括套设在固定柱上的弹簧,弹簧收容在由按钮内壁面和固定柱外周面形成的环形空间内,一端与按钮抵接,另一端与撬动段抵接。

如图11所示,按下按钮632,且当按下按钮632的作用力大于弹簧642对牙块62的径向压力时,牙块62的啮合部622受到反抗弹簧642径向束缚的力,并且摆脱弹簧642对牙块62的啮合部622的径向束缚,使啮合部622与导杆套51的齿形结构511由啮合状态变成分离状态,当两齿型结构完全分离后,约束滑动手柄53与导杆51的相对滑动的力消失,滑动手柄53可驱动鞘管52 沿轴向进行滑动,此时,整个输送系统处于释放或解除锁定的状态。此时,可以操作滑动手柄对覆膜支架进行释放操作。

如图12所示,当按压在按钮632上的力消失后,按钮632施加在牙块32 撬动段623上的径向作用力消失,在弹簧642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牙块62 的啮合部622被重新压进导杆51表面的齿形结构511中并与之形成啮合。啮合后,滑动手柄53在沿导杆51轴向方向上的滑动趋势受到约束,输送系统处于锁止状态,滑动手柄53将无法带动鞘管52进行轴向滑动。此时,无法通过操作滑动手柄对覆膜支架的进行释放。

第三实施例: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一种输送系统包括鞘芯管71、固定杆72和把手73。鞘芯管71、固定杆72和把手73三者的相互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以及三者的结构皆同于第一实施例所述。

如图14所示,该输送系统还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同轴套设在固定杆72外的鞘管82、导杆81和滑动手柄83。其中,鞘管82、导杆81和滑动手柄83的结构与功能,相互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等皆同于第一实施例所述。请一并参阅图 13和15,锁止装置90与滑动手柄83相连,包括导杆套91、牙块92以及锁止件93。

如图17和图18所示,导杆套91同轴套设在导杆81外并位于滑动手柄83 内部。导杆套91为一空心管状部件,其具有一用于容置牙块92的开口912以及位于开口912内并与导杆套91相连的支撑部911。支撑部911具有圆弧状的表面。此外,导杆套91的一端还分别设有一对限位块913,两限位块913相对间隔设置从而形成限位槽914。

如图19所示,牙块92与导杆套91上的支撑部911相连,其具有与支撑部911的圆弧状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槽922和与导杆81上的齿形结构811啮合啮合部921。由此,牙块92以弧形凹槽922或支撑部911为界被分为位于弧形凹槽922一侧的撬动段924以及位于弧形凹槽922另一侧的啮合段923。啮合段923的端部位于限位槽914内,从而确保牙块92相对于导杆套91在X和 Y方向上相对固定。

参见图15,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93包括套设于导杆套91外周并可相对于导杆套91轴向滑动的扳机套931以及用于驱动扳机套931轴向滑动的扳机932。扳机932自滑动手柄83露出便于医生操作。此外,该锁止装置90还包括一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固定于导杆套91近端的弹簧顶套 95和套设在导杆套91上的复位弹簧94。弹簧顶套95包括主体951以及自主体951的外周缘朝径向延伸的抵持部952。导杆套91的近端设有一圈限位凹槽 915,如图16所示,主体951的内表面上设有一圈勾设于限位凹槽915内勾体 953,复位弹簧94一端与扳机套931抵接,另一端与抵持部952抵接。

如图20所示,当滑动扳机932时,扳机932带动扳机套931进行轴向滑动,扳机套931将带动牙块92的啮合部921与导杆81的齿形结构811做由啮合转向分离状态的翘板运动,牙块92与导杆81因齿形结构啮合所产生的阻力消失,进而约束滑动手柄83与导杆81相对滑动的约束力消失。通过滑动手柄 83的轴向滑动,带动鞘管82沿轴向方向进行滑动,支架释放定位锁止功能解锁,支架可以继续进行释放。

如图21所示,当停止滑动扳机932并且作用在扳机932上的力消失后,扳机932和扳机套931在复位弹簧94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进行反向回位运动,扳机套931带动牙块92与导杆套91做齿形结构由分离转向啮合状态的翘板运动。当两种齿形结构相对啮合后,滑动手柄83在沿导杆81轴向方向上的滑动趋势受到约束,输送系统处于锁止状态,鞘管82将无法进行轴向滑动,支架释放过程停止。

综上所述,通过滑动手柄上的锁止装置,能在支架释放过程中随时停止,从而实现对支架的逐步释放,且能够在逐步释放过程中对支架的释放位置进行锁定,实现了对支架释放过程的稳定可控,克服了由于操作不稳定而产生的移位以及支架释放失效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仅限于此,根据以上实用新型所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技术知识和常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