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25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



背景技术:

膝关节内有两条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胫骨髁间前窝,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内面的后份,有制止胫骨前移的作用;后交叉韧带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后内侧,较前交叉韧带短,起自胫骨髁间后窝及外侧半月板的后端,斜向前上内方,附于股骨内侧髁外面的前份,具有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交叉韧带重建的远期效果为如何,重点在于交叉韧带的固定及重建韧带的长久强度,传统方法是应用无头挤压螺钉或“门”型钉等机械固定的方式,而螺钉的螺纹对于韧带有一定的切割作用,将影响重建韧带的长远强度;另外,由于采用的是机械固定的方式,螺钉做为异物将长期存留于体内,目前术后随访10年已经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明显问题,如异物与周围骨组织发生作用,导致骨隧道周围骨质吸收,继而骨隧道扩大,固定不再牢固,从而导致手术后远期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其组成包括:钻体,所述的钻体为空心筒形,所述的钻体前部具有切削刃部,所述的钻体中部具有腰孔部,所述的钻体后部具有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中心具有引导孔A。

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钻体连接有引导芯,所述的引导芯前部为圆柱形,后部具有梯形圆柱引导端,其内部具有引导孔B,所述的引导孔B内连接有引导针,所述的引导孔B前端中心具有一斜坡引导端,所述的引导芯的圆柱表面和梯形圆柱表面上沿周分布有导血槽。

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引导针为长度超过钻体长度的的不锈钢针,直径为φ2~2.5mm,所述的钻体和引导芯的材质同样为不锈钢。

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钻体的直径为φ8~8.5mm,所述的钻体的壁厚为0.4~0.5mm,所述的钻体后部的引导孔A的直径为φ4~4.5mm,所述的引导芯的外径为7~7.6mm,内部引导孔B的直径为φ2.1~2.6mm。

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钻体钻取骨隧道后,钻体内的骨块会在腰孔部处显露出尾端,利用器械经此腰孔部将骨块自空芯钻内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少了现有机械固定方式对重建造成的影响,避免了造成关节内的意外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应用后,有力地推进了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手术,且未出现负面效应及意外不良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道空芯钻,用骨腱固定后愈合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螺钉等机械固定的方式,避免了螺钉做为异物长期存留于体内。传统的螺钉等机械固定方式,目前术后随访10年以上时已经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明显问题,如异物与周围骨组织发生作用,导致骨隧道周围骨质吸收,继而骨隧道扩大,固定不再牢固,导致固定螺钉松动,甚至脱落,手术后远期效果不理想,甚至需要二次手术。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在钻取隧道过程中,将骨隧道的骨质基本完整的保留下来,重建韧带穿过后,再将所保留的圆柱形骨块安装回骨隧道中,同时起到挤压固定韧带的作用;同时,骨组织与腱组织长期是可以愈合在一起的,并且粘和牢固,强度不逊色于螺钉固定。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钻体尾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切削刃口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引导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钻体;1-1 —切削刃部;1-2 —腰孔部;1-3 —连接部;1-4 —引导孔;2 —引导芯;3 —引导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其组成包括:钻体,所述的钻体1为空心筒形,所述的钻体前部具有切削刃部1-1,所述的钻体中部具有腰孔部1-2,所述的钻体后部具有连接部1-3,所述的连接部中心具有引导孔A1-4。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钻体连接有引导芯2,所述的引导芯前部为圆柱形,后部具有梯形圆柱引导端,其内部具有引导孔B,所述的引导孔B内连接有引导针3,所述的引导孔B前端中心具有一斜坡引导端,所述的引导芯的圆柱表面和梯形圆柱表面上沿周分布有导血槽。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引导针为长度超过钻体长度的不锈钢针,直径为φ2~2.5mm,所述的钻体和引导芯的材质同样为不锈钢。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钻体的直径为φ8~8.5mm,所述的钻体的壁厚为0.4~0.5mm,所述的钻体后部的引导孔A的直径为φ4~4.5mm,所述的引导芯的外径为7~7.6mm,内部引导孔B的直径为φ2.1~2.6mm。

实施例5:

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脊髓道空芯钻,所述的钻体钻取骨隧道后,钻体内的骨块会在腰孔部处显露出尾端,利用器械经此腰孔部将骨块自空芯钻内顶出。

一种利用实施例1至5所述的前后交叉韧带重建骨隧道钻的韧带固定方法,用定位器在骨组织上定位后用直径2.5mm钢针钻入骨组织,后将所述的引导芯经引导孔套入,引导芯外再套上所述的钻体,钻体尾端连接部连接电钻作为动力,将骨钻出需要的骨隧道,同时得到圆柱形骨块,将之前准备好的编制成的韧带穿过骨隧道,重建韧带穿过后,再将钻取隧道过程中得到的的圆柱形骨块修整适合后安装回骨隧道中,同时起到挤压固定韧带的作用;因此,利用此方式固定后,重建的肌腱是可以和骨组织生长在一起的,从而避免了以往利用无头螺钉或门型钉挤压固定重建韧带所带来的一些列弊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