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与手术气体输送系统一起使用的管组的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0033发布日期:2018-06-08 20:0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用于与手术气体输送系统一起使用的管组的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要求于2015年8月21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208,169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式联接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多腔式管组连接至在微创手术过程期间使用的手术进入装置以用于输送手术气体的联接装置。

2.相关技术的描述

腹腔镜手术技术或“微创”手术技术在执行诸如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和肾切除术之类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过程的益处包括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感染的机会以及减少恢复时间。在腹部(腹膜)腔室内的这些过程通常经由有助于将腹腔镜器械引入到患者的腹腔中的已知为套管针或套管的装置来执行。

此外,这些过程通常涉及用比如二氧化碳的增压流体填充或“吹入”腹部(腹膜)腔室,以形成所谓的气腹。这种吹入可以通过配备成用以输送吹入流体的手术进入装置(有时被称为“套管”或“套管针”)或者通过比如吹入(气腹)针的单独的吹入装置而实现。期望的是将手术器械引入到气腹中而不会大量损失吹入气体以保持气腹。

在典型的腹腔镜手术过程期间,外科医生制出三至四个小切口,每个小切口通常不大于约十二毫米,这些小切口通常是利用手术进入装置本身制出的,而手术进入装置通常是使用在其中放置的单独的插入器或闭塞器来制出这些小切口的。在插入之后,插入器被移除,并且套管针允许器械进入以插入到腹腔中。典型的套管针通常设置有用以对腹腔进行吹入的装置,使得外科医生具有可在其中工作的敞开的内部空间。

套管针必须设置有用以通过在正在使用的套管针与手术器械之间形成密封而保持腔室内的压力且同时仍至少允许手术器械的最小运动自由度的装置。这样的器械可以包括例如剪刀、抓取器械和闭塞器械、烧灼单元、摄像机、光源和其他手术器械。套管针上通常设置有密封元件或密封机构以防止吹入气体的逸出。密封元件或密封机构通常包括由相对柔韧的材料制成的鸭嘴型阀以围绕穿过套管针的手术器械的外表面进行密封。

此外,在腹腔镜手术中,电烙术和其他技术(例如谐波解剖刀)在手术腔中产生烟雾和其他碎屑,从而通过使内窥镜等的视野雾化并且涂覆内窥镜等的表面而降低可见度。本领域已知各种手术吹气系统和排烟系统。

如在美国专利No.7,854,724——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全部地或部分地描述的,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米尔福德的SurgiQuest已研发出下述手术进入装置或套管针:该手术进入装置或套管针允许进入被吹气的手术腔室而无需常规的机械密封件,并且该公司已研发了相关的系统,以给这样的进入装置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流速。

SurgiQuest还开发了能够执行多种手术气体输送功能的多模式系统和相关装置及方法,包括向标准或专用手术进入装置或其他器械——如气腹针等——吹气,通过标准或专用手术进入装置以及专用功能——如吹入流体的再循环及过滤——进行排烟。这种多模式系统和相关装置的示例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2/0150101中公开,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多模式系统通常需要使用具有多个流动通道的一次性滤筒,如在美国专利No.7,976,598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3/0231606中所公开的,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这些一次性滤筒安装在吹入器中并连接至与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2/0245511——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中公开的装置——诸如手术进入装置或套管针——连通的多腔管组。

管组与手术进入装置或套管针之间的机械连接通常是螺纹连接并且通常需要多个流动路径的精确对准。实现这种连接可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并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4/0171855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将多腔管组可拆卸地连接至手术进入装置的独特的联接系统,该联接系统克服了上述缺陷,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这种呈独特的三重鲁尔型接头形式的连接件相对难以以成本高效的方式制造。因此,提供一种用于将多个流动通道对准、更容易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制造的联接装置将是有益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管组连接至套管针的新型且有用的联接系统。更具体地,该系统包括具有壳体的多腔式套管针,该壳体包括从壳体向外延伸的连接器。连接器中具有由多个同心环状壁限定的多个同轴流动通道。该系统还包括多腔式管组,多腔式管组具有以平行关系布置的多个管;以及包括大体筒形本体的联接件。联接件的本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适于并构造成与套管针的连接器的同轴流动通道选择性地配合,第二端部适于并构造成附接至管组的平行管。闩锁组件与联接件的筒形本体操作性地相关联,以用于在联接件与连接器配合时选择性地接合套管针的壳体的连接器。

优选地,联接件的本体的第一端部包括用于与套管针的连接器配合的多个同心环状壁,并且其中,各个环状壁的外壁由O形环密封件环绕,并且联接件的本体的第二端部包括用于与管组的管配合的多个平行的管接头。此外,联接件的本体的第一端部包括内流动通道、环绕内流动通道的中间流动通道以及环绕中间流动通道的外流动通道。联接件的本体的第二端部包括与位于本体的第一端部中的内流动通道连通的第一管接头、与位于本体的第一端部中的中间流动通道连通的第二管接头以及与位于本体的第一端部中的外流动通道连通的第三管接头。

另外,在套管针的连接器的外壁上设置有周向间隔开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柱。闩锁组件包括一对在直径上对置的弹簧加载式闩锁,所述一对在直径上对置的弹簧加载式闩锁用于在联接件与连接器配合时选择性地接合位于套管针的壳体的连接器的外壁上的多个柱。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下述联接系统:该联接系统包括:具有壳体的多腔式套管针,壳体包括从壳体向外延伸的连接器。连接器中具有由多个同心环状壁限定的多个同轴流动通道,并且连接器具有周向间隔开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柱。该系统还包括:多腔式管组,多腔式管组具有以平行关系布置的多个管;包括大体筒形本体的联接件,筒形本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适于并构造成与套管针的连接器的同轴流动通道选择性地配合,第二端部适于并构造成用于附接至管组的平行管。闩锁组件与联接件的筒形本体操作性地相关联,并且闩锁组件包括一对在直径上对置的弹簧加载式闩锁,所述一对在直径上对置的弹簧加载式闩锁用于在联接件与连接器配合时选择性地接合位于套管针的壳体的连接器上的多个柱。

优选地,联接件的本体的第一端部包括用于与套管针的连接器配合的多个同心环状壁,并且其中,各个环状壁的外壁由位于环状凹槽内的O形环密封件环绕,并且联接件的本体的第二端部包括用于与管组的管配合的多个平行的管接头。

闩锁组件中的每个闩锁包括向外延伸的平行的延伸部,延伸部可滑动地接合在筒形本体的开口内并且与所相对的闩锁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延伸部包括与所相对的闩锁的对应的柱接合的孔。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每个延伸部包括棘轮齿,棘轮齿接合所相对的闩锁的延伸部上的棘轮齿。

本发明还涉及下述联接系统:该联接系统包括具有壳体的多腔式套管针,壳体包括从壳体向外延伸的连接器。连接器中具有由多个同心环状壁限定的多个同轴流动通道。该系统还包括:多腔式管组,多腔式管组包括以平行关系布置的多个管;包括大体筒形本体的联接件,本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适于并构造成与套管针的连接器的同轴流动通道选择性地配合,第二端部适于并构造成用于附接至管组的平行管。联接件的本体的第一端部包括用于与套管针的连接器配合的多个同心环状壁,并且其中,各个环状壁的外壁由O形环密封件环绕。

优选地,闩锁组件与联接件的筒形本体操作性地相关联,并且闩锁组件包括一对在直径上对置的弹簧加载式闩锁,所述一对在直径上对置的弹簧加载式闩锁具有位于每个闩锁组件与联接件的筒形本体之间的弹簧。弹簧允许操纵每个闩锁组件的向外延伸的平行的延伸部以接合及释放连接器和联接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套筒和内套筒与联接件的筒形本体相关联。外套筒的轴向运动使位于内套筒的前导表面上的多个周向布置的挠性指状部露出,以用于在联接件与连接器配合时选择性地接合套管针的壳体的连接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环组件与联接件的筒形本体操作性地相关联。环组件具有挠性臂,挠性臂用于操纵相关联的盘状件,以在联接件与连接器配合时选择性地接合套管针的壳体的连接器。

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联接系统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及其制造和使用方式将通过结合以下若干附图进行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下述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在不进行过多实验的情况下容易地理解如何制造并使用本发明的联接组件,其优选实施方式将参照某些附图而在下文中被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三腔式管组的联接组件的立体图,示出了构造成将管组连接至套管针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2是图1的联接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多个O形环和在直径上对置的闩锁组件;

图3是沿着图1的线3-3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4是联接件和附接至联接件的配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联接件从配合装置移除;

图6是用于三腔式管组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7是图6的联接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闩锁组件的对称的挠性突出部;

图8是图6和图7的联接件的挠性突出部的细节图;

图9是用于三腔式管组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10是图9的联接件的闩锁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9的线11-11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每个闩锁组件的棘轮齿;

图12是沿着图9的线12-12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将联接件从配合装置移除;

图13是用于三腔式管组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14是示出了图13的联接件的外套筒的立体图,其中,外套筒处于近侧位置,从而露出了内套筒的周向布置的挠性指状部;

图15是沿着图14的线15-15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与配合装置接合的挠性指状部;

图16是示出了与配合装置的柱锁定的内套筒的挠性指状部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三腔式管组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

图18是与具有附接有挠性臂的盘状件的联接件相关联的环组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7的联接件的立体图,示出了外柱和与环组件接合的两个锚定件;

图20是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联接件从配合装置移除;

图21是用于双腔式管组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22是图21的联接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环和护罩;

图23是沿着图21的线23-23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所组装的联接件以及联接件与配合装置之间的接合;

图24是用于双腔式管组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25是图24的联接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一体连接的环和护罩;

图26是沿着图24的线26-26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所组装的联接件和联接件与配合装置之间的对准;

图27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28是图27的联接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一体连接的环和护罩;

图29是沿着图27的线29-29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所组装的联接件和联接件与配合装置之间的对准;

图30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31是图30的联接组件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环和护罩;

图32是沿着图30的线32-32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所组装的联接件和联接件与配合装置之间的对准;

图33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34是图33的联接组件的剖视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旋转成与将配合装置的柱接合在凸轮槽内;

图35是图34的联接件的凸轮槽的细节图;

图36是图34的联接件的立体图,其中,配合装置的柱完全锁定在相应的凸轮槽内;

图37是图36的凸轮槽内的配合装置的柱的细节图;

图38是凸轮槽的替代实施方式;

图39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件的替代实施方式;

图40是沿着图39的线40-40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联接件本体的弹簧波形垫圈;

图41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具有用于将联接件与配合装置进行组装及拆卸的锁定突出部的联接件;

图42是图41的联接件的立体图,示出了定位在配合装置的环状唇缘上的锁定突出部;

图43是沿着图41的线43-43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联接件与配合装置之间的对准;

图44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45是沿着图44的线45-45截取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截面图,示出了联接件通过内螺纹来接合配合装置的外螺纹;

图46是图44的所组装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47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48是沿着图47的线48-48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联接件旋转成接合配合装置的外螺纹;

图49是图47的所组装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50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51是沿着图50的线51-51截取的联接件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将联接件与配合装置锁定的弹簧加载式环组件;

图52是图50的联接件的截面图,示出了通过压下环组件的突出部来移除联接件;

图53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54是沿着图53的线54-54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将联接件的闩锁枢转成接合配合装置的外环;

图55是联接件的截面图,示出了闩锁枢转成使锁定特征部在配合装置的柱上弯曲;

图56是联接件的截面图,示出了与配合装置完全锁定的闩锁;

图57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58是图57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的外套筒的枢转的闩锁;

图59是沿着图57的线59-59截取的截面图,示出了能够围绕外套筒上的凸缘枢转的闩锁;

图60是闩锁的截面图,示出了闩锁上的压力使闩锁的锁定特征部枢转成接合配合装置的柱;

图61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62是图61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分解图,示出了配合装置的柱锁定到联接件的螺纹中以组装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63是与单个腔一起使用的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示出了联接件和配合装置;

图64是沿着图63的线64-64截取的联接件的截面图,示出了延伸到联接件的螺纹中的锁环上的指状突出部;以及

图65是图63的联接件的立体图,示出了指状突出部上的压力使联接件脱离配合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文中公开的主题的相似的结构特征和/或元件,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构造的用于将管组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手术装置的系统,并且该系统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0标记。

在下面的描述中,图1至图20包括设计成用于改进目前的三腔式系统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图21至图26示出了双腔式连接器,以及图27至图65包括用于单腔式联接件的特征。

I.三腔式联接组件

参照图1,联接组件100包括联接件200,联接件200适于并构造成使联接件200选择性地连接至用于与手术装置(例如套管针)结合的连接器(配合装置)300。本文描述的联接件200和配合装置300的特征设计成改进目前的三腔式联接件——例如在美国专利公开2014/0171855中所公开的,其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并且允许更好地制造且同时仍然与目前的配合装置兼容。在美国专利No.7,854,724中更详细地解释了设想与联接件200一起使用的手术装置的特征,该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并且在本文中不再详细讨论。

参照图1至图4,联接件200包括具有相反的远端部214a和近端部214b的长形的大致筒形本体214。联接件本体214通过平行的管接头经由三腔式管204直接连接至通用过滤器。联接件本体214的远端部214a包括由四个同心环状壁限定的多个流动通道。更具体地,联接件本体214的远端部214a包括由内环状壁232限定的中央流动通道222、限定在中间环状壁234与内环状壁232之间的中间流动通道224以及限定在外环状壁236与中间环状壁234之间的外流动通道226。

多个O形环定位在每个相应的环状壁上的凹槽内,以将联接件本体214与配合装置300的鲁尔接头322(图3中所示)配合。鲁尔接头322是在完全组装时与联接件200的环状壁232、234、236和流动通道222、224、226配合的同轴流动通道。O形环增加了联接件200与配合装置300的鲁尔接头322配合的可制造性,而不需要额外的鲁尔件,并且仍与市场上所有现有的产品兼容。如图2中所示,第一O形环242定位在内环状壁232的外部部分上的凹槽252中。类似地,第二O形环244定位在中间环状壁234的外部部分上的凹槽254中,并且第三O形环246定位在外环状壁236的外部部分上的凹槽256中。

继续参照图1至图3,联接件本体214包括若干对称特征部以将联接件200与配合装置300接合。对称特征部包括两个在直径上对置的闩锁组件——包括闩锁262、264和帽272、274。两个弹簧282、284允许闩锁262、264被弹簧加载并且能够与配合装置300一起容易地操作。闩锁262、264通常是定位在联接件本体214的远端214a上的半圆形壳体。

每个闩锁262、264包括两个向外延伸的平行的延伸部262a、262b,264a、264b,所述延伸部262a、262b、264a、264b可滑动地接合在联接件本体214的槽268内。如图4中所示,当组装时,延伸部并置在槽内,使得延伸部264a和264b分别在延伸部262a和262b的内侧。每个闩锁262、264还包括当联接件200与配合装置300连接时完全封闭环状壁和配合装置的锁定特征部283、285。锁定特征部283、285的端部283a、283b、285a、285b在当联接件200和配合装置300接合时彼此相邻。也就是说,当完全组装时,端部283a和端部285a彼此相邻,并且端部283b和端部285b彼此相邻。另外,每个锁定特征部283、285分别包括与配合装置的外表面314配合成将联接件200保持就位的凸轮面292、294。

帽272、274设计成容易与闩锁262、264紧密配合,同时还操纵弹簧280、282。每个帽272、274包括具有柱272c、272d、274c、274d的凹口272a、272b、274a、274b,柱272c、272d、274c、274d接合每个相应的延伸部262a、262b、264a、264b的孔262c、262d、264c、264d。例如,如图4中所示,延伸部264a定位在帽272的凹口272a内,其中,柱272c在孔264c内。每个帽还包括弹簧套272e、274e、以将弹簧282、284容纳在帽272、274与联接件本体214的对应的弹簧孔293、295之间。

参照图4和5,联接件200和配合装置300可以通过简单地将联接件300推靠在配合装置300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柱312上而容易地接合。更具体地,凸轮面292、294推顶柱312,使得O形环242、244、246开始接合配合装置300的鲁尔接头322。将联接件200继续朝向配合装置300推动从而开始使得锁定特征部283、285从配合装置300上的柱312上越过。一旦联接件200被完全推到配合装置300上,凸轮面292、294锁定在抵靠配合装置300的表面314的位置中。

端部283a、283b、285a、285b是相邻的,使得闩锁262、264完全包围配合装置300的一部分。此时,如果管204扭转,则联接件200可以围绕配合装置300扭转并且不会脱落。

参照图5,联接件200可以通过向下按压两个弹簧套272e、274e上来压缩弹簧282、284并分离锁定特征部283、285从而容易地从配合装置300移除。更具体地,当弹簧282、284被压缩时,锁定特征283、285部开始分离。这进而允许端部283a、285b被彼此拉开。一旦锁定特征部283、285分开,联接件200可以通过简单地将联接件200拉离并脱离配合装置300而从配合装置300移除。

本文中示出并描述了联接组件的替代实施方式。以下详细描述的联接件和配合装置包括与联接件200和配合装置300类似的特征,因此显示相似的附图标记以标识相似的特征,并且将不作额外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6至图8,联接组件600的替代实施方式包括联接件700,联接件700具有分别带有挠性突出部796、798的帽772、774,挠性突出部796、798与配合装置800接合并将联接件700保持就位。更具体地,挠性突出部796、798以大体“V”形形状从帽772、774向外延伸,当联接件700与配合装置800脱离组装时,挠性突出部796、798置于联接件本体614的相应的平坦表面776、778附近。

当联接件本体714被推向配合装置800并且被推到配合装置800上时,挠性突出部796、798在与柱812接触时与联接件本体714分开或弯曲远离联接件本体714。在持续的压力下,端部783a,785a和端部783b、785b被驱动成彼此分开,从而允许联接件700被推到柱812上并且挠性突出部796、798沿着配合装置800的表面814被固定。联接件本体714通过在帽772、774上按压致使挠性突出部796、798分离端部783a、785a和端部783b、785b而从配合装置800释放,从而允许联接件700被拉离并脱离配合装置800。

参照图9至图12,联接组件900的替代实施方式示出为具有联接件1000,联接件1000具有分别从对称闩锁1062、1064延伸的悬臂1072、1074。闩锁1062、1064分别包括延伸部1062a、1062b、1064a、1064b,所述延伸部1062a、1062b、1064a、1064b分别通过开口1068与联接件本体1014可滑动地接合。图9中示出的两个开口1068用以接纳所穿过的延伸部1062a和1064a。每个延伸部1062a、1062b、1064a、1064b分别包括将闩锁1062、1064锁定在一起的棘轮齿1062c、1062d、1064c、1064d。例如,如图11中所示,棘轮齿1062c和1064c在闩锁1062、1064处于锁定位置时被锁定在一起。

悬臂1072、1074从闩锁1062、1064向近侧延伸并被用作用于从配合装置1100移除联接件本体1014的支点。为了将联接件1000与配合装置1100接合,联接件1000被推到配合装置1100上直到闩锁1062、1064上的凸轮面1092、1094被推到柱1112上、直到凸轮面锁定在配合装置1100的表面1114上为止。为了移除(如图12所示),将悬臂1072、1074朝向联接件本体1014按压从而释放棘轮齿1062c、1062d、1064c、1064d并且致使锁定特征部1083、1085分开成使得端部1083a与1085a以及端部1083b与1085b分开,从而允许联接件1000被拉离并脱离配合装置1100。

参照图13至图15,示出了联接组件13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联接件本体1414包括环绕内套筒1464的弹簧加载式外套筒1462。内套筒1464包括围绕环状壁1432、1434、1436、O形环1442、1444、1446以及联接件1400的流动通道1422、1424、1426的多个周向布置的挠性指状部1464a。环状凹槽1475(图15中示出)包括在联接件本体1414的远端部1414a上,环状凹槽1475将内套管1464与联接件本体1414锁定。当外套筒1462处于远侧位置(在图13中示出)时,内套筒1464被固定在其中,并且挠性指状部1464a处于锁定位置。联接件本体1414的凸缘1465将至少一个弹簧1466保持在联接件本体1414和外套筒1462之间的位置。

为了将联接件1400与配合装置1500接合,外套筒1462的把手1476、1478被向近侧拉动(如图14所示)以露出挠性指状部1464a。然后将联接件1400按压到配合装置1500上,并使挠性指状部1464a上的凸轮面1464b从上面越过柱1512(在图15中最佳地示出)直到挠性指状部1464a的钩状特征部1464c锁定到柱1512上(在图16中最佳地示出)。外套筒1462向远侧释放,这再次覆盖内套筒1464并固定挠性指状部1464a。为了移除,外套筒1462被拉到近端位置,并且露出挠性指状部1464a,以允许联接件1400被拉离并脱离配合装置1500。

图17至图20示出了具有联接件1800和配合装置1900的联接组件1700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8示出了与联接件本体1814锁定并保持紧密密封的环组件1816。环组件1816包括盘状件1818和从盘状件1818垂直向外延伸的臂1820。联接件本体1814包括外柱1832和两个锚定件1834以接合臂1820并防止盘状件1818朝向配合装置1900线性地移动,但允许盘状件1818相对于联接件本体1814竖向运动。

联接件本体1814还包括用于将盘状件1818保持就位的环状外凹槽1827(图19中所示)以及与盘状件1818的相关特征部1825相对应的附加特征部(例如,凹口和凹槽)1828(图18中所示),使得盘状件1818与联接件本体1814牢固地配合。臂1820从盘状件1818向近侧延伸并且包括大体为“L”形形状的开口1846,开口1846在臂1820处于压缩位置时附接到联接件本体1818的锚定件1834。如图18所示,当处于未压缩位置时,挠性突出部1823设置在臂1820内并且配合抵靠联接件本体1814的柱1832。

为了使用,将联接件1800推入配合装置1900中,直到盘状件1818上的凸轮面1892(图20中示出)从上面越过配合装置的柱1912并将盘状件1818锁定抵靠配合装置1900的表面1914为止。在该位置中,如果过滤器的管1804被扭转,则联接件1800可围绕配合装置1900旋转。如图20中所示,向下按压臂1820致使挠性突出部1823压靠锚定件1832并使凸轮面1892从配合装置松开。联接件可以被拉离并脱离配合装置。

II.双腔式联接组件

图21至图23示出了具有双腔式联接件2200和配合装置2300的联接组件2100,配合装置2300具有双鲁尔2322特征部。联接件2200包括分别联接到护罩2254的环2252和连接器2256。环2252和护罩2256与连接器2256的长形的大体筒形本体2214线性对准。连接器本体2214包括近端2214a以及与护罩2254和环2252联接并与配合装置2300的鲁尔接头2322接合的相反的远端2214b。连接器2256包括位于远端的允许用于两个流动通道的两个同心环状壁。特别地,内环状壁2232限定内流动通道2222,并且外流动通道2224限定在内环状壁2232和外环状壁2234之间。

如图22和图23中所示,环2252通过与配合装置2300旋转接合的内螺纹2262将连接器2256和护罩2254连接到配合装置2300。环2252包括卡扣配合到连接器2256的槽2266中以限制环2252与连接器之间的旋转运动的突出部2264。环2252还具有挠性指状部2272,挠性指状部2272接合护罩2254的斜坡状部2258。为了将所组装的联接件2200与配合装置2300附接,使用者首先转动护罩2254。护罩2254的旋转允许环2252的螺纹2262接合并锁定到配合装置2300的柱2312上。另外,护罩的斜坡状部2258接触环2252的挠性指状部2272,并且当施加了足够的扭矩时,挠性指状部2272从斜坡状部2258上棘轮松脱并且将鲁尔件2322与环状壁2232、2234紧密地固定。为了断开接合,使用者简单地反向转动护罩2254以从配合装置2300的柱2312释放环2252的螺纹2262。

图24至图26是涉及双腔式联接件2500的联接组件2400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环2552和护罩2554一体地结合到单个护罩组件2558中。护罩组件2558包括接合配合装置的内螺纹2562(类似于螺纹2262)以及将护罩组件2558附接至连接器2556的线性卡扣特征部2564(类似于2264)。为了将联接件2500附接至配合装置2600,配合装置的柱2612与内螺纹2562对准。将护罩组件2558旋转直到连接器的环状壁2532、2534与配合装置2600的鲁尔件2622附接为止。

III.单腔式联接组件

图27至图29示出了类似于图24至图26的联接组件240的联接组件2700,然而,连接器2800针对的是单腔,并且配合装置2900包括单个鲁尔件2922。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器本体2814的远端2814a包括一个环状壁2832和一个流动通道2822。环2825和护罩2854的设计与环2552和护罩2554相同,其中环2825和护罩2854一体地连接以形成护罩组件2858。护罩组件2858具有与配合装置2900的柱2912配合的内螺纹2862并且具有线性卡扣特征部2864,以接合连接器的远端2814a。将护罩组件2858旋转直到内螺纹2862接合配合装置2900并且环状壁2832和鲁尔件2922配装在一起为止。

图30至图32示出了类似于如图21至图23中所示的联接组件2100的联接组件3000,然而,连接器3100针对的是具有一个环状壁3134的单个流动通道3132,并且配合装置包括单个鲁尔件3222。环3152利用卡扣特征部3164附接到连接器3156以锁定连接器3156的旋转。环还具有挠性指状部3172,挠性指状部3172将越过护罩3154内的斜坡特征部3158。联接件3100以与联接件2200类似的方式接合配合装置3200,其中内螺纹3162在旋转运动施加到护罩3154时与柱3212锁定在一起。

现在参照图33至图37,示出了具有联接件3400和配合装置3500的联接组件3300。联接件3400具有大体筒形的本体3414,该本体3414具有与单个腔管3404接合的近侧部3414a和与配合装置3500接合的远侧部3414b。联接件本体3414包括具有流动通道3422的单个环状壁3432。环状壁3432的内径大于管3404的内径,使得管3404牢固地配装在流动通道3422内以帮助促进气体顺畅地流动。类似地,环状壁3432的内径大于配合装置3500的外径以牢固地配合在流动通道3422内,使得配合装置3500与位于联接件本体3414内的O形环3412接合。

联接件本体3414的远端3414b包括多个凸轮槽3542以与配合装置3500的柱3512接合。柱3512具有大体平坦的表面3512a以与凸轮槽3542的对应的平坦的端部3542a配合。然而,也可以考虑柱的几何形状的变化,例如圆形的柱。另外,联接件和配合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柱和对应的凸轮槽的数量方面的变化。

为了将联接件3400附接到配合装置3500,首先将配合装置3500插入到流动通道3422中,其中,凸轮槽3542与柱3512对准。配合装置3500被推动穿过流动通道3422直到配合装置3500的外壁与O形环3412接触为止。配合装置3500施加到联接件3400上的持续的压力将开始推动柱3512进入凸轮槽3512。联接件3400通过持续的压力而旋转成使得柱3512在凸轮槽3542内充分旋转并且柱3512与凸轮槽3542(在图36和37中示出)处于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中,联接件3400在被移除前将抵抗脱离或旋出。

为了移除,联接件3400和配合装置3500被推向彼此并反向旋转以围绕相应的凸轮槽3542引导柱3512。该运动将柱3512从凸轮槽3542释放,并且联接件3400与配合装置3500被拉离彼此。如图33至图37中所示,凸轮槽3542具有大体“U”形构型以将柱锁定在其中。然而,可以使用其他类似的设计。例如,如图38中所示,示出了用于凸轮槽3842的替代设计。联接件本体3814的设计意图是用于使凸轮槽3842将柱引导到凸轮槽的端部3842b,在该端部处,柱3512将被限制拉动或旋转,直到使用者再次将联接件本体3814推向配合装置3500并开始反向旋转以移除为止。

图39示出了联接件3900的替代实施方式。联接件3900类似于联接件3400,这是由于联接件3900设计用于单腔式管3904并且包括沿着联接件本体3914的远端3914b的凸轮槽3942。联接件3900包括位于联接件本体3914内的O形环3946近侧的压缩弹簧3952。压缩弹簧显示为波形垫圈3952,并且当柱(例如,柱3512)处于联接件的凸轮槽3942的锁定位置(如图37所示)时,波形垫圈3952接触配合装置(例如,配合装置3500)并对联接件的移除产生弹簧加载式抵抗。

图41至图42示出了包括联接件4200和配合装置4300的联接组件4100的替代实施方式。联接件4200包括O形环4212以将配合装置4300固定并密封到联接件4200。在该实施方式中,配合装置4300的内径大于管4204的内径以帮助气体流动。类似于图33中所示的联接组件3300,另一替代实施方式的管和配合装置将具有相同的内径。

如图42中所示,联接件本体4214的远侧部4214b为具有从外边缘4274延伸的至少两个挠性突出部4276、4278的大体圆锥形。远侧部4214b还包括用于操纵突出部4276、4278的外脊部4268。配合装置的远侧部4314b具有比近侧部4314a的外径更大的外径并且包括环状唇缘4328。斜坡特征部4326引导挠性突出部4276、4278朝向环状唇缘4328。当使用者将联接件4200朝向配合装置4300推动时,挠性突出部4276、4278沿着斜坡特征部3526向外弯曲,然后卡扣到将联接件4200固定至配合装置4300的唇缘4328上。为了移除,使用者挤压外脊部4268以使挠性突出部4276、4278扩张远离并离开唇缘4328,并将联接件4200拉离配合装置4300。

图44至图49示出了分别具有联接件4500和配合装置4600以及联接件4800和配合装置4800的联接组件4400和联接组件4700的替换实施方式,其中联接组件4400、4700利用位于联接件4500、4800和配合装置4600、4800上的螺纹。在图44至45中,联接件4500具有内套筒4532和外套筒4534。外套筒4534包括挠性特征部4572,挠性特征部4572在组装期间卡扣在内套筒4532的对应的特征部4556上。例如,如图45中所示,外套筒具有挠性突出部4572,挠性突出部4572布置成邻近内套筒4532并搁置在凸出部4556上以防止外套筒4534的线性移动。内套筒4532对于腔4504而言是静止的,并且外套筒4534被允许自由旋转。

如图45中所示,O形环4512围绕内套筒4532固定,以用于将联接件4500密封至配合装置4600。外套筒4534包括接合配合装置4600的外螺纹4652的内螺纹4542。将外套筒4534与配合装置4600简单地对准并且将配合装置4600旋转到外套筒4534中致使联接件4500与配合装置4600紧密接合。该实施方式设计成使得管本身在安装时不旋转。另外,如图45中所示,管4504的外径小于配合装置4600的鲁尔接头的外径,但管4504的外径与配合装置4600的鲁尔接头的外径可以是相同的,如前面的实施方式所示出的。

如图47至图49中所示的联接组件4700还包括具有内套筒4832和外套筒4834的联接件4800。内套筒4832相对于管道4804保持静止。外套筒4834通过舌部4836和环状凹槽特征部4838(在图49中示出)附接至内套筒4832,环状凹槽特征部4838将外套筒4834线性地定位于内套筒4832,但允许外套筒4834自由旋转。O形环4514布置在内套筒4832与外套筒4834之间以用于密封。类似于外套筒4534,外套筒4834具有内螺纹和O形环4512,以与配合装置4900的外螺纹4952接合并密封。

参照图50至图52,示出了联接组件50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环组件定位在联接件5100的远侧部5114b处。更具体地,环组件包括环5142,环5142围绕环状壁5132部分地布置在联接件本体5114内。外弹簧加载突出部5152从环5142向近侧延伸,这允许将环5142操纵成围绕配合装置5200的柱5212而弯曲以与柱5212接合。如图51中所示,突出部5152包括弹簧套5144,以在突出部5152与联接件本体5114之间容纳弹簧5146。突出部5152具有与联接件本体5114的开口5162配合的大致钩状特征部。

为了组装,联接件5100被推到配合装置5200上,使得环5142的凸轮面5172接触配合装置5200的柱5212。持续的压力将导致弹簧5146的压缩,从而允许环5142在柱5212上弯曲。当完全组装时,环5142的凸轮面5172沿着配合装置5200的外表面5214搁置。突出部5152(图52中示出)上的压力使环5142弯曲,并允许联接件5100被拉离并脱离配合装置5200。图50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将环固定到配合装置的圆形柱,但可以使用其他类似的构造,如环状唇缘(例如,如图53的配合装置5500中所示)。

图53至图56示出了用于包括具有枢转闩锁5442的联接件5400的联接组件5300的又一个替代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内套筒5432一体地连接至管5404。闩锁5442定位在内套筒5432与外套筒5452之间。内套筒5432包括凸缘5434,凸缘5434用作枢转点并且防止闩锁5442朝向配合装置5500线性地移动。外套筒5452还具有挠性突出部5454,挠性突出部5454将闩锁5442保持在原始位置或闭合位置。

闩锁5442包括与配合装置5500上的外环(或唇缘)5512接合的锁定特征部5444。为了组装,使用者按压闩锁5442并使闩锁5442进行枢转以使锁定特征部5444远离内套管5432弯曲而进入敞开位置。朝向配合装置5500按压联接件5400允许锁定特征部5444被推着越过外环5512(图55中示出)。当闩锁5442被释放时,弯曲突出部5454将使闩锁5442旋转返回至闭合位置并且使闩锁5442锁定成使得锁定特征部5444沿着配合装置的表面5514定位(图56中示出)。

为了移除,使用者按压闩锁5442并将锁定特征部5444从外环5512释放,并将联接件5400拉离配合装置5500。该设计的替代实施方式包括闩锁在联接件与配合装置被按压在一起时敞开并越过且抵靠配合装置,使得锁定特征部自锁而不必按压闩锁。

图57至图60示出了类似于联接组件5300的联接组件5700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闩锁5842从卡扣到外套筒5852中并且枢转抵靠外套筒5852的挠性环5844延伸。当组装时,外套筒5852在内套筒5832上配装,其中,内套筒5832包括防止外套筒5852的运动的凸缘5834。按压以及释放闩锁5842允许环5844向外弯曲以推动闩锁5842越过柱5912(图60中所示)或释放柱5912以将联接件拉离配合装置5900。该设计可以通过枢转闩锁(如图所示),或者通过闩锁在与配合装置的柱接合期间自动越过而敞开来使用。

图61至图62示出了具有静止环6242和旋转环6252的联接组件6100的替代实施方式。静止环6242连接至管6204,旋转环6252具有接合配合装置6300的内螺纹6254(图62中示出)。螺纹6254包括锁定特征部6256,锁定特征部6256在完全组装时将旋转环6252锁定于配合装置6300的柱6312。为了将联接件6200接合至配合装置6300,使用者将旋转环6252旋转到配合装置的柱6312上。柱6312接合锁定特征部6256并将联接件6200固定于锁定特征部6256。为了移除,用户简单地反向旋转旋转环6252以将柱6312从锁定特征部6256释放并且将联接件6200拉离配合装置6300。

参照图63至图65,示出了联接件的替代实施方式。该设计包括通过锁定环6442定位在联接件本体(为清楚起见未示出)上方的外套筒6432。如图64中所示,锁定环6442具有挠性突出部6454,挠性突出部6454延伸穿过外套筒6432内的内螺纹6452的槽6456。当联接件被拧到配合装置6500上时,挠性突出部6454接触配合装置6500的柱6512,并通过持续的压力在柱6512上弯曲,以将联接件锁定就位。为了移除,使用者挤压锁定环6442上的指状突出部6444,这使挠性突出部6454提升离开柱6512,并允许联接件被拧开远离配合装置6500。

尽管已经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可以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