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292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地知晓有一种利用包装片将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进行独立包装并折叠而成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存在如下技术: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中,通过在包装片的预定的区域设置印刷有图像等的印刷区域和未印刷图像等的非印刷区域,能够从外部看见被包装片包着的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的种类,并且以不会过度看见吸收性物品的方式确保隐蔽性(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83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中,在要将该包装体开封而使用吸收性物品时,存在使用者难以识别开封口的位置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包装片被折叠起来的状态下,于在折叠部分的端部和与其相对的部分的分界线分别设有相同的颜色、图像的情况下,该分界线(即成为开封口的部分)难以显眼。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者不知道从哪个部分将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开封才好,无法高效地进行开封作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开封作业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具备互相交叉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而得到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以及第2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2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所述第2折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折叠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外侧,第1区域是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折叠部中的不与所述第2折叠部重叠的区域,第2区域是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2折叠部中的与所述第1折叠部重叠的区域,在该第1区域设有图案,在该第2区域设有图案,设于该第1区域的图案与设于该第2区域的图案不同,第3区域是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折叠部中的与所述第2折叠部重叠的区域,在该第3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图案,设于该第3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与设于所述第2区域的图案相同。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明确得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开封作业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展开状态下的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对图1的a-a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图3a~图3f是对将卫生巾1折叠而使其形成为独立包装状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表示从肌肤侧观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了折叠的卫生巾1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对图4的b-b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对色差δe*ab的大小与视觉上的识别容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表示的表。

图7是表示对设于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第2区域522的图案进行了变形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8a是对从非肌肤侧观察展开状态下的包装片20的情况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8b是对从肌肤侧观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了折叠的状态下的包装片20的情况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9是对在卫生巾1的非肌肤侧面设有图案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具备互相交叉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吸收性物品和包装片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而得到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1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1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以及第2折叠部,其以设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第2长度方向折痕为基点,在所述宽度方向折叠而成,所述第2折叠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折叠部的所述厚度方向的外侧,第1区域是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折叠部中的不与所述第2折叠部重叠的区域,第2区域是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2折叠部中的与所述第1折叠部重叠的区域,在该第1区域设有图案,在该第2区域设有图案,设于该第1区域的图案与设于该第2区域的图案不同,第3区域是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1折叠部中的与所述第2折叠部重叠的区域,在该第3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图案,设于该第3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与设于所述第2区域的图案相同。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通过使设于该第1区域的图案与设于该第2区域的图案不同,从而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的差别易于显眼。并且,通过使设于该第3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与设于第2区域的图案相同,从而使第3区域的图案透过第2区域看起来较深,因此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的差别更加易于显眼。由此,在要将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开封时,使用者容易识别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开封口),能够高效地进行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在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具有基于l*a*b*表色系计算出的色差为19.4以上的部分。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7成以上的人能够识别两个区域的颜色的不同。由此,大部分使用者能够识别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开封口),因此能够进行高效的开封(展开)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在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的分界部,基于l*a*b*表色系计算出的色差为19.4以上。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容易在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的整体识别颜色的不同,因此使用者能够明确地识别开封口的位置。因而,能够进行更高效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对所述第2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施加预定的颜色,对所述第3区域中的与所述一部分区域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施加与所述预定的颜色相同的颜色。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从肌肤侧观察的情况下,在所述第3区域进行着色的颜色与在第2区域进行着色的颜色重叠而使其看起来较深,因此第2区域与第1区域之间的色差变得更大。由此,使用者更加容易识别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开封口),能够进行高效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第2区域中的施加有所述预定的颜色的区域和所述第3区域中的施加有所述预定的颜色的区域在所述厚度方向上接合在一起。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第2区域的被着色的部分和第3区域的被着色的部分容易紧贴,在第3区域着色的颜色透过第2区域看起来更深。由此,使用者更加容易识别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开封口),能够进行更高效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具有第4区域,该第4区域是所述包装片的所述第2折叠部中的不与所述第1折叠部重叠的区域,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之间的基于l*a*b*表色系计算出的色差比所述第2区域和所述第4区域之间的基于l*a*b*表色系计算出的色差大。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的差别比第2区域与第4区域之间的色差易于显眼,因此容易抑制使用者错误地判断成在第2区域与第4区域的分界部形成有开封口的情况。也就是说,使用者不容易弄错开封口的位置。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之间的基于l*a*b*表色系计算出的色差为所述第1区域、所述第2区域以及所述第4区域中的任意的两点的基于l*a*b*表色系计算出的色差以上。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使用者看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肌肤侧面时,第1区域与第2区域之间的色差最易于显眼,因此使用者容易一眼就掌握开封口的位置。由此,容易进行高效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设有图案。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第1区域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均匀的图案,因此在该第1区域中,宽度方向上的色差难以变大。由此,使用者不容易弄错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的位置。由此,容易进行高效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在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设有图案。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第2区域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均匀的图案,因此在该第2区域中,宽度方向上的色差难以变大。由此,使用者不容易弄错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的位置。由此,容易进行高效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在所述第3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设有图案。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第3区域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均匀的图案,因此在第3区域与第2区域重叠的部分,在第2区域难以产生深浅。因而,在第2区域中,色差难以变大,使用者不容易弄错第1区域与第2区域的分界部的位置。由此,容易进行高效的开封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所述包装片的透光度的大小为40%以上。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在将包装片折叠而使之重叠时,重叠部分的颜色(图案)的重叠程度更容易被看见。

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期望的是,在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包装片的所述厚度方向上,在与所述第1区域所在的那一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设有图案。

利用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通过在非肌肤侧面也设置图案,容易获知与肌肤侧面(第1区域)之间的差异,使使用者容易判断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正反。另外,通过在非肌肤侧面设置图案,在从非肌肤侧观察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被包装片包装起来的吸收性物品难以被看见。

===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构成>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一例,对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也简称为卫生巾1)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对卫生巾1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也包括所谓的卫生护垫(例如护垫(pantyliner))、失禁垫等,并不限定于生理用卫生巾。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展开状态的卫生巾1时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对图1的a-a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吸收性物品10、包装片20、分隔件30以及引导胶带40。另外,分隔件30和引导胶带40并非必须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仅由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构成卫生巾1。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定义各方向。即,将沿着卫生巾1(吸收性物品10)的产品长度方向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长度方向具有“前侧”和“后侧”。该“前侧”是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成为使用者的腹侧的方向,“后侧”是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成为使用者的背侧的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沿着产品宽度方向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穿着时)与使用者(穿着者)的肌肤抵接的那一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

吸收性物品10具有用于吸收液体的吸收体11、从使用者的肌肤侧覆盖吸收体11的正面层12以及从使用者的非肌肤侧覆盖吸收体11的反面层13(参照图2)。

吸收体11是沿着长度方向较长的纵长的构件,含有亲水性纤维、浆料等,能够高效地吸收、保持体液等液体。正面层12是使体液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的片构件,例如由无纺布形成。反面层13为非透液性,因此抑制在使用卫生巾1时透过正面层12被吸收体11吸收的液体向内衣等衣物侧(非肌肤侧)渗出的情况。

在图1中,吸收性物品1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来而形成有翼部14。该翼部14是在使用卫生巾1时,在将卫生巾1载置固定于内衣(未图示)之际使用的固定部。但是,也可以不必设置翼部14。

包装片20是用于对吸收性物品10进行独立包装的片构件。该包装片20在使用卫生巾1之前以与吸收性物品10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与吸收性物品10接合起来,在使用卫生巾1时从吸收性物品10卸下。另外,如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隔着分隔件30利用设有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的粘接部131和粘接部132接合。作为包装片20的材料,例如使用塑料膜、尼龙膜等各种膜、无纺布、对无纺布进行层压加工而得到的膜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包装片20由半透明的原材料形成,在对吸收性物品10进行了包装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透过包装片20确认内部的吸收性物品10的一部分。

分隔件30是配置于吸收性物品10的反面层13与包装片20之间的片构件(参照图2)。使用硅树脂等对分隔件30的表面施加剥离加工,使其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设于分隔件30与吸收性物品10之间的粘接部131。关于剥离加工,由于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通过配置有这样的分隔件30,从而抑制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之前发生以下情况:形成粘接部131的粘接剂附着于包装片20的情况、粘接部131的粘合性变弱的情况;并且保护该粘接部131。而且,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0时,将分隔件30从粘接部131剥离,利用该粘接部131的粘合力将吸收性物品10固定于使用者的内衣等。

引导胶带40是在要将折叠状态下的卫生巾1展开(开封)之际被使用者拉拽的拉拽部。关于引导胶带40,之后进行说明。

<关于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折痕和一个以上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折痕。通过以这些折痕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和分隔件30)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折叠,从而使卫生巾1成为独立包装状态。图3a~图3f是对将卫生巾1折叠而使其形成为独立包装状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3a是对卫生巾1的展开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是与图1所示的状态相当的图。作为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方向折痕,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设于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在图3a中为左侧)的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和设于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图3a中为右侧)的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另外,作为沿着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折痕,具有设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图3a中为后侧)的第1宽度方向折痕fw1和设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图3a中为前侧)的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

在折叠卫生巾1时,首先,以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为基点,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一端侧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部分称为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参照图3b)。

接下来,以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另一端侧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部分称为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参照图3c)。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宽度方向端部(在图3c中为左侧的端部)不与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重叠的方式进行折叠。即,在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肌肤侧面形成有与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部分(后述的第1区域511)。

通过折叠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第1重叠部55,在该第1重叠部55,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一部分的区域重叠在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厚度方向的外侧(在图3c中为肌肤侧)。第1重叠部55是在图3c中沿着长度方向的纵长的区域。

而且,在该第1重叠部55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第1粘接区域151。通过在厚度方向上的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之间涂布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而形成第1粘接区域151,利用该第1粘接区域151将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厚度方向上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3c中用阴影部分示出的那样,第1粘接区域151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纵长的带状。由此,在第1重叠部55处,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长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接合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肌肤侧,容易维持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折叠状态。但是,第1粘接区域151的形状不需要是上述那样的纵长的带状,只要能够将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接合,就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形成有多个第1粘接区域151。

另外,在第1粘接区域151,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接合,在使用卫生巾1时,使用者能够剥离粘接部而将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如图3a那样展开。

接下来,以第1宽度方向折痕fw1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一端侧向长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部分称为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参照图3d)。

接下来,以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为基点,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的另一端侧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叠。以下,将该折叠部分称为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参照图3e)。通过折叠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第2重叠部65,在该第2重叠部65处,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一部分的区域重叠在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的厚度方向的外侧(在图3e中为肌肤侧)。

在该第2重叠部65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第2粘接区域152。通过在厚度方向上的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之间涂布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而形成第2粘接区域152,利用该第2粘接区域152将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在厚度方向上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3e中用阴影部分示出的那样,第2粘接区域152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的横长的带状。由此,在第2重叠部65,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接合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的肌肤侧,容易维持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折叠状态。但是,第2粘接区域152的形状不需要是上述那样的横长的带状,只要能够将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接合,就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形成有多个第2粘接区域152。

在将卫生巾1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进行了折叠之后,在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在长度方向上跨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与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分界线的方式设有引导胶带40(参照图3f)。引导胶带40是在使用卫生巾1时,在要从折叠状态(即独立包装状态)展开之际被拉拽的拉拽部,使用者通过将该引导胶带40向厚度方向的肌肤侧且是长度方向的前侧拉拽,从而能够剥离第2粘接区域152并且将折叠着的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简单地展开。

引导胶带40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区域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肌肤侧表面牢固地接合于第2重叠部6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e所示,在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端部设有引导胶带40(拉拽部)。另一方面,引导胶带40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区域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的肌肤侧表面,另外,其顶端部分(在图3f中为长度方向的后侧端部)不与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接合,成为所谓的无胶边缘。由此,使用者易于捏住引导胶带40的顶端部(长度方向的后侧端部)而拉拽该引导胶带40。

在制造工序中利用在图3a~图3f中说明了的那样的动作,使卫生巾1成为吸收性物品10被包装在包装片20的内部而被折叠了的“独立包装状态”。这样的独立包装状态与展开成平面的状态(图3a)相比较,小型且体积不易变大,卫生巾1以该状态在市场上流通,被使用者携带。吸收性物品10未暴露于包装片20的外部,因此能够卫生地使用吸收性物品10,另外,使用者能够以吸收性物品10不被他人看到的状态携带卫生巾1。

在使用卫生巾1时,通过以相反的步骤进行上述的折叠动作,将卫生巾1从独立包装状态展开成平面状态。即,以图3f~图3a的顺序将各折叠部62、61、52、51展开,从而开封。然后,通过从吸收性物品10卸下包装片20(和分隔件30),从而能够使用吸收性物品10。

<关于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展开>

在从独立包装状态展开卫生巾1时,通过拉拽上述的引导胶带40(拉拽部),能够将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和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简单地沿长度方向展开。另一方面,在将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沿宽度方向展开时,由于未设置引导胶带40那样的拉拽部,因此难以展开(参照图3c)。特别是,在难以看见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分界线的情况下,使用者有可能不知道从何处展开才好。即,有时难以识别作为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分界线的开封口52e(参照图4)的位置,难以高效地进行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开封作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通过在包装片20设置预定的图案,容易一眼就掌握开封口52e,由此使用者能够高效地进行卫生巾1的开封(展开)作业。图4是表示从肌肤侧观察在宽度方向进行了折叠的卫生巾1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该图4与图3c的状态相对应,示出展开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1和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62且仅形成有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和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状态。图5是对图4的b-b截面进行表示的概略剖视图。在该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吸收性物品10和分隔件30地进行表示。

如图4和图5所示,将包装片20的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中的与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区域设为第1区域511,将包装片20的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中的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设为第2区域522。即,第2区域522是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中的相当于第1重叠部55的区域。另外,将包装片20的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中的与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设为第3区域513。即,第3区域513是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中的相当于第1重叠部55的区域。另外,将包装片20的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中的与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区域设为第4区域524。

若在该状态下从肌肤侧观察卫生巾1,则能看见第1区域511、第2区域522、第4区域524从宽度方向的左侧起依次排列地配置。另一方面,第3区域513隐藏在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下侧(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因此看不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中的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分别设有不同的图案。此处,“图案”是指对某一区域施加的文字、花纹、由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以上构成的色彩等,能在视觉上被识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对包装片20的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施加不同的颜色。另外,该“图案”也包括原材料本身的颜色、花纹。例如,设于第1区域511的图案是包装片20的颜色本身,设于第2区域522的图案是使用墨等进行了着色的颜色。

通过在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分别设置不同的颜色(图案),从而两个区域的分界部分的色差变大,作为第2区域522与第1区域511的分界的开封口52e易于显眼。因而,使用者能够简单地识别该开封口52的位置,能够将卫生巾1容易地展开。

另外,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之间的“色差”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求出:对成为测量对象的两点(两个区域)使用市售的测色器进行测色,对基于在jisz8729中所限定的cie1976(l*a*b*)色空间进行数值化而得到的值进行比较。具体而言,在作为测量对象的两点间的l*值之差为δl*,a*之差为δa*,b*值之差为δb*时,利用色差δe*ab=[(δl*)2+(δa*)2+(δb*)2]1/2求得。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具有该色差δe*ab为19.4以上的部分的方式确定两个区域的颜色(图案)。

图6是对色差δe*ab的大小与视觉上的识别容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表示的表。在该图6中示出对在使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的色差δe*ab以2.5~111中的多个阶段的大小变化的情况下,no.1~no.10这10位受试者能否在视觉上识别两个区域的分界部(开封口52e)进行了实验的结果。将各受试者在预定的色差δe*ab下能够识别分界的情况记录为○,无法识别的情况记录为×。实验的结果得知,在色差δe*ab为11.5以下的情况下,能够看见分界部的人的比例为20%以下,大部分人无法识别分界部。另一方面可明确,在色差δe*ab为19.4以上的情况下,70%以上的人能够识别分界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色差δe*ab设为19.4以上。另外,通常的情况下,在色差δe*ab为2.5左右时,人能够用肉眼感知颜色的不同,但对于卫生巾1而言,在色差δe*ab为2.5左右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确认到大部分人无法识别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的分界部(开封口52e),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色差δe*ab≥19.4这样的条件。由此,大部分使用者能够识别开封口52e,能够进行高效的开封(展开)作业。

另外,也可以是,色差δe*ab不必在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部的全部的范围内为19.4以上。图7是表示对设于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第2区域522的颜色(图案)进行了变形的情况的一例的图。在图7中,与图4不同,在第2区域522设有条纹花纹。将该条纹花纹中的被着色了的部分设为st1,将未着色的部分设为st2。在该状态下,若比较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的色差,则第2区域522中的作为着色部分的st1与第1区域511之间的色差δe*ab比19.4大,但第2区域522中的作为非着色部分的st2与第1区域511之间的色差δe*ab比19.4小。也就是说,在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存在色差δe*ab<19.4的部分。

然而,第2区域522的着色部分st1与第1区域511之间的色差δe*ab比19.4大,使用者至少能够在该部分看见分界,因此能够识别开封口52e的位置。但是明显的是,相比于图7那样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的一部分的色差较大的情况,图4那样色差在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的所有部分都较大的情况更容易识别颜色的不同。因而,期望的是,在卫生巾1中,在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的所有部分,色差δe*ab为19.4以上。由此,使用者能够明确地识别开封口52e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第2区域522和第3区域513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设有相同的图案(相同的颜色)。图8a是对从非肌肤侧观察展开状态下的包装片20的情况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8b是对从肌肤侧观察在宽度方向进行了折叠的状态下的包装片20的情况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在图8a的例子中,如阴影部分所示,在包装片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施加有相同的图案(颜色)。这是因为,在制造工序中,在从包装片的连续构件裁断出各个包装片20时,在某一颜色(例如着色部)与其他颜色(例如非着色部)的分界线的位置准确地裁切比较困难,因此故意对着色了的部分进行裁切。像这样,裁断出的包装片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一定是以相同的颜色被着色,因此产品的品质稳定,另外,裁断工序的控制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若将像这样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被施加有颜色的包装片20利用第1长度方向折痕fl1在宽度方向折叠,则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1的第3区域513的至少一部分成为被着色了的状态。同样,若将包装片20利用第2长度方向折痕fl2在宽度方向折叠,则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的第2区域522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以与第3区域513相同的颜色(图案)被着色了的状态。而且,如图8b所示,通过使第2区域522和第3区域513的以相同颜色着色了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从而该重叠部分的颜色看起来较深。由此,第2区域522和第1区域511之间的色差变得更大,使用者更易于识别开封口52e。

另外,为了使相同颜色(图案)重叠的部分的颜色看起来更深,期望的是,该重叠的部分彼此间在厚度方向上紧贴。这是因为,若假设第2区域522和第3区域513在厚度方向上不紧贴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有空气层等,则颜色(图案)的重叠的效果变弱,颜色(图案)看起来不深。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在第1重叠部55处将第2区域522和第3区域513粘接起来的第1粘接区域151形成于颜色重叠的部分(参照图5和图8b)。由此,第2区域522的着色部分和第3区域513的着色部分更易于紧贴,在该部分,颜色容易看起来较深。

并且,为了使图8b那样的颜色重叠的效果更大,期望的是,在包装片20被折叠起来时,容易透过位于厚度方向的肌肤侧的第2区域522看见在位于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第3区域513施加的颜色。也就是说,期望的是,包装片20的透光性较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透光度为40%以上的包装片20。通过使用具有这样的透光特性的包装片20,在进行折叠而使之重叠时,能够更容易看出颜色(图案)的重叠程度。另外,“透光度”是指包装片20使具有可见光范围的波长(例如,380nm~780nm左右的波长)的光透过的比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以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之间的色差δe*ab12比第2区域522与第4区域524之间的色差δe*ab24大的方式在各区域设置颜色(图案)(δe*ab12>δe*ab24)。若假设第2区域522与第4区域524之间的色差δe*ab24为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之间的色差δe*ab12以上,则导致第2区域522与第4区域524的分界部比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部(即开封口52e)易于显眼。在该情况下,使用者有可能判断成在第2区域522与第4区域524的分界部形成有开封口,存在妨碍开封作业的可能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δe*ab12>δe*ab24的方式设置颜色(图案),因此使用者不容易弄错开封口52e的位置,能够高效地进行开封作业。

而且,更加期望的是,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之间的色差δe*ab12成为在宽度方向进行了折叠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上的最大的值。换言之,期望的是,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之间的色差δe*ab12为第1区域511、第2区域522以及第4区域524中的任意的两点间的色差以上。根据这样的关系,在使用者看到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时,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最易于显眼,因此使用者容易一眼就掌握开封口52e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期望的是,在第1区域511、第2区域522、第3区域513的各区域,分别在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设有图案(颜色)。

第1区域511和第2区域522都是直接被使用者看见的面,因此在该区域中设置尽量均匀的图案(颜色)为佳。例如,于在第1区域511具有被着色的部分和未被着色的部分的情况下,在第1区域511中,着色部与非着色部的分界的色差变大,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部(开封口52e)难以显眼。特别是,若在第1区域511的宽度方向上产生色差,则有可能难以识别开封口52e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区域511的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设有图案,尽量减小第1区域511的色差。由此,使用者不容易弄错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部的位置。

同样,关于第2区域522,也在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设有图案。由于第2区域522的宽度方向上的色差难以变大,因此使用者不容易弄错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部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3区域513是不被使用者直接看见的面,因此难以产生上述这样的问题。然而,如在图8b中说明了的那样,在该区域设有与第2区域522同样的颜色(图案),并与第2区域52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从而颜色看起来较深。因而,在第3区域513具有被着色的部分和未被着色的部分的情况下,在与第2区域522重叠时,在第2区域522产生深浅而色差变大,第1区域511与第2区域522的分界部(开封口52e)难以显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第3区域513的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进行着色(设有图案)的方式使第2区域522的色差变小。

另外,对设于在宽度方向进行了折叠的状态的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的图案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卫生巾1的非肌肤侧面设有图案。换言之,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在与第1区域511所在的那一侧的面(即肌肤侧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即非肌肤侧面)设有图案。图9是对在卫生巾1的非肌肤侧面设有图案的情况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如该图9所示,通过将图案设于在宽度方向进行了折叠的状态的卫生巾1(包装片20)的非肌肤侧面71,从而容易获知与肌肤侧面(即,第1区域511、第2区域522、第4区域524)之间的差异,使用者容易判断卫生巾1的正反。此时,在非肌肤侧面71的整个范围设置均匀的图案为佳。例如,非肌肤侧面71的整体以相同的颜色进行着色为佳。

像这样,在非肌肤侧面71难以产生色差,因此更容易进行正反的判断。另外,通过在非肌肤侧面71的整体设置图案,使包装片20的隐蔽性变高,在从非肌肤侧观察独立包装状态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能够使内部的吸收性物品10难以看到。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装片20的透光度为40%以上,存在透过包装片20看到内部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在非肌肤侧面71设置图案,能够确保充分的隐蔽性。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做出的,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自不待言,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宗旨地进行改变、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括其等价物。例如,能够进行如以下所示这样的变形。

<卫生巾1的折叠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将吸收性物品10和包装片20以第1宽度方向折痕fw1和第2宽度方向折痕fw2进行折叠而在长度方向上折成三折的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状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卫生巾1的折叠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只设有一个宽度方向折痕,将卫生巾1在长度方向上对折,也可以利用三个以上的宽度方向折痕折成四折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生理用卫生巾(卫生巾),

10:吸收性物品,

11:吸收体,12:正面层,13:反面层,14:翼部,

20:包装片,

30:分隔件,

40:引导胶带,

51:第1宽度方向折叠部,52:第2宽度方向折叠部,52e:开封口,

55:第1重叠部,

61:第1长度方向折叠部,62:第2长度方向折叠部,

65:第2重叠部,

71:非肌肤侧面,

131:粘接部,132:粘接部,133:粘接部,

151:第1粘接区域,152:第2粘接区域,

511:第1区域,513:第3区域,

522:第2区域,524:第4区域,

fl1:第1长度方向折痕,fl2:第2长度方向折痕,

fw1:第1宽度方向折痕,fw2:第2宽度方向折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