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728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泡面膜。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尤其是美容护肤品越来越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护肤膏霜和面膜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辅助工具。对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的流失越来越快,造成肌肤暗哑无光,脸部肌肤松弛,细纹隐现。对此,紧致肌肤,深层保湿,修复受损的肌肤成了人们的愿望。同时焕肤新生也是爱美人士的首选。使用紧致修复面膜成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必要手段。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492203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

该方案具体为一种蚕丝面膜,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芷根4-7份,蜂蜜0.8-1.2份,蚕丝蛋白5-10份,生物胶糖3-6份,白附子4-7份,酒精4-6份,维生素E2-5份,聚乙二醇7-10份,甲壳胺5-6份,尼泊金酯0.3-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7份,洋甘菊7-13份,茉莉精油4-7份,叶酸2-4份,柠檬酸3-6份,积雪草提取物4-6份,聚谷氨酸3-6份。

由于蚕丝中的氨基酸能直接为人体毛发,皮肤吸收与吸附,从而能起到紧致肌肤,改善肌肤暗哑无光,脸部肌肤松弛的作用,但该面膜中含有尼泊金酯,尼泊金酯是一类防腐剂,常见的有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简称羟苯X酯,英文名为paraben,其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有研究报道化妆品中过量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因此该面膜不适合敏感性皮肤人群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泡面膜,该发泡面膜无需额外添加防腐剂,能有效减少对人体皮肤的刺激,适合敏感性皮肤人群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第一皮肤调理剂:0.03-0.5wt%;

第二皮肤调理剂:0.6-1.5wt%;

甘油:1-7wt%;

保湿剂:0.3-2wt%;

椰油酰胺MEA:0.5-3wt%;

椰油酰甘氨酸钾:3-15wt%;

第一表面活性剂:3-15wt%;

第二表面活性剂:3-15wt%;

第一增稠剂:2-8wt%;

第二增稠剂:0.2-1.5wt%;

聚乙烯吡咯烷酮:0.1-1.5wt%;

发泡剂:2-15wt%;

香精:0.05-0.5wt%;

EDTA二钠:0.02-0.3wt%;

余量为水;

其中所述第一皮肤调理剂包括甘草酸二钾100wt%;所述第二皮肤调理剂包括1,2-己二醇63-67wt%,辛酰羟肟酸4-6wt%,1,3-丙二醇28-32wt%。

采用上述方案,甘油作为面膜中的保湿剂之一,平均1克的甘油可吸附0.6克的水,可将水分留在脸部的角质层,并有防止面膜干裂的功能;

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稳定剂,也是面膜的成膜剂,保证面膜成膜;

椰油酰胺MEA与椰油酰甘氨酸钾作为面膜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保证面膜的粘稠度;

作为第一皮肤调理剂的甘草酸二钾,其具有抗敏、抗炎。适合与果酸类成份合并使用,可增加皮肤防御能力,由于含有甘草萃取物,一般亦认为具有辅助美白效果,而第二皮肤调理剂中的1,2-己二醇可帮助保湿及渗透,同时其具有抑菌效果,第二皮肤调理剂中的辛酰羟肟酸广谱抗菌,在保湿的同时温和、无发热、不含甲醛释放、卤素和MIT,能减少对使用者皮肤的刺激,1,3-丙二醇具有控制面膜粘度的作用,经实验证明,当面膜中同时含有第一皮肤调理剂与第二皮肤调理剂时可无需再向面膜中添加防腐剂就能保证其防腐能力,同时对敏感性皮肤人群使用实验表明,当面膜中同时含有第一皮肤调理剂与第二皮肤调理剂时,能明显减少敏感性皮肤人员的过敏反应。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20-80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20-80wt%。

采用上述方案,相比其他发泡剂,采用全氟丁基甲醚及甲基全氟异丁基醚作为发泡剂可保证面膜柔软,质地均匀,且对皮肤无刺激性。

作为优选,所述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采用上述方案,聚谷氨酸钠与丁二醇均具有保湿功能,结合甘油一起起到对皮肤的保湿作用,同时丁二醇能增强面膜的顺滑度,且具有协助溶解污垢,帮助活性成份渗透,使得面膜在起到保湿作用的同时,能有效溶解脸部的污垢,同时面膜中的活性成份渗透到使用者皮肤内,滋养皮肤。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0-53wt%,水47-50wt%,所述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30-50wt%,月桂基葡糖苷20-30wt%,水20-50wt%。

采用上述方案,月桂基葡糖苷、辛基/癸基葡糖苷均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清洁污垢的能力,能提升面膜对脸部污垢的清除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25-35wt%,水65-75wt%,所述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50-70wt%,聚异丁烯22-32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2-7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3-5wt%,水0-10wt%。

采用上述方案,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具有皮膜成形的功能,其能吸收脸上油脂减少油光,搭配其甘油具有定时释放的特性藉此延长面膜的效果及减少面膜的直接刺激性;聚丙烯酸酯-13、聚异丁烯、聚山梨醇酯-20及山梨坦异硬脂酸酯进一步保证面膜的粘稠度,保证成膜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面膜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步骤1.乳化锅清洗消毒并烘干,将适量水投入到乳化锅中,加热至78-82℃;

步骤2.边搅拌边依次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EDTA二钠、第一皮肤调理剂、保湿剂、椰油酰胺MEA、椰油酰甘氨酸钾、第一表面活性剂、第二表面活性剂,搅拌降温;

步骤3.将第一增稠剂与水预先混合,待乳化锅降温至50-60℃时,投入搅拌均匀,再投入第二增稠剂,搅拌均匀;

步骤4.依次加入发泡剂、第二皮肤调理剂及香精,搅拌均匀既得。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在保证不添加防腐剂的前提下保证该面膜的防腐效果;

2.具有抗过敏性能,特别适合敏感性皮肤人群使用;

3.具有较强的保湿去污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第一皮肤调理剂:0.03wt%;

第二皮肤调理剂:0.6wt%;

甘油:1wt%;

保湿剂:0.3wt%;

椰油酰胺MEA:0.5wt%;

椰油酰甘氨酸钾:3wt%;

第一表面活性剂:3wt%;

第二表面活性剂:3wt%;

第一增稠剂:2wt%;

第二增稠剂:0.2wt%;

聚乙烯吡咯烷酮:0.1wt%;

发泡剂:2wt%;

香精:0.05wt%;

EDTA二钠:0.02wt%;

余量为水;

其中第一皮肤调理剂包括甘草酸二钾100wt%;

第二皮肤调理剂包括1,2-己二醇64wt%,辛酰羟肟酸4wt%,1,3-丙二醇32wt%;

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20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80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0wt%,水50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30wt%,月桂基葡糖苷20wt%,水5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25wt%,水75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50wt%,聚异丁烯32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7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3wt%,水8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乳化锅清洗消毒并烘干,将适量水投入到乳化锅中,加热至78-82℃;

步骤2.边搅拌边依次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EDTA二钠、第一皮肤调理剂、保湿剂、椰油酰胺MEA、椰油酰甘氨酸钾、第一表面活性剂、第二表面活性剂,搅拌降温;

步骤3.将第一增稠剂与水预先混合,待乳化锅降温至50-60℃时,投入搅拌均匀,再投入第二增稠剂,搅拌均匀;

步骤4.依次加入发泡剂、第二皮肤调理剂及香精,搅拌均匀既得。

实施例2: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第一皮肤调理剂:0.5wt%;

第二皮肤调理剂:1.5wt%;

甘油:7wt%;

保湿剂:2wt%;

椰油酰胺MEA:3wt%;

椰油酰甘氨酸钾:15wt%;

第一表面活性剂:15wt%;

第二表面活性剂:15wt%;

第一增稠剂:8wt%;

第二增稠剂:1.5wt%;

聚乙烯吡咯烷酮:1.5wt%;

发泡剂:15wt%;

香精:0.5wt%;

EDTA二钠:0.3wt%;

余量为水;

其中第一皮肤调理剂包括甘草酸二钾100wt%;

第二皮肤调理剂包括1,2-己二醇63wt%,辛酰羟肟酸6wt%,1,3-丙二醇31wt%;

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80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20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3wt%,水47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50wt%,月桂基葡糖苷30wt%,水2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35wt%,水65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70wt%,聚异丁烯22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2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5wt%,水1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第一皮肤调理剂:0.2wt%;

第二皮肤调理剂:1.0wt%;

甘油:5wt%;

保湿剂:1wt%;

椰油酰胺MEA:2wt%;

椰油酰甘氨酸钾:1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10wt%;

第二表面活性剂:10wt%;

第一增稠剂:5wt%;

第二增稠剂:1wt%;

聚乙烯吡咯烷酮:1wt%;

发泡剂:10wt%;

香精:0.2wt%;

EDTA二钠:0.1wt%;

余量为水;

其中第一皮肤调理剂包括甘草酸二钾100wt%;

第二皮肤调理剂包括1,2-己二醇67wt%,辛酰羟肟酸5wt%,1,3-丙二醇28wt%;

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50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50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0wt%,水50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40wt%,月桂基葡糖苷30wt%,水3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30wt%,水70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聚异丁烯22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3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5wt%,水10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第一皮肤调理剂:0.1wt%;

第二皮肤调理剂:0.8wt%;

甘油:3wt%;

保湿剂:1.2wt%;

椰油酰胺MEA:1.5wt%;

椰油酰甘氨酸钾:8wt%;

第一表面活性剂:9wt%;

第二表面活性剂:8wt%;

第一增稠剂:6wt%;

第二增稠剂:1.2wt%;

聚乙烯吡咯烷酮:0.8wt%;

发泡剂:9wt%;

香精:0.3wt%;

EDTA二钠:0.2wt%;

余量为水;

其中第一皮肤调理剂包括甘草酸二钾100wt%;

第二皮肤调理剂包括1,2-己二醇65wt%,辛酰羟肟酸5wt%,1,3-丙二醇30wt%;

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40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60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0wt%,水50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40wt%,月桂基葡糖苷30wt%,水3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33wt%,水67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60wt%,聚异丁烯22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3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5wt%,水10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第一皮肤调理剂:0.2wt%;

第二皮肤调理剂:0.3wt%;

甘油:2wt%;

保湿剂:1.5wt%;

椰油酰胺MEA:2.5wt%;

椰油酰甘氨酸钾:9wt%;

第一表面活性剂:7wt%;

第二表面活性剂:7wt%;

第一增稠剂:5wt%;

第二增稠剂:1.0wt%;

聚乙烯吡咯烷酮:1.1wt%;

发泡剂:8wt%;

香精:0.2wt%;

EDTA二钠:0.15wt%;

余量为水;

其中第一皮肤调理剂包括甘草酸二钾100wt%;

第二皮肤调理剂包括1,2-己二醇66wt%,辛酰羟肟酸5wt%,1,3-丙二醇29wt%;

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25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75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1wt%,水49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45wt%,月桂基葡糖苷25wt%,水3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32wt%,水68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65wt%,聚异丁烯25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5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5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皮肤调理剂:0.2wt%;

甘油:2wt%;

保湿剂:1.5wt%;

椰油酰胺MEA:2.5wt%;

椰油酰甘氨酸钾:9wt%;

第一表面活性剂:7wt%;

第二表面活性剂:7wt%;

第一增稠剂:5wt%;

第二增稠剂:1.0wt%;

聚乙烯吡咯烷酮:1.1wt%;

发泡剂:8wt%;

香精:0.2wt%;

EDTA二钠:0.15wt%;

余量为水;

其中皮肤调理剂包括甘草酸二钾100wt%;

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25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75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1wt%,水49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45wt%,月桂基葡糖苷25wt%,水3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32wt%,水68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65wt%,聚异丁烯25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5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5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乳化锅清洗消毒并烘干,将适量水投入到乳化锅中,加热至78-82℃;

步骤2.边搅拌边依次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EDTA二钠、皮肤调理剂、保湿剂、椰油酰胺MEA、椰油酰甘氨酸钾、第一表面活性剂、第二表面活性剂,搅拌降温;

步骤3.将第一增稠剂与水预先混合,待乳化锅降温至50-60℃时,投入搅拌均匀,再投入第二增稠剂,搅拌均匀;

步骤4.依次加入发泡剂及香精,搅拌均匀既得。

实施例7: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皮肤调理剂:0.3wt%;

甘油:2wt%;

保湿剂:1.5wt%;

椰油酰胺MEA:2.5wt%;

椰油酰甘氨酸钾:9wt%;

第一表面活性剂:7wt%;

第二表面活性剂:7wt%;

第一增稠剂:5wt%;

第二增稠剂:1.0wt%;

聚乙烯吡咯烷酮:1.1wt%;

发泡剂:8wt%;

香精:0.2wt%;

EDTA二钠:0.15wt%;

余量为水;

其中皮肤调理剂包括1,2-己二醇66wt%,辛酰羟肟酸5wt%,1,3-丙二醇29wt%;

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25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75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1wt%,水49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45wt%,月桂基葡糖苷25wt%,水3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32wt%,水68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65wt%,聚异丁烯25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5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5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乳化锅清洗消毒并烘干,将适量水投入到乳化锅中,加热至78-82℃;

步骤2.边搅拌边依次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EDTA二钠、保湿剂、椰油酰胺MEA、椰油酰甘氨酸钾、第一表面活性剂、第二表面活性剂,搅拌降温;

步骤3.将第一增稠剂与水预先混合,待乳化锅降温至50-60℃时,投入搅拌均匀,再投入第二增稠剂,搅拌均匀;

步骤4.依次加入发泡剂、皮肤调理剂及香精,搅拌均匀既得。

实施例8:

一种发泡面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甘油:2wt%;

保湿剂:1.5wt%;

椰油酰胺MEA:2.5wt%;

椰油酰甘氨酸钾:9wt%;

第一表面活性剂:7wt%;

第二表面活性剂:7wt%;

第一增稠剂:5wt%;

第二增稠剂:1.0wt%;

聚乙烯吡咯烷酮:1.1wt%;

发泡剂:8wt%;

香精:0.2wt%;

EDTA二钠:0.15wt%;

余量为水;

其中发泡剂包括全氟丁基甲醚25wt%,甲基全氟异丁基醚75wt%;

保湿剂包括聚谷氨酸钠20wt%,丁二醇80wt%;

第一表面活性剂包括月桂基葡糖苷51wt%,水49wt%;

第二表面活性剂包括辛基/癸基葡糖苷45wt%,月桂基葡糖苷25wt%,水30wt%;

第一增稠剂包括丙烯酸(酯)类共聚物32wt%,水68wt%;

第二增稠剂包括聚丙烯酸酯-13的质量百分比为65wt%,聚异丁烯25wt%,聚山梨醇酯-20的质量百分比为5wt%,山梨坦异硬脂酸酯5wt%。

一种上述发泡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乳化锅清洗消毒并烘干,将适量水投入到乳化锅中,加热至78-82℃;

步骤2.边搅拌边依次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EDTA二钠、保湿剂、椰油酰胺MEA、椰油酰甘氨酸钾、第一表面活性剂、第二表面活性剂,搅拌降温;

步骤3.将第一增稠剂与水预先混合,待乳化锅降温至50-60℃时,投入搅拌均匀,再投入第二增稠剂,搅拌均匀;

步骤4.依次加入发泡剂及香精,搅拌均匀既得。

实施例9

面膜防腐性能测试:

步骤1.试验菌液配制: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标准品适量,分别制成细菌悬浮液,其中细菌的浓度为6×108CFU/g;

步骤2.取实施例1-8中制得的面膜各96g,加入无菌的容器中,再向其中依次加入步骤1中配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各1g,摇匀;

步骤3.在接菌的0、7、14、21、28天取样分析,准确称取10g样品,加到含有90g灭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混匀,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用生理盐水按1:10依次稀释;

步骤4.取步骤3中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倾注法检测样品中含菌量,第0、7、14天均取10-5稀释度的样品做检测,第21、28天均取10-1稀释度的样品做检测。

评判标准:若加菌后7天存活菌量在100CFU/g以下且在28天内存活菌量全部降为0CFU/g,则视为防腐效果优秀;若加菌后7天存活菌量在100CFU/g以上,1000CFU/g以下,则视为防腐效果一般;若加菌后7天存活菌量在1000CFU/g以上,则视为没有防腐效果,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面膜防腐性能测试结果/(CFU/g)

由表1可知,实施例1-5的面膜防腐效果优秀,尤其是实施例5的面膜,在14天时面膜中的细菌数就降为0,实施例6-7的面膜防腐效果一般,实施例8的面膜不具有防腐性,说明面膜中同时含有第一皮肤调理剂与第二皮肤调理剂时能有效提高该面膜的防腐效果。

实施例10

面膜抗敏性试验:

将160名年龄在20-45周岁脸部皮肤敏感型人群平均分为8组,每组20人,让每组成员分别使用实施例1-8的面膜进行脸部护理,早晚各一次,连续使用30天,当实验期间内出现过敏症状立即退出实验,对累计过敏人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2。

表2:面膜抗敏性试验结果(累计人数)

由表2可知,实施例1-5的抗敏效果优秀,尤其是实施例5的面膜,在20名脸部皮肤敏感型人员使用30天无一人出现过敏症状,实施例6-7的抗敏效果一般,实施例8的面膜不具有抗敏性,说明面膜中同时含有第一皮肤调理剂与第二皮肤调理剂时能有效提高该面膜的抗敏性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