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用减震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186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科用减震轮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的是轮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妇科用减震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一般医疗器材行销售的轮椅,大致上就是个椅子的形状,四个轮子,后轮较大,加个手推轮,刹车也加在后轮,前轮较小,用来转向,一般轮椅比较轻便,可以摺叠收起,一般有情况,或短期行动不便者,不适合久坐。目前轮椅多数为适合腿脚不灵活的人使用,但在妇产科,有时因为产科和待产楼层、检查楼层通常不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出现紧急情况,经常有孕妇需要用病床或单价抬至产科手术台,由于电梯空间狭小、人员有限、路上地面不平整,孕妇很痛苦的走不动等电梯或者无人抬、抬不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某些特殊场合,如残疾人或孕妇使用的轮椅,对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现有技术中,轮子在转动时遇到突起物存在抖动现象,会影响到孕妇,导致孕妇具有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妇科用减震轮椅,结构简单,通过在前轮采用避震弹簧以及在后轮胎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具有避震效果,避免轮椅在行驶过程中,突遇障碍物导致轮椅的震动,使用方便,适合行动不便的孕妇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妇科用减震轮椅,包含推杆、靠背、扶手、固定座、脚踏板、避震弹簧、前轮固定座、前轮、前轮固定轴、轮毂、后轮固定架、后轮固定轴和后轮;所述靠背的一端与固定座的一端铰接,所述靠背的另一端设置有推杆,且推杆与靠背垂直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固定座铰接,所述固定座一端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后轮固定架,所述后轮通过后轮固定轴与后轮固定架连接,所述后轮采用橡胶轮胎,所述橡胶轮胎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座另一端的两侧底部设置前轮固定座,所述前轮通过前轮固定轴与前轮固定座连接,所述前轮固定座上设置有避震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善,所述推杆与靠背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棉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善,所述后轮上设置有轮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通过在前轮采用避震弹簧以及在后轮胎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具有避震效果,避免轮椅在行驶过程中,突遇障碍物导致轮椅的震动,使用方便,适合行动不便的孕妇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轮侧面示意图;

图中1.推杆、2.靠背、3.扶手、4.固定座、5.脚踏板、6.避震弹簧、7.前轮固定座、8.前轮、9.前轮固定轴、10.轮毂、11.后轮固定轴、12.后轮、13.后轮固定架、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看图1至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妇科用减震轮椅,包含推杆1、靠背2、扶手3、固定座4、脚踏板5、避震弹簧6、前轮固定座7、前轮8、前轮固定轴9、轮毂10、后轮固定架13、后轮固定轴11和后轮12。

所述靠背2的底端与固定座4的左端铰接,所述靠背2的上端设置有推杆1,且推杆1与靠背2垂直连接,所述推杆1与靠背2为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艺,节约成本;所述固定座4的右端设置有脚踏板5,便于孕妇放置脚;所述脚踏板5与固定座4铰接,可以调节脚踏板5的角度;所述固定座4左端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后轮固定架13,所述后轮12通过后轮固定轴11与后轮固定架13连接,所述后轮13采用橡胶轮胎,所述橡胶轮胎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凹槽14,减少震动;所述固定座4右端的两侧底部设置前轮固定座7,所述前轮8通过前轮固定轴9与前轮固定座7连接,所述前轮固定座7上设置有避震弹簧6,具有避震效果,减少孕妇的震动。

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棉垫,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孕妇坐在轮椅上的舒适感。

所述后轮12上设置有轮毂10,这样设置,不但造型美观,而且具有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点:结构简单,通过在前轮采用避震弹簧以及在后轮胎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具有避震效果,避免轮椅在行驶过程中,突遇障碍物导致轮椅的震动,使用方便,适合行动不便的孕妇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