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23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关节疾病的发生率高,对人们劳动、生活影响大,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往往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MR)检查。

目前临床无论使用CT还是MR检查,被检查者均需采用卧位姿势,而卧位姿势与人体日常生产、生活的常规姿势有着很大区别。站立负重体位和卧位在肌肉紧张程度、骨骼排列特点、关节结构的位置关系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卧位状态下影像学检查往往无法真实反应人体日常活动状态下的生理病理变化。特别是在脊柱关节运动性损伤、退行性病变方面,不同体位的变化造成的应力变化可能对受力部位的影响更大。在脊柱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研究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往往需要在影像学检查中对比负重位及非负重位的变化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不同角度变化下的关节检查能反应关节运动时内部结构的变化。在影像学CT和MR检查过程中,对扫描野内的材料有一定的要求,金属材料会引起金属伪影,在MR检查中更加不能采用金属磁性的物质,然而由于负重的存在辅助装置所采用的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该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主要用于卧位影像学检查时在人体纵轴方向进行加压,能够实现脊柱关节系统负重体位模拟下的影像学检查。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肩部受力装置、躯干托板、大腿托板、小腿托板以及足部受力装置,肩部受力装置固接于躯干托板的一端,大腿托板的一端铰接于躯干托板的另外一端,大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小腿托板的一端,小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足部受力装置,躯干托板与足部受力装置之间还设有拉伸连接杆,拉伸连接杆的一端固接于躯干托板,拉伸连接杆的另外一端滑动连接于足部受力装置,当肩部受力装置和足部受力装置受外力向两侧拉伸时,拉伸连接杆处于拉伸状态并产生与外力相反方向的力。

进一步,足部受力装置包括足部踏板、阻力板以及阻力底板,小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阻力底板,足部踏板的一端铰接于阻力底板,阻力板固接于阻力底板,阻力板朝向足部踏板的一侧设有调整斜面,足部踏板朝向阻力板的一侧设有凸台,凸台抵接于调整斜面并且能够在调整斜面上滑动。

优选的,肩部受力装置为肩挽,肩挽为一端固接于躯干托板的勾状的肩挽,勾状的肩挽的开口方向朝向足部踏板的一侧。

进一步,肩挽设置为两个,两个肩挽对称设置于躯干托板的中心线两侧。

更进一步,大腿托板设置为两个,两个大腿托板对称设置于躯干托板的中心线两侧;对应大腿托板,小腿托板设置为两个。

躯干托板沿人体长度方向设置为上躯干托板和下躯干托板,上躯干托板滑动连接于拉伸连接杆,下躯干托板固接于拉伸连接杆。

进一步,大腿托板沿人体长度方向设置为上大腿托板和下大腿托板,上大腿托板和下大腿托板通过大腿托板连接片连接,上大腿托板与下大腿托板之间的距离可调。

更进一步,小腿托板沿人体长度方向设置为上小腿托板和下小腿托板,上小腿托板和下小腿托板通过小腿托板连接片连接,上小腿托板与下小腿托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辅助装置为非金属材质。

优选的,辅助装置为聚甲醛树脂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肩部受力装置、躯干托板、大腿托板、小腿托板以及足部受力装置,躯干托板、大腿托板及小腿托板可起到对人体躯干、大腿及小腿的承托作用,肩部受力装置固接于躯干托板的一端,大腿托板的一端铰接于躯干托板的另外一端,大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小腿托板的一端,小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足部受力装置,下肢髋、膝、踝关节对应连接处也可以实现不同屈曲角度调节,躯干托板与足部受力装置之间还设有拉伸连接杆,拉伸连接杆的一端固接于躯干托板,拉伸连接杆的另外一端滑动连接于足部受力装置,当肩部受力装置和足部受力装置受外力向两侧拉伸时,躯干托板、大腿托板及小腿托板可形成平板结构,拉伸连接杆处于拉伸状态并产生与外力相反方向的力,人体躺在托板上面后调整适应等长度,能适应不同人身高要求,由肩部受力装置、足部受力装置作为支撑,当足部持续用力下蹬的时候,肩部受力装置及足部受力装置形成反作用力,从而实现对脊柱及下肢关节的加压,模拟人体脊柱及下肢关节的负重状态。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中,包括:

1——肩挽、 2——上躯干托板;

3——下躯干托板、 4——上大腿托板;

5——下大腿托板、 6——大腿托板连接片;

7——上小腿托板、 8——下小腿托板;

9——小腿托板连接片、 10——拉伸连接杆;

11——足部踏板、 12——凸台;

13——阻力板、 14——调整斜面;

15——阻力底板、 16——齿牙;

1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肩部受力装置、躯干托板、大腿托板、小腿托板以及足部受力装置,躯干托板、大腿托板及小腿托板可起到对人体躯干、大腿及小腿的承托作用,肩部受力装置固接于躯干托板的一端,大腿托板的一端铰接于躯干托板的另外一端,大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小腿托板的一端,小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足部受力装置,下肢髋、膝、踝关节对应连接处也可以实现不同屈曲角度调节,且连接处有刻度标识,便于控制调节角度的大小。如图1所示,躯干托板与足部受力装置之间还设有拉伸连接杆10,拉伸连接杆10的一端固接于躯干托板,拉伸连接杆10的另外一端滑动连接于足部受力装置,当肩部受力装置和足部受力装置受外力向两侧拉伸时,躯干托板、大腿托板及小腿托板可形成平板结构,拉伸连接杆10处于拉伸状态并产生与外力相反方向的力,人体躺在托板上面后调整适应等长度,能适应不同人身高要求,由肩部受力装置、足部受力装置作为支撑,当足部持续用力下蹬的时候,肩部受力装置及足部受力装置形成反作用力,从而实现对脊柱及下肢关节的加压,模拟人体脊柱及下肢关节的负重状态。且本辅助装置可拆装,适应目前主流CT及磁共振等检查床及孔径。

如图1所示,足部受力装置包括足部踏板11、阻力板13以及阻力底板15,小腿托板的另外一端铰接于阻力底板15,足部踏板11的一端铰接于阻力底板15,阻力板13固接于阻力底板15,阻力板13朝向足部踏板11的一侧设有调整斜面14,足部踏板11朝向阻力板13的一侧设有凸台12,凸台12抵接于调整斜面14并且能够在调整斜面14上滑动。阻力板13的调整斜面14可上下移动足部踏板11,调节小腿托板与足部踏板11之间的角度,与足部踏板11的凸台12接触面及与阻力板13底板接触面有倒扣牙起固定作用,抵抗足部踏板11传导的力以及将力传导至阻力底板15。

如图1、图2所示,肩部受力装置为肩挽1,肩挽1为一端固接于躯干托板的勾状的肩挽1,勾状的肩挽1的开口方向朝向足部踏板11的一侧。肩挽1左右各一个、大小长度均相同,适应于人体肩膀宽度,与人体贴合面衬垫有柔性材料。

辅助装置为非金属材质,避免在影像学检查中出现金属伪影,并且适应磁共振环境下使用。

实施例2。

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图2所示,肩挽1设置为两个,两个肩挽1对称设置于躯干托板的中心线两侧。

如图1所示,大腿托板设置为两个,两个大腿托板对称设置于躯干托板的中心线两侧;对应大腿托板,小腿托板设置为两个。

实施例3。

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图2所示,躯干托板沿人体长度方向设置为上躯干托板2和下躯干托板3,上躯干托板2滑动连接于拉伸连接杆10,下躯干托板3固接于拉伸连接杆10。上躯干托板2的底面设有凹槽17,凹槽17两边内缘为锯齿状的齿牙16,与拉伸连接杆10相适应;阻力底板15的底面设有凹槽17,凹槽17两边内缘为锯齿状齿牙16,与拉伸连接杆10相适应;拉伸连接杆10的两边为锯齿状的齿牙16,与上躯干托板2、阻力板13底板的底部的凹槽17镶嵌,调节拉伸连接杆10的镶嵌位置可以实现长度的调节。

如图1、图2所示,大腿托板沿人体长度方向设置为上大腿托板4和下大腿托板5,上大腿托板4和下大腿托板5通过大腿托板连接片6连接,上大腿托板4与下大腿托板5之间的距离可调。便于调节大腿托板的长度,适应不同人体的大腿部尺寸。

如图1、图2所示,小腿托板沿人体长度方向设置为上小腿托板7和下小腿托板8,上小腿托板7和下小腿托板8通过小腿托板连接片9连接,上小腿托板7与下小腿托板8之间的距离可调。便于调节小腿托板的长度,适应不同人体的小腿部尺寸。

实施例4。

一种脊柱关节负重位医学影像检查的辅助装置,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辅助装置为聚甲醛树脂材料制成。甲醛树脂可避免在影像学检查中出现伪影,并且适应磁共振环境下使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