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排毒化瘀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6547发布日期:2018-08-24 05:37阅读:18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肾排毒化瘀汤,具有益肾健脾、泄浊排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尿毒症有明显效果。



背景技术: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最为常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肾排毒化瘀汤,具有益肾健脾、泄浊排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尿毒症有明显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益肾排毒化瘀汤,配方选用的原料药材分别是:川芎15份、大黄20份、黄连15份、薄荷15份、紫苏叶35份、山萸肉15份、怀山药20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水牛角20份、蚤休20份、竹茹15份、柴胡15份、制附子15份、生姜20份。

所述益肾排毒化瘀汤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料药材川芎15份、大黄20份、黄连15份、薄荷15份、紫苏叶35份、山萸肉15份、怀山药20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水牛角20份、蚤休20份、竹茹15份、柴胡15份、制附子15份、生姜20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沥去水液,晒干;

步骤二)、把步骤一)所获原料药材分别制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1.5~2小时),分离煎出液;

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得过滤后的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

步骤四)、把步骤三)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大黄: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抗真菌作用3、抗病毒作用4、抗阿米巴作用5、抗炎、抗腹泻作用6.、对心血管作用7、解热作用8、降血糖作用9、降血脂作用10、抗氧化作用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2、抗溃疡作用。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应用】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现代医学常将其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痛、口舌生疮、风疹、麻疹、胸腹胀闷和抗早孕等。另外,薄荷还具有止痛作用。

紫苏叶:性味:辛,微温,无毒;归经:脾经、肺经二经。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

山萸肉: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怀山药: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度内排泄、补气通脉、镇咳祛痰、平喘等感化,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铁棍山药具有补气润肺的功用,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切细煮粥喝,对虚性咳嗽及肺痨发烧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结果。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泽泻:性味:甘,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化学成分:块茎含泻醇(alisol)a、b、c、泽泻醇a单乙酸酯(alisolamonoacetate),泽泻醇b单乙酸酯(alisolbmonoacetate),泽泻醇c单乙酸醋(alisolcmonoacetate)表泽泻醇(epialisol)a,泽泻薁醇(alismol),泽泻薁醇氧化物(alismoxide),16β-甲氧基泽泻醇b单乙酸酯(16β-methocyal-isolbmonoacetate),16β-羟基泽泻醇b单乙酸酯(16β-hydroxyal-isolbmonoacetate),谷甾醇-3-o-硬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ol-3-o-steroyl-β-d-glucopyranoside)。还含胆碱(cho-line),糖和钾、钙、镁等元素。

水牛角: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主治: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蚤休:【性味】苦辛,寒,有毒。【归经】入心、肝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治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化学成分】七叶一枝花根含蚤休甙、薯蓣皂甙,薯蓣皂甙元的3-葡萄糖甙、3-鼠李糖葡萄糖甙、3-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甙和3-四糖甙,娠二烯醇酮-3-查考茄三糖甙等多种皂甙。

竹茹:性味性微寒,味甘。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功效特点】本品善于涤痰止呕,清热除烦,适用于痰热咳嗽、胃热呕哕、呃逆烦躁等证,兼可凉血安胎,用于胎动不安,是一味治胃热胃虚呕逆的良药。

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制附子:【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生姜:气香,特异味辛辣。抗氧化,抑制肿瘤;开胃健脾,促进食欲;防暑、降温、提神;杀菌解毒,消肿止痛;防晕车,止恶心呕吐,偏头痛;消除酒醉,减轻面部暗疮;防治头皮屑;缓解腰肩疼痛;消除脚臭。

本发明具有益肾健脾、泄浊排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尿毒症有明显效果。本发明中中药的功效在临床应用当中得到了证实,临床药效试验材料及典型病例:

1.肖xx,女,66岁。患者因反复尿频、尿急、尿涨20余年,于2009年6月11日就诊。曾诊断为肾结核,慢性肾盂肾炎,近10年来不见血压增高,继而又见肾功能不全。就诊时,感尿频、尿急、尿涨,以夜间为著,间或腰痛,口干,纳差,有时胸闷欲呕,头晕间痛,大便溏,每日3-5次,舌淡红或薄黄,脉弦细。治以益肾健脾、泄浊排毒、活血化瘀。服用本方30剂后,症状消失,病愈。

方法和有效量:川芎15份、大黄20份、黄连15份、薄荷15份、紫苏叶35份、山萸肉15份、怀山药20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水牛角20份、蚤休20份、竹茹15份、柴胡15份、制附子15份、生姜20份。

所述益肾排毒化瘀汤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料药材川芎15份、大黄20份、黄连15份、薄荷15份、紫苏叶35份、山萸肉15份、怀山药20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水牛角20份、蚤休20份、竹茹15份、柴胡15份、制附子15份、生姜20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沥去水液,晒干;

步骤二)、把步骤一)所获原料药材分别制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1.5~2小时),分离煎出液;

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得过滤后的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

步骤四)、把步骤三)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汤剂内服为主,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每次120ml温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益肾排毒化瘀汤,配方选用的原料药材分别是:川芎15份、大黄20份、黄连15份、薄荷15份、紫苏叶35份、山萸肉15份、怀山药20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水牛角20份、蚤休20份、竹茹15份、柴胡15份、制附子15份、生姜20份。

所述益肾排毒化瘀汤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料药材川芎15份、大黄20份、黄连15份、薄荷15份、紫苏叶35份、山萸肉15份、怀山药20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水牛角20份、蚤休20份、竹茹15份、柴胡15份、制附子15份、生姜20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沥去水液,晒干;

步骤二)、把步骤一)所获原料药材分别制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1.5~2小时),分离煎出液;

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得过滤后的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

步骤四)、把步骤三)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