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679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使用的中药组合物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中医将肩周炎分为风寒侵袭型、寒湿凝滞型、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型共四种类型, 对不同类型的肩周炎可使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中医临床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若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血虚生痛,日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若老年营卫虚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痿而不用。若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15~36g、秦艽5~12g、羌活10~26g、葛根8~16g、防己5~12g、木瓜5~12g、防风5~10g、麻黄3~12g、黄荆子5~12g、姜黄5~16g、白芥子3~7g、桂枝2~7g、制半夏3~10g、紫荆皮6~16g、生姜3~12g、天仙藤6~12g、白术8~16g、白芷3~12g、牛膝15~26g、全当归8~18g、茯苓15~26g、红花5~12g、风化硝5~16g、马钱子0.3~0.6g、制川乌1.5~3g、制草乌1.5~3g、附子(制)5~15g、全蝎4~7g、郁金8~16g、赤芍6~12g、川芎5~12g、透骨草10~16g、羊角拗4~8g、鸡血藤10~16g、鸭脚木皮10~16g、徐长卿5~16g、六月雪25~48g、连翘15~25g、忍冬藤10~35g、薜荔根50~85g、豺皮樟25~50g、半枫荷25~56g、五指毛桃60~100g、乌梢蛇9~15g、赤芍4~15g、丹参8~16g、威灵仙6~9g、蜈蚣2~5g、乳香5~16g、没药5~25g、续断9~16g、细辛1~5g、香附8~16g、木香8~16g、砂仁3~7g、杜仲15~26g、枸杞子10~25g、熟地黄10~35g、穿山甲8~16g、土鳖虫3~10g、仙灵脾3~10g、苍术8~16g、桑枝9~16g、白芍10~20g、地龙5~70g。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18~31g、秦艽8~11g、羌活11~23g、葛根10~14g、防己8~11g、木瓜8~11g、防风6~9g、麻黄5~11g、黄荆子7~11g、姜黄8~14g、白芥子4~6g、桂枝3~6g、制半夏5~9g、紫荆皮8~14g、生姜5~11g、天仙藤8~11g、白术8~14g、白芷5~11g、牛膝17~23g、全当归10~16g、茯苓18~23g、红花6~11g、风化硝8~14g、马钱子0.4~0.55g、制川乌1.8~2.5g、制草乌1.8~2.5g、附子(制)8~13g、全蝎5~6.5g、郁金10~14g、赤芍8~11g、川芎6~11g、透骨草11~14g、羊角拗5~7g、鸡血藤11~14g、鸭脚木皮11~14g、徐长卿6~14g、六月雪28~42g、连翘18~22g、忍冬藤11~31g、薜荔根60~75g、豺皮樟28~45g、半枫荷28~50g、五指毛桃70~90g、乌梢蛇10~13g、赤芍8~13g、丹参10~14g、威灵仙7~8.5g、蜈蚣3~4.5g、乳香8~14g、没药8~22g、续断10~14g、细辛2~4g、香附10~14g、木香9~14g、砂仁4~6.5g、杜仲18~23g、枸杞子11~22g、熟地黄11~31g、穿山甲10~14g、土鳖虫4~9g、仙灵脾5~9g、苍术10~14g、桑枝10~14g、白芍11~17g、地龙10~60g。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28g、秦艽10g、羌活20g、葛根12g、防己10g、木瓜10g、防风8g、麻黄10g、黄荆子10g、姜黄12g、白芥子5g、桂枝5g、制半夏8g、紫荆皮12g、生姜10g、天仙藤10g、白术12g、白芷10g、牛膝20g、全当归14g、茯苓20g、红花10g、风化硝12g、马钱子0.5g、制川乌2g、制草乌2g、附子(制)12g、全蝎6g、郁金12g、赤芍10、川芎10g、透骨草12g、羊角拗6g、鸡血藤12g、鸭脚木皮12g、徐长卿12g、六月雪36g、连翘20g、忍冬藤28g、薜荔根70g、豺皮樟40g、半枫荷40g、五指毛桃80g、乌梢蛇12g、赤芍12g、丹参12g、威灵仙8g、蜈蚣4g、乳香12g、没药20g、续断12g、细辛3g、香附12g、木香12g、砂仁6g、杜仲20g、枸杞子20g、熟地黄28g、穿山甲12g、土鳖虫8g、仙灵脾8g、苍术12g、桑枝12g、白芍15g、地龙50g。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一个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6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5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58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45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720毫升备用。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二天服用,早晚分服,给药量180毫升/次,饭前服。18天为1 个疗程,服药2~4疗程后,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秦艽,性味:辛、苦、微寒,具有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羌活,性味:辛苦、温,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葛根,性味: 甘、辛、平,具有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

防己,性味:苦、寒,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木瓜,性味:酸、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防风,性味:辛、甘、温,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麻黄,性味:辛苦、温,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用于治疗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黄荆子,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等症;

姜黄,性味:味苦、辛、性温,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瘀气滞诸证、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症;

白芥子,性味:味辛、辣,具有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制半夏,性味:辛、温,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紫荆皮,性味:苦;平,具有活血、通淋、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痈肿、疥癣、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生姜,性味:辛、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天仙藤,性味:苦、温,具有行气活血、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胃痛、疝气痛、妊娠水肿、产后血气腹痛、蛇虫咬伤;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牛膝,性味:苦、酸、性平,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全当归,性味:甘辛、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红花,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活血能经、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等症;

风化硝,性味:咸、苦、寒,具有荡涤肠垢、破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时行热病、六腑积热、大便坚秘、目赤头痛;

马钱子,性味:苦、温,有大毒,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制川乌,性味:辛、苦、热,有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制草乌,性味:味辛、苦、性热,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泠痛、寒疝止痛;

附子(制),性味:辛甘、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全蝎,性味:味辛、性平,有毒,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烧伤、风疹、顽癣等症;

郁金,性味:辛苦、凉,具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等症;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川芎,性味:辛、温,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透骨草,性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羊角拗,性味:苦、寒,有毒,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解疮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疮、疥癣;

鸡血藤,性味:味苦、微甘、性温,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治疗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

鸭脚木皮,性味:味辛、苦、性凉,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烫伤、无名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打、骨折等症;

徐长卿,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止痛、祛风止痒、活血解毒、去痛止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胃病、牙痛、风湿痹痛、腰痛、脘腹疼痛、牙痛、听候扑任痛、小便水利、泄泻、痢疾、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

六月雪,性味:淡、微辛、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眼翳;

连翘,性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风热感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等症;

忍冬藤,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薜荔根,性味:苦,平,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关节风湿痛、产后风;

豺皮樟,性味:辛、温,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痛经、胃痛、腹泻、水肿等症;

半枫荷,性味:甘、温,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

五指毛桃,性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损伤;

乌梢蛇,性味:甘、平,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丹参,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威灵仙,性味: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肿痛、疟疾、骨哽咽喉、并治痰饮积聚;

蜈蚣,性味: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惊风、癫痫、痉挛抽搐、中风口、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毒蛇咬伤、疮疡、瘰疬;

乳香,性味:辛苦、温,具有调气活血、定痛、追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等病症;

没药,性味:苦,平,具有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等症;

续断,性味:苦、辛,微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细辛,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香附,性味:味辛、微寒,无毒,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肝郁气滞、消化不良,经闭痛经;

木香,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砂仁, 性味: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杜仲,性味:甘、微辛、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枸杞子,性味:味甘、性平,具有养肝、滋肾、润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贵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熟地黄,性味:味甘、性温,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穿山甲,性味:咸,凉,具有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之功效,用于治疗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土鳖虫,性味:咸、寒,有小毒,具有破瘀血、续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仙灵脾,性味:味辛、甘、性温,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键骨之功效,用于治疗阳痿遗精、虚冷不育、尿频失楚、肾虚喘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

苍术,性味:辛苦、温,具有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等症;

桑枝,性味:微苦、平,具有祛风湿、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白芍,性味:苦酸、凉,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地龙,性味:咸、寒,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原则,从依据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28g、秦艽10g、羌活20g、葛根12g、防己10g、木瓜10g、防风8g、麻黄10g、黄荆子10g、姜黄12g、白芥子5g、桂枝5g、制半夏8g、紫荆皮12g、生姜10g、天仙藤10g、白术12g、白芷10g、牛膝20g、全当归14g、茯苓20g、红花10g、风化硝12g、马钱子0.5g、制川乌2g、制草乌2g、附子(制)12g、全蝎6g、郁金12g、赤芍10、川芎10g、透骨草12g、羊角拗6g、鸡血藤12g、鸭脚木皮12g、徐长卿12g、六月雪36g、连翘20g、忍冬藤28g、薜荔根70g、豺皮樟40g、半枫荷40g、五指毛桃80g、乌梢蛇12g、赤芍12g、丹参12g、威灵仙8g、蜈蚣4g、乳香12g、没药20g、续断12g、细辛3g、香附12g、木香12g、砂仁6g、杜仲20g、枸杞子20g、熟地黄28g、穿山甲12g、土鳖虫8g、仙灵脾8g、苍术12g、桑枝12g、白芍15g、地龙50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31g、秦艽11g、羌活23g、葛根14g、防己11g、木瓜11g、防风9g、麻黄11g、黄荆子11g、姜黄14g、白芥子6g、桂枝6g、制半夏9g、紫荆皮14g、生姜11g、天仙藤11g、白术14g、白芷11g、牛膝23g、全当归16g、茯苓23g、红花11g、风化硝14g、马钱子0.55g、制川乌2.5g、制草乌2.5g、附子(制)13g、全蝎6.5g、郁金14g、赤芍11g、川芎11g、透骨草14g、羊角拗7g、鸡血藤14g、鸭脚木皮14g、徐长卿14g、六月雪42g、连翘22g、忍冬藤31g、薜荔根75g、豺皮樟45g、半枫荷50g、五指毛桃90g、乌梢蛇13g、赤芍13g、丹参14g、威灵仙8.5g、蜈蚣4.5g、乳香14g、没药22g、续断14g、细辛4g、香附14g、木香14g、砂仁6.5g、杜仲23g、枸杞子22g、熟地黄31g、穿山甲14g、土鳖虫9g、仙灵脾9g、苍术14g、桑枝14g、白芍17g、地龙60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黄芪36g、秦艽12g、羌活26g、葛根16g、防己12g、木瓜12g、防风10g、麻黄12g、黄荆子12g、姜黄16g、白芥子7g、桂枝7g、制半夏10g、紫荆皮16g、生姜12g、天仙藤12g、白术16g、白芷12g、牛膝26g、全当归18g、茯苓26g、红花12g、风化硝16g、马钱子0.6g、制川乌3g、制草乌3g、附子(制)15g、全蝎7g、郁金16g、赤芍12g、川芎12g、透骨草16g、羊角拗8g、鸡血藤16g、鸭脚木皮16g、徐长卿16g、六月雪48g、连翘25g、忍冬藤35g、薜荔根85g、豺皮樟50g、半枫荷56g、五指毛桃100g、乌梢蛇15g、赤芍15g、丹参16g、威灵仙9g、蜈蚣5g、乳香16g、没药25g、续断16g、细辛5g、香附16g、木香16g、砂仁7g、杜仲26g、枸杞子25g、熟地黄35g、穿山甲16g、土鳖虫10g、仙灵脾10g、苍术16g、桑枝16g、白芍20g、地龙7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风寒瘀血内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共1340例,年龄为47岁以上的735例,只有605例为47岁以下。1340例患者中痊愈的1300例,有效的40例,总有效率达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