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515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宫血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学说、中医命门学说和中医藏象学说,肾为命门,包含真阴、真水、真阳、真火。人体阴虚主要是肾阴不足,肾阴不足导致水不克火,心火倍加旺盛,心主血脉,心火旺盛灼烧血脉,导致阴虚血热症。临床可见阴虚血热导致的月经先期。

凡由调节生殖系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均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西医按卵巢功能紊乱程度不同分为有排卵功血(黄体功能障碍)和无排卵功能(卵泡期功能障碍)。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宫血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宫血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宫血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以解决宫血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宫血。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人参3~16g、党参15~30g、黄芪15~30g、血余炭5~12g、黄柏3~12g、龟板9~30g、黄芩5~16g、金樱子6~15g、白芍10~20g、制何首乌6~16g、炙甘草3~13g、当归6~15g、香附5~12g、炮干姜3~12g、远志10~32g、熟地黄10~32g、艾炭3~9g、白术3~16g、陈皮3~10g。

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人参5~14g、党参18~26g、黄芪18~26g、血余炭6~11g、黄柏5~11g、龟板10~26g、黄芩6~14g、金樱子8~13g、白芍11~17g、制何首乌8~14g、炙甘草5~12g、当归8~13g、香附8~11g、炮干姜5~11g、远志12~28g、熟地黄12~28g、艾炭5~8g、白术5~14g、陈皮5~9g。

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人参12g、党参23g、黄芪23g、血余炭10g、黄柏10g、龟板23g、黄芩12g、金樱子12g、白芍15g、制何首乌12g、炙甘草11g、当归12g、香附10g、炮干姜10g、远志25g、熟地黄25g、艾炭7g、白术12g、陈皮8g。

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6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56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30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360毫升备用。

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早晚分服,给药量160毫升/次,趁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即可恢复正常。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人参,性味:甘微苦、温,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

党参,性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等症;

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

血余炭,性味:苦、平,具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龟板,性味:咸、甘、微寒,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

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金樱子,性味:酸、甘、涩、平,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

制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

炒枣仁,性味:甘、平,具有心安神、养肝、敛汗之功效,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盗汗;

炙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当归,性味:味甘、辛、苦、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香附,性味:味辛、微寒,无毒,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炮干姜,性味:味辛、性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之功效,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远志,性味:辛、苦、性微温,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

熟地黄,性味:味甘、性温,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艾炭,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等症;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陈皮,性味:苦、辛,温,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宫血的原则,从依据宫血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宫血一证,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宫血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人参12g、党参23g、黄芪23g、血余炭10g、黄柏10g、龟板23g、黄芩12g、金樱子12g、白芍15g、制何首乌12g、炙甘草11g、当归12g、香附10g、炮干姜10g、远志25g、熟地黄25g、艾炭7g、白术12g、陈皮8g。

实施例2:

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人参14g、党参26g、黄芪26g、血余炭11g、黄柏11g、龟板26g、黄芩14g、金樱子13g、白芍17g、制何首乌14g、炙甘草12g、当归13g、香附11g、炮干姜11g、远志28g、熟地黄28g、艾炭8g、白术14g、陈皮9g。

实施例3:

一种可有效治疗宫血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人参16g、党参30g、黄芪30g、血余炭12g、黄柏12g、龟板30g、黄芩16g、金樱子15g、白芍20g、制何首乌16g、炙甘草13g、当归15g、香附12g、炮干姜12g、远志32g、熟地黄32g、艾炭9g、白术16g、陈皮1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宫血患者共1780例,年龄为22岁以上的1090例,只有690例为22岁以下。1780例患者中痊愈的1672例,有效的90例,无效的18例,总有效率达9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