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髋人字石膏矫形床。
背景技术:
目前,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小儿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主要是石膏托矫形固定以使股骨头骨骺处于稳定的力学环境。传统石膏固定方法,耗费较大人力资源,一般需要三位医生同时配合将换髋固定在外展40°、轻度内旋位方可进行石膏的固定及绷带包扎,不但换髋外展外旋角度不可控,还降低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不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此外,石膏凝固硬化需要一定时间,传统人工操作无法将患儿腿部维持一个恒定体位,矫形角度易产生改变。操作方式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且存在操作者用力不均,矫正角度难以维持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角度的髋人字石膏矫形床,其突破了传统石膏固定操作方式效率底下,费时费力,人为误差因素影响大的缺点,彻底释放了人力资源局限的缺点。仅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整个石膏托矫形固定的治疗,且本矫形床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拆卸安装方便,易于携带,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角度的髋人字石膏矫形床,包括托板和腿部外扩顶撑机构,所述腿部外扩顶撑机构通过升降支架安装在托板上方,所述腿部外扩顶撑机构包括可与升降支架可拆卸连接的撑杆和设在所述撑杆远端的腿部撑垫,所述撑杆在托板顶部横向设置且长度可调。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支架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安装座,所述撑杆包括由所述安装座向左侧伸出的左撑杆和向右伸出的右撑杆,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可调节左撑杆和右撑杆向左右两侧伸出长度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左右通长的导槽,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安装座上的驱动轴和设在所述驱动轴外端的手轮,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伸入导槽内,并在导槽内键连接齿轮,所述齿轮与导槽的一侧槽壁间留有左齿条间隙,齿轮与导槽的另一侧槽壁间留有右齿条间隙,所述左撑杆插装在导槽内,左撑杆在导槽内的一端设有嵌装在左齿条间隙内并与齿轮啮合的左侧齿条,右撑杆在导槽内的一端设有嵌装在右齿条间隙内并与齿轮啮合的右侧齿条。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升降支架包括通过销轴铰接在凹槽内的支架和可控制所述支架绕销轴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所述支架可绕销轴转动以向托板上方撑起或收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在凹槽一端的铰接座、铰接在所述支架上的卡钳和设在所述支架上以限制卡钳最大摆角的限位柱,所述铰接座具有弧形的边缘,铰接座的边缘设有可与所述卡钳配合的棘齿。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钳包括可与棘齿配合的尖端和伸至支架一侧的尾端,所述卡钳与支架间张拉有可使卡钳抵住所述限位柱的复位件。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腿部撑垫具有可托住腿部的弧形支撑面,所述腿部撑垫通过万向节可拆卸的安装在撑杆的端部。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板分为前后两节,两节托板在相对接的端面处通过铰链连接,两节托板的底侧在对接处设有拉扣,所述拉扣包括设在前一节托板底部的扣环和对应所述扣环铰接在后一节托板底部的拉勾。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两节所述托板的底部均设有支撑垫块,支撑垫块与对应的托板通过粘扣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板上于腿部外扩顶撑机构的前方设有两个可支撑住向两侧分开的大腿根部的U型垫,所述U型垫均通过垫座与托板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石膏固定操作方式效率底下,费时费力,人为误差因素影响大的缺点,彻底释放了人力资源局限的缺点。仅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整个石膏托矫形固定的治疗,且本矫形床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拆卸安装方便,易于携带,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升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托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角度的髋人字石膏矫形床,包括托板1和腿部外扩顶撑机构2,所述腿部外扩顶撑机构2通过升降支架3安装在托板1上方,所述腿部外扩顶撑机构2包括可与升降支架3可拆卸连接的撑杆4和设在所述撑杆4远端的腿部撑垫5,所述腿部撑垫5具有可托住腿部的弧形支撑面,所述腿部撑垫5通过万向节可拆卸的安装在撑杆4的端部。所述撑杆4在托板顶部横向设置且长度可调。
使用时,病人平躺于托板1上,调节升降支架3到适合高度,调节撑杆4长度,并通过撑杆4两端的腿部撑垫5抵住病人的大腿部位,然后继续伸长撑杆4,直至髋部外展40°体位,然后进行石膏的固定及绷带包扎。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石膏固定操作方式效率底下,费时费力,人为误差因素影响大的缺点,彻底释放了人力资源局限的缺点。仅需一个人即可完成整个石膏托矫形固定的治疗,且本矫形床具有体积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拆卸安装方便,易于携带,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为了维持股骨头的稳定,所述托板上于腿部外扩顶撑机构的前方设有两个可支撑住向两侧分开的大腿根部的U型垫6,其可以把屁股垫高,从而与腿部外扩顶撑机构2一起,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所述U型垫6均通过垫座与托板1可拆卸连接,根据使用的需要灵活选择安装。
其中,所述升降支架3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安装座31,所述撑杆4包括由所述安装座31向左侧伸出的左撑杆41和向右伸出的右撑杆42,所述安装座31上设有可调节左撑杆41和右撑杆42向左右两侧伸出长度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将撑杆4调整至所需长度。参见图3,所述安装座31上设有左右通长的导槽32,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安装座31上的驱动轴43和设在所述驱动轴43外端的手轮44,所述驱动轴43的一端伸入导槽32内,并在导槽32内键连接齿轮45,所述齿轮45与导槽32的一侧槽壁间留有左齿条间隙,齿轮45与导槽32的另一侧槽壁间留有右齿条间隙,所述左撑杆41插装在导槽32内,左撑杆41在导槽32内的一端设有嵌装在左齿条间隙内并与齿轮45啮合的左侧齿条46,右撑杆42在导槽32内的一端设有嵌装在右齿条间隙内并与齿轮45啮合的右侧齿条47。调节时,转动手轮44,扭转力通过驱动轴43传递至齿轮45,齿轮45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左侧齿条46和右侧齿条47啮合,从而将左撑杆41和右撑杆42同步沿导槽32收回或伸出,上述结构通过齿轮45传动,能够精确控制撑杆4伸出长度,而且保证左右两侧对称。
此外,所述托板1上设有凹槽11,所述升降支架3包括通过销轴33铰接在凹槽11内的支架34和可控制所述支架34绕销轴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所述支架34可绕销轴33转动以向托板1上方撑起或收入所述凹槽11内,从而方便携带。参见图2,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在凹槽11一端的铰接座35、铰接在所述支架34上的卡钳36和设在所述支架34上以限制卡钳36最大摆角的限位柱37,所述铰接座35具有弧形的边缘,铰接座35的边缘设有可与所述卡钳36配合的棘齿38。所述卡钳36包括可与棘齿38配合的尖端和伸至支架34一侧的尾端,所述卡钳36与支架34间张拉有可使卡钳36抵住所述限位柱37的复位件39。升降支架3的工作原理为是通过调节支架34绕销轴33的转角进行控制支架34的升降,即当支架34绕销轴33向上转动角度(0°-90°)越大时支架越高,支架34向上抬起时,卡钳36的尖端划过棘齿38,释放支架34后,卡钳36卡住特定棘齿38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完成锁定。当需要调低支架34高度时,拨动卡钳36的尾端,使卡钳36的尖端从棘齿38内脱出,然后按压支架34到何时高度后再次释放卡钳36即可。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将棘齿38设计为特定的角度间隔,以满足特定的调节需要。
参见图4,所述托板1分为前后两节,两节托板1在相对接的端面处通过铰链12连接,两节托板1的底侧在对接处设有拉扣,所述拉扣包括设在前一节托板底部的扣环13和对应所述扣环13铰接在后一节托板1底部的拉勾14。携带或闲置时,两节托板1可绕铰链12对折收起,节约空间,当需要使用时,将两节托板1展开,然后将底部的拉勾14与扣环13相扣合,两节托板1在端面处完成对接,并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为了方便绷带包扎,两节所述托板1的底部均设有支撑垫块15,支撑垫块15与对应的托板1通过粘扣连接,在缠绕绷带时,可将托板与病人一体缠绕,完成后再将托板1抽出,提高包扎的工作效率。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