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头菇养胃口服液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0188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猴头菇养胃口服液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猴头菇具有健胃的功效,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具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近年临床研究证明,猴头菇治疗慢性胃炎的总有效率可达96.3%,猴头菇所含的氨基酸和猴头菇多糖对胃黏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起重要作用,能增强胃黏膜屏障机能,有利于减轻损伤因子的作用,还可减少或减轻胃黏膜下的炎细胞浸润度,同时猴头菇对胃痛、胃胀、嗳气、泛酸、大便隐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降低胃液与胃酸的分泌量,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里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而幽门螺杆菌是致人胃炎的主要因素,所以黄芪也具有养胃作用。目前野生猴头菇资源较少,市面上大部分猴头菇都是依靠固态栽培法来生产,固态栽培法存在生长周期长、耗工多等缺点,由于猴头菇子实体与猴头菇菌丝体的主要功效成分十分接近,所以可以用液体发酵法培养的猴头菇菌丝体替代猴头菇子实体来制作猴头菇口服液,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便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猴头菇养胃口服液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0-25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将黄芪粉碎得黄芪粉,在滤液中加入25-35克黄芪粉、20-30克葡萄糖、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搅拌均匀并定容至1000毫升,在121℃下灭菌20-30分钟,冷却至20-26℃得猴头菇发酵培养基。

从试管斜面中挑取猴头菇菌种接种到猴头菇发酵培养基中,在20-26℃、旋转摇床180-220rpm的条件下培养6-8天得发酵液。

将发酵液煮沸30-40分钟,然后经过滤、调配、灌装、封口、灭菌即得成品。

由于猴头菇菌丝体和猴头菇子实体的主要功效成分比较接近,所以本发明利用猴头菇发酵液代替猴头菇子实体制作猴头菇养胃口服液,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另外,在制作过程中黄芪经过了猴头菇菌种的发酵作用,使黄芪中的黄酮等具有养胃功能的功效成分的功效作用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本发明口服液的养胃功效。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采用的菌株猴头菇cicc50081采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实施例1: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将黄芪粉碎得黄芪粉,在滤液中加入25克黄芪粉、20克葡萄糖、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搅拌均匀并定容至1000毫升,在121℃下灭菌20分钟,冷却至20℃得猴头菇发酵培养基。

从试管斜面中挑取猴头菇菌种接种到猴头菇发酵培养基中,在20℃、旋转摇床180rpm的条件下培养8天得发酵液。

将发酵液煮沸30分钟,然后经过滤、调配、灌装、封口、灭菌即得成品。

实施例2: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5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将黄芪粉碎得黄芪粉,在滤液中加入35克黄芪粉、30克葡萄糖、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搅拌均匀并定容至1000毫升,在121℃下灭菌30分钟,冷却至26℃得猴头菇发酵培养基。

从试管斜面中挑取猴头菇菌种接种到猴头菇发酵培养基中,在26℃、旋转摇床220rpm的条件下培养6天得发酵液。

将发酵液煮沸40分钟,然后经过滤、调配、灌装、封口、灭菌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猴头菇养胃口服液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猴头菇养胃口服液及其制作方法。从试管斜面中挑取猴头菇菌种接种到猴头菇发酵培养基中培养6‑8天得发酵液,发酵液经煮沸、过滤、调配、灌装、封口、灭菌即得成品。由于猴头菇菌丝体和猴头菇子实体的主要功效成分比较接近,所以本发明利用猴头菇发酵液代替猴头菇子实体制作猴头菇养胃口服液,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另外,在制作过程中黄芪经过了猴头菇菌种的发酵作用,使黄芪中的黄酮等具有养胃功能的功效成分的功效作用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增加了本发明口服液的养胃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吕庆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伟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2.19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