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煎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643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便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患病率高达27%,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正常人一般每周排便不少于 3 次,平均粪便量 35~200 g,粪便含水量在 60%~80%。便秘患者可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 3 次,有的虽然每日排便多次,但排便相当费力,每次排便所费时间相当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

便秘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女均可发病,老年人居多,多为慢性。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则属虚。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具有药物组成简单,服用便捷,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患者自愈能力,效果显著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治疗便秘的中药的煎煮方法,该方法简单,药物的成分浸出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它包括如下组分:芦荟1g、生白术20g、黑芝麻(炒制)90g、瓜蒌20g、桑葚80g、火麻仁15g、柏子仁15g、生大黄10g、甘草2g、番泻叶6g,蜂蜜150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的煎制方法,中药原料用凉水浸泡40分种,然后中火煎熬30分钟后,滤出药液即得。

本发明中药中各组分药理作用如下:

芦荟: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为泻下通便,清肝。主治:热结便秘。

生白术:甘,苦,归脾胃经。功效为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主治:脾气虚证。

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为润肠通便,宽胸散结,清热化痰。主治:肠燥便秘,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热痰咳喘。

火麻仁: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为润肠通便。主治:肠燥便秘。

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功效为润肠通便,养心安神。主治肠燥便秘,心悸失眠。

生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主治: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血热吐衄,目赤肿痛。

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功效为泻下通便。主治:热结便秘,水肿胀满。

黑芝麻:入肝、肾经。功效为补益精血,润燥滑肠。主治 :精血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头晕眼花,血虚津亏引起的肠燥便秘。

桑椹:入心、肝、肾经。功效为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主治 :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

津伤口渴或消渴。

甘草:入心、肺、脾、胃经。功能为和中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解毒,祛痰。主治 :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腹痛,胃痛,咳嗽痰多,痈疮肿毒,胸腹或四肢挛急作痛。

蜂蜜:入脾、肺、大肠经。功能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主治 :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肺虚久咳,肠燥便秘,解毒,外敷疮疡及烫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以纯中药制方,具有药物组成简单,服用便捷,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患者自愈能力,效果显著的优点,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达97%。

以下实施例结合临床试验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给予本发明中药配方煎制的中药,芦荟1g、生白术20g、黑芝麻(炒制)90g、瓜蒌20g、桑葚80g、火麻仁15g、柏子仁15g、生大黄10g、甘草2g、番泻叶6g,蜂蜜150g。

上述六味中药,除了蜂蜜外,其它中药材凉水浸泡40分种,中火煎熬30分钟,取汁300ml并加入蜂蜜混匀,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

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00例临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2、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治疗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对100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统计,治愈数为39人,显效数为46人,有效数为11人,总有效数为96人,总有效率为96%;无效数4人,无效率4%。

实施例2 临床典型病例

患者:王×,男性,68岁。初诊:2014年6月23日。主症:大便秘结,7日未行,脘腹胀满,胸胁满闷,嗳气,口干口苦,纳食减少,偶胃脘隐痛,头蒙头胀,肠鸣矢气,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便秘(浊毒内蕴,气机郁滞)。西医诊断:习惯性便秘。治法:化浊解毒,顺气导滞。方药:芦荟1g、生白术20g、瓜蒌20g、火麻仁15g、柏子仁15g、生大黄10g、番泻叶6g。一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服药1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便秘一症病因多端,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阴阳气血不足皆可为病,《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指出病位在肠,病因与肠中有热相关。笔者认为:浊毒内蕴,传导失司是本案发病的根本原因。浊毒内蕴,腑气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以致糟粕内停,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故可见头胀头蒙,舌苔黄腻,脉弦滑,亦为浊毒内蕴之象。据此,以化浊解毒、疏肝和胃为治疗大法,获得良效,因浊毒致病,易阻滞气机、耗伤气血;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致病广泛,症状多变。现方证相符,故守方治疗,以图治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