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6953发布日期:2018-09-14 22:1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的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目前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针对腹痛、呕吐、脱水、腹泻等不同的症状,服用中药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存在对致病因素治疗不彻底的问题,如果持续存在致病因素,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最终可导致胃腺体萎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急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急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式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

其中

r1独立地选自:h或卤素;

r2独立地选自:h、烷基、-oh或卤素。

优选地,r1为br。

优选地,r2为cl。

更优选地,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本领域熟知,为用于制备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常用赋形剂或辅料。常用的赋形剂或辅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填充剂、润滑剂、分散剂、润湿剂、粘合剂、抗氧化剂等等,例如,糖浆、阿拉伯胶、山梨醇、乳糖、糊精、淀粉、碳酸钙、滑石粉、聚乙二醇、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还提供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胃炎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化合物具有下列结构:

其中

r1独立地选自:h或卤素;

r2独立地选自:h、烷基、-oh或卤素。

优选地,r1为br。

优选地,r2为cl。

本发明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保护胃黏膜和缓解胃痉挛的作用,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药物在治疗急性胃炎方面的作用,以下结合实施例,从给本发明药物后实验大鼠胃液分泌、胃黏膜损伤情况、毛细血管通透性、扭体反应、胃条张力等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实验,可以为本发明药物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提供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实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表征

1h-nmr(400mhz,d6-dmso);δ8.97(t,1h,nh),8.80(d,1h),8.56(d,1h),7.77-7.63(m,3h),7.45(d,1h),4.28-4.19(m,2h)。

实验例2本发明药物对于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药物对幼龄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实验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给药奥美拉唑5mg/kg)和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10、20m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d;空白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末次给药后大鼠禁食不禁水至少24h,然后乙醚麻醉,沿腹部正中线剪开小口,找出胃,结扎幽门,再由十二指肠给药1次(给药剂量同上),缝合腹壁切口。2h后拆线打开腹腔结扎贲门,取全胃,用滤纸擦净血迹,沿大弯侧剪开胃腔,倾出胃内容物,收集于离心管中,记录胃液量。以精密ph试纸测胃内容物ph值。然后将胃内容物以离心半径为16cm、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1ml,加酚红指示剂1滴,用naoh(0.01mol/l)溶液滴定,以胃液先呈黄色后转为红色、且2s内不消失为终点。记录naoh用量,计算胃液总酸度及1h总酸排出量[总酸度(mmol/l)=耗去的naoh溶液量(ml)×10;1h总酸排出量(mmol/h)=总酸度×胃液量/2],并按胃蛋白酶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测定胃蛋白酶活力。

本发明药物对幼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实验

另取60只sd大鼠,按上一实验方法分组并增设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其余各组给药方式和剂量同上一实验。末次给药1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ig95%乙醇1ml;lh后将大鼠处死并打开腹腔,结扎幽门和贲门后将全胃取出,向胃内注人6ml左右生理盐水,再将胃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中5~10min;沿胃大弯剪开胃,用水冲洗掉胃内容物并拭去附挂于胃黏膜的血丝,然后参照文献(汤丽芬,徐升,许祖建,等.黄芪建中汤对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2):100-101.)计算胃黏膜损伤(出血点计1分;线状出血长度<1mm计2分,1~2mm计3分,3~4mm计4分,≥5mm计5分)。将各组每只幼龄大鼠的计分相加作为该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指数,损伤抑制率(%)=(模型组损伤指数-给药组损伤指数)/模型组损伤指数×100%。

本发明药物对幼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

将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给药吲哚美辛10mg/kg)和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20、40m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ig相应药物,空白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4d。末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均按0.1ml/10g尾iv0.5%伊文思蓝溶液,随后ip0.6%乙酸(0.2ml/只)。20min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剪开腹部皮肤肌肉,用6ml生理盐水分次冲洗腹腔,吸管吸出洗涤液,合并后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然后以离心半径为16cm、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于590nm波长处测定溶液光密度(od)值,计算腹腔内伊文思蓝含量。

本发明药物对乙酸致痛模型幼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实验

将60只km小鼠按上一实验方法分组、给药。末次给药1h后,各鼠均ip0.6%乙酸(新鲜配制,0.2ml/只)致痛。观察各组小鼠开始出现扭体反应(扭体表现为腹部内凹、仲展后肢、臀部抬高)的时间(即扭体潜伏期)及15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本发明药物对痉挛模型幼龄大鼠平滑肌的影响考察

参考文献(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65-466.)中方法进行实验。将sd大鼠禁食24h后处死,打开腹腔并取出胃,立即放入克氏液中,剪下胃底部,沿胃小弯剪开胃腔(切断环形肌),再沿纵行肌方向平行交叉剪开5~6道,使形成较长胃底条。取2cm胃条置于充氧克氏液离体器官测定浴槽内(37℃),下端固定于通气钩,上端以线连至拉力换能器供记录反应,负荷1g平衡30min左右,在此期间换液2次。基线稳定后,分别注入bacl2(终质量浓度为0.6×10-3g/ml),记录张力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加入药液,使本发明药物的终质量浓度分别达到50、100、200mg/l,作为给药组;另设生理盐水组。记录张力变化曲线并计算解痉百分率[解痉百分率(%)=(给药后胃条张力-给药前胃条张力)/给药前胃条张力×10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发明药物对幼龄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空白组比较,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胃液ph值显著升高(p<0.05),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胃液的总酸度和1h总酸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且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胃液量及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

本发明药物对幼龄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本发明药物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本发明药物的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果见下表。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本发明药物对幼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管通透性降低,腹腔内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果见下表。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

本发明药物对乙酸致痛幼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见上表。

与空白组比较,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15min内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且阳性对照组小鼠的扭体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

本发明药物对痉挛模型大鼠平滑肌的影响实验结果

与加bacl2后比较,给药后大鼠胃条张力明显降低(p<0.01),解痉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果见下表。

注:与加bacl2后比较,**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