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447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多发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临床表现以闭合性粉刺、脓疮、结节、丘疹等为主,主要好发于少年及青年,对患者的心理及社交影响很大,病情复杂、病程长。

目前,西医治疗痤疮多采用抗生素、维a酸类、雌性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雄性激素拮抗剂等药物内服或外用进行治疗,这些疗法疗效尚未能令人满意,且疗程都需要较长,耐药性和副作用明显。

中医药治疗痤疮分为外治和内服两类:外治类的包括中药面膜、酊剂、搽剂、洗剂、熏剂、刮痧疗法、耳穴疗法、自血疗法、针灸疗法、埋线疗法等,这些中医外治疗法除酊剂、搽剂外,不足之处是使用不便,有的疗效也不明显,有的产品价格昂贵,患者也难以接受,而且难以根治容易复发;内服类的内服方剂目前国内有大量的报道,但其共同特点均为疗程长、见效缓慢、需要煮药服用,不方便,同时,没有特别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特别治疗。公开号为cn104645146a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其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穿心莲17-23份、半枝莲17-23份、龙胆17-23份、蒲公英17-23份、薏苡仁13-17份、苍术13-17份、地肤子13-17份、大青叶13-17份、金银花13-17份、马齿苋6-8份、白芷6-8份、浮萍6-8份、泽泻6-8份、连翘6-8份、川芎6-8份、赤芍6-8份、紫花地丁6-8份、丹参6-8份、侧柏叶6-8份、栀子6-8份、生地黄黄6-8份、葛根6-8份、白果2-4份、天仙子2-4份、细辛2-4份、当归2-4份、红花2-4份、甘草2-4份。该组合物虽然可以治疗痤疮,但药味多达28味,作为口服药物产业化难度很大,质量难以控制,而且以穿心莲、龙胆等苦寒药为主药,口服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闭合型痤疮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芪8-12份,皂角刺8-12份,当归8-12份,红花3-6份,连翘6-12份,浙贝母2-6份,党参6-12份,生地黄6-12份。

作为优选地,所述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芪8-10份,皂角刺8-10份,当归8-10份,红花3-5份,连翘8-10份,浙贝母2-4份,党参8-10份,生地黄8-10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芪8份,皂角刺8份,当归8份,红花5份,连翘8份,浙贝母3份,党参9份,生地黄9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芪9份,皂角刺9份,当归9份,红花3份,连翘10份,浙贝母5份,党参8份,生地黄8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黄芪10份,皂角刺10份,当归10份,红花3份,连翘10份,浙贝母3份,党参10份,生地黄10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为颗粒剂、硬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本发明的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黄芪,皂角刺,当归,红花,连翘,浙贝母,党参,生地黄,药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比为9-11倍量的水,煎煮1-3h,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比为8-10倍量的水,煎煮1-2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加乙醇使醇浓度达50-70%,冷藏静置6-18h,滤过,滤液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过筛,即得中药活性成分,加入辅料,制成本发明的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

优选地,本发明的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黄芪,皂角刺,当归,红花,连翘,浙贝母,党参,生地黄,药材合并,第一次加入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药材重量比为9倍量的水,煎煮1.5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加乙醇使醇浓度达60%,冷藏静置12h,滤过,滤液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过筛,即得中药活性成分,加入辅料,制成本发明的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

作为优选地,辅料为蜂蜜,制成本发明的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为蜜丸。

作为优选地,所述蜂蜜的质量为所述中药活性成分的质量的1-2倍。

所述中药制剂为颗粒剂时,辅料为糊精或蔗糖,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适量的糊精、蔗糖混匀,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所述中药制剂为硬胶囊剂时,辅料为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适量的淀粉、羧甲基纤维素混匀,制粒,装胶囊,制成硬胶囊剂。

所述中药制剂为片剂时,辅料为淀粉或糊精,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适量的淀粉或糊精混匀,制粒,压制成片剂。

所述中药制剂为分散剂时,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或乳糖,将所得中药活性成分与微晶纤维素或乳糖制成分散剂。

方中各方药来源及功效作用如下: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性甘,微温。归肺、脾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性辛,温。归肝、胃经。功效,消肿托毒,排脓,搜风,杀虫。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性温,味辛。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夏季花橙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性甘,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散淤止痛。

连翘,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浙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斯贝母fritillatiathunbergiimiq.[f.verticillata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鳞茎。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性苦,寒。归肺、心经。功效,解毒散结消痈。

党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smyrnioideswolff的干燥根。4~5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漂洗,干燥。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功效,养血生津,健脾补肺。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性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闭合型痤疮主要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与外界不相通从而形成的,多发于面部,为细小的皮下脂栓,表现为米粒大小的半球形白色小包,质硬,无自觉症状。本发明以中医药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为指导,将天然中草药炮制成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成药,根据痤疮发展各阶段分型对症治疗,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使得全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增强皮肤代谢修复的功效;服用后易于吸收,起效快;治愈后无皮损,无疤痕。另外,本发明节省中药材,成本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现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取黄芪8g,皂角刺8g,当归8g,红花5g,连翘8g,浙贝母3g,党参9g,生地黄9g;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9倍量的水煎煮1.5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加乙醇使醇浓度达60%,冷藏静置12h,滤过,滤液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过筛,加入适宜的淀粉,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制粒,填充,制成硬胶囊剂。

实施例2

取黄芪9g,皂角刺9g,当归9g,红花3g,连翘10g,浙贝母5g,党参8g,生地黄8g;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9倍量的水煎煮1.5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加乙醇使醇浓度达60%,冷藏静置12h,滤过,滤液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过筛,并加入适宜的硬脂酸镁,乳糖辅料,混合,制粒,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3

取黄芪10g,皂角刺10g,当归10g,红花3g,连翘10g,浙贝母3g,党参10g,生地黄10g;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9倍量的水煎煮1.5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加乙醇使醇浓度达60%,冷藏静置12h,滤过,滤液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过筛,再加入适宜的适量蜂蜜制成蜜丸。

实施例4

取黄芪10g,皂角刺10g,当归10g,红花3g,连翘10g,浙贝母3g,党参10g,生地黄10g;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加乙醇使醇浓度达60%,冷藏静置12h,滤过,滤液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过筛,再加入适宜的微晶纤维素,淀粉,混合,制粒,压制成片剂。

实施例5

取黄芪10g,皂角刺10g,当归10g,红花3g,连翘8g,浙贝母3g,党参10g,生地黄9g;第一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第二次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2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加乙醇使醇浓度达60%,冷藏静置12h,滤过,滤液经减压干燥成干膏粉,过筛,再加入适宜的适量蜂蜜制成蜜丸。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本发明成品制剂的疗效,我们将上述具体实施例3中制备的丸剂,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1)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确诊为患有闭合型痤疮的152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81例,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25.59±4.24)岁,平均病程(1.56±0.23)年;对照组71例,年龄17-40岁,平均年龄(26.78±3.43)岁,平均病程(1.77±0.62)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试验方法

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按照说明书使用。疗程3个月。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的实施例3制备的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每日两次,15天1个疗程。疗程3个月。

(2.3)疗效标准

痊愈:闭合型痤疮症状全部消失,皮肤无疤痕及皮损,肤色正常。

有效:闭合型痤疮症状明显减轻,治疗面70%接近治愈标准,痘痕变淡,肤色基本正常,无皮损。

无效:闭合型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从表1的临床试验结果可知,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6.3%,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6.8%,有效率为32.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为了证实本发明的显著疗效,以下随机摘录以往就诊病例记录:

病例1

李××,女,24岁,渭南潼关县人,2014年3月4日初诊,闭合型痤疮十年,面色黄暗,疲乏,惊恐,夜梦,脱发,血压正常,冬季四肢冰凉;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治疗1个疗程后,连续排出小脓点,2个疗程后,基本恢复,3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无疤痕及皮损,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

陈××,女,30岁,富平县人,2013年4月19日初诊,诊断为面部、下颌、后颈部闭合型痤疮;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无疤痕及皮损,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3

吴××,女,17岁,三原县人,2014年8月9日初诊,诊断为闭合型痤疮,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无疤痕及皮损,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4

韩××,女,42岁,泾阳县人,2014年10月8日初诊,诊断为下颌部闭合型痤疮3年,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无疤痕及皮损,随访无复发。

病例5

王××,女,28岁,西安灞桥区人,2013年12月19日初诊,面部闭合型痤疮,色斑,舌下瘀滞,面色黄暗,四肢冰冷,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皮肤无疤痕及皮损,随访无复发。

病例6

杨××,女,28岁,渭南市人,2010年7月7日初诊,诊断为前胸后背细小闭合型痤疮,体瘦,肤色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治疗2个疗程后,明显好转,肤色改善,无皮损,随访无复发。

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本发明组方严谨,取材方便,治愈率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虽然,本说明书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