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便携式激光采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48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激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手持便携式激光采血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采集末梢血的方式是应用金属采集针刺入患者皮肤,给患者带来疼痛和精神上的紧张,如果采血针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血液感染。激光采血应用的是激光的高温效应,造成末梢皮肤形成小孔,采血过程迅速不会给患者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安全、方便。由于激光采血仪的上述优点很快受到患者的欢迎,激光采血仪也逐步的在更新换代,由起初的台式激光采血仪发展为现在的袖珍型激光采血仪,而现有的激光采血仪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体积较为庞大,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激光采血仪,该采血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体积体,便于携带。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持便携式激光采血装置,包括手柄、采集部分、激光挡板和挡板支架,手柄与采集部分是连为一体的壳体,所述的挡板支架与采集部分连接,激光挡板设在挡板支架上位于采集部分发射出激光的正前方;所述的采集部分进一步包括激光采血单元、控制电路、显示器和输入器,激光采血单元与控制电路相连设在采集部分的壳体内部,显示器、输入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输入器和显示器平行设在采集部分的壳体外表面,所述的手柄壳体内部设有充电电池与采集部分的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的手柄壳体内部设有充电电池与采集部分的控制电路相连,在壳体外表面两侧设有凹槽,增大了用户手指和仪器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落,同时增大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的手柄外壳设有充电孔,使充电电池与外部电源连接,为装置充电。

所述的采集部分外壳两侧设有滑轨,挡板支架通过滑轨与采集部分连接,激光采血前,激光挡板与采集部分的壳体闭合,防止操作失误所发射产生的激光对人造成伤害,进行采血时,将激光挡板通过挡板支架与滑轨滑动,将激光挡板打开,手指放于激光发射口处进行采血。

所述的激光采血单元,用于发射激光进行采血,设有8个激光强度档位。

所述的激光挡板位于激光采血单元发出的激光的正前方。

所述的输入器为按键,包括两个调档键和一个设置键,调档键分居设置键的两侧。

有益效果:一种手持便携式激光采血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体积体,便于携带,家庭应用成为可能,壳体外设有凹槽形成把手外形设计,起到了防滑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激光强度再次细分,划为8个档次,使那些需要多次采血的用户选择更合适自己的档位;按键和显示屏位置的安排使用户的设置和观察过程比较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手持便携式激光采血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采集部分3.挡板支架4.激光挡板5.激光采血单元6.显示器7.输入器8.充电电池9.充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手持便携式激光采血装置,包括手柄1、采集部分2、激光挡板4和挡板支架3,手柄1与采集部分2是连为一体的壳体,所述的挡板支架3与采集部分2连接,激光挡板4设在挡板支架3上位于采集部分2发射出激光的正前方;激光挡板4设在挡板支架3上;所述的采集部分2进一步包括激光采血单元5、控制电路、显示器6和输入器7,激光采血单元5与控制电路相连设在采集部分2的壳体内部,显示器6、输入器7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输入器7和显示器6平行设在采集部分的壳体外表面,所述的手柄1壳体内部设有充电电池8与采集部分2的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的手柄1壳体,在壳体外表面两侧设有凹槽,增大了用户手指和仪器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落,同时增大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所述的手柄1外壳设有充电孔9,使充电电池8与外部电源连接,为装置充电。

所述的采集部分2外壳两侧设有滑轨,挡板支架3通过滑轨与采集部分2连接,激光采血前,激光挡板4与采集部分2的壳体闭合,防止操作失误所发射产生的激光对人造成伤害,进行采血时,将激光挡板4通过挡板支架3与滑轨滑动,将激光挡板4打开,手指放于激光发射口处进行采血。

所述的激光采血单元5,用于发射激光进行采血,设有8个激光强度档位。。

所述的激光挡4板位于激光采血单元5发出的激光的正前方。

所述的输入器4为按键,包括两个调档键和一个设置键,调档键分居设置键的两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手持便携式激光采血装置,包括手柄、采集部分、激光挡板和挡板支架,手柄与采集部分是连为一体的壳体,所述的挡板支架与采集部分连接,激光挡板设在挡板支架上位于采集部分发射出激光的正前方;所述的采集部分进一步包括激光采血单元、控制电路、显示器和输入器,激光采血单元与控制电路相连设在采集部分的壳体内部,显示器、输入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输入器和显示器平行设在采集部分的壳体外表面,所述的手柄壳体内部设有充电电池与采集部分的控制电路相连。该采血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体积体,便于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陈真诚;张振华;罗博源;朱健铭;梁永波;古旺;吴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3.24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