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五补脾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524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兽用中药领域,具体涉及由中药原料制成的中药药汤。本产品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用于各种家畜中焦虚寒、四肢不温等疗效确切。



背景技术:

凡以温性或热性而治疗里寒,祛除脏腑之间沉寒痼冷,回阳救逆药物为主的方剂,称为“温里回阳剂”。里寒之证因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乘畜体之虚而直中,或由表寒不解而传里,统称为“外寒”。一为元阳衰微,阴寒内生,但归根结底还是畜体的真阳低弱,才会发生里寒。治疗以寒者热之为原则,前者宜温中散寒,后者应益火之源,温肾回阳以消阴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用于各种家畜中焦虚寒、四肢不温等疗效确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缓解症状的功效,本发明选择:桂心,五味子,肉豆蔻,大青盐各28克、党参50克、益智仁,二丑,细辛各20克、生姜,甘草各30克;

进行组合的,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用于各种家畜肾阳虚损、下血不止等。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桂心:性味:辛甘热;功能:(1)苦入心,辛走血,能引血化汗化脓,内托痈疽痘疮。(2)益精明目,消瘀生肌,补劳伤,暖腰膝,续筋骨。(3)故内治五内邪热,吐血尿血,咳嗽消渴,外治肌热虚汗。(4)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腹痛,下利大小肠。(5)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里,有汗之骨蒸。主治:治风痹症瘕,噎膈腹满,腹内冷痛,九种心痛。

五味子:具有消炎,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肉豆蔻:性味:辛;苦;温;归经: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大青盐: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石盐的结晶体。分布于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四川等地。具有泻热,凉血,明目,润燥之功效。常用于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牙痛,大便秘结。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

益智仁: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

二丑:二丑又叫黑白丑,是牵牛花的种子,两色的作用基本一样,药效: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细辛:【归经】: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性味】味辛;性温;小毒。【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生姜:气香,特异味辛辣。抗氧化,抑制肿瘤;开胃健脾,促进食欲;防暑、降温、提神;杀菌解毒,消肿止痛;防晕车,止恶心呕吐,偏头痛;消除酒醉,减轻面部暗疮;防治头皮屑;缓解腰肩疼痛;消除脚臭。

甘草: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所述桂五补脾汤,其原料药材分别是:桂心,五味子,肉豆蔻,大青盐各28克、党参50克、益智仁,二丑,细辛各20克、生姜,甘草各30克;

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水煎去渣,候温灌服。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桂五补脾汤,其原料药材分别是:桂心,五味子,肉豆蔻,大青盐各28克、党参50克、益智仁,二丑,细辛各20克、生姜,甘草各30克,本发明所述桂五补脾汤,本产品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用于各种家畜中焦虚寒、四肢不温等疗效确切。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大龙
技术研发日:2017.03.29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