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烧伤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074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尤其是一种治疗皮肤ⅰ度、浅ⅱ度、ⅱ度烧伤的烧伤膏。



背景技术:

烧伤是各种热力因素作用于人体而致伤的外科常见病之一。烧伤一般分为四度,ⅰ度、浅ⅱ度、ⅱ度和ⅲ度。ⅰ度烫伤损伤最轻。烫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浅ⅱ度烫伤是日常最多见的,其损害深度达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和真皮的浅层,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物积聚于其中形成表皮下水疱,创面红肿、表皮脱落,伴随有剧烈疼痛。深ⅱ度烫伤,伤及表皮、真皮浅层和部分皮肤附属机构,受累处原有组织机构消失,发生凝固坏死,坏死组织覆盖了伤面,由于坏死组织较厚成痂皮,皮肤表皮易撕脱,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愈合留有瘢痕;如果创面感染化脓,会成为ⅲ度烫伤。ⅲ度烫伤损伤极深,烫伤表面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痛感没有ⅱ度烧伤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如沸水、热油、热蒸气等导致烧伤。对于不是特别严重的烧伤,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严重的必要后果。如果烧伤极其严重,达到ⅲ度,我们应当及时就医,以免造成感染等严重后果,但是对于不太严重的一些轻度烧伤来说,我们常常可以自己通过涂抹烧伤药的办法治愈。

我国目前治疗烧伤的外用药品有很多种类,但是大都存在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显著的弊端。有些药物杀菌抗炎效果不足,不能有效的防止患处感染;有些药物刺激性过大,涂抹之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还有些药物即使可以消肿止痛达到完全治愈,但是烧伤后在患处留下长期的疤痕,甚至毛孔无法复生,日后还需通过植皮美容手术来康复。这样不仅时间花费长且治疗费用高。所以急需发明治疗烧伤的外用中药,可以作为日常家庭的常备药品,无毒性和副作用,治愈迅速,刺激性小疼痛少,杀菌抗炎效果明显,且蕴含有效提高皮肤光滑质感的成分,使治愈后不留下疤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治疗皮肤烧伤的技术方案,现有治疗烧伤的外用中药存在的弊端,提供一种创新的配制治疗烧伤的外用中药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疗ⅰ度、浅ⅱ度、ⅱ度烧伤,在水火以及其他热源烧伤造成皮肤溃烂化脓时,涂抹于伤口处,无明显刺激性疼痛,极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但同时可以有效的杀菌抗炎,防止伤口创面感染。无毒副作用,药性温和,止痛效果好,伤口愈合快,且伤口在愈合后,毛孔复生、不留疤痕。本发明还对皮肤轻微红肿,手术后小疤痕恢复有良好效果。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经过多次实践检验过的精确药材配方,其药物组成分量为:冰片5g、无水羊毛脂300g—400g、獾油10g--50g、硼砂20g-30g、当归15g—30g、黄柏15g—30g、黄芩15g—20g、川芎15g—20g、白芷15g—20g、地榆15g—25g、血碣3g—5g、紫草50g、没药15g—20g、大叶刺五甲30g—40g、大黄15g、蜂蜡50g—150g、白凡士林100g—200g、石膏粉30g—50g、猫爪刺20g—30g。

为了进一步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冰片5g、无水羊毛脂350g、獾油20g、硼砂25g、当归22g、黄柏22g、黄芩18g、川芎18g、白芷18g、地榆20g、血碣4g、紫草50g、没药18g、大叶刺五甲35g、大黄15g、蜂蜡100g、白凡士林150g、石膏粉40g、猫爪刺25g。

作为一种优化,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冰片5g、无水羊毛脂400g、獾油50g、硼砂30g、当归30g、黄柏30g、黄芩20g、川芎20g、白芷20g、地榆25g、血碣5g、紫草50g、没药20g、大叶刺五甲40g、大黄15g、蜂蜡50g、白凡士林100g、石膏粉30g、猫爪刺20g。

作为一种优化,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冰片5g、无水羊毛脂300g、獾油10g、硼砂20g、当归15g、黄柏15g、黄芩15g、川芎15g、白芷15g、地榆15g、血碣3g、紫草50g、没药15g、大叶刺五甲35g、大黄15g、蜂蜡150g、白凡士林1200g、石膏粉50g、猫爪刺30g。

作为一种优化,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冰片5g、无水羊毛脂350g、獾油30g、硼砂28g、当归28g、黄柏28g、黄芩15g、川芎15g、白芷15g、地榆25g、血碣5g、紫草50g、没药20g、大叶刺五甲30g、大黄15g、蜂蜡80g、白凡士林120g、石膏粉40g、猫爪刺28g。

本发明配制效果显著优化的烧伤外用中药的配置方法为:首先将冰粉研磨成粉状备用。在芝麻油,花生油,或葵花籽油中浸泡紫草36小时。将地榆、当归、白芷、川芎、大黄在芝麻油,花生油,或葵花籽油中浸泡30分钟。将之前浸泡药材的芝麻油倒入锅中加热,保持小火,加入无水羊毛脂,白凡士林加热搅拌至完全融化。融化后加入浸泡过的当归、浸泡过的川芎、浸泡过的白芷、浸泡过的地榆、浸泡过的大黄、黄柏、黄芩、没药、硼砂、大叶刺五甲、猫爪刺。10-15分钟后,加入血碣、浸泡好的紫草,搅拌。三分钟后去除残渣,将粘稠糊状液体倒出,加入獾油、蜂蜡搅拌均匀后冷却。待粘稠液体冷却至60-70℃时,加入石膏粉、研磨成粉末状的冰片,搅拌均匀,继续冷却直至凝固,可放入冰箱加速冷凝。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加热搅拌混合均匀的粘稠液体冷却,或放冰箱中6℃冷藏,使药物变为棕黄色的膏状。清洗伤口后,用棉签擦拭,用棉签取药物由外向内涂抹于患处。每隔4—5个小时涂抹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多次实践精确选取药材已达到效果最优。在药材的选择上,本发明选取多味创新药材,通过对其药用性能的分析,将其用于治疗皮肤烧伤。本发明在配制过程中加入蜂蜡成分,使本发明最终可冷却形成粘稠的膏状,涂抹至患处可以停留时间长,流失少。本发明将质地较硬的药材先进行浸泡,在小火加热搅拌过程中区分放入的顺序与时间,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所有成分性能的发挥。最后加入石膏粉等成分可以有效的提升愈合后皮肤的质感,不留疤痕。本发明可广泛的适用于ⅰ度、浅ⅱ度、ⅱ度烧伤,成分科学,效果显著,制作方法简便,成本低。可以有效对现有治疗烧伤的外用中药进行创新,达到杀菌抗炎功能显著,防止伤口创面感染的效果。在水火烫伤造成皮肤溃烂化脓时,涂抹于伤口处,无明显刺激性疼痛,无毒副作用,药性温和,止痛效果好,伤口愈合快,且伤口在愈合后,毛孔复生、不留疤痕。本发明还对皮肤轻微红肿,手术后小疤痕恢复有良好效果。

以下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观察

本次选择的病例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诊所就诊病人,共87例,均为ⅰ度、浅ⅱ度、ⅱ度烧伤。男性占51.72%,女性占48.28%。30岁以下患者占50.57%,30岁—60岁患者占45.98%,60岁以上患者占3.45%。其中ⅰ度烧伤病例27例占31.03%,浅ⅱ度烧伤病例49例占56.32%、ⅱ度烧伤病例11例占12.64%。热水烧伤病例23例,火烧伤病例21例,其他接触烧伤病例43例。烧伤部位:手部、脚部、前臂部、肩背部、颈部、面部、腿部、前胸部。

二、治疗方法:

清洗患处,用棉签擦拭,将本发明治疗烧伤的外用中药涂抹于患者的皮肤患处。每隔4-5小时涂抹一次,一天涂抹3-4次,禁忌辛辣。每次换药均进行观察,或询问患者,反馈内容为患处红肿消退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

三、结果

上述87例患者中,ⅰ度烧伤患者愈合时间为2天—7天;浅ⅱ度烧伤患者愈合时间为7天—16天;ⅱ度烧伤患者愈合时间为7天---30天。红肿均可在1--3天内消退,且在用药后的4个小时内,疼痛感可以明显减小。仅4例ⅱ度烧伤患处愈合后留下较浅疤痕,其余患者患处愈合后未留下疤痕,毛孔复生。

四、典型病例

五、结论

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证明,本发明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疗ⅰ度、浅ⅱ度、ⅱ度烧伤,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在水火以及其他热源伤造成皮肤溃烂化脓时,涂抹于伤口处,无明显刺激性疼痛,极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患处疼痛感基本可以在用药后4个小时内明显下降,有快速止痛效果。患处的红肿症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同时可以有效的杀菌抗炎,防止伤口创面感染。无毒副作用,药性温和,止痛效果好,伤口愈合快,且伤口在愈合后,毛孔复生、不留疤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皮肤烧伤的外用中药,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冰片5g、无水羊毛脂350g、獾油20g、硼砂25g、当归22g、黄柏22g、黄芩18g、川芎18g、白芷18g、地榆20g、血碣4g、紫草50g、没药18g、大叶刺五甲35g、大黄15g、蜂蜡100g、白凡士林150g、石膏粉40g、猫爪刺25g。

制备与使用方法:首先将冰粉研磨成粉状备用。在芝麻油,花生油,或葵花籽油中浸泡紫草36小时。将地榆、当归、白芷、川芎、大黄在芝麻油,花生油,或葵花籽油中浸泡30分钟。将之前浸泡药材的芝麻油倒入锅中加热,保持小火,加入无水羊毛脂,白凡士林加热搅拌至完全融化。融化后加入浸泡过的当归、浸泡过的川芎、浸泡过的白芷、浸泡过的地榆、浸泡过的大黄、黄柏、黄芩、没药、硼砂、大叶刺五甲、猫爪刺。10-15分钟后,加入血碣、浸泡好的紫草,搅拌。三分钟后去除残渣,将粘稠糊状液体倒出,加入獾油、蜂蜡搅拌均匀后冷却。待粘稠液体冷却至60-70℃时,加入石膏粉、研磨成粉末状的冰片,搅拌均匀,继续冷却直至凝固,可放入冰箱加速冷凝。将加热搅拌混合均匀的粘稠液体冷却,或放冰箱中6℃冷藏,使药物变为棕黄色的膏状。清洗伤口后,用棉签擦拭,用棉签取药物有外向内涂抹于患处。每隔4—5个小时涂抹一次。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皮肤烧伤的外用中药,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冰片5g、无水羊毛脂400g、獾油50g、硼砂30g、当归30g、黄柏30g、黄芩20g、川芎20g、白芷20g、地榆25g、血碣5g、紫草50g、没药20g、大叶刺五甲40g、大黄15g、蜂蜡50g、白凡士林100g、石膏粉30g、猫爪刺20g。

制备与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皮肤烧伤的外用中药,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所述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份药材组成:冰片5g、无水羊毛脂300g、獾油10g、硼砂20g、当归15g、黄柏15g、黄芩15g、川芎15g、白芷15g、地榆15g、血碣3g、紫草50g、没药15g、大叶刺五甲35g、大黄15g、蜂蜡150g、白凡士林1200g、石膏粉50g、猫爪刺30g。

制备与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皮肤烧伤的外用中药,本发明优选的药物组成分量为:所述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份药材组成:冰片5g、无水羊毛脂350g、獾油30g、硼砂28g、当归28g、黄柏28g、黄芩15g、川芎15g、白芷15g、地榆25g、血碣5g、紫草50g、没药20g、大叶刺五甲30g、大黄15g、蜂蜡80g、白凡士林120g、石膏粉40g、猫爪刺28g。

制备与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