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4210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淋巴系统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该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液组成。淋巴结的淋巴窦和淋巴管道内含有淋巴液,是由血浆变成,但比血浆清,水分较多,能从微血管壁渗入组织空间。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它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淋巴系统能制造白细胞和抗体,滤出病原体,参与免疫反应,对于液体和养分在体内的分配也有重要作用。

生命系统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需要清理的垃圾,大部分是通过淋巴系统的吞噬与清除功能而实现的。而淋巴系统的功能,是必须依靠生命能量的充足才能发挥作用的。

淋巴系统的功能,在面临生命系统的异常状态而需要调整或者增强时期的表现,临床上多表现有淋巴结的肿大。一般中医的方法,会采取清热消炎,或者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但是,淋巴结的肿大不是本质,淋巴系统的功能因为生命系统的能量供应不够充足,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药物直接的消炎作用,会明显抑制淋巴的吞噬和清除功能;而手术病人明显会因为损伤和失血而虚弱,活血化瘀的药物此时也并非合适。

西医的观点,在淋巴结出现时同样强调的是消炎;在处理手术遗留的问题时,因为并无积极有效的方法,则多强调的是自体慢慢吸收。

临床上,许多的炎症病人会伴随明显的淋巴结表现;手术处理的病人因为药物的作用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淋巴结,但是多数会发生高热。这些症状与机体处理大量的病理性垃圾产物有关。如果处理得不够及时,淋巴结的存在或者高热的表现就可能会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寒凉药物为主的作用,结果会导致炎症的表现被抑制;因为是能量被释放而形成的寒凉,同样也抑制了淋巴系统的运动。化学药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更快地消除发热表现,同时减轻了炎症的刺激性反应。但其消炎去热本身不对淋巴系统的功能上提供帮助。

而热以凉对的观点,在近代影响了绝大多数的中医,导致临床上使用寒凉药物处理炎症或高热病症的方法流行。特别是在治疗脏腑病变上,事实上导致了不少的中医治疗失效。

人体内部产生的病理性产物,主要是由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流动性功能清理的。当病变伴随出现淋巴结表现时,表明淋巴系统的流动性已经发生了障碍,淋巴细胞吞噬的病理性产物在淋巴管道中形成郁积而不能输送排出。

面对如此状态,利用能够化解郁积,促进流动性的中药组合,使得流动性恢复,障碍排除,就能够根本上解决,发热和炎症表现都会自然消除。含有补充或者调动热量流动的药物内能,才是治疗所需要的。而寒凉药物的作用,在此时的表现趋势,恰恰是相反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药与寒凉中药的作用效果相同,西药更为强烈,能够救急治表,但在实际上不利于调动生命系统的自愈能力,从根本性治愈疾病。

这种抑制淋巴系统表现的药物治疗方法,在面对并非炎症而是因为缓慢的代谢异常下形成的区域性郁积,使得淋巴系统的功能同时严重下降而突出的淋巴增生表现时使用,显然会因为消散了更多的能量,而使得病变部位的寒凝状态更为严重,反而会加重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解决现有技术中中医在临床治疗上,面对诸如环境扰动,药物作用或者手术处理之后,机体产生的病理性产物不能尽快及时排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20~30份,半夏3~5份,川芎3~5份,甘草7~12份,党参7~12份,生姜7~12份,大枣20~25份,黄芩7~12份,白术3~5份,乌梅3~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23~26份,半夏3~5份,川芎3~5份,甘草8~10份,党参8~10份,生姜8~10份,大枣22~24份,黄芩8~10份,白术3~5份,乌梅3~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25份,半夏4份,川芎4份,甘草10份,党参10份,生姜10份,大枣22份,黄芩10份,白术4份,乌梅4份。

优选的,称取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或者食用乙醇提取,浓缩至密度为1.05~1.25的流浸膏。

本发明还公开了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淋巴系统疾药物病的应用,所述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包括淋巴结、淋巴瘤、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或减少以及慢性荨麻疹病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应用中医的自然规律理论和不同状态的中药物质内能组合作用,配合环境信息和遗传基因指令集信息的作用,实现临床上对于各类异常生物质产生导致淋巴细胞吞噬功能不足引起的淋巴系统郁积状态的清理性作用。对于长期的慢性炎症病患,伴发淋巴系统的表现患者,能够帮助其清理淋巴液的郁堵渗漏,加速溃疡面的愈合;对于肿瘤的产生、形成和治疗后的复发,能够通过加强淋巴系统的功能作用协同进行控制。

本发明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的功效如下:

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具有抗炎作用,主要成分是柴胡皂苷(SS)对多种炎症过程包括炎性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炎症介质释放、白细胞游走、结缔组织增生和多种变态反应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柴胡中柴胡皂甙具有抗肿瘤细胞分子黏附,干扰肿瘤细胞s期DNA合成及蛋白质代谢,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还具有保肝、解热、免疫调节的作用。

半夏:全株有毒,可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半夏具有镇咳作用;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催吐、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半夏蛋白具有抗生育作用;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还具有降压、凝血、促细胞分裂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药理作用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扩血管、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脏器的缺血损伤、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等。有效成分川芎嗪多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阿魏酸具有改善血液循混抗凝血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抑制巨噬细胞活化、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拮抗组胺、降低血管通透性、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效之功。其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甘草多糖。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甘草酸胺和甘草次酸钠能有效地影响皮下肉芽囊肿性炎症的渗出期及增生期,其抗炎强度弱于或接近于可的松。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以及解毒、镇咳祛痰作用。

党参:性甘,平,归脾经、肺经。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对于消化系统,能纠正病理状态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抗溃疡;增强机体免疫方面,党参提取物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能增强造血功能;具有抗应激作用;对于心血管系统,能够强心、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还能够改善血流变学;此外,还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生姜:性温、辛,归胃经、肺经、脾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对于消化系统,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对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生姜的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人血小板标记花生四烯酸(AA)生成TXB2及PGS的量,降低PG内的过氧化物的形成,并有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生姜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生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生姜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引起的DNA损伤;姜提取物亦能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和亚油酸的氧化;生姜泥和生姜浸出液对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姜汁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生长.在一些抗肿瘤药物中加入生姜提取物能减轻肿瘤药物的副作用,生姜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对亚硝化反应有明显阻断作用,其抑制亚硝酸合成的有效成分对热稳定,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时间后,仍保持相当强活性.生姜提取物具有抗过敏的药效,能防止过敏性休克,预防某些鱼类蛋白质引起的荨麻疹。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的药理学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多种微量钙以及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枣中富含钙和铁,对防治骨质疏松、产后贫血有重要作用。枣所含的芦丁,能使血管软化,从而降低血压,对高血压病有防治功效。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有很好的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消炎抗菌、消肿。抗氧化方面,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黄芩苷能清除羟自由基、烷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和卵磷脂质体代谢,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抗致癌作用方面,黄芩素可抑制黄曲霉毒素B1和亚硝胍对沙门氏菌的致突变作用,可降低黄曲霉毒素致染色体畸变的频率,还可增强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介质的抑癌作用。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上,黄芩苷在低于细胞毒浓度时可抑制T细胞和艾滋病病毒,在HIV-1被细胞吸附之初,可阻止其复制。对血管作用上,低浓度黄芩素对离体的肠系膜动脉呈现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则呈现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含挥发油、白术三醇、维生素A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衰老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可显著提高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明显降低红细胞中丙二醛含量。对腹膜孔调控作用,对治疗腹水有明显效果。对胃肠运动的作用,明显促进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对脾淋巴细胞调节作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能单独激活或协同ConA/PHA促进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并能明显提高IL-2分泌的水平。对子宫平滑肌有直接作用。还能抑制肿瘤生长及白色念球菌在体内的感染。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对人子宫癌细胞JTC-26株的抑制率在90%以上。

本发明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取决于认知先行,结合生物学的知识,根据中医脾胃作用的原理,从而选择合适的方剂与药物组合,以运化三焦促进淋巴系统的功能增强,从而实现治疗药物的目的效果。实际上,淋巴结的出现是因为淋巴系统的功能能量不足形成的郁积,发热或者炎症表现,是内部郁积的必然,只要清理干净,不发热了,炎症也就自然消失了。而脾胃关系淋巴系统最为密切,自下而上的能量运动,是脏腑系统运行的自然趋势。所以本发明采用传统方剂柴胡汤为基础组合形成,利用其药物释放的上升能量,增强脾胃淋巴系统的运动,临床上也证明其疗效显著。

本发明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组分配伍组合合理,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对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20g,半夏3g,川芎3g,甘草7g,党参7g,生姜7g份,大枣20g,黄芩7g,白术3g,乌梅3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2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30g,半夏5g,川芎5g,甘草12g,党参12g,生姜12g,大枣25g,黄芩12g,白术5g,乌梅5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0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23g,半夏3g,川芎3g,甘草8g,党参8g,生姜8g,大枣22g,黄芩8g,白术3g,乌梅3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2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26g,半夏5g,川芎5g,甘草10g,党参10g,生姜10g,大枣24g,黄芩10g,白术5g,乌梅5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2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3次,15ml~25ml/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25g,半夏4g,川芎4g,甘草10g,党参10g,生姜10g,大枣22g,黄芩10g,白术4g,乌梅4g。

称取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组成成分,水煎浓缩至密度为1.15的流浸膏。

服用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减调整,一日3次,15ml~25ml/次。

本发明治疗占位性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可根据商业需要,制备成为丸剂、口服冲剂、以及注射针剂等。

本发明经过对临床患者治疗,疗效显著,部分典型病例如下:

一、治疗淋巴瘤

患者:徐某某,46岁。

症状:秋季,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淋巴瘤数十个,脖子最为明显。脸色和眼白明显黄色。高热,每日2~3次,体温达到31~32度。

治疗:住院,抗生素和激素输液。之后患者不同意再接受其它检查和治疗。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一方剂,每日3次,每次25ml。同时配合在体温升高时使用退热栓剂。约一周,脸部和胸部黄色明显淡化,眼睛还是黄色明显;体温升高值已经稳定在40度以下,降低时间稳定在38度以上;脖子两边的淋巴结肉眼观察已不明显,胸部的基本观察不到,其余部位的淋巴瘤也都明显软化。20天左右,黄疸色泽完全消退,血液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体温保持在37度偏上,淋巴瘤已经触摸不到。出院回家调养。

二、治疗肿瘤治疗后淋巴结表现

肿瘤治疗之后,开始出现淋巴结的明显表现,多数都会伴随相关症状出现,一般会认为与复发有关。在所跟踪的病人中,通常会立即开始服用本发明方剂,一般5~10天相关的症状就会明显缓解,淋巴结软化。一个月左右淋巴结的表现基本消失,复发转移的趋势被抑制。

三、治疗慢性荨麻疹

通常在服用10天左右基本结痂,20~30天基本光洁、无疤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