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994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神经内科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涉及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神经调控治疗是一项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国外神经调控治疗癫痫已经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目前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术(rtms);中枢神经系统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术、癫痫灶皮层刺激术等);周围神经刺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

rtms是应用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对大脑的生物电活动、脑血流及代谢进行调谐,从而调节脑功能状态。低频磁刺激治疗通过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改善脑电图异常放电,对癫痫所致的脑部损伤有修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rtms对癫痫等多种慢性脑功能疾病均有较好疗效,不存在药物或手术治疗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对认知功能无影响,安全高、副作用很小、治疗费用低廉、患者容易接受。多疗程rtms可以明显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发作严重程度。因此rtms有望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独特的治疗癫痫的新手段。

而目前在临床上,更多的癫痫患者发明时会产生自我伤害症状,在神经调控治疗的同时不能仅仅的依靠患者的自觉配合,更需要对患者发病时首先进行身体保护,然后才配合相应的电极刺激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设计新颖,功能全面,操作简单,可以有效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肢体约束系统、电击治疗系统、脑电图监测系统、远程报警系统;所述的肢体约束系统主要包括底座、滚轮、制动器、约束器、旋转装置、座垫、扶手、蓄电池;所述的电击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刺激器、智能控制器、操作按钮、口部支撑器,所述的底座内设置安装蓄电池和智能控制器,所述的智能控制器分别与制动器、约束器、神经刺激器电连接,座垫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有四个滚轮,每个滚轮对应一个通过轴承传动机构连接的制动器,智能控制器通过镶嵌在底座外侧的四个操作按钮进行控制,所述的操作按钮从左到右的控制功能为:神经刺激器的电源开关、神经刺激器的功率大小调节、口部支撑器的电源开关、口部支撑器的电击频率调节;两个扶手分别通过旋转装置连接在底座的靠背上,扶手、底座的小腿接触部和靠背上安装约束器,底座上通过滑轨嵌入式连接座垫,底座靠背的顶部通过旋转装置连接神经刺激器,神经刺激器通过旋转装置连接口部支撑器;所述的脑电图监测系统主要包括脑电图仪、主机、显示器,所述的脑电图仪通过导线与神经刺激器连接,使得神经刺激器中的电极片再对患者进行电击治疗的同时可以获取患者的脑部神经检测数据,将患者的实时脑部神经测数据处理后通过主机的软件分析,再从显示器输出;所述的远程报警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初始模块、收发模块、警报分析模块、存储器,所述的收发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智能控制器连接,将患者的电击治疗数据输入警报分析模块,警报分析模块中预置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的电击治疗极限标准参数,经过分析对比后的数据通过控制模块存储到存储器,当超过极限标准参数时,所述的控制模块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警报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最后在初始化模块进行初始化。

进一步的,所述的口部支撑器上包括固定架、咬持棉、电击针、电击控制器、咬持垫,所述的固定架为弧形的医用不锈钢材质,弧度为2π/3,固定架焊接在口部支撑器上,固定架的中心位置同轴连接电击控制器,电击控制器控制电击频率,电击控制器上安装电击针,电击针可以自动伸缩进入电击控制器,所述的咬持垫与电击控制器同轴连接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咬持垫为梯形体结构,正面的中心凹进去的位置为舌孔,用于将患者的舌头伸入,放置咬舌,咬持垫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皮筋固定连接左撬杠和右撬杠,咬持垫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吸痰管,所述的吸痰管的一端连接吸痰孔,所述的吸痰孔内设置有可以伸缩的内管,用来对患者进行吸痰,吸痰管的另一端与吸痰器密封连接,所述的吸痰器的底部设置有加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痰器为负压吸引装置,通过手动挤压活塞,促使活塞推动拉杆,给加压器加压进行吸痰,将痰吸入回收容器,然后在拉杆上的助力弹簧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神经刺激器为一种头盔形状的电极刺激装置,所述的电极主要包括头部电极和耳部电极,所述的头部电极设置为八个圆片状电极铜片,沿头皮分布,所述的耳部电极左右各一个,为耳塞式电极铜片,所述的电极铜片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器和蓄电池连接,所述的蓄电池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极铜片的阳极,神经刺激器内部设置有自动加压装置,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挤压,使电极片的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的咬持棉的材质为弹性树脂,网格状分布,长度为4-4.4cm,宽度为2.2-2.4cm,厚度为4-6mm,上下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凹孔,起到防滑,增强咬持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制动器内包括驱动机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dsp处理器,所述的驱动机构内设置有加速驱动轮轴和齿轮减速机构,所述的齿轮减速机构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控制,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上拉动组件给加速驱动轮轴施力,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下拉动组件给齿轮减速机构施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约束器为通过智能机电控制的约束带,所述的约束带为橡胶包裹的金属板,每个约束带通过智能扣连接两个金属板,一键启动时快速释放约束带,对患者的部位进行约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对于患者的肢体使用一键智能约束,操作简单,可以快速的将患者固定,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2.一体化的保护系统,有效的防止患者自身的咬舌伤害,同时进行电击救护、快速吸痰、撬嘴等救护措施;

3.方便移动,智能控制供电驱动系统,可以在医院或救护车等多种环境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口部支撑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神经刺激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咬持垫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吸痰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远程报警系统电路图;

其中,1-底座,2-滚轮,3-制动器,4-约束器,5-旋转装置,6-座垫,7-扶手,8-神经刺激器,9-智能控制器,10-操作按钮,11-蓄电池,12-口部支撑器,13-固定架,14-咬持棉,15-电击针,16-电击控制器,17-咬持垫,18-头部电极,19-耳部电极;171-舌孔,172-左撬杠,173-右撬杠,174-吸痰管,175-吸痰孔,176-吸痰器,177-加压阀;176a-活塞,176b-回收容器,176c-助力弹簧,176d-加压器,176e-拉杆,20-脑电图仪,21-主机,22-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主要包括肢体约束系统、电击治疗系统、脑电图监测系统、远程报警系统;肢体约束系统主要包括底座1、滚轮2、制动器3、约束器4、旋转装置5、座垫6、扶手7、蓄电池11;所诉的电击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刺激器8、智能控制器9、操作按钮10、口部支撑器12,底座1内设置安装蓄电池11和智能控制器9,智能控制器9分别与制动器3、约束器4、神经刺激器8电连接,座垫6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有四个滚轮2,每个滚轮2对应一个通过轴承传动机构连接的制动器3,智能控制器9通过镶嵌在底座1外侧的四个操作按钮10进行控制,操作按钮10从左到右的控制功能为:神经刺激器8的电源开关、神经刺激器8的功率大小调节、口部支撑器12的电源开关、口部支撑器12的电击频率调节;两个扶手7分别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在底座1的靠背上,扶手7、底座1的小腿接触部和靠背上安装约束器4,底座1上通过滑轨嵌入式连接座垫6,底座1靠背的顶部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神经刺激器8,神经刺激器8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口部支撑器12;脑电图监测系统主要包括脑电图仪20、主机21、显示器22,脑电图仪20通过导线与神经刺激器8连接,将数据处理后通过主机21的软件分析,再从显示器22输出;

如图1、6所示,远程报警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初始模块、收发模块、警报分析模块、存储器,收发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智能控制器9连接,将患者的电击治疗数据输入警报分析模块,警报分析模块中预置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的电击治疗极限标准参数,经过分析对比后的数据通过控制模块存储到存储器,当超过极限标准参数时,控制模块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警报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最后在初始化模块进行初始化。

如图2所示,口部支撑器12上包括固定架13、咬持棉14、电击针15、电击控制器16、咬持垫17,固定架13为弧形的医用不锈钢材质,弧度为2π/3,固定架13焊接在口部支撑器12上,固定架13的中心位置同轴连接电击控制器16,电击控制器16控制电击频率,电击控制器16上安装电击针15,电击针15可以自动伸缩进入电击控制器16,咬持垫17与电击控制器16同轴连接在固定架13上。

如图4所示,咬持垫17为梯形体结构,正面的中心凹进去的位置为舌孔171,用于将患者的舌头伸入,放置咬舌,咬持垫17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皮筋固定连接左撬杠172和右撬杠173,咬持垫17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吸痰管174,吸痰管174的一端连接吸痰孔175,吸痰孔175内设置有可以伸缩的内管,用来对患者进行吸痰,吸痰管174的另一端与吸痰器176密封连接,吸痰器176的底部设置有加压阀177。

如图5所示,吸痰器176为负压吸引装置,通过手动挤压活塞176a,促使活塞推动拉杆176e,给加压器176d加压进行吸痰,将痰吸入回收容器176b,然后在拉杆上的助力弹簧176c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

如图3所示,神经刺激器8为一种头盔形状的电极刺激装置,电极主要包括头部电极18和耳部电极19,头部电极18设置为八个圆片状电极铜片,沿头皮分布,耳部电极19左右各一个,为耳塞式电极铜片,电极铜片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器9和蓄电池11连接,蓄电池1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极铜片的阳极,神经刺激器8内部设置有自动加压装置,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挤压,使电极片的连接更加紧密。

其中,咬持棉14的材质为弹性树脂,网格状分布,长度为4cm,宽度为2.2cm,厚度为4mm,上下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凹孔,起到防滑,增强咬持效果的作用。制动器3内包括驱动机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dsp处理器,驱动机构内设置有加速驱动轮轴和齿轮减速机构,齿轮减速机构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控制,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上拉动组件给加速驱动轮轴施力,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下拉动组件给齿轮减速机构施力。约束器4为通过智能机电控制的约束带,约束带为橡胶包裹的金属板,每个约束带通过智能扣连接两个金属板,一键启动时快速释放约束带,对患者的部位进行约束。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主要包括肢体约束系统、电击治疗系统、脑电图监测系统、远程报警系统;肢体约束系统主要包括底座1、滚轮2、制动器3、约束器4、旋转装置5、座垫6、扶手7、蓄电池11;所诉的电击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刺激器8、智能控制器9、操作按钮10、口部支撑器12,底座1内设置安装蓄电池11和智能控制器9,智能控制器9分别与制动器3、约束器4、神经刺激器8电连接,座垫6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有四个滚轮2,每个滚轮2对应一个通过轴承传动机构连接的制动器3,智能控制器9通过镶嵌在底座1外侧的四个操作按钮10进行控制,操作按钮10从左到右的控制功能为:神经刺激器8的电源开关、神经刺激器8的功率大小调节、口部支撑器12的电源开关、口部支撑器12的电击频率调节;两个扶手7分别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在底座1的靠背上,扶手7、底座1的小腿接触部和靠背上安装约束器4,底座1上通过滑轨嵌入式连接座垫6,底座1靠背的顶部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神经刺激器8,神经刺激器8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口部支撑器12;脑电图监测系统主要包括脑电图仪20、主机21、显示器22,脑电图仪20通过导线与神经刺激器8连接,将数据处理后通过主机21的软件分析,再从显示器22输出;

如图1、6所示,远程报警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初始模块、收发模块、警报分析模块、存储器,收发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智能控制器9连接,将患者的电击治疗数据输入警报分析模块,警报分析模块中预置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的电击治疗极限标准参数,经过分析对比后的数据通过控制模块存储到存储器,当超过极限标准参数时,控制模块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警报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最后在初始化模块进行初始化。

如图2所示,口部支撑器12上包括固定架13、咬持棉14、电击针15、电击控制器16、咬持垫17,固定架13为弧形的医用不锈钢材质,弧度为2π/3,固定架13焊接在口部支撑器12上,固定架13的中心位置同轴连接电击控制器16,电击控制器16控制电击频率,电击控制器16上安装电击针15,电击针15可以自动伸缩进入电击控制器16,咬持垫17与电击控制器16同轴连接在固定架13上。

如图4所示,咬持垫17为梯形体结构,正面的中心凹进去的位置为舌孔171,用于将患者的舌头伸入,放置咬舌,咬持垫17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皮筋固定连接左撬杠172和右撬杠173,咬持垫17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吸痰管174,吸痰管174的一端连接吸痰孔175,吸痰孔175内设置有可以伸缩的内管,用来对患者进行吸痰,吸痰管174的另一端与吸痰器176密封连接,吸痰器176的底部设置有加压阀177。

如图5所示,吸痰器176为负压吸引装置,通过手动挤压活塞176a,促使活塞推动拉杆176e,给加压器176d加压进行吸痰,将痰吸入回收容器176b,然后在拉杆上的助力弹簧176c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

如图3所示,神经刺激器8为一种头盔形状的电极刺激装置,电极主要包括头部电极18和耳部电极19,头部电极18设置为八个圆片状电极铜片,沿头皮分布,耳部电极19左右各一个,为耳塞式电极铜片,电极铜片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器9和蓄电池11连接,蓄电池1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极铜片的阳极,神经刺激器8内部设置有自动加压装置,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挤压,使电极片的连接更加紧密。

其中,咬持棉14的材质为弹性树脂,网格状分布,长度为4.2cm,宽度为2.3cm,厚度为5mm,上下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凹孔,起到防滑,增强咬持效果的作用。制动器3内包括驱动机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dsp处理器,驱动机构内设置有加速驱动轮轴和齿轮减速机构,齿轮减速机构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控制,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上拉动组件给加速驱动轮轴施力,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下拉动组件给齿轮减速机构施力。约束器4为通过智能机电控制的约束带,约束带为橡胶包裹的金属板,每个约束带通过智能扣连接两个金属板,一键启动时快速释放约束带,对患者的部位进行约束。

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癫痫发病患者伤害的保护治疗系统,主要包括肢体约束系统、电击治疗系统、脑电图监测系统、远程报警系统;肢体约束系统主要包括底座1、滚轮2、制动器3、约束器4、旋转装置5、座垫6、扶手7、蓄电池11;所诉的电击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刺激器8、智能控制器9、操作按钮10、口部支撑器12,底座1内设置安装蓄电池11和智能控制器9,智能控制器9分别与制动器3、约束器4、神经刺激器8电连接,座垫6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有四个滚轮2,每个滚轮2对应一个通过轴承传动机构连接的制动器3,智能控制器9通过镶嵌在底座1外侧的四个操作按钮10进行控制,操作按钮10从左到右的控制功能为:神经刺激器8的电源开关、神经刺激器8的功率大小调节、口部支撑器12的电源开关、口部支撑器12的电击频率调节;两个扶手7分别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在底座1的靠背上,扶手7、底座1的小腿接触部和靠背上安装约束器4,底座1上通过滑轨嵌入式连接座垫6,底座1靠背的顶部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神经刺激器8,神经刺激器8通过旋转装置5连接口部支撑器12;脑电图监测系统主要包括脑电图仪20、主机21、显示器22,脑电图仪20通过导线与神经刺激器8连接,将数据处理后通过主机21的软件分析,再从显示器22输出;

如图1、6所示,远程报警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初始模块、收发模块、警报分析模块、存储器,收发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智能控制器9连接,将患者的电击治疗数据输入警报分析模块,警报分析模块中预置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的电击治疗极限标准参数,经过分析对比后的数据通过控制模块存储到存储器,当超过极限标准参数时,控制模块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警报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最后在初始化模块进行初始化。

如图2所示,口部支撑器12上包括,固定架13为弧形的医用不锈钢材质,弧度为2π/3,固定架13焊接在口部支撑器12上,固定架13的中心位置同轴连接电击控制器16,电击控制器16控制电击频率,电击控制器16上安装电击针15,电击针15可以自动伸缩进入电击控制器16。

如图4所示,咬持垫17为梯形体结构,正面的中心凹进去的位置为舌孔171,用于将患者的舌头伸入,放置咬舌,咬持垫17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皮筋固定连接左撬杠172和右撬杠173,咬持垫17的下方通过螺丝固定吸痰管174,吸痰管174的一端连接吸痰孔175,吸痰孔175内设置有可以伸缩的内管,用来对患者进行吸痰,吸痰管174的另一端与吸痰器176密封连接,吸痰器176的底部设置有加压阀177。

如图5所示,吸痰器176为负压吸引装置,通过手动挤压活塞176a,促使活塞推动拉杆176e,给加压器176d加压进行吸痰,将痰吸入回收容器176b,然后在拉杆上的助力弹簧176c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

如图3所示,神经刺激器8为一种头盔形状的电极刺激装置,电极主要包括头部电极18和耳部电极19,头部电极18设置为八个圆片状电极铜片,沿头皮分布,耳部电极19左右各一个,为耳塞式电极铜片,电极铜片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器9和蓄电池11连接,蓄电池1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极铜片的阳极,神经刺激器8内部设置有自动加压装置,可以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挤压,使电极片的连接更加紧密。

其中,咬持棉14的材质为弹性树脂,网格状分布,长度为4.4cm,宽度为2.4cm,厚度为6mm,上下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凹孔,起到防滑,增强咬持效果的作用。制动器3内包括驱动机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dsp处理器,驱动机构内设置有加速驱动轮轴和齿轮减速机构,齿轮减速机构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控制,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上拉动组件给加速驱动轮轴施力,从垂直方位在向后方向下拉动组件给齿轮减速机构施力。约束器4为通过智能机电控制的约束带,约束带为橡胶包裹的金属板,每个约束带通过智能扣连接两个金属板,一键启动时快速释放约束带,对患者的部位进行约束。

使用本实施例3的治疗系统进行动物模型试验

1.动物与分组spf级健康12周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00~220g,购自贵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在温度控制室内饲养大鼠,昼夜各12h,自由进食、水。本实验遵循国家制定的有关实验动物保护和使用指南要求,并经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2.主要药品试剂及器材:bl-420s型生物多媒体计算机刺激记录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微型颅骨钻、大鼠脑立体定位仪68505(深圳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双极漆包镍铬电极(直径0.1mm,尖距0.025mm,上海鼎皋公司)。rnaisoplus(大连takara公司),rt逆转录试剂盒(大连takara公司),sybrmastermixture试剂盒(大连takara公司)。

3.实验分组

40只大鼠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n=20):①正常组,②对照组,对本发明的正常组的大鼠使用本发明的保护治疗系统,对照组的大鼠不采取任何治疗,15天为一个周期,试验结束后通过检测大鼠的髓鞘相关蛋白来

判断大鼠的癫痫治疗。

4.癫痫大鼠模型制备:

建立癫痫大鼠模型简述如下:①以10%水合氯醛(10ml/kg)对大鼠行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于大鼠脑立体定位仪,暴露颅骨及前囟。②根据konig图谱确定大鼠右侧杏仁核位置,于前囟后3.0mm右侧旁开4.8mm颅骨表面下8.8mm处插入电极固定。③术后恢复1w开始点燃实验:采用生物多媒体计算机刺激记录系统刺激杏仁核(刺激参数:细电流、串刺激、波宽1ms,频率60hz,持续时间1s,强度0.450ma),每日刺激1次。④每次电刺激停止时立即观察大鼠痫性行为:在整个观察期内,监测急性惊厥发作期(点燃诱发后3h)生理变化,发作后立即采用本发明的治疗仪。

5.蛋白检测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正常组、对照组大鼠脑海马组织mbpmrna及magmrna转录水平表达量依次降低,各组mbp及mag蛋白表达均依次降低,因此得出,本发明的保护治疗系统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