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不仅现有的活动计,就连例如跑步手表等在进行激烈运动时被使用的运动设备,也提高了对活动信息进行感测的需要。而且,还发明了用于将这种活动计或手表(表)等固定于例如被检测体的手腕等上的带。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
在前文所述的跑步手表等在进行激烈运动时被使用的运动设备中,有时会由于出汗而使佩戴着带的部分闷热,从而产生瘙痒、疼痛或皮疹等。因此,需要提高带的佩戴部位的透气性,以便不易产生闷热。
作为提高带的佩戴部位的透气性的一般方法,存在有通过在带上开设多个贯穿的孔,从而使皮肤的一部分从带间露出,进而与空气接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由于由贯穿孔和带的背面形成的棱线与皮肤接触,因此,在将带系得较紧的情况下,有时孔的形状会在皮肤上留下痕迹。不仅如此,由于有时会沿着该孔形状的纹路而产生瘙痒或疼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仅采取开孔的措施是不充分的。
另外,当开设多个孔时,有时也会对外观造成影响,从而使品位下降。虽然对于运动时佩戴的运动手表而言不成问题,但在例如会议或商务会谈等社会活动的场合或普通生活中所使用的活动量计之类的设备中,外观也是很重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关于腕式手表型的生物体信息测量装置的佩戴感的记载。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有关手表的带的形状的各种方式,但并未提及以外壳部不动的方式牢靠地固定在手腕上的情况、长时间持续佩戴的情况等只有生物体信息测量装置才有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06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2133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佩戴带时的不舒适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包括用于佩戴于被检测体上的带,所述带具有:多个嵌合孔;第一面,其为在佩戴时朝向所述被检测体侧的面;第二面,其为在所述佩戴时朝向与所述被检测体相反的一侧的面,所述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具有凸部,在将与所述第二面对应的面设为基准面,并将所述第一面中的与所述嵌合孔相对应的位置设为孔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孔位置的高度低于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凸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具有凸部,从与带的第二面相对应的基准面到第一面侧的孔位置的高度低于从基准面到凸部的高度。因此,在带的佩戴时与第一面的凸部相对应的区域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从而在第一面中形成不与被检测体抵接的区域,由此提高透气性。因此,能够抑制佩戴带时的不舒适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的沿着所述短边方向的所述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轮廓线具有所述凸部和凹部。
由此,在被检测体佩戴了带时,能够在第一面的与轮廓线的凹部相对应的区域和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之间形成间隙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孔位置的高度设为h1,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凸部的高度设为h2,并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凹部的高度设为h3的情况下,h2>h1>h3。
由此,能够在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上,形成相对于基准面而与嵌合孔相比隆起的区域和相对于基准面而与嵌合孔相比凹陷的区域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具有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交叉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在将所述第一面中与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设为侧面位置,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凸部的高度设为h2,并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侧面位置的高度设为h4的情况下,h2>h4。
由此,能够对例如带的侧面的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在带的佩戴时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皮肤上留下带的痕迹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凹部的高度设为h3的情况下,h2>h4>h3。
由此,能够在例如带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中,将带的侧面距基准面的高度设为固定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0.10mm≤(h2-h1)≤1.0mm。
由此,能够在确保带的薄度的同时在带与被检测体的皮肤之间形成空气的进入通道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嵌合孔被形成于除所述凸部的最高位置以外的位置处。
由此,能够对例如在带的佩戴时嵌合孔的边缘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佩戴部位上留下嵌合孔的痕迹等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的沿着所述短边方向的所述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轮廓线具有所述凸部和凹部,所述嵌合孔被形成于除所述凸部的最高位置和所述凹部的最低位置以外的位置处。
由此,能够对例如在带的佩戴时嵌合孔的边缘或带侧面的第一面侧的轮廓线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佩戴部位上留下嵌合孔的痕迹等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的沿着所述短边方向的所述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嵌合孔的轮郭线相对于所述基准面而倾斜。
由此,能够使从基准面到嵌合孔的一端的高度与从基准面到嵌合孔的另一端的高度相异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的沿着所述短边方向的所述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轮廓线关于所述孔位置的中心部而点对称。
由此,能够使例如带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第一面的轮廓线的形状形成以孔位置为中心而相反的形状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带中,沿着所述带的长边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具有波浪形状。
由此,能够在带的第一面中,在短边方向的轮廓线以及长边方向的轮廓线双方中均形成波浪形状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的沿着所述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轮廓线具有凸部和平坦部,所述嵌合孔被设置在所述平坦部处。
由此,能够使空气易于进入与带的第一面的平坦部相对应的区域中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包括活动信息检测部,所述活动信息检测部对被检测体的活动信息进行检测。
由此,能够在佩戴时取得被检测体的活动信息等。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用于佩戴在被检测体上的带,所述带具有:多个嵌合孔;第一面,其为在佩戴时朝向所述被检测体侧的面;第二面,其为在所述佩戴时朝向与所述被检测体相反的一侧的面,所述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具有凸部,在将所述第二面设为基准面的情况下,所述嵌合孔在所述带的沿着所述短边方向的所述截面中被形成于除距所述基准面的距离为最大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上表面(表面)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下表面(背面)的立体图。
图3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佩戴状态的说明图。
图4为带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5为带的表面的立体图。
图6为带的背面的外观图。
图7为带的表面的外观图。
图8为带的侧面的外观图。
图9为带的侧面的其他的外观图。
图10为带的侧面的其他的外观图。
图11为带的侧面的其他的外观图。
图12为带的沿着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带的沿着长边方向的其他的剖视图。
图14为带的沿着长边方向的其他的剖视图。
图15为带的侧面的俯视图。
图16为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7为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其他的剖视图。
图18为表面不为平面的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9为表面不为平面的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其他的剖视图。
图20为佩戴带时的带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的抵接状态的说明图。
图21为在包括极大点的区域内形成有嵌合孔的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22为在包括极小点的区域内形成有嵌合孔的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23为比较例中的带的立体图。
图24为改变例中的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25为具有一个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一定均为本发明的必要结构要件。
1.概要
在跑步手表等运动设备中,有时会由于出汗而使带的佩戴部位闷热,从而产生瘙痒、疼痛或皮疹等。另外,附带有活动量测量功能的腕式设备或附带有脉搏测量功能的腕式设备一般情况下佩戴时间较长,有时在睡眠时也会佩戴。在该情况下,由于带始终与皮肤紧贴,因此,在带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处,容易引起瘙痒或皮疹的问题。而且,在附带有脉搏测量功能的腕式设备的情况下,由于为了确保脉搏测量的精度,与通常的手表相比需要更紧地卷绕在手腕上,因此向皮肤的紧贴会变得更强,从而产生疼痛等。
因此,首先,为了防止因出汗而引起的闷热,从而需要提高带的佩戴部位的透气性。作为其一般的方法,存在有在带上开设多个贯穿的孔,从而使皮肤的一部分从带之间露出,进而与空气接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由于由贯穿孔与带的背面形成的棱线与皮肤碰触,因此,在将带系得较紧的情况下,有时孔的形状会在皮肤上留下痕迹。不仅如此,有时也会沿着该孔形状的纹路而产生瘙痒或疼痛。因此,可以说针对上文所述的佩戴时的瘙痒或疼痛等,仅采取开孔的措施是不充分的。
另外,当开设多个孔时,有时也会对外观造成影响,从而使外表的品位会下降。因此,在考虑到商务礼节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例如在会议或商务会谈等社会活动的场合不适合佩戴的新问题。尤其是,由于活动量计需要长时间佩戴的情况较多,因此,期望具有能够应对所有场合的外观。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带,在与手腕接触的面的形状上下了工夫。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带的手腕侧的面设为连续的波形形状。
由此,使带与手腕的接触面积减少,并且空气易于在带与手腕之间流通。其结果为,能够减轻因汗而引起的带的闷热或濡湿。另外,由于通过使波形形状连续地延续而使有棱角的部位不与皮肤碰触,因此,不易成为疼痛或瘙痒的原因。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带的佩戴部位处的瘙痒、疼痛或皮疹的产生。而且,由于针对带未开设用于确保透气性的贯穿孔,因此几乎不会对外观造成影响,从而在所有场合均能够佩戴。
2.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例
接下来,在图1以及图2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结构例。在图1中,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上表面(表面)的立体图,在图2中,表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下表面(背面)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表示将图1以及图2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佩戴于被检测体的手腕200上的状况。并且,虽然在图3中,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0佩戴于被检测体的手腕200上,但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佩戴位置并不被限定于手腕。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带11、第二带12、外壳部30、显示部70和操作部80。另外,如图2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包括活动信息检测部(传感器部)90的活动信息检测装置。但是,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并不被限定于图1以及图2的结构,能够实施省略上述结构的一部分结构要素或追加其他的结构要素等各种各样的改变。另外,在此,虽然为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说明,而对第一带11以及第二带12被固定于外壳部30上的腕表型的设备进行了例示,但如后文叙述的图25所示,也可以采用第一带与第二带形成为一体(图25的带10),并在被设置于第一带与第二带之间的收纳孔中放入外壳部30的结构。
接下来,对便携式电子设备10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第一带11被安装于外壳部30的一端,并具有多个嵌合孔16。第二带12被安装于外壳部30的另一端,并具有固定部(活动环、固定环)13和带扣部(连结部)14。而且,带11(12)具有在带11(12)的佩戴时成为被检测体侧的第一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11(12)的沿着长边方向的截面上,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具有波浪形状。
例如,在图4以及图5中表示第一带11的外观图(立体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带11具有:第一面21,其为在第一带11(活动信息检测部90)的佩戴时朝向被检测体侧的面或者与被检测体接触的面;第二面22,其为在第一带11的佩戴时朝向与被检测体相反的一侧的面或者不与被检测体接触的面(成为外侧)。并且,以下,将第一面21称为背面,并将第二面22称为表面。
接下来,在图6至图11中,表示第一带11的六面图。图6表示带11的背面21侧,图7表示带11的表面22侧。而且,图8以及图9表示带11的侧面,图10表示从被安装于外壳上的一端侧进行观察时的带11,图11表示从与被安装于外壳上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侧进行观察时的带11。
而且,在图12至图14中表示第一带11的剖视图。在图12中,图示了图6的带11的沿着长边方向ldr的a-a’的截面。在此,长边方向是指,带11的延伸方向,即从与外壳部30连接的带11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在图6的示例中,方向ldr为长边方向。同样地,在图13中图示了图6的b-b’的截面,在图14中图示了图6的c-c’的截面。另外,在图15中,图示了与带11的侧面相对应的图6的d-d’或e-e’的形状。而且,如图13以及图14的剖视图所示,在第一带11的沿着长边方向ldr的截面中,背面21侧的轮廓线具有波浪形状,表面22侧的轮廓线具有平坦的形状。另一方面,如图12以及图15所示,在图6的a-a’、d-d’以及e-e’的位置处,背面21侧的轮廓线不为波浪形状。另外,在此,虽然对第一带11的形状进行说明,但对于第二带12也能够应用同样的形状。
另外,截面中的轮廓线(棱线)是指,在俯视观察截面的情况下,描绘截面的轮廓(外框、外周部)的线。并且,位于与该截面相比靠后方的形状的轮廓并非该截面的轮廓线。作为一个示例,在图13中,带11的截面中的背面21侧的轮廓线为由双点划线ol表示的线,该轮廓线ol成为波浪形状。或者,截面中的轮廓线(棱线)也可以为,在对截面进行投影观察的情况下的截面的轮廓线。
在此,如前文所述,当在带11(12)中,在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的部分处存在高低差或尖锐的部分等时,会对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成为瘙痒或皮疹的原因。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带11(12)的背面21的形状为沿着带11(1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而连续的波浪形状,并不存在高低差或尖锐的部分等。另外,如后文所述,背面21的波浪形状也在与带11(1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上连续。
在此,短边方向是指,与前文所述的长边方向正交(交叉)的方向或其相反方向。在图6的示例中,方向sdr为短边方向。
另外,波浪形状是指,例如,在沿着带11(12)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的剖视观察,或者与带11(12)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正交的侧视观察时,多个单波形形状(单波)连接而构成的形状。而且,构成波浪形状的多个波形形状中的各波形形状例如为,相位以朝向从背面21向表面22的方向的方式而从α°变化至β°(α<β),并且相位以朝向从表面22向背面21的方向的方式而从β°变化至γ°(β<γ)的形状。作为一个示例,考虑到α=0°、β=180°、γ=360°等。并且,多个波形形状中的各波形形状也可以为各不相同的波形形状。另外,还能够实施将多个波形形状中的各个波形形状设为半波形状等的改变。而且,波浪形状也可以为,带11(12)与皮肤的接触部位和非接触部位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地反复的形状。或者,波浪形状也可以为,在沿着带11(12)的延伸方向(长边方向)的剖视观察时,从带11(12)的表面22到背面21的距离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地连续变化的形状。而且,波浪形状也可以为,具有从带11(12)的表面22到背面21的距离成为极大的点和从带11(12)的表面22到背面21的距离成为极小的点的形状。这样的波浪形状为具有使皮肤与带11(12)的接触面积减小的效果的形状,同时也是对皮肤的刺激较少的形状。因此,也不易成为疼痛的原因,并且在使用后不易在皮肤上留下痕迹。皮下脂肪较多的人或女性、年轻人等皮肤柔软的人由于特别容易在皮肤上留下痕迹,因此不易留下痕迹的效果较显著。
而且,如图3所示,由于空气air从波浪形状的间隙进入,因此,透气性也被提高,从而能够防止汗滞留于带11(12)与手腕等佩戴部位之间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带11(12)的佩戴部位处的瘙痒、疼痛或皮疹的产生。
另外,如前文所述,带11(12)的外侧的表面可以不是波浪形状,例如可以设为平坦的形状。另外,也无需为了确保透气性,而开设多个贯穿孔。因此,不会不损坏外观的品位,从而能够形成为可适应所有场合的外观。
返回到对其他部分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固定部(活动环、固定环)13在第一带11以及第二带12已被连结的状态下,将第一带11沿着第二带12而固定。如图1以及图2所示,带扣部(卡扣部、连结部)14具有卡止部15,并对第一带11以及第二带12进行连结。第二带12也可以具有卡扣以代替带扣部14。
而且,卡止部15在佩戴时与多个嵌合孔16中的任意一个嵌合孔嵌合。例如,如图1所示,卡止部15由金属扣针或塑料扣针形成。
另外,如图1所示,多个嵌合孔16的各个嵌合孔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带11的孔,且以固定的间隔而被设置于第一带11上。而且,在佩戴便携式电子设备100时,通过卡止部15被插入于多个嵌合孔16的任意一个嵌合孔中,从而能够使第二带12与第一带11卡止。而且,通过从多个嵌合孔16中选择插入卡止部15的嵌合孔,从而能够对将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系紧的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但是,卡止部15并不一定为如图1所示的一根扣针。例如,卡止部15也可以具有多个扣针,在佩戴便携式电子设备100时,使该多个扣针分别插入多个嵌合孔的各个嵌合孔中,从而使第二带12与第一带11卡止。另外,卡止部15也可以为以对第一带11进行夹紧(或啮合)的方式而进行卡止的夹部等。另外,虽然带扣部14或卡止部15通过例如金属部件或树脂部件等与构成带的部件相比硬度较高的材料形成,但是,也可以采用通过带部件来覆盖带扣部14的结构。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因提高带扣部14与带的一体感而使外观变得漂亮,还能够缓和与使用者的身体或周围的物品接触时的冲击。
而且,如图2所示,在外壳部30上,设置有对被检测体的活动信息进行检测的活动信息检测部(传感器部)90。
活动信息检测部90具有未图示的发光部、未图示的受光部和检测窗,并且在被压贴在被检测体上的状态下,对被检测体的活动信息进行检测。具体而言,从发光部射出的光经由检测窗而被照射在被检测体上,从被检测体反射的光再次经由检测窗而入射到受光部中。而且,活动信息检测部90根据受光部所接受的反射光,而对被检测体的活动信息进行检测。在此,检测窗由使从发光部射出的光和从被检测体反射的反射光透过的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形成。更加具体而言,例如检测窗由透明的塑料等形成。而且,在佩戴时,检测窗起到物理性地隔离发光部以及受光部与被检测体的作用。另外,受光部能够通过例如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来实现,发光部能够通过例如led等发光元件来实现。
另外,例如活动信息检测部90为肢体动作传感器,活动信息为肢体动作信息。肢体动作信息为,从肢体动作传感器(活动信息检测部90)取得的表示被检测体的肢体动作的信息。肢体动作信息为表示如下内容的信息,即,例如被检测体的移动距离、步数、步幅、移动时间、移动速度、加速度、加速度变动的绝对量、加速度变动的频率、运动量、运动内容(活动内容)、每某个单位时间的标高差、标高、从陀螺传感器取得的信息、角速度变动的绝对量、角速度变动的频率、从地磁传感器取得的信息、地磁变动的绝对量、地磁变动的频率、根据气压传感器信号而取得的信息等。
作为肢体动作传感器(活动信息检测部90),能够使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等。此外,肢体动作传感器也可以为陀螺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另外,肢体动作传感器300也可以为例如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等。
而且,显示部70对各种信息进行显示。显示部70的功能能够通过例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电子纸张等来实现。
而且,操作部80受理由使用者实施的操作。操作部80通过例如按钮、开关或触摸面板等来实现。
3.带的形状的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利用图16至图23,对本实施方式的带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尤其是,以下着眼于带的短边方向的截面而对本实施方式的带的形状进行说明。例如在图16中,图示了图6所示的带11的f-f’截面,在图17中,图示了图6所示的带11的g-g’截面。
例如在图16的示例中,将带bd(图6的11)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图6的f-f’截面)中的背面(图6的21)侧的轮廓线设为sol。轮廓线sol为,在如图16那样对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进行俯视观察的情况下,描绘背面侧的截面的轮廓(外框、外周部)的线。
另外,在图16的示例中,将与表面(图7的22)相对应的面设为基准面bs,将背面的与嵌合孔hl(图6的16)相对应的位置设为孔位置hlp。
此时,轮廓线sol具有凸部cv。而且,如图16所示,在将从基准面bs到孔位置hlp的高度设为h1,并将从基准面bs到凸部cv的高度设为h2的情况下,从基准面bs到孔位置hlp的高度h1低于从基准面bs到凸部cv的高度h2。即,h2>h1,凸部cv被形成于与孔位置hlp相比较高的位置处。
在此,凸部cv为,在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sol中,包括距基准面bs的距离成为最大的顶点部分mx在内的给定的范围。另外,顶点部分mx是指,在轮廓线sol形成的波浪形状中,包括从上升切换为下降的顶点在内的给定的范围。顶点部分mx也可以称为波浪形状的极大点。并且,顶点部分mx的顶点也可以是平坦的。在例如图16以及图17的示例中,能够以嵌合孔hl(或孔位置hlp)为基准而将轮廓线sol分为两个范围,凸部cv为两个范围中的包括极大点mx的范围。
接下来,孔位置hlp为,在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sol中与嵌合孔hl相对应的位置。在例如图16以及图17的示例中,孔位置hlp为,轮廓线sol上的与从嵌合孔hl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范围的中点相对应的位置。但是,孔位置hlp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例如轮廓线sol上的嵌合孔hl的一端的位置hp1或另一端的位置hp2设为孔位置hlp。
而且,基准面bs为与带bd的表面相对应的假想平面。在例如图16以及图17的示例中,表面实际上为平面,基准面bs与表面一致。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使在表面不为平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作为假想平面的基准面bs进行设定。在例如图18以及图19中,表示表面不为平面的情况下的示例。在图18以及图19中,也与图16以及图17同样地,图示了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而且,在图18的示例中,与背面21同样地,表面22的轮廓线sol2具有波浪形状,在图19的示例中,表面22的轮廓线sol2成为描绘三角波的锯齿状的形状(包含与背面21的波浪形状相比较细的间距的凹凸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在图18的示例中,将对表面22的一端ep1到另一端ep2进行连接的假想平面设定为基准面bs,并能够通过距基准面bs的高度h2来定义凸部cv。关于图19的示例也同样如此。具有如图19那样的形状的表面22由于能够减少与衣服等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顺畅地通过袖口。
由此,如图20所示,在被检测体佩戴了带bd(或者活动信息检测部)时,背面21的与凸部cv相对应的区域与被检测体的皮肤(佩戴部位、表面)sk抵接(接触)。另一方面,如图20的fp1所示,由于以凸部cv为支点,带bd相对于被检测体的皮肤sk而被抬起(浮起),因此,在背面21的凸部cv以外的区域中,在被检测体佩戴了带bd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不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抵接的区域。由此,能够在带bd的佩戴时使空气(图20的air)进入不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抵接的区域和被检测体的皮肤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能够提高透气性。因此,能够抑制佩戴带时的不舒适感。能够抑制例如带11的佩戴部位处的瘙痒、疼痛或皮疹的产生。
而且,如图16所示,背面21侧的轮廓线sol具有凹部di。而且,在将从基准面bs到凹部di的高度设为h3的情况下,从基准面bs到凹部di的高度h3低于从基准面bs到孔位置hlp的高度h1。即,h2>h1>h3,凹部di被形成于与孔位置hlp相比较低的位置处。
在此,凹部di为,在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sol中包括距基准面bs的距离成为最小的底点部分mi在内的给定的范围。另外,底点部分mi是指,在轮廓线sol形成的波浪形状中,包括从下降切换为上升的底点(底边)在内的给定的范围。底点部分mi也可以称为波浪形状的极小点。并且,底点部分mi的底边也可以是平坦的。在例如图16以及图17的示例中,能够以嵌合孔hl(或孔位置hlp)为基准,而将轮廓线sol分为两个范围,凹部di为两个范围中的包括极小点mi的范围。
由此,如图20所示,在被检测体佩戴了带bd时,背面21的与凸部cv相对应的区域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成为抵接状态(接触状态),背面21的与凹部di相对应的区域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成为非抵接状态(非接触状态)。因此,在佩戴了带bd时,能够在背面21的与凹部di相对应的区域与被检测体的皮肤之间形成间隙(图20的fp1),从而能够使空气(图20的air)从该间隙通过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始终确保如图20所示fp1那样的带与皮肤sk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具有通过使用者的手腕的动作而临时产生空间的程度的较小的凹凸。
另外,如图16所示,带bd具有与背面以及表面交叉的第一侧面ss1以及第二侧面ss2。而且,将背面中与第一侧面ss1相对应的位置设为第一侧面位置sp1,将背面中与第二侧面ss2相对应的位置设为第二侧面位置sp2,并将从基准面bs到侧面位置sp1的高度设为h4。在该情况下,从基准面bs到侧面位置sp1的高度h4低于从基准面bs到凸部cv的高度h2。即,h2>h4。并且,在图16的示例中,从基准面bs到侧面位置sp2的高度也为h4,为与从基准面bs到侧面位置sp1的高度相同的高度。
在此,侧面位置sp1(sp2)在例如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为背面侧的轮廓线sol与侧面ss1(ss2)的交点。换言之,侧面位置sp1(sp2)为,背面侧的轮廓线sol中的带bd的侧面侧的一端(或另一端)的位置。
在例如被检测体佩戴带而带发生了横向偏移时,或在被检测体长时间佩戴时,存在有带侧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例如图3的ssol)被压贴在被检测体的皮肤上,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皮肤上留下带的痕迹的情况。该现象在带侧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为波浪形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与此相对,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的从基准面bs到侧面位置sp1(sp2)的高度h4成为固定。在该情况下,如前文所述的图15所示,带侧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ssol成为非波浪形状。例如,带侧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ssol为直线。
由此,能够对在带发生了横向偏移时或在被检测体长时间佩戴时,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皮肤上留下带的痕迹的情况进行抑制。
综上所述,带bd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距基准面bs的高度关系为,h2>h1>h3且h2>h4>h3。
由此,如图16所示,能够在带bd的背面形成带bd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中与孔位置hlp相比隆起得较高的区域(与凸部cv相对应的区域)和与孔位置hlp相比凹陷得较低的区域(与凹部di相对应的区域)等。另外,如图15以及图16、图17等所示,能够在带bd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中,将带bd的侧面ss1(ss2)距基准面bs的高度h4设为例如固定等。
另外,在图17所示的g-g’截面中,凸部cv和凹部di的位置关系与图16所示的f-f’截面的示例相反,但各部的高度关系与图16的示例相同,为h2>h1>h3。另外,h2>h4>h3。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bd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中,在以基准面bs为基准的情况下,与凸部cv相对应的区域隆起得最高,与凹部di相对应的区域凹陷得最低。而且,孔位置hlp和侧面位置sp1(sp2)为,凸部cv的极大点mx与凹部di的极小点mi之间的位置。并且,在图16以及图17的示例中,从基准面bs到孔位置hlp的高度h1和从基准面bs到侧面位置sp1(sp2)的高度h4的大小可以为任意关系。即,以基准面bs为基准,孔位置hlp以及侧面位置sp1(sp2)中的任意一方可以处于与另一方相比较高的位置或较低的位置处,孔位置hlp以及侧面位置sp1(sp2)也可以为相同高度的位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带bd例如以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截面形状交替地折叠的方式而被形成。并且,如图6、图13、图14所示,在带bd的长边方向ldr上,在图16的f-f’截面形状与图17的g-g’截面形状之间存在有将图16的凸部cv连续且流畅地连接于图17的凹部di,并将图16的凹部di连续且流畅地连接于图17的凸部cv的区域ma。由此,如前文所述的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带的长边方向ldr上,背面21的轮廓线ol成为波浪形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11无论在背面21的短边方向sdr以及长边方向ldr中的哪个方向上均具有波浪形状。其结果为,如图3所示,空气更容易进入带11的佩戴部位与带11之间,从而能够提高透气性等。因此,能够抑制带11的佩戴部位处的瘙痒、疼痛或皮疹的产生。
另外,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嵌合孔16被形成于除凸部cv的最高位置和凹部di的最低位置以外的位置处。即,嵌合孔16在带11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被形成在除与基准面bs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大的位置(极大点mx)和与基准面bs之间的距离成为最小的位置(极小点mi)以外的位置处。
例如,在图21以及图22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的比较例。在图21的示例中,与本实施方式的带不同,在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嵌合孔hl被形成在背面的轮廓线sol的包括极大点mx在内的区域中。另外,在图22的示例中,在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嵌合孔hl被形成在背面的轮廓线sol的包括极小点mi在内的区域中。
在此,将图21的带bd的侧面的高度设为h41,将图22的带bd的侧面的高度设为h42,并且设为h42>h41。而且,在例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的截面形状交替地折叠而形成带bd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带bd的背面中的侧面的轮廓线ssol2成为波浪形状。因此,如前文所述,在例如被检测体佩戴带并且带发生了横向偏移时或在被检测体长时间佩戴时,存在有带侧面的背面侧的轮廓线(例如图3的ssol)被压贴在被检测体的皮肤上,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皮肤上留下带的痕迹的情况。另外,如图21所示,当在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包括极大点mx在内的区域内形成嵌合孔hl时,存在有在佩戴带时嵌合孔hl的边缘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从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佩戴部位上留下嵌合孔hl的痕迹的情况。
与此相对,如前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带中,嵌合孔16被形成在带11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除极大点mx和极小点mi以外的位置处。因此,如前文所述的图15以及图16、图17等所示,能够将带bd的侧面的高度形成为固定。如果带bd的背面侧的轮廓线为不具有凹凸的直线,则即使在例如带bd的背面侧的轮廓线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抵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佩戴时的疼痛或带痕迹的产生等。另外,如前文所述,在佩戴带bd时,能够对嵌合孔hl的边缘或带侧面的轮廓线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佩戴部位上留下嵌合孔hl的痕迹等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由于嵌合孔16被形成在上述的位置处,因此如图16以及图17的箭头标记ys所示,带11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背面21侧的嵌合孔16的轮廓线相对于基准面bs而倾斜。
由此,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能够使从基准面bs到嵌合孔16的一端hp1的高度h5与从基准面bs到嵌合孔16的另一端hp2的高度h6相异等。换言之,在相对于孔位置hlp靠第一方向侧的区域和相对于孔位置hlp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侧的区域内,能够使距基准面bs的高度相异。并且,在图16的示例中,相对于孔位置hlp靠第一方向侧的区域为与凸部cv向对应的区域,相对于孔位置hlp靠第二方向侧的区域为与凹部di相对应的区域。其结果为,如前文所述,能够提高带的透气性等。
而且,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也可以说带11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背面21侧的轮廓线sol关于孔位置hlp而点对称。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被限定于轮廓线sol关于孔位置hlp而严格的点对称,只需实质上点对称即可。另外,在将轮廓线sol中的中点设为孔位置hlp时,也可以说嵌合孔hl以包括孔位置hlp的方式而被设定。
由此,能够将带的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的带的背面的轮廓线sol的形状形成为以孔位置hlp为中心而相反的形状等。其结果为,如前文所述,能够在带的背面中,形成相对于基准面而隆起的区域和凹陷的区域,从而在佩戴带时空气会进入等。
另外,当着眼于带的厚度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期望凸部cv以及孔位置hlp间的厚度(h2-h1)在0.10mm以上且1.00mm以下。而且,关于凸部cv以及凹部di间的厚度(h3-h2),期望在0.25mm以上且1.50mm以下。
由此,能够在确保带bd的薄度的同时在带与被检测体的皮肤之间形成空气的进入通道等。因此,能够在良好地保持带的易佩戴性、穿着感的同时,抑制带11的佩戴部位处的瘙痒、疼痛或皮疹的产生。
4.改变例
接下来,利用图24,对本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进行说明。在本改变例中,如图24所示,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的背面侧的轮廓线sol具有凸部cv1(cv2)和平坦部fa,嵌合孔hl被设置在平坦部fa处。
具体而言,在图24的示例中,在带bd的沿着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的背面上,在相对于平坦部fa靠第一方向dr1侧,轮廓线sol形成了凸部cv1,在相对于平坦部fa靠与第一方向dr1为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dr2侧,轮廓线sol形成了凸部cv2。而且,在凸部cv1与凸部cv2之间的平坦部fa处设置有嵌合孔hl。此情况下的带bd的短边方向sdr的截面中的距基准面bs的高度关系为,h21≥h31>h11。另外,h11=h51=h61。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空气易于进入凸部cv1与凸部cv2之间的平坦部fa中等。其结果为,如前文所述,能够在维持佩戴时的舒适性的同时提高佩戴时的透气性等。
另外,通过使波浪形状的波数、波长、振幅等最佳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气性。
例如,优选为,带11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背面侧的波浪形状的波数为两个以下。
如前文所述,波浪形状例如以某个非周期性的波形周期性地反复的方式而形成。在该情况下,波浪形状的波数是指,波浪形状中所包含的波形的数量。具体而言,更加优选为,带11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背面21侧的波浪形状的波数为一个。例如,在前文所述的图16中,图6的f-f’截面中的背面21侧的波浪形状的波数成为一个。在该情况下,可以说波浪形状自身为非周期性的波形。
另外,带部的背面21的波浪形状的波长被设定为,长于带部的表面2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并且,波浪形状的波长是指,相当于带的短边方向上的波浪形状中的顶点部分与底点部分之间的距离的两倍的长度。例如,在图16的示例中,波浪形状的波长为,从极大点(顶点部分)mx到极小点(底点部分)mi的短边方向sdr上的距离的两倍的长度。另外,在例如图16的示例中,表面2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是指,第一侧面ss1与第二侧面ss2之间的距离。
另外,波浪形状的振幅是指,波浪形状的顶点部分与底部分之间的在带11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例如,在图16的示例中,波浪形状的振幅是指,从极大点(顶点部分)mx到极小点(底点部分)mi之间的在厚度方向tdr上的距离。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气性等。
另外,如前文所述的图6所示,第一带11也可以至少在多个嵌合孔16的形成区域17中具有波浪形状。
在此,多个嵌合孔16的形成区域17是指,从多个嵌合孔16中的距第一带11的一端最近的嵌合孔的位置起到多个嵌合孔16中的距第一带11的另一端最近的嵌合孔的位置为止的区域。在第一带11中,该多个嵌合孔16的形成区域17最易于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接触。
由此,能够将第一带11中的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形成为波浪形状等。
另外,如前文所述的图1以及图2所示,在第二带12中,也可以将从带扣部(或带扣)14到与外壳部30连接的连接部位形成为波浪形状。
由此,能够将第二带12中的与被检测体的皮肤接触的部分的形状形成为波浪形状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无需追加特别的材料或部件,仅通过对带的形状进行变更,便能够获得佩戴时的瘙痒、疼痛或皮疹等的抑制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对带施以如下的处理,从而增强各种效果。
例如,如果将带的材质设为散热性较高的材料(例如硅等),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因出汗而引起的闷热或濡湿的减轻效果。另外,通过将带的材质设为对皮肤的刺激较小的材料(例如硅等),从而能够减少瘙痒或皮疹。
而且,通过在带的表面上涂布使摩擦阻力值降低的材料(例如氟材料等),从而能够减少带表面的粘性,并减少瘙痒、皮疹。
而且,也可以通过对带的波浪形状的表面施以褶皱加工,从而在带的表面上制作微小的凸凹。在此,褶皱加工是指表面处理的一种方式,并物理性地形成褶皱图案(微细的凹凸)。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空气的接触,从而能够减轻闷热、濡湿等。
或者,也可以对带的波浪形状的表面施加微小的波浪。例如,也可以设为分形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闷热、濡湿。
另外,通过不仅在带上,而且在外壳部的背侧(手腕侧)上也施加波浪形状,从而能够期待效果的增强。
另外,在此之前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具有第一带11和第二带12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中,还能够应用于如图25所示的仅具有一根带10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中。图25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在带10的背面上设置有外壳部30。
虽然如上所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能够实施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事项和效果的多种多样的改变,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容易理解的。因此,这种改变例也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说明书或附图中,到少一次与更为广义或同义的不同的用语一起被记载的用语,在说明书或附图中的任何位置,均能够替换成该不同的用语。另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动作也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内容,而是可以实施各种各样的改变。
符号说明
10…带、11…第一带、12…第二带、14…带扣部、15…卡止部、16…嵌合孔(多个嵌合孔)、17…形成区域、21…第一面(背面)、22…第二面(表面)、30…外壳部、70…显示部、80…操作部、90…活动信息检测部、100…便携式电子设备、200…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