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583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ofmammarygland,hmg)是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的乳房疾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是以产生肿块和疼痛为主,这种疾病是由于体内多种激素作用失调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乳腺的实质和间质发生不同程度增生,以及在复旧时未能完全复旧所造成的,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在青春期或青年女性中,经前有乳房胀痛、有时疼痛会波及肩背部,经后乳房疼痛逐渐自行缓解,仅能触到乳腺有些增厚,无明显结节,这些是生理性改变,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病理性的乳腺增生,需积极治疗,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多数是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补气血等作用。此外,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传统医学认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理论。肝气不舒,脾失运化,冲任失合,则气机停滞,痰湿内生,气血失调,痰瘀互结,乳络壅塞不通形成“乳癖、乳核”。因此不管中医治法都是以气、血、痰为纲,或是活血或是行气或是消痰,因此在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不可偏离纲领,要做到相互兼顾。

乳腺增生的中医病机主要概括为冲任失调、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等方面,治疗可采用内外治法相结合,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治疗,并注重周期疗法。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安全可靠,而现代医学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化学药物,所以中医药疗法是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手段。重视乳腺增生病的及时诊断与与有效治疗,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n103536728b公开了治疗乳腺增生的膏药,其有效成分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香油2-5份、香附1.5-4份、广丹1.3-3.5份。本方为外贴膏药,辅以中药丸剂内服,对乳腺增生病可以起到特别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8%以上。

cn102641478a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口服药物,它是由生牡蛎40-70份、海藻25-50份、白芍25-50份、莪术25-50份、柴胡20-40份、青皮20-40份、橘核20-40份、当归20-40份、王不留行20-40份、延胡索5-20份、浙贝母5-20份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的药剂。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服药周期较长,病人依从性较差,所以此时迫切需要一种方法能弥补中医内治法的缺陷,中医外治法则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0-25、细辛10-25、肉桂30-45、皂荚5-20、半夏15-30、天南星15-30、丁香30-45、三棱10-25、文术10-25、冰片2-8、鹿角5-15。

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5-25、细辛15-25、肉桂35-45、皂荚10-20、半夏20-30、天南星20-30、丁香35-45、三棱15-25、文术15-25、冰片2-6、鹿角7-13。

更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20、细辛20、肉桂40、皂荚15、半夏25、天南星25、丁香40、三棱20、文术20、冰片4、鹿角10;

麻黄15、细辛15、肉桂40、皂荚10、半夏20、天南星20、丁香35、三棱15、文术15、冰片4、鹿角7;

麻黄25、细辛25、肉桂40、皂荚20、半夏25、天南星30、丁香45、三棱25、文术25、冰片4、鹿角10。

本发明的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采用的剂型为散剂、凝胶剂、油剂、膏剂。

优选地,该外用中药组合物采用的剂型为散剂。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剂为散剂,可以采用中药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现提供了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为散剂的优选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处方量的各原料药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研成最细粉;

b、将处方量的鹿角与等重量的其它组分混匀,依次倍量增加混合其它组分,直至全部混匀,冰片最后混合,过120目筛,

其中,步骤b中所述的其它组分是指本发明提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配方中除去冰片和鹿角之外的组分。

中药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六号筛:150±6.6μm,100目;七号筛:125±5.8μm,120目。

上述冰片即合成龙脑,为挥发性药物,冰片最后加入,同时密封贮藏,以防成分挥发。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采用的剂型为散剂、凝胶剂、油剂、膏剂。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保湿剂、增溶剂、抗氧剂、防腐剂、粗渗透剂、黏合剂、乳化剂。保湿剂包括甘油、丙二醇等;增溶剂包括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平平加o等;抗氧剂包括各种亚硫酸盐、半胱氨酸、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硫柳汞、氯甲酚、三氯叔丁、醇、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黏合剂包括淀粉、糊精、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明胶等;乳化剂包括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等。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的原料药的功效如下所示:

麻黄(ephedrasinicastapf):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细辛(asarumsieboldiimiq.):辛,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辛;咸;温;有毒。归经:肺;大肠经。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半夏(pinelliaternata):辛、温,有毒。归经为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腺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

丁香(syzygiumaromaticum):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三棱(sparganiumstolonierum,buch.-ham.):辛、苦,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文术(zingiberaceae):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用于表虚自汗。

冰片(合成龙脑):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鹿角(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咸,温。归肝、肾经。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

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成散剂,放在纱袋中,夜间外敷患处,30天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君、臣、佐、使药的组方形成,不断总结筛选优化药物组成,最终拟定本方。本发明所用原料药其用量均在药典和国家标准范围之内,毒副作用较小。本发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具有以辛香散结、活血理气为主的效果,对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散剂的制备

原料药按重量份计,配方为:

麻黄20、细辛20、肉桂40、皂荚15、半夏25、天南星25、丁香40、三棱20、文术20、冰片4、鹿角10。

制备方法:

a、将原料药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研成最细粉;

b、将处方量的鹿角与等重量的其它组分混匀,依次倍量增加,直至全部混匀,冰片最后混合,过120目筛。

实施例2

散剂的制备

原料药按重量份计,配方为:

麻黄15、细辛15、肉桂40、皂荚10、半夏20、天南星20、丁香35、三棱15、文术15、冰片4、鹿角7。

制备方法:

a、将原料药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研成最细粉;

b、将处方量的鹿角与等重量的其它组分混匀,依次倍量增加,直至全部混匀,冰片最后混合,过120目筛。

实施例3

散剂的制备

原料药按重量份计,配方为:

麻黄25、细辛25、肉桂40、皂荚20、半夏25、天南星30、丁香45、三棱25、文术25、冰片4、鹿角10。

制备方法:

a、将原料药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研成最细粉;

b、将处方量的鹿角与等重量的其它组分混匀,依次倍量增加,直至全部混匀,冰片最后混合,过120目筛。

实施例4:

油剂的制备

原料药按重量份计,配方为:

麻黄20、细辛20、肉桂40、皂荚15、半夏25、天南星25、丁香40、三棱20、文术20、冰片4、鹿角10。

制备方法:

a、将原料药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研成最细粉;

b、将处方量的鹿角与等重量的其它组分混匀,依次倍量增加,直至全部混匀,冰片最后混合,过120目筛;

c、将上述原料药粉末,加芝麻油调制成油。

按常规制备方法制成油剂。

实施例5

膏剂的制备

原料药按重量份计,配方为:

麻黄20、细辛20、肉桂40、皂荚15、半夏25、天南星25、丁香40、三棱20、文术20、冰片4、鹿角10。

制备方法:

a、将原料药洗净、干燥、切割或粉碎,研成最细粉;

b、将处方量的鹿角与等重量的其它组分混匀,依次倍量增加,直至全部混匀,冰片最后混合,过120目筛;

c、将凡士林加热至100℃以上然后冷却至40℃以下时将上述粉末加入调匀即可。

实验例1

不同原料药配比及减少本发明原料药种类后对乳腺增生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1.1观察指标

(1)整体状态及乳房局部形态改变:造模成功后观察试验动物一般情况及乳房局部形态,治疗前、后分别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大鼠第2对左右两个乳头直径。

1.2实验

取已经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小鼠(建模参考文献:朱琦.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2016),选取健康、未孕乳腺增生模型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

造模后各组大鼠均不同程度的出现皮毛欠光泽、脱毛、厌食、易激怒等症状。乳头肿大直立,充血明显,个别可见乳头表面有黄白色分泌物残留,棉签可拭去。棉签触碰乳头时大鼠疼痛明显。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小鼠给药方式按照表1中的配方进行,模型组的小鼠不给药,实验组a、实验组b的小鼠给药配方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2的配方。连续给药7天后对照观察其整体状态、乳房外观形态。

表1不同原料药配比

造模结束及治疗结束后分别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大鼠第二对乳房(腋下)直径,计算治疗前后乳头直径变化值。

表2治疗前后大鼠乳头直径的变化(x±s)

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与模型组比,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大鼠乳晕、乳头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乳晕与乳头直径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其中,不在本发明原料药配比范围内及比本发明原料药减少组分后的对照组对乳腺增生模型小鼠乳头直径缩小程度不及实验组a和实验组b。实验后,造模后小鼠出现的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分别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配方进行的实验组a、实验组b的效果明显。

实验例2

为阐明本发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治疗乳腺增生的活性,用按照实施例1制备的散剂(以下称本发明药物)进行了下列临床试验。

2.1临床资料

作为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乳腺增生患者100例临床观察,本组全部病例为发明人30年门诊患者,年龄25-50(平均35)岁,病程最短者7个月,最长者4年,平均2.1年。

2.2诊断标准

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

(1)乳腺增生临床上有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2)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前轻度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

(3)临床体检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4)利用钼靶x线或干板摄影、b超、热象图等辅助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其他良、恶性乳腺疾病乳腺增生。

2.3用药量在本处方范围内,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体质、年龄及性别进行适当调整,以散剂包在纱布中夜间外敷使用,每天1剂,30天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以治愈。

2.4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乳房疼痛及肿块完全消失。

(2)显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肿块体积缩小一半以上,有轻微压痛。

(3)有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减轻,肿块质地变软,体积缩小不足一半。

(4)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未能改善,甚或加重

2.5疗效结果

选用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治疗组中,治愈88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0例,治愈率88%,总有效率100%。

2.6典型病例:

1)李某,女,27岁。每在月经前胀痛,并且结块发硬,月经过后则变软,疼痛减轻,月经先后无定期,红外透照触诊左乳房内外上象限4×4cm大小肿块,,外下象限3×4cm索状肿块,右乳房内外上象限间3×5cm大小肿块,外下象限2×4cm索状肿块,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伴导管增生,在医院被诊断为乳腺增生,外敷本处方散剂,3个疗程全愈,至今良好。

2)刘某,女,37岁。乳腺肿块,乳疼和触痛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用手触摸乳房可摸到大小不等、扁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柔韧的结节,边界不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左侧乳房内外上象限间4×4cm大小肿块,内下象限散弹状0.5×0.5cm大小肿块四五处,外下象限3×5cm条索状肿块;内外乳房内外象限间4×4cm大小肿块,内下象限散弹状0.5×0.5cm大小肿块七八处,外下象限3×4cm大小条索状肿块。外敷本处方散剂,5个疗程全愈,肿块完全消除,其它症状消失,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3)张某,女,46岁。45岁以后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多伴有钝疼、胀痛或烧灼感。左侧乳房内外上象限5×5cm大小肿块,下象限3×4cm条状肿块,右乳房内外上象限4×4cm大小肿块,下象限3×4cm条索状肿块,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伴导管增生,外敷本处方散剂,4个疗程全愈,至今良好。

4)宋某,女,23。左侧乳房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触之有滑脱感,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外敷本处方散剂,3个疗程肿块消失,全愈,至今无复发。

结果证实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乳腺增生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