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护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804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床、护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护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护理床、护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家养老、护理的舒适度和便捷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护理床是采用吊具将人吊起,但是在吊起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使患者身上各处受力不均匀,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尤其不适用于骨折的患者。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护理床带有自动升降装置,能够转变成轮椅,但是如果患者想要洗澡或者上厕所,往往还需要其他人将患者搬到其他用于洗浴或者坐便的护理椅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不需要其他人搬动即可将患者转移到其他护理椅上的护理床,采用该护理床的护理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护理床,包括用于承载患者的床体,还包括设于床体侧部的导向机构和移位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能够在床体上表面移动的导轨,移位机构包括支撑部件、柔性移位部件、第一牵拉部件、第二牵拉部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三驱动轮、第一辊和第二辊,支撑部件一端通过第一牵拉部件连接第一驱动轮,支撑部件另一端通过第二牵拉部件连接第二驱动轮,第二牵拉部件绕过设于导轨上的第三驱动轮;如果支撑部件需要伸出,则第一驱动轮转动,放出第一牵拉部件,第二驱动轮转动,收回第二牵拉部件;如果支撑部件需要缩回,则第一驱动轮转动,收回第一牵拉部件,第二驱动轮转动,放出第二牵拉部件;移位部件包裹着支撑部件的另一端,使得移位部件被支撑部件分隔成了上下两层,移位部件上层的端部卷绕在第一辊上,移位部件下层的端部卷绕在第二辊上。

进一步,所述导轨有两个,分别设于床体两头,所述支撑部件能够在两个导轨之间移动。这样通过两个导轨能够防止支撑部件在移动的过程中跑偏。

进一步,所述护理床还包括床头,所述导向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和链接块;所述导轨设于床头内,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通过链条相连,链条运动时通过链接块带动导轨运动。

进一步,还包括床头,所述导轨设于床头内,并且导轨能够随着支撑部件的运动而伸缩。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第三驱动轮均为钢丝卷筒,第一牵拉部件和第二牵拉部件均为钢丝绳。

采用本发明所述护理床的护理系统,还包括护理椅,所述护理椅能够折叠或者放平,并且护理椅放平时的高度与护理床的高度齐平。

控制所述的护理系统的方法,当需要将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插入患者与床体之间时,控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第二辊转动,使得支撑部件伸出,移位部件下层被支撑部件撑出并向支撑部件上方运动,并且移位部件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部件运动速度的两倍。由于移位部件的运动速度是支撑部件运动速度的两倍,使得移位部件上层相对于床体静止,移位部件下层不断运动到支撑部件上方,移位部件和支撑部件不断插入患者与床体之间的间隙。这样既能使支撑部件更容易插入患者与床体之间间隙,又能够有效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

控制所述的护理系统的方法,当需要将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同步伸出时,控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辊和第二辊转动,使得支撑部件、移位部件上层和移位部件下层以相等的速度伸出。这样如果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上承载有患者,那么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就承载着患者往外移动。

控制所述的护理系统的方法,当需要将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从患者与床体之间抽出时,控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第二辊转动,使得支撑部件缩回,移位部件下层被抽回并带动移位部件上层向支撑部件下方运动,并且移位部件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部件运动速度的两倍。此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第二辊的转动方向与插入过程中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由于移位部件的运动速度为支撑部件运动速度的两倍,使得移位部件上层相对于床体静止,移位部件上层不断运动到支撑部件下方,移位部件和支撑部件不断抽离患者与床体之间的间隙。这样既能使支撑部件更容易从患者与床体之间的间隙中抽出,又能够有效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

控制所述的护理系统的方法,当需要将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同步缩回时,控制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辊和第二辊转动,使得支撑部件、移位部件上层和移位部件下层以相等的速度缩回。这样如果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上承载有患者,那么支撑部件和移位部件就承载着患者往内移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理床、护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不需要搬动患者就能将患者运送到其他护理椅上,也能够自动将患者运送回到护理床上,并且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安全、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护理床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移位机构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板完全承载了患者身体时护理床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移位机构和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患者运送到护理椅上时护理系统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支撑板完全脱离患者时护理系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介绍。

本具体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护理床,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包括用于承载患者的床体3,还包括设于床体3侧部的导向机构和移位机构1。

床体3的两侧设有床头31,导向机构包括设于移位机构1内部的第一链轮22、设于床头31内部的导轨21和第二链轮23,如图4所示,第一链轮22与第二链轮23之间通过链条24连接,链条24通过链接块25连接导轨21。

如图1所示,移位机构1包括设于移位机构1内部的支撑板11、移位布12、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第二辊17、第一钢丝绳18和第二钢丝绳19,还包括设于导轨21上的第三钢丝卷筒15,如图2所示。支撑板11一端通过第一钢丝绳18连接第一钢丝卷筒13,支撑板11另一端通过第二钢丝绳19连接第二钢丝卷筒14,并且第二钢丝绳19绕过第三钢丝卷筒15。移位布12一端卷绕在第一辊16上,移位布12另一端卷绕在第二辊17上,并且移位布12还包裹着支撑板11的另一端。

移位机构1内部还设有控制模块和多个电动机,第一链轮22、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分别由不同的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由控制模块控制。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公开了采用这种护理床的护理系统,如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护理椅5,护理椅5能够折叠或者放平,并且护理椅5放平时的高度与护理床床体3的高度齐平。

护理系统有六个工作模式,分别是:导轨21伸出、导轨21缩回、插入、外移、抽出和内移。其中,导轨21伸出模式是移位之前所必须的步骤,导轨21缩回模式是移位之后所必须的步骤。下面分别介绍这六个工作模式:

如果需要将导轨21伸出,则控制系统工作在导轨21伸出模式,第一链轮22转动,带动第二链轮23和链条24转动,从而带动链接块25向护理椅5的方向运动,使得导轨21也向护理椅5的方向运动。

如果需要将导轨21缩回,则控制系统工作在导轨21缩回模式,第一链轮22转动,带动第二链轮23和链条24转动,从而带动链接块25向护理床的方向运动,使得导轨21也向护理床的方向运动。这种模式下,第一链轮22的转动方向和导轨21伸出模式下第一链轮22的转动方向相反。

如果需要将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插入患者与床体3之间,则控制系统工作在插入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伸出,移位布12下层被支撑板11撑出并向支撑板11上方运动,并且移位布12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板11运动速度的两倍,从而使移位布12和支撑板11插入到患者与床体3之间。

如果需要将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同步伸出,则控制系统工作在外移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移位布12上层和移位布12下层以相等的速度伸出。

如果需要将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从患者与床体3之间抽出时,则控制系统工作在抽出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缩回,移位布12下层被抽回并带动移位布12上层向支撑板11下方运动,并且移位布12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板11运动速度的两倍,从而使移位布12和支撑板11从患者与床体3之间抽出。

如果需要将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同步缩回,则控制系统工作在内移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移位布12上层和移位布12下层以相等的速度缩回。

下面以两个实施例,具体介绍一下不同场景下对系统是怎样控制的。

实施例1:

需要将护理床上的患者运送至护理椅5上。首先控制系统工作在导轨21伸出模式,导轨21伸出到端部与护理椅5外侧平齐时停止,这样能为支撑板11提供足够的导向行程。然后控制系统切换至插入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从移位机构1内伸出,移位布12下层被支撑板11撑出并向支撑板11上方运动,并且移位布12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板11运动速度的两倍,从而使得移位布12和支撑板11逐渐插入到患者与床体3之间。当支撑板11完全承载了患者身体时,如图3所示,控制系统切换至外移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移位布12上层和移位布12下层以相等的速度伸出。当患者运送至护理椅5上时,如图5所示,控制系统切换至抽出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和第二辊17均反向转动,使得支撑板11缩回,移位布12下层被抽回并带动移位布12上层向支撑板11下方运动,并且移位布12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板11运动速度的两倍,从而使移位布12和支撑板11从患者与床体3之间抽出。当支撑板11完全脱离患者时,如图6所示,控制系统切换至内移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移位布12上层和移位布12下层以相等的速度缩回。当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完全缩回至移位机构1内部时,控制系统切换至导轨21缩回模式,导轨21缩回至护理床上后停止。。

实施例2:

需要将患者从护理椅5上运送至护理床上。首先控制系统工作在导轨21伸出模式,导轨21伸出到端部与护理椅5外侧平齐时停止,这样能为支撑板11提供足够的导向行程。然后控制系统切换至外移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移位布12上层和移位布12下层以相等的速度伸出。当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端部移动至快要接触到患者时,控制系统切换至插入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伸出,移位布12下层被支撑板11撑出并向支撑板11上方运动,并且移位布12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板11运动速度的两倍,从而使移位布12和支撑板11插入到患者与护理椅5之间。当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完全承载了患者身体时,控制系统切换至内移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移位布12上层和移位布12下层以相等的速度缩回。当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载着患者移至护理床上时,控制系统切换至抽出模式,第一钢丝卷筒13、第二钢丝卷筒14和第二辊17转动,使得支撑板11缩回,移位布12下层被抽回并带动移位布12上层向支撑板11下方运动,并且移位布12下层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板11运动速度的两倍,从而使移位布12和支撑板11从患者与床体3之间抽出。当支撑板11和移位布12完全缩回至移位机构1内部时,控制系统切换至导轨21缩回模式,导轨21缩回至护理床上后停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