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物品及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803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物品及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内衣、尿布等的一次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关于一次性的纤维制品提出了各种方案,其中,提出了如下一种方案,在两张片材之间间断地粘接多个弹性构件,利用该弹性构件形成褶皱部,并将其应用于一次性尿布的腰部周围、腰部周围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0859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关于褶皱部的利用,是具有触感和外观美观这样的限定的,例如,关于一次性尿布的穿着容易度、脱下容易度,或者吸收尿、汗等液体的吸收体的闷热对策,却没有提出足够的方案。

因此,在本发明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

此外,在本发明中,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述的一次性物品包括:多个弹性构件,为了在第1片材部的短边方向上具有弹性,该多个弹性构件在不同于所述短边方向的长边方向上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以及接合部,其以所述第1片材部的两端部能够 接合/分离的方式接合所述第1片材部的两端部。

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一次性物品包括:覆盖吸收体的表面构件,所述表面构件具有第1片材部和为了在所述第1片材部的第1方向上具有弹性而在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的多个弹性构件;

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备为了在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中的一方向具有弹性而在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上并列接合于第2片材部的多个弹性构件;以及第1接合部,其将被所述表面构件覆盖的吸收体以能够与所述外装体接合/分离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外装体。

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一次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排泄物和体液中的至少一方;覆盖所述吸收体的表面构件,所述表面构件具有第1片材部和为了在所述第1片材部的第1方向上具有弹性而在不同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上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的多个弹性构件;以及

接触部,其沿所述第1方向接合及按压所述吸收体和所述表面构件,使所述表面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吸收体接触。

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为了在第1片材部的短边方向具有弹性而在不同于所述短边方向的长边方向上将多个弹性构件并列接合于所述第1片材部的步骤、通过弯曲所述第1片材部的两端部从而形成弯曲部的步骤、设置接合部的步骤,其中,该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一端的所述弯曲部以该接合部能够与另一端的所述弯曲部接合/分离的方式接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4及7所述的发明,能够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能够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纤维制品用的面料1的图。

图2是图1的一次性纤维制品用的面料1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一次性纤维制品用的面料1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形成于第2纤维片材3和纤维材料4之间的空间9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概要图。

图10是将吸收体14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穿着状态的图。

图1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穿着于人体模特的图。

图13是将表面构件15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图。

图14是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表面构件15的部分放大图。

图15是将表面构件15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概要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外侧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外侧的概要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设有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面料;2、第1纤维状片材;3、第2纤维状片材;4、纤维材料;5、弹性构件;6、褶皱部;10、一次性短裤;14、吸收体;15、表面构件;21、褶裥部;28、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示出了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面料1的表面状态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像后述那样,将面料1作为一次性纤维制品的一次性短裤10的外装片材11(参照图9)、能够与外装片材11接合/分离的吸收体14的表面构件15(参照图10)进行使用。在图1中,面料1在作为长边方向(第1方向)的x方向上连续。附图标记5表示设于面料内部的弹性构件,且在同一图中示出通过多个弹性构件5形成多个凹凸面的方式。通过该多个凹凸面,如图2所示,重复形成多个沿y方向的褶皱部6。此外,由图1、图2可明确,弹性构件5沿x方向设置,且赋予面料1x方向的弹性力。像这样的弹性构件5,在作为短边方向(第2方向)的y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此外,在使用格子形状的弹性构件的情况下,还能够以一个格子形状形成多个上述褶皱部6。此外,也可以代替多个弹性构件5,使用伸缩性膜作为弹性构件。作为伸缩性膜,可以使用像氨基甲酸酯膜、硅膜、弹性体膜这样的伸缩性膜。

作为弹性构件5能够使用具有伸缩性的线状弹性体5a,作为该线状弹性体5a,能够使用天然橡胶、以氨基甲酸酯、硅为基础的合成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状弹性体5a能够使用聚氨酯。

如图4、图5所示,面料1包括层叠片材30,其中,层叠片材30具有:第1纤维状片材2,其是具有透气性的片材;第2纤维状片材3,其是同样具有透气性的片材;以及纤维材料4,其夹在第1纤维状片材2和第2纤维状片材3之间且具有液体扩散性,层叠片材30是通过层叠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而成的。第1纤维状片材2和第2纤维状片材3包括具有透气性的纤维层,此外,纤维材料4是包括具有液体扩散性的纤维层的片材。像这样,层叠片材30包括3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像后述那样,在将面料1应用于 表面构件15的情况下,第1纤维状片材2成为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一侧,第2纤维状片材3成为与吸收体14接触的一侧。因此,既可以使用纤维材料4代替第2纤维状片材3而构成3层结构,也可以省略第2纤维状片材3而构成两层结构。此外,也可以省略纤维材料4,构成包括第1纤维状片材2和第2纤维状片材3的两层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在将面料1应用于外装片材11及表面构件15的情况下,仍将作为包括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及纤维材料4的3层结构作为表面构件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纤维材料4隔着弹性构件5间断地接合。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之间的接合也优选为间断地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以形成有接合部分和非接合部分的方式间断地接合一体化,之后,将弹性构件5和第1纤维状片材2相对于该一体化后的第2纤维状片材3、纤维材料4进行接合,对通过上述方式而成的结构继续进行说明。

作为所述接合方法,可以使用粘接、热熔接、超声波焊接等,从操作容易度的观点来看优选粘接。以下,对采用粘接作为接合方法的情况下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在作为接合方法的粘接中,优选使用热熔粘接剂作为粘接剂。以下,对使用热熔粘接剂作为粘接剂的情况下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在使用热熔粘接剂,间断地接合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时,如图5、图6所示,将热熔粘接剂间断地涂布于纤维材料4(或,也可以将热熔粘接剂间断地涂布于第2纤维状片材3),层叠两者从而进行接合一体化。此时,在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之间形成有不存在粘接层7的非粘接部8,通过该非粘接部8形成空间9。此外,由于在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纤维材料4之间夹有弹性构件5,因此,通过在弹性构件5的部位接合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纤维材料4,进行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纤维材料4之间的间断结合。即,如图5所示,将热熔粘接剂喷涂于隔开规定间隔地平行地呈多列配置的弹性构件5的周面,使涂布了该热熔粘接剂的 弹性构件5位于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的层叠体片材中的纤维材料4的面和第1纤维状片材2之间,从而将弹性构件5夹入所述层叠体片材中的纤维材料4的面和第1纤维状片材2之间地进行层叠、接合一体化。在图6中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在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纤维材料4之间的相对面的不存在弹性构件5的部分成为非粘接部8,通过该非粘接部8形成空间9。像这样,通过由非粘接部8形成空间9这样的结构,提高了面料1的水分蒸发性、散热性及透湿性的各项功能。

如图2、图3、图4所示,通过使凸部6a和凹部6b连续形成,从而构成多个褶皱部6。

作为形成包括凸部6a和凹部6b的褶皱部6的方法,像所述的那样,在面料1的内部配置弹性构件5。作为弹性构件5能够使用具有伸缩性的线状弹性体5a,作为该线状弹性体5a能够适当地使用丝状橡胶。以下,对使用线状弹性体5a作为弹性构件5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将线状弹性体5a配置为其线的延伸方向为与长边方向(图1、图2中的x方向)相同的方向,且隔开规定间隔将多个线状弹性体5a平行地配置。即,将线状弹性体5a在y方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多个,形成多个线状弹性体列。此外,线状弹性体5a设于y方向上的间隔既可以是大致均等的间隔,也可以是例如在周边部使间隔变短而使线状弹性体5a密集地配置。此外,也可以是从面料1的中央部朝向周边部地使间隔逐渐变短。通过使线状弹性体5a在周边部密集地配置,由此,在将面料1作为吸收体14的表面构件15使用时,表面构件15的侧部具有作为褶裥的功能。也可以代替以上,或者,与以上并用,使周边部的线状弹性体5a的弹性力与中央部的线状弹性体5a的弹性力不同,增强周边部的线状弹性体5a的弹性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构件15的周边部是指,后述的图13的y方向的上侧端部5%~30%左右,下侧端部5%~30%左右,中央部是除去两端部的部分。

如图5所示,线状弹性体5a设置于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纤维材料4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图1及图2中的y方向(不同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从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一个褶皱部6称为“一列褶皱部”。褶皱部6在图1及图2中的x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许多列。在此,将褶皱部6中的、与线状弹性体5a接合的接合部位称为褶皱部支承点。每单位面积的线状弹性体5a的根数能够任意地设定,若增加线状弹性体5a的根数从而减小线状弹性体5a彼此之间的间隔,则由此一列褶皱部中的褶皱部支承点的数目增加,因此,能够使一列褶皱部6中的凸部6a和凹部6b形成为均一的形状并且保持其形状。由此褶皱部6不发生走形,从增大面料1的柔软性、水分蒸发性、散热性及透湿性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从这一主旨来看,褶皱部6彼此之间的间隔,即凸部6a彼此之间的间距间隔优选为2mm~7mm。该凸部6a彼此之间的间距间隔更优选为3.00mm~6.25mm。通过减小凸部6a彼此之间的间距间隔,能够形成纹理细致的褶皱,因此,美化外观,并且由于每一个褶皱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变小,使肌肤触感变好,此外由于表面积变大,因此提高了汗等的吸收性。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凸部6a彼此之间的间距间隔,能够适度地抑制丝状橡胶的弹性力,能够降低制造消耗。此外,虽然在图1、图2中是以褶皱部6连续形成的方式加以图示,但也可以根据线状弹性体5a的根数或配置方法等,使褶皱部6不连续,或沿y方向偏离。但是,在褶皱部6沿y方向偏离地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将面料1作为表面构件15使用的情况下,使尿等变得难以向y方向行进,能够有利于防止侧漏。

在此,对使用丝状橡胶作为线状弹性体5a,且使用热熔粘接剂作为粘接剂来制造本发明的面料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示例加以说明。像后述那样,优选使用纸材料作为纤维材料4,且优选分别使用亲水性的无纺布作为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因此,将使用纸材料作为纤维材料4,且分别使用无纺布(例如热粘合无纺布)作为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的情况 作为示例说明本发明面料1的制造方法。

首先,从辊卷绕体(日文:ロール巻回体)拉出作为纤维材料4的纸材料。在将面料1用于一次性短裤的外装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在该纸材料上形成印刷层4a(参照图4、图6)、实施各种印刷。使拉出的纸材料通过压花辊,利用辊间的按压进行机械性的柔软化处理。该机械性的柔软化处理既可以是使用平面轧辊的压花处理或者也可以是使用辊面上具有多个突起的啮合辊(日文:噛み合せロール)的压花处理。在后者的压花处理的情况下,会在纸材料上打开多个细微的孔。在向所述压花处理后的纸材料间断地喷涂热熔粘接剂时,热熔粘接剂浸透到细微的孔,能够提高与第2纤维状片材3的粘接容易度。此外,也可以采用压花加工以外的机械加工,也可以设置多个压花加工装置进行多次压花加工。在该情况下,压花加工装置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设置压花的实施方向、压花形状及其大小不同的压花加工装置。通过进行压花加工,能够提高纤维材料4的柔软性,提高肌肤触感。

另一方面,从辊卷绕体拉出作为第2纤维状片材3的第2纤维状片材3,将该第2纤维状片材3和涂布有热熔粘接剂的纸材料通过平面轧辊进行压接,层叠两者从而制造接合体片材。在该接合体片材中,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纸材料间断地接合。

从呈并列状地卷绕多个丝状橡胶而成的辊卷绕体拉出多个列的丝状橡胶。丝状橡胶在被规定的拉力拉伸的状态下被拉出。向被拉出的丝状橡胶喷涂热熔粘接剂。在该情况下,在丝状橡胶的长度方向的全长上连续地喷涂粘接剂。此外,粘接剂涂布于丝状橡胶的整个周面。另一方面,从辊卷绕体拉出作为第1纤维状片材2的第1纤维状片材2,将该第1纤维状片材2以与所述接合体片材相对的方式送出,并供给丝状橡胶,使得在这些接合体片材和第1纤维状片材2之间如所述那样夹入有涂布有粘接剂的丝状橡胶。在该情况下,丝状橡胶供给于接合体片材的纸材料的面和第1纤维状片材2之间。

使丝状橡胶在夹入于接合体片材的纸材料的面和第1纤维状片材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平面轧辊。接合体片材、丝状橡胶、第1纤维状片材2通过平面轧辊进行压接,并层叠一体化。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纸材料是借助丝状橡胶进行接合的,因此,两者为间断地接合。像这样,制造出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纸材料间断地接合且第1纤维状片材2和纸材料间断地接合从而构成的层叠片材30。根据需要,使层叠片材30通过压花辊,进行机械性的柔软化处理。通过进行该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料1的柔软性。此外,像所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面料1作为吸收体14的表面构件15,因此第2纤维状片材3与吸收体14接触,其中,吸收体14包括纤维集合体、吸水性聚合物等,纤维集合体包括纸浆纤维等。因此,既可以代替第2纤维状片材3,使用液体透过性比无纺布良好的纸材料,也可以省略第2纤维状片材3而成两层结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弹性构件5配置于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之间。若将热熔粘接剂间断地涂布于弹性构件5,再接合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则能够减少粘接(接合)工序。此外,即使在将弹性构件5配置于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纤维材料4之间的情况下,也期望对纤维材料4进行机械性的柔软化处理,也可以对第2纤维状片材和纤维材料4中的至少一方涂布热熔粘接剂。此外,作为粘接剂的间断的涂布方法,可列举出线状、点状、条状、螺旋状、块状、图案状等涂布方法,既可以使用这些涂布方法中的1种方法,或者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方法。

由于制造出的层叠片材30是纵长尺寸,因此进行用于把层叠片材30的长边方向(在图1、图2中为x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设为规定的长度的裁切。在该裁切中,切断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纸材料及丝状橡胶。通过丝状橡胶的切断,将拉伸状态下的丝状橡胶从拉力中解放出来且在恢复力的作用下收缩。在此时的收缩应力的作用下,包括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和纸材料的层叠片材30沿使其长度变短的方向受力,因此,在层叠片材 30上形成凹凸面,由此形成褶皱部6。像这样,制造具有多个褶皱部6的面料1。

在此对于面料1而言,线状弹性体5a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呈收缩的状态,即,非拉伸状态,面料1形成多个褶皱部6,且在层叠片材30图案形成有褶皱部列,其中,褶皱部6沿与处于该非拉伸状态下的线状弹性体5a的长边方向(图1、图2中的层叠片材30的长边方向即、与x方向同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图2中的层叠片材30的宽度方向即、与y方向同方向)延伸。

通过配置于层叠片材30的内部的线状弹性体5a,赋予层叠片材30弹力性。因此,若用手沿图1、图2中的x方向拉伸包括层叠片材30的面料1,则由于线状弹性体5a伸长面料1也伸长扩展,而且若从该状态放开手,则线状弹性体5a在其恢复力的作用下收缩,由此,面料1也恢复到原来的尺寸状态。像这样,由于面料1具有伸缩性,因此在使用面料1作为吸收体14的表面构件15的情况下,相对于身体的适合感良好。同样,在使用面料1作为一次性短裤10的外装片材11的情况下,相对于身体的适合感良好。

在使用亲水性的无纺布作为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的情况下,作为亲水性的纤维,例如,从与水硬性组合物的密合性这一点来看,能够使用乙烯醇类纤维及亲水化聚丙烯类纤维等。此外,第1纤维状片材2、第2纤维状片材3各自的密度,作为一个示例优选为10g/m2~50g/m2

在使用纸材料作为纤维材料4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纸浆纸或由以纸浆为主要原料的材料形成的纸材料。作为原料纸浆,能够使用木材纸浆、合成纸浆、废纸纸浆等。此外,不限于纸浆等天然纤维,也能够使用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等。此外,纤维材料4的密度,作为一个示例优选为10g/m2~50g/m2。如上所述,制造出的面料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1片材部,应用于表面构件15、一次性短裤10的外装片材11。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部分放大图。

一次性短裤10具有:外装片材11,其是通过将面料1裁切为一次性短裤10用而成的;腰部穿着部12,其通过弯曲外装片材11的x方向的两端而形成,穿着于使用者的腰部周围;面连接件13,其设于外装片材11的x方向的一端,用于与外装片材11的x方向的另一端卡合;以及调节部16,其用于调节尺寸。将设有面连接件13的端部设为在使用者穿着一次性短裤10时成为后侧(臀部侧)。

此外,从图7可明确,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是设有面连接件13的开放型。此外,由于没有赋予防止尿等侧漏的褶裥功能(日文:ギャザー機能),且不是立体的构成物,所以呈平面的形状。因此,像后述那样,通过弹性构件5的y方向的伸缩,从而变得易于适合使用者的身体(例如,臀部)的形状。此外,也可以向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追加褶裥功能。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概要图,是对应于图7、图8的附图。此外,在图9中用虚线图示了在图7、图8中没有表示出来的弹性构件5(线状弹性体5a)。此外,图10是将设有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图,为了简化附图省略弹性构件5(线状弹性体5a)。此外,如图中箭头所示,表面构件15的弹性构件5的伸缩方向为x方向。设有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的说明会在后面叙述,以下,使用图7~图9继续说明一次性短裤10。

如所述的那样,外装片材11成为自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肌肤接触面侧依次为第1纤维状片材2、纤维材料4、第2纤维状片材3的结构,在纤维材料4的印刷层4a实施印刷,向图7、图8、图12的腰部穿着部12及其周边印刷图案。此外,也可以将纤维材料4的整体作为印刷层4a,向外装片材11的整体印刷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纤维状片材3的内侧是纤维材料4,因此在从外侧视觉识别时易于看到一次性短裤10的印刷层4a。

如所述的那样,腰部穿着部12是通过弯曲外装片材11的x方向的两端而 形成的。因此,相比于其他部分,弹性构件5(线状弹性体5a)在腰部穿着部12较密集地配置,从而使作用于使用者的腰部周围的弹性力强于其他部分,在穿着一次性短裤10的情况下,一次性短裤10难以向下侧偏离。

面连接件13是在x方向上为长边的矩形形状,沿y方向两个两个地设置共计设有4个,各自的面连接件13以能够接合/分离的方式接合于未设有面连接件13的另一端侧的腰部穿着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面连接件13形成为跨越腰部穿着部12的内侧和外装片材11的内侧,但也可以容纳于腰部穿着部12的内侧。该面连接件13通过热熔接合、超声波接合、热封接合进行接合即可。此外,也可以代替面连接件13使用双面胶带等粘接剂,也可以通过机械性的卡合使其和另一端的腰部穿着部12卡合。

调节部16是如下这样的部分,该部分是设有面连接件13的y方向的端部及其周边,并且通过用手指捏着该部分并将其接合于另一端侧的腰部穿着部12,从而调节一次性短裤10使其适合使用者的体形。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穿着状态的图。对于以往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是假定为婴儿或需要护理的人在睡眠状态下穿着的一次性尿布,使用者在站立状态或坐着的状态下穿着以往的开放型一次性尿布较困难,根据体形调节带部也并不容易。此外,虽然以往的一次性短裤和通常的短裤一样,在站立状态下容易穿着,但是,只能通过腰部的橡胶使其适合使用者的腰,而无法使其适合臀部。

首先,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将面连接件13接合于另一端侧的腰部穿着部12从而呈短裤型的形状。在该状态下,和通常的短裤一样,使用者在站立状态或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下穿着(穿着)一次性短裤10。即,与通常的短裤同样,能够容易地穿着(穿着)一次性短裤10。

图12是使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穿着于人体模特的图。使用者在穿着(穿着)一次性短裤10之后,使用一侧(例如右侧)的调节部16即一侧的 面连接件13,根据使用者的体形调节面连接件13的位置。例如,若沿y方向调节面连接件13,则能够通过弹性构件5的伸缩调节腰部周围的尺寸,若沿x方向调节面连接件13,则能够通过弹性构件15的伸缩调节臀部周围(箭头a)的尺寸。此外,若沿斜向(例如,图中的右斜上方)调节面连接件13,则能够同时调节腰部周围和臀部周围的尺寸。在该情况下,由于沿斜上方作用有弹性构件5的弹性力,因此还能够期待提臀效果。从图12可明确地知道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适合于人体模特的体形。即,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能够根据各使用者的体形与各使用者的体形相适合。

此外,使用者是幼儿的情况下,或能够站立的需要护理的人的情况下,使用者在穿着一次性短裤10的状态下,只需向下方褪下一次性短裤10,就能够确认后述的吸收体14的状态,能够容易地确认是否需要更换吸收体14。该吸收体14的更换也能够在使用者为站立状态或坐着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能够实现一种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短裤10。此外,一次性短裤10能够经受数次洗涤,因此,若更换吸收体14,则能够在一定期间内进行使用,因此,在经济上合算。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无论年龄、性别、体形,均能够使用(儿童用、男性用、女性用等),也能够适用于宠物等动物。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利用该流程图说明一次性短裤10的制造方法。

该一次性短裤10的制造是在具备fa化的工厂的cpu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执行的。在步骤s1中,以上述的方式制造面料1。

在步骤s2中,根据一次性短裤10的尺码利用未图示的裁切机裁切面料1,并且,裁切成使中央部呈凹形状。

在步骤s3中,弯曲裁切后的面料1的两端部,并且,使用超声波接合、热熔接合等各种接合方法接合该弯曲的部分。由此,在面料1的两端形成腰 部穿着部12。

在步骤s4中,使用超声波接合、热熔接合等各种接合方法将面连接件13接合于腰部穿着部12,制造面连接部13。此外,对于面连接件13的大小、数目,可以适当地设定。

接着,继续说明在图10中示出的设有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在吸收体14的与肌肤接触面相反侧的安装面设有例如粘合带(例如两个部位),使其能够接合/分离于上述一次性短裤10。此外,像所述的那样,表面构件15是通过裁切面料1从而制造成的。

图13是将表面构件15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图,图14是安装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表面构件15的部分放大图,图15是对应于图14的概要图。以下,利用图13~图15继续说明。

设有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具有设于肌肤接触面侧的褶裥部21、设于肌肤接触面侧的相反侧(外侧)的膜部28,膜部28使用图16、图17进行后述,首先对褶皱部21进行说明。

褶裥部21具有褶裥17、内侧接合部18、内侧褶皱部19(参照图13、图14)及端部接合部20。

褶裥17用于防止尿向y方向侧漏,且其为在无纺布上设置与弹性构件5同样的弹性构件的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准备两个设有弹性构件的褶裥17。

为了将这两个褶裥17分别设于表面构件15的y侧两端部附近,内侧接合部18将褶裥部21和表面构件15接合。由内侧接合部18进行的接合可以使用任意接合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超声波接合。

继续说明位于图14、图15所示的上侧(+y侧)的褶裥部21的形成。

从图15可明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部22在其中央部呈凹部形状。由于在该凹部形状的外侧将褶裥部21与表面构件15的肌肤接触面侧接合,所以在内 侧接合部18的外侧(+y方向)存在沿x方向伸缩的表面构件15(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而不存在吸收部22。因此,通过将褶裥部21的端部20与后述膜部28的端部27(参照图16、图17)接合,形成利用弹性构件5的弹性的内侧褶皱部19。因此,内侧褶皱部19沿x方向伸缩。该内侧褶皱部19的形成与所述褶皱部6的形成原理相同。此外,对于褶裥部21的端部20与膜部28的端部27之间的接合可以使用任意接合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热熔接进行接合。

另外,图13所示的下侧的褶裥部21也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形成。

吸收部22周知是用于吸收一次性尿布穿着者的汗、尿等液体(也包含血液等的体液)。由于吸收体14吸收排泄物,因此期望向吸收部22添加除臭剂。作为除臭剂,可以使用活性炭、沸石、二氧化硅、陶瓷、大谷石、木炭高分子、碳纳米管、碳纳米角、柠檬酸、琥珀酸等有机酸、明矾(硫酸铝钾)。

该吸收部22层叠(载置)于作为外装体的膜24的内表面。即,在将吸收部22置于膜24的内表面的状态下,以所述的方式,将褶裥部21的端部20与膜部28的端部27进行接合。

图16是表示吸收体14的外侧的图,图17是对应于图16的吸收体14的概要图。如图16、图17所示,膜部28具有膜24、外侧接合部25、外侧褶皱部26及端部27。如所述的那样,吸收部22的中央部呈凹部形状。继续说明上侧的膜部28的形成。

膜24是不使液体透过而使蒸气透过的周知的透气性膜,在该膜24的内侧供给有中央成形为凹部形状的吸收部22。

外侧接合部25以覆盖吸收部22的方式通过利用超声波接合、热熔接合等接合膜24和表面构件15而形成。

由于在吸收部22的凹部形状的外侧将膜部28与表面构件15的背面侧接合,所以在外侧接合部25的外侧(+y方向)存在沿x方向伸缩的表面构件15(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而不存在吸收部22。因此,如所述的那样,通过将 褶裥部21的端部20与后述的膜部28的端部27接合,形成利用弹性构件5的弹性的外侧褶皱部26。因此,外侧褶皱部26沿x方向伸缩。该褶皱部26的形成与所述褶皱部6的形成原理相同。此外,由图16、图17可明确,膜部28也形成于下侧。该下侧的膜部28的形成也与上述同样地形成。

如图14、图15所示,表面构件15和吸收部22通过多个表面构件结合部23沿x方向部分地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构件15和吸收部22之间的间断的接合通过超声波接合进行。此外,代替表面构件15和吸收部22之间的接合,也可以在将表面构件15设于吸收体14的状态下通过压花,对表面构件15和吸收部22进行按压。通过表面构件15和吸收部22的接合或按压,表面构件15的非肌肤接触面(例如,液体透过性良好的纤维材料4)和吸收部22接触,因此,将尿快速导入吸收部22,因此,利用图6所示的空间9的通气使得表面构件15干爽,不会感到闷热。此外,利用层叠片材30的褶皱部6,使得其表面积与无弹性构件5的情况相比变大,即使在尿量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快速地将尿导入吸收部22。此外,由于没有失去弹性构件5的弹性力,因此适合感和穿着舒适性没有下降。

此外,由于表面构件结合部23沿y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因此防止尿沿y方向进入,所以还能够通过表面构件结合部23防止尿的侧漏。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短裤10中,将设有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利用胶带等以能够接合/分离的方式接合于外装片材11。由图9、图10可明确,由于外装片材11利用弹性构件5从而能够沿y方向伸缩,所以如所述那样能够适合于使用者的腰部、臀部。另一方面,由于表面构件15利用弹性构件5从而能够沿x方向伸缩,所以弹性构件5的弹性力在与使用者的下裆接触的部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得表面构件15适合于使用者。此外,在由于尿的重量而使吸收体14欲向下侧偏移时,由于弹性力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抑制吸收体14偏移。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设有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的制造方法的流 程图。该吸收体14的制造是在具备fa化工厂的cpu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执行的。在步骤s11中,以上述的方式制造面料1。

在步骤s12中,根据吸收体14的尺寸裁切面料1,由此制造表面构件15。

在步骤s13中,将弹性构件接合于无纺布,制造褶裥17。

在步骤s14中,将步骤s13中制造的褶裥17接合于表面构件15。由此,形成内侧接合部18。

在步骤s15中,将中央形成(成形)为凹部的吸收部22供给于膜24的内侧。

在步骤s16中,通过将表面构件15和膜24以覆盖吸收部22的方式接合,由此形成外侧接合部25。

在步骤s17中,褶裥部21的端部20和膜部28的端部27例如通过热熔接进行接合。此外,代替褶裥部21的端部20和膜部28的端部27之间的接合,也可以将端部20和端部27中的任一方朝向另一方弯曲,之后,通过热熔接合等,将褶裥部21和膜部28接合。

在步骤s18中,通过将表面构件15和吸收部22沿x方向部分地接合,多个表面构件结合部23沿x方向形成。此外,代替部分地接合,也可以利用压花等的机械性的按压。由此,能够制造设有表面构件15的吸收体14,此外,图19的流程图仅是一个示例,各个步骤的顺序等能够根据制造情况适当地替换。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加以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当然也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或适当的组合。例如,作为线状弹性体5a的配置方式,并不限定于沿x方向呈直线状延伸,也可以是间断的线状弹性体5a,也可以是以并列状排列弯曲的曲线状的线状弹性体5a,也可以是以不规则地并列的方式排列波形的曲线状的线状弹性体5a。在多个线状弹性体5a的排列中,各个线状弹性体5a也可以是具有不同伸缩率的线状弹性体5a的组合。作为弹性构件5并不限定于 线状形式,也能够使用设有多个孔或切口从而具有规定的透气性的片状弹性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