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静脉穿刺针。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20,图20为现有技术中一次性使用软连接双翼静脉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一次性使用软连接双翼静脉穿刺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管塞穿刺针部件a1、软胶导管a2和静脉穿刺针部件a3。请参考图21,图21为本现有技术中静脉穿刺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静脉穿刺针部件a3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安全装置a31、双翼针座a32、钢针管a33和静脉针保护套a34。
其中,静脉针保护套a34所起的作用是:产品从生产商到医院的流动过程中起保护静脉穿刺针尖不被磨损、不造成包装破损、保护人身安全等作用。在医院准备采集血液时,拔掉护套的那一刻,此静脉针保护套a34完成了它的保护作用,被作为医疗垃圾处理掉。而在采集血液之后,即采完血样的静脉采血针,通过双翼针座a32向后回退,钢针完全退入安全装置a31,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环境污染、病原的传播等问题。
但现有设计需要四个零件、操作中存在拔取并丢弃静脉针保护套a34的多余动作,所以如何简化设计,节约资源,为使用者提供便捷操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创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静脉穿刺针,以实现产品节约资源、更易于便捷操作。
本发明一体式静脉穿刺针的技术方案包括
静脉针保护套、针座、和与所述针座连接的钢针管;
所述静脉针保护套外侧设有翼片,内侧设有卡扣定位;
所述针座至少设有第二自锁位和第三自锁位,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卡扣定位嵌入所述第二自锁位且所述钢针管收纳于所述静脉针保护套,当所述静脉针保护套沿所述针座移动直至所述卡扣定位嵌入所述第三自锁位时,所述钢针管逐渐凸出于所述静脉针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针座还包括第一自锁位,所述第二自锁位设于所述第一自锁位和所述第三自锁位之间,当所述静脉针保护套沿所述第三自锁位至第一自锁位的方向移动至所述卡扣定位嵌入所述第一自锁位时,所述静脉针保护套处于卡死状态。
优选的,所述针座还包括凸出于所述针座外壁的握持位,当所述卡扣定位嵌入所述第三自锁位时,所述静脉针保护套的端部抵在所述握持位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自锁位、所述第二自锁位和所述第三自锁位分别为设于所述针座外壁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卡扣定位为可嵌入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的凸出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凸出件的形状吻合。
优选的,所述凸出件包括卡扣底面、位于所述卡扣底面两侧的卡扣侧面;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底面、位于第一底面两侧的边面。
优选的,所述卡扣侧面为卡扣直角面和卡扣斜陡面,即所述凸出件包括卡扣底面、位于所述卡扣底面两侧的卡扣直角面和向外倾斜的卡扣斜陡面;所述边面包括第一直角面和第一斜面,即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底面、位于第一底面两侧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直角面与所述卡扣直角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卡扣斜陡面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底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底面两侧向外倾斜的第二斜面,每一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卡扣斜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包括第三底面和位于所述第三底面两侧向外倾斜的第三斜面,每一所述第三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卡扣斜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底面、位于第一底面两侧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直角面与所述卡扣直角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卡扣斜陡面相平行。
优选的,所述静脉针保护套内壁还设有凹形定位滑轨,所述针座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形定位滑轨相对应的凸形定位滑轨。
优选的,所述翼片的数量为两个,沿所述静脉针保护套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中的静脉穿刺针在产品使用之前,即处于除湿状态时,卡扣定位嵌入第二自锁位,钢针管非凸出于静脉针保护套,实现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护钢针,防止钢针意外露出刺穿包装造成污染或刺伤操作人员。由于静脉针保护套可沿第二自锁位双向移动,当静脉针保护套沿针座移动并越过第二自锁位直至所述卡扣定位嵌入所述第三自锁位时,钢针管逐渐凸出于所述静脉针保护套,而进入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翼或单翼静脉穿刺针总装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安全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为本发明实施例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的静脉针保护套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图5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图5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座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座三个锁位结构示意图;(备注:可以说是图8的俯视图,并没有剖,这是单独一个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图9中e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安全装置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1沿着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2中g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安全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4沿着h-h方向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5中i位置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安全装置的自毁卡死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7沿着j-j方向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8中k位置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现有技术中一次性使用软连接双翼静脉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现有技术中双翼静脉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21中:
管塞穿刺针1、导管2、静脉穿刺针3、静脉针保护套31、针座32、钢针管33、翼片311、卡扣定位312、凹形定位滑轨313、保护腔314、凸形定位滑轨321、第一自锁位322、第二自锁位323、第三自锁位324、夹持力提供筋位325、握持位326、软胶导管连接位327、钢针放置孔328、翼片折弯位3111、翼片凸点固定位3112、翼片凹点固定位3113、卡扣直角面3121、卡扣斜陡面3122、卡扣支撑3123、卡扣底面3124、第一直角面3221、第一斜面3222、倾斜面一3231、倾斜面二32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静脉穿刺针,以实现产品节约资源、更易于便捷操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静脉穿刺针,用于双(单)翼静脉采血针,双(单)翼静脉采血针包括管塞穿刺针1、导管2、一体式静脉穿刺针3。
如图2和图3所示,一体式静脉穿刺针3包括具有翼片的静脉针保护套31、针座32、钢针管33,翼片与静脉针保护套31一体设计,钢针管33与针座32连接,钢针管33伸入静脉针保护套31内,使得静脉针保护套31可沿针座32移动。
如图4所示,静脉针保护套31上设有翼片311、卡扣定位312、凹形定位滑轨313和保护腔314。其中:
翼片311直接与静脉针保护套31设计在一起,翼片311对称设置在静脉针保护套31外壁上,翼片311可弯折,材料需要选用弹性体塑料,弯折过程中形成翼片折弯位3111,其中一个翼片上设有翼片凸点固定位3112,另一翼片上设有翼片凹点固定位3113,使用时会更加便捷。
卡扣定位312可实现三个工作状态档位的切换,卡扣定位312具体可以为凸出件,该凸出件包括卡扣底面、位于卡扣底面两侧的卡扣直角面3121和卡扣斜陡面3122。如图7所示,卡扣定位312包括卡扣直角面3121、卡扣斜陡面3122、卡扣支撑3123、卡扣底面3124。
凹形定位滑轨313,用于嵌入与其配套使用的针座32的凸形定位滑轨321,使得静脉针保护套31沿预设方向在针座32上滑动。
保护腔314实现使用前及使用后的钢针管33的保护,处于初始状态和卡死状态时,钢针管33均不凸出于静脉针保护套31。
如图8所示,针座32上设计有凸形定位滑轨321、第一自锁位322、第二自锁位323、第三自锁位324、夹持力提供筋位325、握持位326、软胶导管连接位327、钢针放置孔328,第一自锁位322、第二自锁位323和第三自锁位324沿针座32依次设置,第一自锁位322、第二自锁位323和第三自锁位324具体可以为设置在针座32外壁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其中:
凸形定位滑轨321同凹形定位滑轨313配合使用。
第一自锁位322为使用后自毁档,当卡扣定位312嵌入第一自锁位322时,静脉针保护套31处于卡死状态,不能双向移动。如图10所示,第一自锁位(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底面、位于第一底面两侧的第一直角面3221和第一斜面3222,第一直角面3221与卡扣直角面3121相平行,第一斜面3222与卡扣斜陡面3122相平行。
第二自锁位323为出厂初始状态档,第二自锁位323包括第二底面和位于第二底面两侧的第二斜面,每一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卡扣斜陡面3122与水平面的夹角,第二斜面分别定义为倾斜面一3232、倾斜面二3232,倾斜面由第二底面向外倾斜延伸。当处于初始状态时,卡扣定位312置于第二斜面和第二底面围成的第二凹槽内,且卡扣定位312可越过第二自锁位323,往第三自锁位324或第一自锁位322的方向移动。
第三自锁位324为工作状态档,第三自锁位324包括第三底面和位于第三底面两侧的第三斜面,每一第三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卡扣斜陡面3122与水平面的夹角,第三斜面分别为倾斜面,该倾斜面由第三底面向外倾斜延伸,当处于工作状态时,卡扣定位312置于第三斜面和第三底面围成的第三凹槽内。
针座32上还包括凸出于针座外壁的握持位326,当卡扣定位312嵌入第三自锁位324时,静脉针保护套31的端部抵在握持位326上,使得静脉针保护套31的卡扣定位312可以越过第三自锁位324沿靠近第一自锁位322的方向移动,不得反向移动,从而握持位326换热夹持力提供筋位325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的针座32后退。
在产品使用之前,卡扣定位312位于第二自锁位323,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护钢针,防止钢针意外露出刺穿包装造成污染或刺伤操作人员,由于第二自锁位323两侧是斜面设计,卡扣定位312因为是塑料具有一定弹性,所以在工作使用时,在一定力下卡扣定位312可以越过第二自锁位323往第三自锁位324的方向移动,而进入工作状态。
在产品使用时,操作人员左手握住针座32的握持位326,右手将翼片311折叠,并向后拉动,以使静脉针保护套31的卡扣定位312可以越过针座32第二自锁位323,进入第三自锁位324,拉动时直至静脉针保护套31接触握持位326为止,此时钢针管33露出,进入工作状态。其中夹持力提供筋位325与保护腔314配合提供一定夹持力,防止使用时针座32后退。第三自锁位324同第二自锁位323一样,两侧也是斜面设计,所以在一定力下卡扣定位312仍然可以离开第三自锁位324,越过第二自锁位323,进入第一自锁位322而进入使用后的卡死自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握持位326表面设计有花纹,起防滑作用,图12中d1尺寸为出厂时钢针管33尖距静脉针保护套端面的尺寸,设计为3mm。图18中d2尺寸为使用后钢针管尖距静脉针保护套端面的尺寸,设计为6.5mm。
产品使用后,需要将静脉针保护套31大力向前推,以离开第三自锁位324,并越过第二自锁位323,到达第一自锁位322,由于第一自锁位322两侧是第一直角面3221及第一斜面3222,所以卡扣定位312进入此自锁位后,将进入锁死自毁状态,钢针管33完全退入静脉针保护套31,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环境污染、病原的传播等问题。
卡扣定位312有卡扣直角面3121及卡扣斜陡面3122,此两个部位主要在第一自锁位322时才起作用,第一自锁位322同样包括第一直角面3221及第一斜面3222,当产品使用后进入第一自锁位时,如图19所示,左侧由于两个都是直角面,所以产品将不能再处左移动,处于锁死状态,右侧由于两个都是斜陡面,由于斜面较陡,有70度所以在一般人力下也将处于锁死状态。之所以右侧会设计成斜陡面,主要是为了考虑工艺安装,出厂前静脉针保护套将在机器力作用下能通过第一自锁位322到达第二自锁位323。如果右侧也设计为直角面,则需要其他方式才能越过第一自锁位322到达第二自锁位323,否则在生产时就会锁死。卡扣支撑3123需要一定的形变、卡扣底面3124凸出量大小需要适中,便于档位切换,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强度保证具有定位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