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晕动症的调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666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治晕动症的调理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晕动症的调理仪。

技术背景

晕动症,又称晕动病或运动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而出现头晕、恶心、头痛、恶心、嗜睡、疲乏、面色苍白、出冷汗、上腹部不适、呕吐、心慌、胸闷、四肢冰冷甚至脱水、休克等前庭和自主神经反应为主的症候群。晕动病是各种运动刺激下,机体出现的一种急性短期紊乱的疾病。本病发病率极高,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因晕动病,而对他们在陆地、海上及空中的旅行造成影响。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晕动症临床治疗仍以西药治疗为主,许多药物具有良好的抗晕动效果,但也同时存在明显的副作用。至目前为止,尚无能有效防治晕动病,又副作用极小的理想药物。因此晕动病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晕动病在中医称为“头眩”“眩冒”,从中医角度来讲眩晕是由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淤血内停,六淫外袭所致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穴位治疗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几年来在提高疗效、减轻晕动症的反复发作及避免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根据资料检索,目前穴位治疗的主要方法有:耳穴贴压治疗、穴位按压、穴位贴敷、针刺治疗。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1)耳穴贴压治疗法,主要包括采用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可参考文献[1,2,3],和贴磁疗法,可参考文献[4]。耳穴贴压治疗法主要取穴包括:枕穴、神门穴、胃穴、交感穴等,治疗效果明显;

(2)穴位按压法,较多是通过医生或他人帮助按压相关穴位来改善或缓解旅途中的晕车症状,可参考文献[5,6];

(3)穴位贴敷法,即用药物贴敷相关穴位,如用生姜片贴腕横纹中点(大陵穴),可参考文献[7],或用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神阙穴),可参考文献[8],也有采用内关和神阙穴贴磁疗法,可参考文献[9],均能获得确定的疗效;

(4)针刺治疗法,主要通过针刺穴位进行治疗,可参考文献[9,10,11],效果较好。

上述穴位疗法中,既有各自的特色,也有各自的不足:

(1)穴位按压法,安全简便,但要求使所按穴位达到酸胀感(即中医所谓“得气”),在手法和力度方面多数患者难以掌握,所以难于自行操作,需要医生或有经验的人士帮助完成,所以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2)穴位贴敷法,可在旅途中治疗而不需要他人帮助,但主要问题是所用药物对皮肤的刺激较大,如果皮肤损伤,消毒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皮肤感染,皮肤过敏者更是不能使用。

(3)针刺疗法效果虽好,但需要有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且行针过程中带来的刺痛感,会令许多患者畏惧不敢治疗。尤其是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及有晕针者都不能使用针刺疗法。

(4)耳穴贴压疗法,相对于上面三种方法而言,该方法较能被人接受,它充分发挥了中医耳穴针灸的功能,又避免了银针穿刺带来的疼痛和不便的问题,方便患者在旅途中治疗。存在的问题是,耳穴贴压治疗法需要患者自行按疗程定时按压这些治疗的穴位,其治疗效果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按穴位的手法和力度,故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因操作不当、或长时间用力过大,导致耳廓皮肤受伤,甚至消毒不当造成感染等。

参考文献:

[1]许萍.耳穴贴压防治晕动症[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6,4(8):284-285。

[2]陈淑波,郑富国,贾宁.耳穴贴防治晕动病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第6卷第23期,26-27。

[3]徐桠栋.耳穴贴防治晕动症,中国针灸,1994,04期。

[4]丁敏,赵亚萍,李梅,等.耳穴配合内关贴磁防治晕动症102例[j].中国针灸,2006,26(5):325-327。

[5季加丰,雷军慧.点按百会穴治疗晕车[j].中国针灸,2013,33(11):1047。

[6]姜丽芳,廖品东.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8,24(11):23。

[7]景鸣,杨仕林.生姜片贴腕横纹中点防治晕车验方[j].中国民间法,2014,9:97。

[8]吴焕荣,杨丹丹.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防治晕车的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7(14):185。

[9]李忠华,段金凤,张沛森,等.穴位磁疗防治晕动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18-2519。

[10]秦升,宁德春.晕痛针法防治晕动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34。

[11]康凤龙.眼针治疗晕车症[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43。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各种疗法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晕动病晕动症的调理仪,该调理仪携带方便、操用简单、效果好,使用安全、对人体无损伤,无副作用。

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防治晕动症的调理仪,所述调理仪采用方便佩戴的耳机结构,包括用于贴合在耳廓上的治疗耳罩和佩戴机构,所述佩戴机构与所述治疗耳罩连接,所述治疗耳罩是一个能输出用于刺激耳穴的治疗光束的装置,所述治疗耳罩在通过所述佩戴机构佩戴后,贴合在人体的耳廓上,由其输出的治疗光束刚好覆盖在人耳的指定位置即照射区上。

作为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

所述照射区为耳甲区。

所述照射区除包括耳甲区,还包括耳屏、对耳屏、对耳轮脚所在区域,和两对耳轮脚之间的三角窝区域。

所述治疗耳罩内设置有两个照射光源,相应的在人耳上形成两个照射区,第1照射区和第2照射区,所述第1照射区包括耳甲腔、耳屏和对耳屏所在区域,所述第2照射区包括耳甲艇和对耳轮脚所在区域,还包括两对耳轮脚之间的三角窝区域。

所述治疗耳罩包括单片机系统、照射光源调理电路和照射光源,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照射光源调理电路与所述照射光源相连,所述治疗光束由所述控制器输出模拟中医针灸补泻功能的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照射光源调理电路调制所述照射光源的工作信号得到。

所述控制器能产生温补、平补、弱泻、强泻这四种基本信号;

所述调制信号由温补、平补、弱泻、强泻这四种基本信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而成。

构成所述温补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是一种波动频率2~3hz、波峰电压2.0v、波谷电压1.4v、单元时长2s(输出一个基础单元信号所需时间)的脉动电压信号;

构成所述平补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是一种波动频率1~2hz、波峰电压2.4v、波谷电压1.6v、单元时长4.5s的脉动电压信号;

构成所述弱泻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是一种波动频率3~10hz、波峰电压2.8v、波谷电压1.2v、单元时长1s的脉动电压信号;

构成所述强泻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是一种波动频率5~10hz、波峰电压3.2v、波谷电压0.5v、单元时长0.7s的脉动电压信号。

所述调制信号的类型为补中有泻以补为主的信号,或为泻中有补以泻为主的信号,或为平补平泻的治疗信号,所述调制信号的类型以其中补、泻信号所占的时间比重确定,平补平泻即补、泻信号所占的时间比重相同。

所述照射光源采用用于输出低强度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ld)或大功率高亮度的红色发光二极管(led)。

所述照射光源的发光波长范围为620-670nm。

若选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照射光源,其输出功率优选范围为15-30mw。

所述佩戴机构为耳挂,包括分别与左耳根、右耳根配合挂装的左耳挂和右耳挂,所述治疗耳罩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耳挂固定座,所述耳挂拆卸式固定在所述耳挂固定座上。患者可自由选择左耳佩戴或右耳佩戴治疗,选择左耳佩戴治疗时,将左耳挂固定在左侧的耳挂固定座上,选择右耳佩戴治疗时,卸下左耳挂,将右耳挂固定在右侧的耳挂固定座上即可。

本发明调理仪选择照射区和设计治疗光束的调制信号的根据:

1、选择照射区的根据:

首先,根据晕动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可知,晕动症状均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次,耳为听觉器官,有司听觉,主平衡之功。耳的生理功能与五脏皆相关:耳通过经脉与脏腑和全身广泛地联系,由于脏腑之间,具有经脉络属、结构相连、气化相通和病理相关的特性,故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体现了阴阳、表里相输相应的脏腑相合关系。通过刺激耳廓中与脏腑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因此,本发明选择与人体腑脏最密切相关的耳甲区(包括耳甲腔和耳甲艇)作为主治区。该区的耳甲腔为胸腔的信息区,分布有心、肺、气管、脾、内分泌、三焦、口、食道、贲门9个穴位,耳甲艇是腹部的信息区,除胃、肠外还分布着肝、胰胆、肾、膀胱、输尿管、艇角、艇中七个穴位。其中,对晕动症治疗的敏感穴位是:心穴、肾穴、肝穴、胃穴、胰胆穴、贲门穴、三焦穴。

此外,本发明还选择了耳廓上分布相对集中、并对治疗晕动症有特殊功效的多个敏感穴位的区域作为照射区,这些区域是耳屏、对耳屏、对耳轮脚及其部分三角窝区域。其中,耳屏和对耳屏区域内包括对治疗晕动症有特殊功效的敏感穴位是:缘中、脑干、枕、额、颞、皮质下、肾上腺;对耳轮脚及两对耳轮脚之间的三角窝区域内包括对治疗晕动症有特殊功效的敏感穴位:神门、交感、十二指肠、小肠;

各敏感穴位的治疗功能见下表:

2、设计治疗光束的调制信号的根据:

根据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所述,:“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他认为“头痛之病,上实证也;头眩之病,上虚证也”。认为眩晕皆因“上气不足”、“上虚则眩”所致,主张以“虚”立论。临床认为主要有两种证型:(1)肾精不足型;(2)气血亏虚型。故治疗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和泻实,并以补虚为主,调整阴阳。所以本发明在设计调制信号时,仿中医针灸补泻功能,根据患者的体质阴阳和病证虚实来实施补虚泻实,以调节阴阳平衡。本发明设计的具有补泻功能的调制信号,包括温补、平补、弱泻、强泻这四种基本信号。其中温补、平补主要用于有虚证的眩晕者(肾精不足型和气血亏虚型);弱泻、强泻主要用于有实证的眩晕者。目前国内常见的激光针灸仪器的照射光束多使用连续信号或单调的脉冲信号,这些照射信号不但不能实施补泻,反复使用会引起机体适应以致降低疗效。

所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选择耳甲区作为主治区,运用模拟中医补泻功能的调制信号调制照射光源的工作电压电流,使输出的光束成为具有中医补泻功能的治疗光束,通过这种治疗光束刺激人耳上对晕动症治疗敏感的一些关联穴位,通过激发人体经气、可疏通经脉、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双向调节腑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大脑供血,达到镇静安神的目的。本发明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治则,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

2)根据晕动症的症候群以及患病人群的个体差异,可选择以耳甲区关联穴位为主,兼顾耳甲区附近对治疗晕动症有特殊功效的多个敏感穴位,实施辨证治疗,可满足不同人群对晕动病症候调理的需要,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实现个性化治疗;

3)本调理仪具有防、治两用的功能特色,对晕动病发病前可以有效地预防,对已发病者可以有效地治疗。本发明携带方便,患者在旅途中可自行佩戴使用,调理仪的设计使其在正确佩戴后,自动对准人耳上的照射区,找穴准确,使用简单,效果好,既可预防晕车,又可治疗晕症,效果同针刺疗法,但对人体无创伤,对皮肤无刺激,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调理仪在人耳上形成的照射区;

图2a为实施例一调理仪的主视图;

图2b为图2a的右视图;

图3a为实施例一的调理仪的治疗耳罩的装配结构图;

图3b为图3a的右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调理仪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调理仪的电路原理图;

图6a~6d为实施例一的调理仪的四种基础单元信号的波形图,其中,图6a为温补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图6b为平补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图6c为弱泻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图6d为强泻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调理仪在人耳上形成的照射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调理仪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a、2b所示,本实施例用于防治晕动症的调理仪,采用方便佩戴的耳机结构,包括用于贴合在耳廓上的治疗耳罩1和佩戴机构2,佩戴机构2与治疗耳罩1连接。佩戴机构2采用耳挂,它与耳罩1拆卸式连接,在耳罩1通过耳挂挂装在耳根部位时,耳罩1贴合在人体的耳廓上,由其输出的治疗光束刚好覆盖在人耳的指定位置即照射区上。治疗耳罩1内设置有两个照射光源,相应的在人耳上形成两个照射区,如图1所示,第1照射区和第2照射区,第1照射区包括耳甲腔、耳屏和对耳屏所在区域,第2照射区包括耳甲艇和对耳轮脚所在区域,还包括两对耳轮脚之间的三角窝区域。

耳挂包括左耳挂和右耳挂(图中未画出右耳挂)。治疗耳罩1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左、右耳挂对应的左耳挂固定座3和右耳挂固定座4,可通过螺栓分别与左、右耳挂连接。当患者选择左耳佩戴治疗时,将左耳挂插装在左耳挂固定座3上,通过螺栓紧定两者;选择右耳佩戴治疗时,卸下左耳挂,将右耳挂装在右耳挂固定座4上,并旋紧连接螺栓。治疗耳罩1外壳正面(操作面)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5和操作按键6(操作按键3个,分别是k1、k2和k3)。

如图3a、3b所示,治疗耳罩1外壳包括硬质的塑料盒体101和柔软的用于与人耳接触的内缘102,内缘102安装在治疗耳罩1外壳内侧面的边缘,使得治疗耳罩1在佩戴时能更好地贴合在耳廓上。治疗耳罩1内部装配有控制电路板7、聚光透镜10、聚光透镜11、充电电池12,控制电路板7上焊接有液晶显示屏5、操作按键6、照射光源8和照射光源9,照射光源8和聚光透镜10组成调理仪的第一光子照射器,照射光源9和聚光透镜11组成调理仪的第二光子照射器。

本实施例光子照射器的照射光源采用高亮度大功率红色发光二极管即红色led,该led发光波长范围为620~670nm,输出光功率范围为15~30mw。聚光透镜为锥形,采用全反射式非球面设计,光束角度60°-90°。聚光透镜采用光学级pmma材料制成。

图4、5为本发明调理仪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控制电路的核心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电路由单片机系统、液晶显示屏、输入按键、照射光源调理电路、照射光源、电源电路、充电电池组成,充电电池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路连接。单片机内部固化有调理仪控制软件。开机通电时,单片机完成上电初始化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操作菜单,用户通过操作按键输入命令后,单片机根据操作命令输出模拟中医针灸补泻功能的调制信号,该调制信号通过照射光源调理电路放大后驱动照射光源产生光辐射信号,光辐射信号经聚光透镜会聚后形成用于刺激相应穴位的治疗光束,投射在人耳相应的照射区。

图6a~6d为本实施例单片机输出的模拟中医针灸补泻功能的调制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的波形图。调制信号包括温补信号、平补信号、弱泻信号、强泻信号这四种基本信号,每种基本信号由一个以上的基础单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构成,基础单元信号的特征参数说明如下:

图6a为温补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温补信号主要用于症状较重和年老体弱的虚证患者,旨在激发经气,推动气血运行。本电信号是一种信号幅值较小、波动变化很缓慢的脉动电压信号,其波动频率2~3hz、波峰电压:2.0v、波谷电压:1.4v、波动幅度:0.6v、单元时长2s。

图6b为平补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平补信号主要用于症状较轻的虚证患者,主要目的是增强经气,加快气血运行。本信号是一种信号幅值小、波动变化缓慢的脉动电压信号,其波动频率1~2hz、波峰电压:2.4v、波谷电压:1.6v、波动幅度:0.8v、单元时长4.5s。

图6c为弱泻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弱泻信号主要用于症状较轻的实证患者,主要目的是调和气血,祛邪扶正。本信号是一种信号幅值稍大、波动变化稍快的脉动电压信号,其波动频率3~10hz、波峰电压:2.8v、波谷电压:1.2v、波动幅度:1.6v、单元时长1s。

图6d为强泻信号的基础单元信号,强泻信号主要用于症状较重的实证患者,主要目的是疏通经络,祛除邪气。本信号是一种信号幅值较大、波动变化较快的脉动电压信号,其波动频率5~10hz、波峰电压:3.2v、波谷电压:0.5v、波动幅度:2.7v、单元时长0.7s。

设计单片机治疗软件时,将上述基本信号进行适当组合,形成补中有泻(以补为主)、泻中有补(以泻为主)、平补平泻的调制信号。调制信号的类型以其中补、泻信号所占的时间比重确定,平补平泻即补、泻信号所占的时间比重相同,以补为主即补信号所占时间比重较大,如补信号与泻信号比例为4:1,5:1等。

调理仪在佩戴好后,将治疗耳罩的出光口对正耳廓的治疗区域,通过治疗光束同步刺激分布在治疗区域内与症状关联的穴位,可疏通经脉、泻实补虚、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调节相关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供血,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镇静安神的目的。故本调理仪具有防、治两用功能。患者在旅途中佩戴使用,即可预防晕车,又可同时治疗晕症,效果同针刺疗法,但本疗法无需他人辅助,即可准确定位。

本调理仪具有结构紧凑、轻巧便携、操作简单、疗效明显、安全卫生、无创伤、无副作用的优点,适合供医院和广大患者在家中使用或在旅途中使用。与

背景技术:
中各种穴位疗法相比,本调理仪解决了传统耳针疗法和穴位按摩法二者都必须依靠熟练医务人员来操作的问题,又避免了耳穴贴压疗法中依赖患者自行按压所存在的手法和力度无法准确掌握的问题。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其治疗耳罩内只设有一个照射光源,该照射光源在人耳上形成的照射区主要为耳甲区。

本发明根据晕动症的症候群以及患病人群的个体差异,可选择以耳甲区关联穴位或耳甲区关联穴位为主,兼顾耳甲区附近对治疗晕动症有特殊功效的多个敏感穴位,实施辨证治疗,可满足不同人群对晕动病症候调理的需要,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实现个性化治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