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410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药物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正确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

伤寒这个病名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这与西方医学所说的typhoidfever不同,它指的是所有外感热病。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难经》明确指出,伤寒的涵义有广有狭,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以及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中风)、温病、热病、湿温等疾病,即以伤寒名称兼赅风、湿、热等病邪所致的多种外感疾病。

汉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六经证治为纲要,撰写了《伤寒论》一书,使中医学理法方药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无论对外感热病和其他系统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伤寒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广义伤寒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狭义伤寒是广义伤寒之一的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这里所说的伤寒并非现代医学所指的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

而风热感冒后,引发高烧,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倦怠无力等症状,目前在西药理论中,治疗风热感冒和伤寒感冒多为抗生素为主,且服用后多有毒副作用,且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在西药理论中,治疗风热感冒多为抗生素,服用后多有毒副作用,且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包括以下原料:

生葳蕤、淡豆豉、大枣、生姜、炙甘草、桔梗、苏薄荷、东白薇。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生葳蕤5-15份、淡豆豉5-15份、大枣1-7份、生姜3-9份、炙甘草0.5-5份、桔梗3-9份、苏薄荷3-9份、东白薇1-7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生葳蕤6-11份、淡豆豉6-11份、大枣2-6份、生姜4-8份、炙甘草0.5-3份、桔梗3.5-7.5份、苏薄荷3.5-7.5份、东白薇2-6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生葳蕤8-10份、淡豆豉8-10份、大枣3-6份、生姜5-7份、炙甘草1-2份、桔梗4-6份、苏薄荷4-6份、东白薇2-4份。

优选地,还包括薄荷素油。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薄荷素油0.01-0.5份。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

将总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

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挥发油和辅料,即得。

优选地,所述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包括:

按比例取原料;

第一次提取加入8倍重量的水,提取1.5小时同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和挥发油;

第二次提取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

优选地,所述将总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包括:

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优选地,所述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挥发油和辅料,即得,包括:

将浓缩液放冷;

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70-75%;

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挥发油,120℃灭菌15分钟,即得。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包括生葳蕤、淡豆豉、大枣、生姜、炙甘草、桔梗、苏薄荷、东白薇。原方剂为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葳蕤汤,其功用为:疏风解表,清热养阴;其主治为:风温之病,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其形状不仁,嘿嘿不欲眠,下之则小便难,发其汗必谵语,加烧针则耳聋难言,但吐下之则遗矢便利。如此疾者,葳蕤汤主之。本申请通过对方剂配伍的优化、依托祖国中医药理论基础,充分利用中药现代化设备对经典解表方剂做进一步研发,通过对于原方剂进行药味加减和处方量的优化,在对感冒风寒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利用生姜的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之功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本方剂剂型为口服液,在保持原经典方剂药效前提下,使服用方式更加方便,且纯本方剂为中药制剂,不含任何抗生素类化学药品,无毒副作用,免去了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以下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任何人在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包括以下原料:

生葳蕤、淡豆豉、大枣、生姜、炙甘草、桔梗、苏薄荷、东白薇。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生葳蕤5-15份、淡豆豉5-15份、大枣1-7份、生姜3-9份、炙甘草0.5-5份、桔梗3-9份、苏薄荷3-9份、东白薇1-7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生葳蕤6-11份、淡豆豉6-11份、大枣2-6份、生姜4-8份、炙甘草0.5-3份、桔梗3.5-7.5份、苏薄荷3.5-7.5份、东白薇2-6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生葳蕤8-10份、淡豆豉8-10份、大枣3-6份、生姜5-7份、炙甘草1-2份、桔梗4-6份、苏薄荷4-6份、东白薇2-4份。

优选地,还包括薄荷素油。

优选地,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薄荷素油0.01-0.5份。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包括生葳蕤、淡豆豉、大枣、生姜、炙甘草、桔梗、苏薄荷、东白薇。原方剂为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葳蕤汤,其功用为:疏风解表,清热养阴;其主治为:风温之病,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其形状不仁,嘿嘿不欲眠,下之则小便难,发其汗必谵语,加烧针则耳聋难言,但吐下之则遗矢便利。如此疾者,葳蕤汤主之。本申请通过对方剂配伍的优化、依托祖国中医药理论基础,充分利用中药现代化设备对经典解表方剂做进一步研发,通过对于原方剂进行药味加减和处方量的优化,在对感冒风寒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利用生姜的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之功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本方剂剂型为口服液,在保持原经典方剂药效前提下,使服用方式更加方便,且纯本方剂为中药制剂,不含任何抗生素类化学药品,无毒副作用,免去了服用抗生素类药品易产生依赖性和抗药性的问题。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生葳蕤,即为葳蕤,又名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玉竹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cics),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使用前需要进行炮制,具体为: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炙甘草,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使用时需对甘草进行炮制,具体为:现代炮制工艺一种蜜炙方法为:先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该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质佳。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苏薄荷,薄荷别名苏薄荷、南薄荷,以全草入药,薄荷性辛、凉,归肺、肝经。《本草纲目》记载:“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薄荷的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理气解郁等功效。薄荷外用,可以用于夏季痱子、蚊虫叮咬、疮疖等,用后清凉舒适。还可以用于菜肴、糕点和饮料制作,为食疗常用之品。

上述,本方剂中药味,白薇,别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烟根子、百荡草、白马薇、白前、老君须,鹅绒藤属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香气。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特别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生在茎的四周,花深紫色,花萼外面有绒毛,花冠辐状,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花药顶端具1圆形的膜片;长圆状膨胀;柱头扁平。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

将总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

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挥发油和辅料,即得。

优选地,所述比例取原料,加水煎煮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包括:

按比例取原料;

第一次提取加入8倍重量的水,提取1.5小时同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和挥发油;

第二次提取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

优选地,所述将总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包括:

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优选地,所述将浓缩液醇沉,回收乙醇,加入挥发油和辅料,即得,包括:

将浓缩液放冷;

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70-75%;

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挥发油,120℃灭菌15分钟,即得。

上述,本方剂水提取为两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和1.5小时,根据实际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药材采集时间的不同,可依据实际情况将两次提取改为3次提取,3次提取的提取时间可以分别设置为2、1.5和1小时。

上述,在提取时,可使用带有挥发油提取功能的中药提取罐,在第一次提取时收集挥发油,进而在高温灭菌前加入,混匀即可。

上述,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得过程,可使用双效减压真空浓缩罐,对提取液进行浓缩,浓缩温度设置为70-75℃。

实施例一: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生葳蕤8份;

淡豆豉8份;

大枣3份;

生姜5份;

炙甘草1份;

桔梗4份;

苏薄荷4份;

东白薇2份;

薄荷素油0.01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

2、第一次提取加入8倍重量的水,提取1.5小时同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和挥发油;

3、第二次提取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4、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

5、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6、将浓缩液放冷;

7、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70-75%;

8、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9、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10、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挥发油,120℃灭菌15分钟,即得。

实施例二: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生葳蕤9份;

淡豆豉9份;

大枣5份;

生姜6份;

炙甘草1.5份;

桔梗5份;

苏薄荷5份;

东白薇3份;

薄荷素油0.1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

2、第一次提取加入8倍重量的水,提取1.5小时同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和挥发油;

3、第二次提取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4、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

5、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6、将浓缩液放冷;

7、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70-75%;

8、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9、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10、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挥发油,120℃灭菌15分钟,即得。

实施例三: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由以下原料组成:

生葳蕤10份;

淡豆豉10份;

大枣6份;

生姜7份;

炙甘草2份;

桔梗6份;

苏薄荷6份;

东白薇4份;

薄荷素油0.5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减葳蕤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取原料;

2、第一次提取加入8倍重量的水,提取1.5小时同时提取挥发油,过滤得第一次提取的提取液和挥发油;

3、第二次提取加入6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过滤得第二次提取的提取液;

4、合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得总提取液和挥发油;

5、将提取液进行减压真空浓缩,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

6、将浓缩液放冷;

7、加入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70-75%;

8、搅拌15-25分钟后,静置24小时,过滤;

9、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矫味剂和防腐剂并煮沸15分钟;

10、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并加入挥发油,120℃灭菌15分钟,即得。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申请人声明,本申请通过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并且即不意味着本申请应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申请的任何改进,对本申请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