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还涉及该治疗胃病中药的具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胃病的药物种类较多,根据病发原因不同,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各有不同,其中西药治疗虽然见效快,但却不能达到根治目的,而且西药对胃部刺激性较大,会额外给患者肠胃造成负担,中医治疗应用也颇为广泛,但治疗疗程较长,一般患者需要服用3个月以上才能见效,由于气味口感较差,导致患者很难长期坚持服用,最终导致病症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的治疗胃病的中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
主料:太子参5~10、三七5~10、砂仁5~10、白蔻5~10、黄莲5~10、吴茱萸5~10、远志5~10、血蝎5~10、黄芪5~10、沉香3~8、檀香3~8、木香3~8、藿香3~8、当归3~8、川朴10~30、枳实10~30、陈皮10~30、青皮10~30、阿胶10~30、海龙10~30、元胡10~30、郁金10~30、天麻10~30、半夏10~30、土贝10~30、白术10~30、苍术10~30、地龙10~30、石斛10~30、羌活10~30、防风10~30、莲子10~30;
辅料:神曲20~30、麦芽10~15、谷芽15~20、焦山楂20~30、大白15~20;
所述主料与所述辅料的重量份配比为1:2~1:3.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
主料:太子参5、三七6、砂仁6、白蔻7、黄莲5、吴茱萸7、远志6、血蝎8、黄芪8、沉香4、檀香5、木香6、藿香4、当归5、川朴20、枳实15、陈皮22、青皮25、阿胶20、海龙24、元胡15、郁金18、天麻16、半夏20、土贝19、白术22、苍术17、地龙19、石斛21、羌活18、防风21、莲子25;
辅料:神曲25、麦芽12、谷芽18、焦山楂28、大白16;
所述主料与所述辅料的重量份配比为1~2.5。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的丸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粉碎
取重量份配比主料:太子参、三七、砂仁、白蔻、黄莲、吴茱萸、远志、血蝎、黄芪、沉香、檀香、木香、藿香、当归、川朴、枳实、陈皮、青皮、阿胶、海龙、元胡、郁金、天麻、半夏、土贝、白术、苍术、地龙、石斛、羌活、防风、莲子混合粉碎,过80目筛,混匀备用;取重量份配比辅料:神曲、麦芽、谷芽、焦山楂、大白混合粉碎,过80目筛,混匀备用。
步骤二、制丸
取主料与所述辅料的重量份配比的细粉混合均匀,用水泛成丸,干燥,即得。
药理药效: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功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主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主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砂仁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主治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白蔻性温、味辛。功效:理气宽中、和胃化湿。主治湿阻脾胃、胸脘闷胀、食欲不香、恶心、呕吐;黄莲性寒、味苦。归心、胃、肝、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吴茱萸性热、味道辛、苦。入肝、肾、脾、胃经。功效:温中止痛、理气止呕。主治劂阴头痛、胸腹胀满、呕吐吞酸、阳虚泄泻、吐泻转筋、寒疝脚气、外治口舌生疮;远志性温、味辛、苦。入心、肾、肺经。功效:安神益智、祛痰、解郁。主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血蝎性平、味甘、咸。归心,肝经。功效: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肝、脾、肺、肾经。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沉香性微温、味辛。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檀香性温、味辛。归脾、肺、心、胃经。功效:行气温中,开胃止痛。主治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大肠经。功效: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主治胸痞胁痛、脘腹胀痛、痢疾后重、食积不化、呕吐泄泻、寒疝腹痛、水肿、脚气;藿香性微温、味辛、甘。功效: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治头痛发热、风寒感冒、胸闷腹胀、胃寒疼痛、呕吐、泻痢、口臭;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川朴性温、味辛、苦。功效:芳香化湿、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肝胃气滞、胸脘胀闷、食欲不振、纳谷不香、感冒咳嗽;枳实性寒、味苦、辛。归脾、胃、肝、心经。功效:寒破气、散痞、泻痰、消积。主治胸肚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肺经。功效: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青皮性微温、味辛。入肝、脾经。功效:疏肝破气,散结消痰。主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经。功效:滋阴润肺、补血止血、定痛安胎。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失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咳咯血、吐血、便血崩漏;海龙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功效:温肾壮阳、散结消肿。主治阳痿遗精、癥瘕积聚、瘰疬痰核、跌扑损伤、痈肿疔疮;元胡性温、味辛、苦。入肝、脾、心经。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郁金性凉、味苦、辛。功效:活血止疼、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主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功效:平肝息风止痉。主治中风偏瘫、手足不遂、口眼波斜、肢体麻木、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炎、用脑过度、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头晕、四肢拘挛、降血脂、降血压、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土贝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脾经。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拔毒。主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毒;白术性温、味甘、苦。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水肿、泄泻、自汗、胎动不安、小便不利;苍术性温、味辛。功效:健脾平胃,燥湿化浊。主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地龙性寒、味咸。功效: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咳喘、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石斛性平、味甘。功效:益胃润肺、养阴生津、滋阴养颜。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羌活性温、味辛、苦。入膀胱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风寒湿痹、肢节疼痛;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功效: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健脾补胃。主治心烦失眠、大便溏泄、久痢、腰疼、男子遗精、妇人赤白带下;神曲性温、味甘、辛。归脾、胃经。功效: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主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麦芽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功效:消停健胃、回乳消胀、主肋病、脘腹痛、泻痢腹痛。主治乳腺增生、回乳、乳汁自溢、降胆固醇、肝炎、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腱鞘囊肿;谷芽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主治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焦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功效:健脾开胃、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主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头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大白性凉、味苦、辛。归心、肾经。功效:血通络、止血接骨、解毒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痈肿疔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使这些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主要起健胃益气的作用,可明显提高胃部溃疡愈合的速度,患者临床症状及缓解和消失时间短,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药物,有加速溃疡愈合趋势,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病程,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同作用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标本兼治,成本较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
主料:太子参5~10、三七5~10、砂仁5~10、白蔻5~10、黄莲5~10、吴茱萸5~10、远志5~10、血蝎5~10、黄芪5~10、沉香3~8、檀香3~8、木香3~8、藿香3~8、当归3~8、川朴10~30、枳实10~30、陈皮10~30、青皮10~30、阿胶10~30、海龙10~30、元胡10~30、郁金10~30、天麻10~30、半夏10~30、土贝10~30、白术10~30、苍术10~30、地龙10~30、石斛10~30、羌活10~30、防风10~30、莲子10~30;
辅料:神曲20~30、麦芽10~15、谷芽15~20、焦山楂20~30、大白15~20;
所述主料与所述辅料的重量份配比为1:2~1:3.5。
本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
主料:太子参5、三七6、砂仁6、白蔻7、黄莲5、吴茱萸7、远志6、血蝎8、黄芪8、沉香4、檀香5、木香6、藿香4、当归5、川朴20、枳实15、陈皮22、青皮25、阿胶20、海龙24、元胡15、郁金18、天麻16、半夏20、土贝19、白术22、苍术17、地龙19、石斛21、羌活18、防风21、莲子25;
辅料:神曲25、麦芽12、谷芽18、焦山楂28、大白16;
所述主料与所述辅料的重量份配比为1~2.5。
上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的丸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粉碎
取重量份配比主料:太子参、三七、砂仁、白蔻、黄莲、吴茱萸、远志、血蝎、黄芪、沉香、檀香、木香、藿香、当归、川朴、枳实、陈皮、青皮、阿胶、海龙、元胡、郁金、天麻、半夏、土贝、白术、苍术、地龙、石斛、羌活、防风、莲子混合粉碎,过80目筛,混匀备用;取重量份配比辅料:神曲、麦芽、谷芽、焦山楂、大白混合粉碎,过80目筛,混匀备用。
步骤二、制丸
取主料与所述辅料的重量份配比的细粉混合均匀,用水泛成丸,干燥,即得。
治疗范围: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
用法用量:
每日早晚各1次,饭后温水送服,每次5~8克。
典型病例:
1、王某,女,39岁,患者自感觉节律性上腹隐痛,伴哎气、泛酸、嘈杂、胸口灼热感,2015年12月就诊,医院诊断为十二脂溃疡,服用本发明药物二十天愈。
2、张xx,男,50岁,胃痛食少,不化,近日加重,不食而吐。经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局部溃疡。病因:失天不足,后天缺损。服用本发明中药后,五日而缓,三十日近全愈。
3、胡某,女,57岁,2014年12月10日诊,患者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半年余,伴反酸、嗳气;胃镜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半月余,病症消除。
4、姜某,女,47岁,胃痛不能食,呕吐二年多,近一个月加重。经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本发明中药后,七日好转,十日症大减,四十日全愈。
本发明使这些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主要起益气健胃的作用,用于治疗胃酸、胃胀和胃痛等胃病,可明显提高胃部溃疡愈合的速度,患者临床症状及缓解和消失时间短,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药物。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同作用药物相比,本发明具有无副作用,标本兼治,成本较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