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557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面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膜,尤其涉及一种可智能控制的远红外面膜,属于护肤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提高改善之际,也十分重视自身的美容,特别是多数女士对于脸部美容尤甚。面膜一般由吸水性强的纤维制成,如棉纤维、无纺布等,其采用冷敷的方式,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提高肌肤温度,皮肤的毛孔扩张,面膜中的水分和营养液体通过皮肤表层慢慢渗透和吸收,使皮肤变得柔软,肌肤自然光亮有弹性,从而达到其功效。

但是这种一般的冷敷式面膜在使用时人体吸收较慢,使用起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功能单一的面膜,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能够显著提高吸收能力且可智能控制的面膜,而这也是业界一直渴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面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面膜,其包括:

面膜本体,至少用以提供面部皮肤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液;

发热体,覆设于所述面膜本体外侧,至少用以将所述面膜本体进行加热,所述发热体包括:

发热膜,包括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膜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

以及,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

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智能面膜还包括:至少一生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生物传感器包括水分传感器和/或油分传感器,至少用以实时监测面部皮肤当前的含水量、含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面膜通过设置发热体,由于发热体的材料能够辐射远红外线,提高人体吸收能力,可以使得面膜中的水分或营养液更易于被面部皮肤吸收,从而达到美容效果,且设置有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面部皮肤的含水量、含油量,皮肤弹性通过软件设计模拟计算出皮肤当前情况,实现智能控制;

2.本发明提供的智能面膜的发热体具有柔性、超薄、节能、可智能远程等特点,节约能源,安全环保,不存在安全隐患;且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面膜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面膜中的发热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面膜中的发热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智能面膜,其包括:

面膜本体,至少用以提供面部皮肤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液;

发热体,覆设于所述面膜本体外侧(即面膜本体与皮肤接触一侧的相对侧),至少用以将所述面膜本体进行加热,所述发热体包括:

发热膜,包括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膜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

以及,电极,连接于所述发热膜。

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智能面膜还包括:至少一生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生物传感器可以是水分传感器、油分传感器,至少用以实时监测面部皮肤当前的含水量、含油量(即当前皮肤质量),可以使使用者直观的看到面部皮肤在敷面膜之前、敷特定时间后的含水量、含油量。

更为优选的,所述智能面膜还可以与一显示器连接,至少用以直观显示皮肤当前的含水量、含油量、温度等等。

优选的,所述智能传感器还可以是温度传感器,至少用以实时监测面部皮肤当前的温度。

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智能面膜还包括热传感芯片,设置于发热膜的表面,至少用以智能控制发热体的工作温度和时间,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实现智能控制。

优选的,所述热传感芯片至少通过一导线与外部控制器相连接;其中,所述外部控制器可以是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

发热膜,包括发热涂层,所述发热涂层包括均匀且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所述发热涂层中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

热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底部,至少用以将所述发热膜产生的热能进行反射;

以及,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电极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发热体的厚度为7~40μm。

优选的,所述发热膜的厚度为2~10μm。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热膜包括基材以及结合于基材表面的发热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优选的,所述发热涂层的表面电阻为0.01~1欧姆。

优选的,所述树脂包括聚氨酯和/或环氧树脂,但不限于此,此处树脂起到粘合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发热涂层是通过印刷、涂布和喷涂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结合于基材表面。

更优选的,所述基材的材质包括pe、pet、p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热反射膜的厚度为2~10μm。

进一步的,所述热反射膜的组成材料包括含有金属涂层的tpe、tpu、pi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热反射膜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底部。

在一些优选实施案例之中,所述发热体还包括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2~10μm。

优选的,所述保护膜的材质包括tpe、无纺布和tpu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优选的,所述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由纳米银颗粒和树脂组成的发热浆料施加于基材上,形成发热膜,并将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热膜表面,其中,所述发热浆料中纳米银颗粒的纳米银颗粒的含量为20~50wt%,密度为1~2g/cm3,粒径为50~500nm;

以及,将所述发热膜施加于热反射膜上,获得发热体。

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压力为0.5~4gpa、温度为75~200℃的条件下,将所述发热浆料施加于基材上,形成发热膜。

优选的,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将所述发热膜设置于所述热反射膜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至少以热压或胶黏的方式将保护膜设置于所述发热膜的表面。

综上所述,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发热体,由于发热体的材料能够辐射远红外线,提高人体吸收能力,可以使得面膜中的水分或营养液更易于被面部皮肤吸收,从而达到美容效果,且设置有温度或水分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面部皮肤的含水量和温度,实现智能控制。

以下结合若干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面膜,其包括:

面膜本体,至少用以提供面部皮肤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液;

发热体,覆设于所述面膜本体外侧,至少用以将所述面膜本体进行加热。

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发明一典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面膜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包括保护膜1、发热膜2和热反射膜3,所述发热膜2设置于保护膜1和热反射膜3之间,所述发热膜2包括发热涂层20,所述发热涂层包括均匀且连续分布的纳米银颗粒和树脂,其结构呈弯曲回旋状,亦可以是其他形状。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极4与发热膜2的发热涂层20连接,所述发热膜上还设置有热传感芯片5,所述热传感芯片5通过一导线6与外部控制器7相连接,控制发热体的工作温度和时间,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实现智能控制。其中,所述外部控制器可以是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可以通过wifi等无线网络与热传感芯片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所述导线6的末端设置有usb端口8,可以用于与外接电源(例如移动电源)连通,实现电极与电源的电连接。

所述智能面膜的发热膜的表面还可以设置至少一生物传感器。所述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而选择,例如,所述智能传感器可以是水分、油分传感器,至少用以实时监测面部皮肤当前的含水量、含油量(即当前皮肤质量),可以使使用者直观的看到面部皮肤在敷面膜之前、敷特定时间后的含水量、含油量。又例如,所述智能传感器还可以是温度传感器,至少用以实时监测面部皮肤当前的温度。更为优选的,所述智能面膜还可以与一显示器连接,至少用以直观显示皮肤当前的含水量、含油量、温度等等。

经测试,使用者在未使用本实施例的面膜前,面部皮肤的当前含水量为35.5%,而使用本实施例的智能面膜25min后,其中设置温度为37℃,面部皮肤的当前含水量提升至55.2%。

对比例:

使用与本发明的智能面膜相同的面膜本体,但未采用本发明的发热体。

经测试,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对比例,面膜本体中的护肤品吸收效率提高了50%-80%。

因此结果表明,藉由本实施例的智能面膜,发热体的材料能够辐射远红外线,提高人体吸收能力,可以使得面膜中的水分或营养液更易于被面部皮肤吸收,从而达到美容效果。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