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是2013年7月15日提交的、名称为“有压力平衡和密闭药物传输系统的瓶接入装置及其用法”、申请号为201310295726.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涉及用于连接第一流体容器和第二流体容器的连接件装置。更特别地,本申请涉及瓶子连接件组件,组件具有用于穿透瓶子止挡件并且接触瓶子中药剂的整体的聚合物尖头。
背景技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瓶子连接件组件,用于将瓶子连接到流体容器以实现瓶子和流体容器之间的药剂传输。
例如,瓶子连接件组件一般用于通过注射针为工具实现从瓶子到流体容器的液体药剂的传输,或者实现从流体容器到储有干药剂的瓶子的溶解溶剂的传输。相同的瓶子连接件组件也可以用于将瓶子连接到静脉配件以便将药剂从瓶子直接输送到患者。
瓶子连接件组件一般包括流体传输装置,例如可以穿透密封瓶子开口的弹性体止挡件或膜的针或尖头。流体传输装置由此提供了用于将药剂从瓶子传输到流体容器的工具,用于将溶剂引入瓶子的工具,以及用于将药剂输出瓶子的工具。
然而,现有的瓶子连接件组件无法解决与瓶子和流体容器间药剂传输相关的两个问题。
首先,当人们使用注射针从瓶子传输液体药剂的时候,有害的气溶胶、颗粒和气体有可能从现有瓶子组件泄漏到其周围的环境中。因此,使用者可能接触到由细胞毒性药物、放射标记物或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组成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吸入或凝结在使用者皮肤表面的方式来污染使用者。有些药剂甚至能够穿透防护手套从而污染使用者。长期与这些污染物接触可能引起使用者血液内药剂浓度严重偏高。
其次,当现有的瓶子连接件组件的流体传输装置,例如尖锐的金属空心针刺穿瓶子的弹性体止挡件时,可能发生落屑。当整体的瓶子连接件尖头或注射针快速穿过止挡件时,尖头或注射针从止挡件上冲压或切下小块橡胶细屑导致发生落屑。该止挡件落屑落入瓶子或留在套管中并且可能抽回到注射器中。无论发生哪种情况,瓶子内容物的无菌性会被影响,并且在后一种情况中,可能发生将落屑注射进患者体内的情况。
用于上述药剂传输的现有装置一般使用中空的尖锐尖头或针来刺穿弹性体瓶子止挡件。瓶子连接件尖头或注射针通过位于尖头或针的内径和尖头或针端部表面交叉处的相对尖锐的边缘切下止挡件材料的细屑,由此造成了落屑。如果这些细屑随着液体药剂一起进入患者体内,将是潜在的健康危害。同时,如果细屑足够大或者数量很多,那么止挡件可能无法保留足够的材料用于有效密封瓶子以防止泄漏或保护无菌环境。另外,如果用于刺穿止挡件的装置过大,那么即使不出现落屑,也可能会劈开或撕裂止挡件,因而损坏止挡件,以至于止挡件不再能有效密封瓶子。
此外,在许多应用中,需要反复接触瓶子内容物。例如,许多可注射的药剂会装在多剂量的瓶子中,需要进入瓶子以便抽取每个单位剂量。同时,在无菌瓶子中的许多药物都是冻干的以便延长其稳定性。这种包装也需要多次进入瓶子以便复溶内容物并抽出复溶的内容物。尖锐的注射针多次进入瓶子引起的撕裂和磨损可能导致会污染瓶子内容物的胡椒粉状碎片。
基于上述理由,需要将瓶子连接至流体容器的瓶子连接件组件,在可靠地实现瓶子和流体容器之间的药剂传输的同时,避免了在传输过程中由注射针引起的泄漏或空气污染。
另外,需要不产生落屑的尖头组件,其可刺穿止挡件使药剂可以传输入和传输出瓶子,同时对止挡件产生最小的损坏且只需要最小的穿透力。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瓶子接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外壳。第一连接件配置成固定到第一容器,第二连接件配置成固定到第二容器。瓶子接入装置进一步包括从外壳伸出并且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尖头部件。尖头部件具有通气腔和与通气腔分隔的流体腔,通气腔和流体腔均具有远端开口。尖头部件的圆周限定的形状只相对于位于尖头部件的近端和流体腔的远端开口之间的轴对称。
尖头部件的圆周是椭圆形的。而且,通气腔和流体腔的远端开口均可以由顶部边缘和与顶部边缘轴向分隔的底部边缘限定,通气腔和流体腔的顶部边缘的外部部分是光滑的,并且配置成在使用尖头部件穿透止挡件时基本上可防止止挡件落屑。通气腔和流体腔的顶部边缘可以为斜面。尖头部件可以包括径向地从尖头部件向外伸出的环,所述环配置成当使用尖头部件穿透止挡件时与止挡件的部分接合。而且,尖头部件的位于环远端方向的部分的圆周可以大于尖头部件的位于与通气腔和流体腔远端开口邻近位置的部分的圆周。通气腔的远端开口可以与流体腔的远端开口轴向分隔,并且通气腔可以比流体腔的位置更接近尖头部件的远端。尖头部件的远端可以是尖锐的,并且配置成可刺穿止挡件。流体腔的远端开口可以沿尖头部件的纵向延伸。瓶子接入装置可以包括位于尖头部件上的,位于与尖头部件的远端邻近位置的润滑剂涂层。
瓶子接入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与通气腔流体连通的压力平衡腔。邻近第一连接件的位置设置有可刺穿的膜,所述膜覆盖流体腔的近端开口。第一连接件可以包括外壳的颈部,该颈部具有配置成接收注射器接头相应连接件的开口。第二连接件可以包括多个钩状元件,该钩状元件配置成与药瓶接合,并且将瓶子接入装置固定到药瓶。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瓶子接入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外壳,第一连接件配置成固定到第一容器,第二连接件配置成固定到第二容器。瓶子接入装置进一步包括从外壳伸出并且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尖头部件,该尖头部件具有通气腔和与通气腔分隔的流体腔。通气腔和流体腔均具有远端开口,该远端开口均由顶部边缘和与顶部边缘轴向分隔的底部边缘限定。通气腔和流体腔的顶部边缘的外部部分是光滑的,并且配置成在使用尖头部件穿透止挡件时基本上可防止止挡件落屑。
通气腔和流体腔的顶部边缘可以为斜面。通气腔的远端开口与流体腔的远端开口可以轴向分隔,通气腔比流体腔的位置更接近尖头部件的远端。尖头部件的远端可以是尖锐的并且配置成可刺穿止挡件,并且流体腔的远端开口可以沿尖头部件的纵向延伸。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药物传输系统包括配置成固定到第一容器的注射器接头和瓶子接入装置。瓶子接入装置具有带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外壳。第一连接件配置成固定到注射器接头,第二连接件配置成固定到第二容器。瓶子接入装置进一步包括从外壳伸出并且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尖头部件,该尖头部件具有通气腔和与通气腔分隔的流体腔,通气腔和流体腔均具有远端开口。尖头部件的圆周限定的形状只相对于位于尖头部件的近端和流体腔的远端开口之间的轴对称。
尖头部件可以包括径向地从尖头部件向外伸出的环,所述环配置成当使用尖头部件穿透止挡件时与止挡件的部分接合。尖头部件的位于环远端方向的部分的圆周可以大于尖头部件的位于与通气腔和流体腔远端开口邻近位置的部分的圆周。
附图简要说明
通过下述详细介绍并结合附图,将更易于领会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的对象、优势和新颖的特征,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子接入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部左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底部右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左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局部右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顶部右透视图,显示了处于未膨胀位置的可膨胀囊。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顶部右透视图,显示了处于已膨胀位置的可膨胀囊。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示意性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局部前剖面图。
图13是瓶子接入装置沿线15-15的局部底部剖面图,显示了接收在瓶子接入装置的流体腔内部的注射器接头的套管。
图14是图12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沿线14-14的局部底部剖面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沿线15-15的局部底部剖面图。
图16是图12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沿线16-16的局部底部剖面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右剖面图,显示了固定到容器的瓶子接入装置。
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放大右剖面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右剖面图,显示了固定到容器的瓶子接入装置。
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中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右剖面图,显示了连接到注射器接头和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的瓶子接入装置。
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瓶子接入装置的局部左侧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数字符号代表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描述中,如果使用到空间方位术语,所述术语系针对其在附图中显示的相关实施方式中的空间位置而描述,或者是如下文中所另外描述的。易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概括描述和图示的部件可以配置和设计成各种不同的构型和实施例。因此,以下参考附图所作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旨在限制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而仅仅代表了本申请当前的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1-20,瓶子接入装置10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外壳12,尖头部件14和压力平衡腔16。外壳12包括第一连接件18和与第一连接件18位置相反的第二连接件20。如图20所示,第一连接件18配置成固定到第一容器22,例如注射器,其通过注射器接头24连接。如图17所示,第二连接件20配置成固定到第二容器26,例如药瓶。外壳12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形成,例如注塑成型的聚丙烯,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材料。第一连接件18由外壳12的颈部28形成,其具有第一导向槽30和第二导向槽32,该第一导向槽30和第二导向槽32与注射器接头24的相应结构形成卡口型连接。第一导向槽30和第二导向槽32配置成接收和引导注射器接头24的相应结构。第一连接件18与外壳12整体形成,虽然第一连接件18也可以单独形成。公开号为2011/0125128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可用作第一连接件18的一类连接件。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第二连接件20包括多个钩状元件34,每个钩状元件34包括具有近端38和远端40的可挠臂36。各个可挠臂36的远端40均具有配置成与第二容器26的相应凸缘接合的钩状突起42,如图17所示第二容器26可以是含有药剂的药瓶。可挠臂36配置成当与第二容器26接合时径向地向外移动,随后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便将瓶子接入装置10固定到第二容器26。公开号为2010/0147402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可用作第二连接件20的一类连接件,其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如图7所示,在使用瓶子接入装置10前,第二连接件20可以覆盖有保护帽46。特别地,保护帽46卡扣到钩状元件34的外部,以便保护使用者不受尖头部件14的伤害并且防止在使用前碎屑进入尖头部件14。保护帽46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制成,例如聚乙烯,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材料。
仍然参考图1-20,尖头部件14从外壳12伸出,并且包括近端52和远端54。尖头部件12具有通气腔56和与通气腔56分隔的流体腔58。尖头部件14沿基本上与多个钩状元件34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位于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的尖头60。如图19所示,在组装过程中尖头部件14配置成可刺穿第二容器26。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均分别包括近端开口62,64和远端开口66,68。如图20所示,流体腔58配置成接收来自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其贯穿瓶子接入装置10的外壳12以使得流体可以通过套管70在第一容器22和第二容器26之间传输。流体腔58沿着尖头部件14的纵向在流体腔58的近端开口64和远端开口68之间延伸。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6,68均分别由顶部边缘72,74和与顶部边缘72,74轴向分隔的底部边缘76,78限定。
邻近第一连接件18的位置设置有可刺穿的膜80,并且所述膜覆盖了流体腔58的近端开口64。可刺穿的膜80提供了在流体传输过程中,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与可刺穿的膜80之间的液体和气体密封,尽量减少有害药剂对使用者的泄漏和接触。可刺穿的膜80可以由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材料。通气腔56从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纵向延伸到尖头部件14的近端52。通气腔56与流体腔58基本上平行对齐。通气腔56配置成与下文所述的压力平衡腔16流体连通。
参考图7和图8,尖头部件14也包括位于尖头部件14的近端52的环82。环82径向地从尖头部件14向外延伸并且配置成当尖头部件14穿透第二容器26的密封84时,与第二容器26的部分接合,密封84可以是例如药瓶的瓶子止挡件。环82在瓶子接入装置10固定到第二容器26时帮助稳定瓶子接入装置10。特别地,环82可以帮助防止在瓶子接入装置10和第二容器26之间的晃动或连接松动。环82绕着尖头部件14的圆周延伸,尽管环82可能只沿着尖头部件14的圆周的部分延伸。而且,环82可以与尖头部件14分隔以便在环82与尖头部件14之间形成环形空隙(未显示)。
参考图1-10,压力平衡腔16由半球的或抛物线形的盘86限定,压力平衡腔16具有薄的透明的可膨胀囊88,囊88由柔韧的不渗透膜制成,例如聚酰胺/聚丙烯
(pa/pp),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压力平衡腔和材料。可膨胀囊88可以在未膨胀状态(如图9所示)和膨胀状态(如图10所示)之间转换,这用来维持第二容器26中的预定压力。可膨胀囊88的膨胀状态和未膨胀状态之间的转变发生在流体传输过程中,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压力平衡腔16通过压力腔通道90与通气腔56流体连通,压力腔通道90沿基本垂直于通气腔56方向延伸。所述压力腔通道90具有大体上位于盘86的中心的开口92。屏障过滤器94位于压力腔通道90的开口92,并在压力平衡腔16和压力腔通道90之间。特别地,屏障过滤器94覆盖压力腔通道90的开口92,并防止流体到达可膨胀囊88和由盘86和可膨胀囊88限定的体积。优选地,屏障过滤器94是疏水性过滤器,其允许气体通过,但阻止流体通过。屏障过滤器94可以由聚四氟乙烯(ptfe或
参考图17-2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将更详细地描述瓶子接入装置10的操作。瓶子接入装置10通过第一连接件18组装到注射器接头24上,注射器接头24连接到第一容器22,例如注射器。而且,瓶子接入装置10通过第二连接件20固定到第二容器26。组装后,用户能够将流体引入第二容器26并且从第二容器26中收回流体。专利号为8,075,550的美国专利公开了注射器接头24的一个例子。专利号为8,075,550的美国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图17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瓶子接入装置10最初通过第二连接件20固定到第二容器26。随着带有钩状突起42的可挠臂36与第二容器26上相应的凸缘44接合,钩状元件34将瓶子接入装置10固定地连接到第二容器26。随着瓶子接入装置10固定到第二容器26,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特别是尖端60,刺穿覆盖并密封第二容器26的开口的止挡件或隔膜84。然后,注射器接头24和第一容器22通过第一连接件18固定到瓶子接入装置10。如图20所示,瓶子接入装置10的第一连接件18接收注射器接头24相应的连接件,并可释放地将注射器接头24固定到瓶子接入装置10。当注射器接头24固定到瓶子接入装置10时,瓶子接入装置10的膜80与注射器接头24的膜96接合,以便在注射器接头24和瓶子接入装置10之间形成无漏连接。
参考图20,为了将流体引入第二容器26,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刺穿注射器接头24的膜96和瓶子接入装置10的膜80,并贯穿尖头部件14的流体腔58。稀释剂可以通过注射器接头24从第一容器22引出,并通过瓶子接入装置10引入到第二容器26,来复溶包含在第二容器26中的冻干药剂。随着通过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将流体引入,第二容器26中的空气通过通气腔56和压力腔通道90排入压力平衡腔16,由此引起可膨胀囊88从如图9所示的未膨胀状态膨胀到如图10所示的膨胀状态。瓶子接入装置10,第一容器22和第二容器26以及注射器接头24于是可从如图20所示的方位反转,从而复溶在第二药物容器26内的药剂,随后使用任何适合的工具将复溶后的药剂抽回到第一容器22,如通过使用注射器柱塞。在流体从第二容器26到第一容器22的传输过程中,先前在压力平衡腔16内的排出的空气将通过压力腔通道90和通气腔56流入第二容器26,从而防止第二容器26被抽成真空。在那时,压力平衡腔16的囊88将从膨胀状态回到未膨胀状态。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随后从第二容器26和瓶子接入装置10中退出。注射器接头24随后可以同第一容器22一起从瓶子接入装置10移除,第一容器22中具有准备用于通过合适的工具,例如通过输液器,来运输或输送给患者的药物。
由于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贯穿尖头部件14的流体腔58,所以每次进入第二容器26,套管70并不必刺穿或穿透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或隔膜84。因此,可以消除由于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多次刺穿止挡件84所引起的撕裂、磨损和切削,从而减少从止挡件84撕裂下的碎片对第二容器26的内容物造成污染的可能性。瓶子接入装置10的尖头部件14使得只需刺穿止挡件84一次就能将第二容器26的内容物清空,从而降低了止挡件84落屑的机会。
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或隔膜84有各种设计,但一般都压合到第二容器26上,以形成径向密封。某些止挡件的设计使用具有涂层底面的厚实的主体。用于止挡件的橡胶材料可以是基本上不可压缩的,所以在装置中刺穿止挡件的部分需要代替该止挡件在容器中占用的相同体积。在传统的装置中,这种代替可能会导致止挡件的落屑,这可能导致止挡件的去除部分阻断连通瓶子接头的空气通道或落入瓶子,污染瓶子中的内容物。
再次参考图1-2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尖头部件14具有沿其纵向长度的可变的横截面,以尽量减少尖头部件14的穿透部分的体积。更具体地,尖头部件14的圆周限定的形状只相对于位于尖头部件14的近端52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8之间的轴对称。椭圆形尖头部件14所减小的体积,用以尽量减少需要压缩或代替的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的体积,从而减少止挡件84的落屑。
参考图12-16,尖头部件14的圆周和横截面的形状是椭圆形。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具有内径d1和外径d2。流体腔58具有内径d3,优选地,d3等于d2+(d2-d1)。通气腔56具有内径d4,优选地,d4小于或等于注射器接头24的套管70的内径d1。由于通气腔56的直径d4比套管70的内径d1小或者与其相同,因此能够维持套管70中的流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图12中所示的线15-15处,椭圆形尖头部件14的y轴宽度等于d3+3t1+d4。在图12中所示的线15-15处,尖头部件14沿x轴的宽度等于d3+2t1。尖头构件14的圆周是连续的,没有任何外曲线,凸条或缺口,在穿透过程中沿其圆周密封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从而防止因外表面不均匀而可能发生的泄漏。
在传统的装置中,在接入瓶子时,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针通常通过密封容器(例如药瓶)的止挡件来提供足够的防漏保护。然而,由于圆形尖头需要代替第二容器的止挡件的部分体积,所以圆形尖头会产生过大的体积并且导致落屑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尖头部件14的椭圆形圆周和横截面在提供防漏保护的同时,尽量减少尖头构件14的体积。
参考图14-17,尖头部件14的近端52比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更加对称并且更大。特别地,如图15所示,紧靠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的,尖头部件14的圆周所限定的形状仅沿一个轴对称。为了使尖头部件14相对于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密封,来防止在瓶子接入装置10绕着第二容器26旋转时发生泄漏,这种旋转可能发生在注射器接头24连接到瓶子接入装置10或第一容器22旋转时,所以尖头部件14的近端52更加对称并且更大。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与尖头件14的近端部分相比更小,从而尽量减少尖头构件14的体积,并在尖头部件14穿透止挡件84时,防止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的大量代替。尖头部件14在远端54的位置更薄,但仍具有穿透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所需的硬度。如图12所示,尖头部件14的向远端延伸远离环82的部分,其大小由如图14所示的尖头部件的大小逐渐减小至如图15所示的尖头部件14的大小。如上所讨论的,环82径向地从尖头部件14向外延伸,并且具有比尖头部件14的位于环82远端方向的部分更大的圆周。因此,尖头部件14的位于环82远端方向的部分的圆周大于尖头部件14的位于通气腔和流体腔56,58的远端开口66,68邻近位置的部分的圆周。如图17所示,环82仅穿透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的部分,并且在瓶子接入装置10固定到第二容器26时,用于稳定瓶子接入装置10。
此外,在传统的装置中,针或套管的通道开口的顶部边缘会割破流体容器的止挡件。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将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6,68的顶部边缘72,74圆化,尖头部件14克服了这个问题。对通气腔和流体腔56,58的远端开口66,68的顶部边缘72,74(即,末端)的圆化或钝化,使得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顶部边缘72,74的外部变光滑,从而,在使用尖头部件14穿透止挡件84时,基本上防止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的落屑,第二容器26为例如药瓶。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6,68的顶部边缘72,74是斜面,也可以使用其它处理方式来产生光滑的顶部边缘72,74,以防止落屑,例如产生弧形边。
参考图18,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6,68是通过开孔c1,c2形成的,并且使得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顶部边缘72,74是光滑的。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6,68具有角度,并且沿着尖头部件14的纵向延伸。开孔c1,c2边缘的半径r可以至少为0.05-0.1mm或更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与市售的大多数止挡件配合使用,优化流体腔58和通气腔56的长度,使其适用于第二容器26的最厚的止挡件或隔膜84。
参考图17,在沿着尖头部件14纵轴上,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6,68相对钩状元件34的位置决定着远端开口66,68相对于止挡件84的底部的位置。距离l是在沿尖头部件14的纵向轴线上,钩状元件34的钩状突起42的平面与流体腔58的近端开口64间的距离,在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约0.64毫米。距离h是在沿尖头部件14纵向轴线上,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8与通气腔56的近端开口62间的距离,在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约1.67毫米。
参考图17和19,尖头部件14的体积相对大是有利的,因为尖头部件14填充止挡件84和尖头部件14之间的死体积v,如图19所示,该死体积v由较小的尖头产生。
参考图11,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的角度a与通气腔56和流体腔58的远端开口66,68的纵轴长度l1之间的关系可以定义为:l1=d4/tan(a/2)=d3/tan(a),其中d4是通气腔56的直径,d3是流体腔58的直径,角度a是流体腔58的切出角。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化或减小角度a和切出角的大小,使得更容易穿透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尖头部件14的远端开口66,68的在纵轴方向上的长度l1比根据iso8362-2:2008制造的厚度最薄的止挡件的厚度更短,从而防止在穿透止挡件84的过程中发生泄漏。如果远端开口66,68比止挡件84的厚度长,在穿透的过程中会出现短时间的通道打开,由于第二容器26的内容物是加压的,所以可能会通过打开的通道发生泄漏。
参考图1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气腔56的远端开口66的位置尽可能靠近尖头部件14的远端54(即,靠近尖头60),尽可能地远离流体腔58的远端开头68,以尽量减少在从第二容器26提取液体时,空气进入流体腔58的风险。
参考图21,示出了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瓶子接入装置100。如图21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100同上述的和图1-20所示的瓶子接入装置10是一样的,除了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瓶子接入装置100包括润滑剂涂层102,其施用于尖头部件14的外表面上。润滑剂涂层102降低了因尖头部件14穿入第二容器26的止挡件84引起的摩擦。润滑剂涂层102可以是硅树脂基,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润滑剂涂层。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图21中由交叉阴影线所示的润滑剂涂层102在接近尖头部件14的尖头60,并且在流体腔58和通气腔56的前端开口66,68上方施用。润滑剂涂层102可以通过改进的传输移印工艺来施用,通过多次移送可以覆盖尖头部件14大约70%的表面,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方法施用涂层102。
本申请公开的用在示例性的瓶子接入装置10和100中的独立组件可以以本领域中已知的现有的设计和部件为基础。将下列附加的美国专利文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它们公开的示例性的组件和子系统可用于本申请:6,343,629;6,409,708;6,715,520;8,075,550;2010/0147402;2011/0125128和d637,713。
虽然参照本申请某些优选实施例,展示并描述了本申请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