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康复设备及康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630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自动康复设备及康复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康复设备及康复机。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手脚受伤需要康复的患者数百万,而针对这一现象,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康复理疗机,以利于患者的康复。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康复理疗机一些是采用人工驱动的,或者是病人自己驱动或者是由护理人员进行驱动;当处于康复初期时,病人身体虚弱,无法通过自身手臂或者腿部驱动康复机运动,从而无法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康复理疗机进行康复运动;当需要护理人员驱动时,护理人员不了解病人康复运动的速度、幅度等,从而不能够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同时,护理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病人身旁,因此,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运动,而此刻护理人员不在身旁,给病人的康复运动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康复理疗机无法根据病人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角度的调节,从而给病人使用康复理疗机的过程带来极大地不便。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动控制康复运动以及角度调节的康复机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康复设备及康复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康复理疗机采用人工驱动不能满足病人的实际康复需求,并且,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康复理疗机无法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角度调节,从而给病人的康复过程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康复设备包括机箱、角度调节装置、康复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机箱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上方,且所述机箱的一端部铰接在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上;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机箱的底部铰接;

至少一组所述康复装置安装在所述机箱中,且所述康复装置的输出端从所述机箱的侧面穿出,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机箱移动;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及所述康复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角度调节装置驱动所述康复装置相对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转动;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康复装置对人体腿部或手臂进行康复运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丝杠、驱动滑块和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所述机箱的底部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驱动滑块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丝杠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滑块设置在所述丝杠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丝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丝杠相平行的滑轨,且两根所述滑轨上分别设置有从动滑块。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从动滑块与所述驱动滑块并排设置,且三者的顶部通过同一根转轴贯穿;

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康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踏板;

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踏板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踏板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踏板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脚踏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脚踏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脚踏部能够从所述滑槽中穿出,并沿着所述滑槽往复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箱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之间设置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机箱一端的底部边缘位置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一端部边缘位置处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中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所述康复装置中的第二驱动机构均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康复机包括所述的自动康复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康复装置及康复机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调节角度康复装置包括机箱、角度调节装置、康复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机箱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的上方,且该机箱的一端部铰接在角度调节装置上;而角度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机箱的底部铰接;至少一组康复装置安装在机箱中,且康复装置的输出端从机箱的侧面穿出,并能够相对于机箱移动;角度调节装置及康复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使得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角度调节装置驱动康复装置相对于角度调节装置转动,并且控制装置还能够控制康复装置对人体腿部或手臂进行康复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康复机包括自动康复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康复设备能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对康复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以方便各种情况的病人进行康复运动。当病人处于康复初期由于身体虚弱无力而无法通过自身的腿部或者手臂进行驱动康复设备时,可通过控制装置启动康复装置,并且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康复运动的速度、幅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便于康复设备能够按着病人自身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康复运动,满足病人自身的需求,并且再也无需护理人员驱动康复设备,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程度,同时降低了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依赖程度。

另外,病人还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控制装置对康复设备的角度进行调节,无论是放置在平地上对病人腿部进行康复运动,还是放置在桌子或平台上对病人手臂进行康复运动,均能够通过控制装置自动调节康复设备的角度,以为病人提供最大的方便和舒适程度。

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康复设备及康复机,在满足病人需求的同时还给病人带来了很大方便,大大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使病人早日康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康复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康复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康复设备中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康复设备中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机箱;110-滑槽;200-角度调节装置;210-第一驱动机构;220-丝杠;230-驱动滑块;240-连接杆;250-底座;260-滑轨;270-从动滑块;280-铰接件;290-转轴;300-康复装置;310-第二驱动机构;320-传动机构;321-机架;322-同步带;323-滑块;330-踏板;331-固定部;332-连接部;333-脚踏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康复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康复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康复设备中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康复设备中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康复设备包括机箱100、角度调节装置200、康复装置300和控制装置;机箱100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200的上方,且机箱100的一端部铰接在角度调节装置200上;角度调节装置200的输出端与机箱100的底部铰接;至少一组康复装置300安装在机箱100中,且康复装置300的输出端从机箱100的侧面穿出,并能够相对于机箱100移动;角度调节装置200及康复装置300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角度调节装置200驱动康复装置300相对于角度调节装置200转动;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康复装置300对人体腿部或手臂进行康复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康复设备具体包括机箱100、角度调节装置200、康复装置300和控制装置,其中,机箱100内设置一组或者两组康复装置300,当设置一组时,康复装置300的输出端从机箱100的一侧穿出,从而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一次能够对一只手臂或者腿部进行康复运动,且康复运动的速度、幅度等均根据病人自身的需求由病人自己调节,进而为病人的康复运动提供了方便,该种方式适合于一些特殊人群,如伤残患者;当设置两组时,两组并排设置,两组康复装置300的输出端从机箱100的两侧穿出,控制装置能够同时控制两组康复装置300进行运动,并且能够根据病人双腿或者手臂的不同情况进行速度、幅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从而能够同时对病人的双腿或者两只手臂进行康复运动,提高了康复效率。

另外,控制装置还能够根据病人的需求对角度调节装置200进行实时控制,如,当病人坐在病床或者凳子、椅子上需要腿部康复运动时,由于各个病人的腿部情况不同,从而需要对康复装置300的角度进行调节,以提高病人的舒适感;或者病人对手臂进行康复运动时,同样需要对康复装置300进行角度调节,由此,控制装置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节。

具体的,控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当病人发出不同的需求信号时,由接收模块进行接收识别,并传递给信号处理器,经信号处理器分析处理后能够对康复装置300的运动速度、幅度等方面进行自动调节,或者控制角度调节装置200实现对康复装置300角度的调节,最终达到病人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可以采用手势识别系统,也可以采用语音识别系统,或者其他识别系统,只要是能够接收识别、分析处理病人发出的调节信号,然后能够驱动康复装置300或者角度调节装置200运动即可,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角度调节装置20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10、丝杠220、驱动滑块230和连接杆240;连接杆240的顶端与机箱100的底部转动连接,底端与驱动滑块230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10与丝杠220传动连接,驱动滑块230设置在丝杠220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角度调节装置200采用丝杠滑块的组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10驱动丝杠220转动,并由丝杠220进一步带动驱动滑块230沿丝杠220进行往复移动,并经过连接杆240最终驱动机箱100以及机箱100内部的康复装置300围绕着角度调节装置200的底座250与机箱100的铰接处转动,从而实现对康复装置300角度的调节,以方便于病人进行康复运动,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以及康复效率。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驱动机构210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电机连接,输出端与丝杠220传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丝杠传动的应用是将旋转运动通过驱动滑块230转变为直线运动,且丝杠220的刚性比较好,可以传递较大的扭矩,位置精确,能够满足康复设备的角度调节需求,因此,本实施例中采取了丝杠滑块传动来调节康复设备的角度。

该角度调节装置200中至少设置一根连接杆240,各根连接杆240的顶端分别与机箱100的底部转动连接,底端分别与驱动滑块230通过转轴290连接;而为了提高机箱100及康复装置300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根连接杆240。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丝杠2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丝杠220相平行的滑轨260,且两根滑轨260上分别设置有从动滑块270。

进一步的,两个从动滑块270与驱动滑块230并排设置,且三者的顶部通过同一根转轴290贯穿;连接杆240的底端与转轴290连接。

同样的,为了缓解机箱100及康复装置300在使用时产生晃动以提高稳定性,还可以在驱动滑块230的两侧分别设置从动滑块270,相应的,在丝杠220的两侧分别设置滑轨260,且两侧的从动滑块270分别设置在两条滑轨260上,并能够沿滑轨260移动。而驱动滑块230与从动滑块270之间通过转轴290贯穿连接,并将各根连接杆240的底端套设在该转轴290上,这样便能够通过驱动滑块230带动从动滑块270进行往复移动,并带动各根连接杆240运动,从而能够实现机箱100以及康复装置300角度的调节,以便于增加病人使用康复设备的舒适感。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康复装置300包括第二驱动机构310、传动机构320和踏板330;传动机构320的输入端与第二驱动机构310传动连接,传动机构320的输出端与踏板330连接;第二驱动机构310能够通过传动机构320驱动踏板330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康复装置300采用同步带滑块的组合方式,且同步带322设置在机架321内部,第一驱动机构210固定安装在机架321的一端部,与该处的同步带轮传动连接,滑块323与机架321滑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10驱动同步带轮及同步带322运动,由同步带322进一步驱动滑块323移动,并进一步由滑块323带动踏板330进行往复移动,从而能够通过踏板330带动病人腿部或者手臂进行康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机构310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电机传动连接,输出端与同步带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踏板330包括固定部331、连接部332和脚踏部333;固定部331与脚踏部333通过连接部332连接,固定部331与传动机构3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槽110,脚踏部333能够从滑槽110中穿出,并沿着滑槽110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机箱100与角度调节装置200之间设置有铰接件280,铰接件280的一端与机箱100一端的底部边缘位置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角度调节装置200的一端部边缘位置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康复机包括自动康复设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