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因暑湿导致的急性热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9834发布日期:2018-12-19 06:5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因暑湿导致的急性热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暑湿是一种在夏季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夏季炎热,为了消暑食用大量生冷食物,或人体较为虚弱,正气不足,导致湿邪从皮毛侵入。发病时常见发热并伴有头疼身重、全身倦怠、口渴、呕吐、腹泻、胸闷、纳差、四肢酸痛等症状,病症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肠胃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暑湿缠绵难愈,病程较长,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发展成为多年难以治愈的顽症。

现代医学常常将暑湿引起的发热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或流行性感冒,多采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如静脉补充葡萄糖盐水防止人体大量脱水,注射氯丙嚓止吐,服用颠茄片抑制胃肠道痉挛,使用思密达或蒙脱石散止泻等,为防止细菌性感染,亦使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等。针对流行性感冒常采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减缓流感症状,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由于暑湿引起的发热伴随诸多症状,对某一症状进行单一的治疗无法获得较好的疗效,且上述治疗方法多存在副作用,如奥司他韦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尤其是哮喘患者和对药物过敏患者慎用,同时亦有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仍得不到减轻,治疗效果不明显。

中医认为暑湿发热因肺受邪侵,病在仁焦肺卫,气失调畅,外则邪困肌肤,内则邪阻肺络。暑多挟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黏,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液,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薄黄腻,脉儒数为暑热挟湿之征。需清肺解暑、清暑化湿、行气止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因暑湿导致的急性热病的中药,针对因暑湿引起的发热并伴有头疼身重、全身倦怠、口渴、呕吐、腹泻、胸闷、肋涨、纳差、四肢酸痛等症状,通过祛暑解表、宣肺化痰、燥湿除满、解暑除蒸,辅以行气止泻、健脾开胃、降逆止呕改善其伴随症状,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具有效果稳定,费用低,无痛苦,无副作用,调理周身,长效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因暑湿导致的急性热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

所述的一种治疗因暑湿导致的急性热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将藿香,川贝母,苍术,紫苏叶,陈皮,甘草,青皮,半夏,枳壳,厚朴,青蒿,滑石粉,神曲,蚤休,麝香研磨为细末,过120目筛后充分混合。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新鲜姜汁和淀粉,姜汁和淀粉占溶液质量比为7%和3%。以刷子蘸取溶液,滴撒在干燥笸箩中,将上述细末分次铺洒在笸箩上摇晃成丸状,至药丸表面发亮为止。每丸3克。

各原料药药效如下:

藿香,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主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川贝母,别名虻、黄虻、苘、贝母、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母龙精。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味甘、苦,性微寒。归肺、心经。

苍术,别名仙术、仙姜、天精、地葵、茅术、枪头菜、山刺菜。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紫苏叶,别名苏叶、赤苏、紫苏、皱苏、尖苏、香苏叶、鸡冠紫苏。具有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气和中,安胎,角鱼蟹毒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脆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阴,食鱼蟹中毒。味辛,性温。归肺、脾经。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红甘草、暂美草、蜜甘、蜜草、蕗草、灵通。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青皮,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青橘皮、青柑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主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核,乳痈,疝气疼痛,食积气滞之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所至的症瘕积聚,久疟癖块。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胆经。

半夏,别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味辛,性温。归脾、胃经。

枳壳,具有破气,行痰,消积的功效。主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

厚朴,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味苦、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青蒿,别名草青蒿、蒿子、臭蒿、香青蒿、香蒿、臭青蒿、细叶蒿、苦蒿、细青蒿、草蒿子。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主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经。

滑石粉,别名画石粉、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主治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

神曲,别名六神曲、六曲。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

蚤休,别名蚩休、重台根、螫休、紫河车、重台草、白甘遂、金钱重楼、草河车、虫蒌、九道箍、鸳鸯虫、枝花头、双层楼、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白河车、螺陀三七、土三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主治痈肿疮毒,咽肿喉痹,乳痈,蛇虫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

麝香,别名元寸香、麝脐香、生香、遗香、心结香、当门子、四味臭、臭子、脐香、腊子、香脐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主治热病宰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症瘕积聚,心腹急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脓耳。味辛,性温。归心、脾、肝经。

本发明的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一)一般资料

患者112例。

(二)诊断标准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肢酸,无汗或微汗出,脘痞心烦,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白相兼,脉浮滑数或濡数;身灼热,恶寒,少汗,面赤头痛,肢体困重,心烦口渴,小便黄短,舌红苔薄白腻,脉濡数;身热,咳嗽,咯痰不爽,胸闷胁痛,心烦,口渴,咽喉红而痛,小便黄,舌红,苔黄浊,脉滑数;身热,面赤,头晕,目眩,咳痰带血丝,耳鸣耳聋,口渴不甚饮,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大便溏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发热,呕吐,心烦,口渴,腹痛腹泻,泻下急迫臭秽,小便黄短,舌红,苔黄白相兼或厚腻,脉濡数或滑数;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淡红,苔白或黄腻,脉芤大或濡滑无力。排除急性肠胃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三)治疗方法

第一步:将藿香,川贝母,苍术,紫苏叶,陈皮,甘草,青皮,半夏,枳壳,厚朴,青蒿,滑石粉,神曲,蚤休,麝香研磨为细末,过120目筛后充分混合。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新鲜姜汁和淀粉,姜汁和淀粉占溶液质量比为7%和3%。以刷子蘸取溶液,滴撒在干燥笸箩中,将上述细末分次铺洒在笸箩上摇晃成丸状,至药丸表面发亮为止。每丸3克。

每日两次,每次3-5丸。

(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好转:热退、饮食改善、疼痛减轻、体力恢复、止呕停泄。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五)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97例,占87%;好转15例,占13%;无效0例。本药总有效率100%。治愈后未复发97例,占100%。可通过2-4个疗程的用药基本达到缓解和痊愈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药针对因暑湿引起的发热并伴有头疼身重、全身倦怠、口渴、呕吐、腹泻、胸闷、肋涨、纳差、四肢酸痛等症状,通过祛暑解表、宣肺化痰、燥湿除满、解暑除蒸,辅以行气止泻、健脾开胃、降逆止呕改善其伴随症状,达到缓解和治愈的目的,疗效显著,纯中药制剂,不含化工成分,不含任何激素,无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价格低廉。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具有高效、长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一种治疗因暑湿导致的急性热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下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

(二)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藿香,川贝母,苍术,紫苏叶,陈皮,甘草,青皮,半夏,枳壳,厚朴,青蒿,滑石粉,神曲,蚤休,麝香研磨为细末,过120目筛后充分混合。

第二步:在水中加入新鲜姜汁和淀粉,姜汁和淀粉占溶液质量比为7%和3%。以刷子蘸取溶液,滴撒在干燥笸箩中,将上述细末分次铺洒在笸箩上摇晃成丸状,至药丸表面发亮为止。每丸3克。

典型实施例

李某,女,21岁,河南巩义人。入夏感到头昏脑胀,鼻子不通,流鼻涕,身体发热无汗,全身困倦无力,经当地医院输液打针治疗,无明显好转,身热一直未退。诊断:体温37.8度,身热面赤、无汗、胸闷、肠鸣腹泻、大便稀溏、小便短赤,月经正常。舌苔白,脉弦滑,属暑热挟湿之症。按上方服药一个疗程,诸症缓解,热退去,体温趋正常。继服一个疗程,患者康复。

张某,男,38岁,浙江宁波人。从事野外勘探工作,夏季自感周身困倦乏力,头痛胸闷,无食欲,身体发热,无汗,头晕,鼻子不通无嗅觉。服用感冒退烧药后减轻,停药后反复,且身热一直未消失。诊断:体温37.9度,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属暑热挟湿之症。按上方服药4天,诸症基本消失,热退去,体温:36.9度。前方继服3天,患者痊愈。

赵某,男,30岁,山东淄博人。入夏因发烧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以急性肠胃炎治疗一周后,止吐停泄,但低烧始终不退,头痛、头晕。诊断:体温37.8度,身热无汗,舌苔微黄,脉弦滑。按上方服药5天,诸症基本消失,热退去,体温恢复正常。前方续服5天,患者恢复如常人。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临床资料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如汤剂、片剂、口服液等,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