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酚酸A作为防治糖尿病眼病药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450阅读:1004来源:国知局
丹酚酸A作为防治糖尿病眼病药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丹酚酸a防治糖尿病眼病,特别是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眼底动脉病变以及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的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患病人数有快速增多的趋势。糖尿病具有并发症多,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其慢性并发症主要累及晶状体、视网膜、肾脏及外周神经等组织器官。

糖尿病患者发生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白内障、玻璃体浑浊、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易造成患者失明,严重影响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占到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之多,而白内障患者须进行手术才能恢复视力。但是,糖尿病患者常常是白内障与视网膜病变同时发生,由于晶状体混浊,通过仪器检查眼底较困难,而未进行详细观察眼底病变的情况下则会降低手术的准确性,对眼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白内障手术后,眼内压突然减小,对本身就较为脆弱的视网膜血管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可能会引起眼底动脉的破裂。因此,寻找对白内障和视网膜血管病变都具有改善作用的药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丹酚酸a(saa)是唇形科鼠尾草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中存在的酚酸类化合物,天然含量约为0.01%~0.08%之间,据报道,saa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保护心肌缺血、抗血栓、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肝纤维化等药理作用。其对于糖尿病眼病的作用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丹酚酸a在制备防治糖尿病眼病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的糖尿病眼病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或视网膜黄斑水肿。

所述的用途,丹酚酸a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临床可以接受的制剂。

所述载体包括药学领域的常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等,必要时还可以加入香味剂,甜味剂等。本发明药物可以制成片剂,粉剂,粒剂,胶囊,口服液及注射用药等多种形式,上述各剂型的药物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saa结构式,见图1。

分子式:c26h22o10

分子量:494.45

申请人用purina#5008饲料诱导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建立糖尿病眼病动物模型,观察saa对糖尿病眼病的干预作用。所述的糖尿病眼病选自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视网膜黄斑水肿。

糖尿病性白内障研究结果显示,对zdf大鼠连续12周尾静脉注射1mg/kgsaa,能显著减少zdf大鼠白内障的发生率。

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研究结果显示,对zdf大鼠连续12周尾静脉注射1mg/kgsaa,能显著改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减少血清转铁蛋白(trf)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排泄量,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视网膜黄斑水肿研究结果显示,对zdf大鼠连续12周尾静脉注射1mg/kgsaa,能显著降低视网膜厚度,改善视网膜黄斑水肿。

本发明通过建立糖尿病眼病动物模型,显示丹酚酸a能显著减少糖尿病白内障的发生率,能显著改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能显著降低视网膜厚度,改善视网膜黄斑水肿,在防治糖尿病眼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saa分子结构式

图2a为saa对zdf大鼠血清rbp水平的影响,图2b为saa对zdf大鼠尿malb排出量的影响,其中,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图3为saa对zdf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其中,标尺=50μm。

图4为saa对zdf大鼠视网膜黄斑区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其中,标尺=50μm。

图5为saa对zdf大鼠视网膜黄斑区厚度的影响,其中,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静脉注射saa对zdf大鼠白内障的影响

材料:saa、生理盐水(ns)

实验动物:spf级雄性zdf大鼠与雄性zl大鼠,均为7~8周龄。

1.实验方法

1.1.模型建立和分组给药

取7-8周龄雄性zdf大鼠16只,饲喂purina#5008饲料,另取8只同周龄zucker瘦型(zl)大鼠饲喂基础饲料。4周后,禁食不禁水12h以上,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将zdf大鼠分为2组,即模型对照组、saa组,每组8只,zl大鼠作用正常对照组,共3组。saa组zdf大鼠每天尾静脉注射saa1mg/kg,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5ml/kg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试验期间,除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喂purina#5008饲料。

1.2.一般情况观察

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的饮食、饮水、粪便和排尿情况以及精神活动状态,实验结束后,记录白内障发生数并拍照。

2.实验结果

给药12周时,正常对照组未出现白内障,模型对照组大鼠大部分出现白内障,而saa组白内障发生数低于模型对照组。见表1。

表1saa对zdf大鼠白内障发生率的影响(n=8)

实施例2:静脉注射saa对zdf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材料:saa、ns、戊巴比妥钠、甲醛固定液、胰蛋白酶、pas染色试剂盒、rbp检测试剂盒、malb检测试剂盒

实验动物:spf级雄性zdf大鼠与雄性zl大鼠,均为7~8周龄。

1.实验方法

1.1.模型建立和分组给药

取7-8周龄雄性zdf大鼠16只,饲喂purina#5008饲料,另取8只同周龄zucker瘦型(zl)大鼠饲喂基础饲料。4周后,禁食不禁水12h以上,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将zdf大鼠分为2组,即模型对照组、saa组,每组8只,zl大鼠作用正常对照组,共3组。saa组zdf大鼠每天尾静脉注射saa1mg/kg,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5ml/kg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试验期间,除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喂purina#5008饲料。

1.2.血清rbp水平和尿malb排出量检测

给药12周后,禁食12h后尾静脉取血,静置30min后,3000rpm离心分离血清,检测rbp水平;运用代谢笼法收集大鼠24h尿液,并检测尿malb排出量。

1.3.视网膜微血管pas染色观察

实验结束后,麻醉并处死各组动物,小心地摘取眼球,通过视网膜毛细血管消化铺片,进行pas染色:4%中性甲醛固定24h后,流水冲洗1h,从睫状体后部经锯齿缘环形剪开虹膜,去除前眼部分,将眼杯以视乳头为中心,分切成3份均匀的橘瓣样片状,剥离视网膜层,pbs缓冲液中4℃浸泡过夜,用粗吸管轻吸出视网膜层,放入3%胰蛋白酶中消化2~3h,10ml消化1只眼视网膜,间隔20min摇晃消化小瓶,终止消化,吸入蒸馏水中漂洗吹打,至仅剩下一层透明的视网膜血管网,用粗吸管将毛细血管网带水吸取置于洁净载玻片上,轻摇晃载玻片使水滴中血管网展开铺平,室温自然干燥后,进行pas染色。

1.4.统计分析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分析。

2.实验结果:

2.1.saa对zdf大鼠血清rbp水平和尿malb排出量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zdf大鼠血清rbp和24h尿malb均显著升高(p<0.01),saa组大鼠血清rbp和24h尿malb显著下降(p<0.01)。血清rbp和尿malb是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子和标记物,可见saa能改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结果详见图2。

2.2.saa对zdf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

pas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分布规则;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内皮细胞增多且部分增生,细胞核大小不一,周细胞减少;saa组未发现明显的细胞增生或凋亡现象,进一步证实saa具有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见图3。

实施例3:静脉注射saa对zdf大鼠黄斑水肿的影响

材料:saa、ns、戊巴比妥钠、甲醛固定液、伊红染液、苏木素染液。

实验动物:spf级雄性zdf大鼠与雄性zl大鼠,均为7~8周龄。

1.实验方法

1.1.模型建立和分组给药

取7-8周龄雄性zdf大鼠16只,饲喂purina#5008饲料,另取8只同周龄zucker瘦型(zl)大鼠饲喂基础饲料。4周后,禁食不禁水12h以上,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将zdf大鼠分为2组,即模型对照组、saa组,每组8只,zl大鼠作用正常对照组。saa组zdf大鼠每天尾静脉注射saa1mg/kg,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5ml/kg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试验期间,除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喂purina#5008饲料。

1.2.视网膜黄斑区厚度检测

实验结束后,麻醉并处死各组动物,小心地摘取眼球,在甲醛固定液固定24h后,以视乳头为中心,垂直于虹膜切开,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并观察,随后在ndp.view2软件中,每只大鼠各选取黄斑区附近的5个点,测量从内界膜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的厚度,并计算各组视网膜黄斑区的平均厚度。

1.3.统计分析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分析。

2.实验结果:

2.1.saa对zdf大鼠视网膜黄斑区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外界膜排列整齐;模型对照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部疏松,血管壁增厚,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同时,可见部分脉络膜层血管壁增厚;saa组血管壁增厚不明显,且细胞排列紊乱的现象有所改善,见图4。

2.2.saa对zdf大鼠视网膜黄斑区厚度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增厚(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saa组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说明saa具有抑制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的作用。详细结果见图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