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550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神经外科康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治疗非常的重要,术后有通过康复护理带来进行后续治疗,但是目前的康复护理带结构都十分的简陋,容易掉,治疗效果差,病人的病情无法得到很好的好转,而且目前的康复护理带不能够使病人自由移动,不利于调节改善病人的心情。

专利公告号为cn10460679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康复治疗椅,属于神经外科专业技术领域,包括椅体和按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和腿垫均由多个独立的长条板构成,相邻的长条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按摩体包括底座、电动机、圆盘、连杆、传动杆和执行部分,所述的执行部分包括滑道、滑块和按摩轮;所述的电动机通过电动机架与底座连接;所述滑块上表面设有按摩轮放置槽,所述滑道一侧面外表面设有两个凸起;所述滑道通过滑道固定架与底座连接,所述滑道固定架上端固定设有一圆板;所述底座为凹形滑槽,所述电动机架和滑道固定架下端均设有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底座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该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让患者根据医护人员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有效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康复效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然而,该发明是一种医护人员操作的护理椅,不适用于病人术后自主康复护理。

专利公告号为cn201692241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床,包括有床板(1)和床腿(6),所述床板(1)的一端还设置有滑道(2),滑道(2)连接设置有伸缩杆(4)的底端,伸缩杆(4)的顶端则连接设置有头夹(3)。所述伸缩杆(4)的侧面上还设置有1-2个控制其高低的螺栓(5)。所述头夹(3)的内侧还贴附设置有一层细软材料层。然而,该装置结构过于简陋,容易掉,治疗效果差,而且该装置不能够使病人自由移动,不利于调节改善病人的心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不仅能够使病人自由移动以改善病人心情,而且有效解决了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不能够自由转动身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中部呈前后对称转动设置后行走轮,所述平台右侧底部呈前后对称设置前轮支架,所述前轮支架底部转动设置前行走轮,所述平台上部设置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顶部设置座椅板,所述座椅板上部左侧设置靠背机构,所述座椅板上部右侧设置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所述平台上部设置与所述靠背机构和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信号互联的控制器,所述电动升降杆上设置大齿轮,所述平台上设置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大齿轮相配合的小齿轮;

所述靠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板上部左侧的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圆弧形通槽,所述圆弧形通槽内设置与所述圆弧形通槽相配合的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与人体背部相配合的容纳槽,所述圆弧形通槽上设置两条横截面形状为t型的圆弧形滑槽,所述承重板底部设置与所述圆弧形滑槽相配合的圆弧形滑轨,所述圆弧形滑轨下表面中部设置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内设置轮齿,所述圆弧形滑槽底部开设通孔,且所述通孔下部与开设在所述背板上的矩形孔相连通,所述矩形孔内设置双轴电机,且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轮齿相配合的驱动轮,所述双轴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互联,所述承重板上部设置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所述座椅板上设置依次连接的gps定位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与应急发电机构连接,所述应急发电机构包括所述轮椅上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端设置压电片,所述压电片下表面设置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压电片通过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和所述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mems陀螺仪、mems加速计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互联。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上部左右两端均设置稳定支座,所述稳定支座上表面设置凹槽,所述座椅板底部与所述稳定支座位置相对应处设置稳定凸台,且所述稳定凸台下部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上设置自动复位机构,所述自动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座椅板上的复位按钮,所述复位按钮与所述控制器信号互连,所述底座上设置套筒,所述套筒内滑动设置导杆,所述导杆顶部设置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部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互联,所述座椅板底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横截面为弓形的弧形压块,且所述弧形压块的两端设置过渡曲面,所述套筒上套设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承载台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病人跌落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一侧上部的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上部的另一侧,所述弹性气囊底部设置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弹性气囊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气泵相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电信号互联。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左侧底部通过轮架设置辅助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或可编程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板上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扶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目前的外科术后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不能自由转动身体,容易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的问题,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平台,在平台中部呈前后对称转动设置后行走轮,在平台右侧底部呈前后对称设置前轮支架,在前轮支架底部转动设置前行走轮,在平台上部设置电动升降杆,且在电动升降杆顶部设置座椅板,通过电动升降杆能够实现座椅板的自动升降,在座椅板上部左侧设置靠背机构,在座椅板上部右侧设置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座椅板的轻微转动信号,在平台上部设置与靠背机构和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信号互联的控制器,为了实现座椅板的自动旋转,在电动升降杆上设置大齿轮,在平台上设置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与大齿轮相配合的小齿轮。

另外,靠背机构包括设置在座椅板上部左侧的背板,在背板上设置固定板,在固定板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圆弧形通槽,在圆弧形通槽内设置与圆弧形通槽相配合的承重板,在承重板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与人体背部相配合的容纳槽,病人背部依靠在容纳槽内,在圆弧形通槽上设置两条横截面形状为t型的圆弧形滑槽,在承重板底部设置与圆弧形滑槽相配合的圆弧形滑轨,这样通过圆弧形滑槽和圆弧型滑轨相配合能够实现承重板在圆弧形通槽内转动,从而带动病人身体实现转动,避免病人长时间不活动背部带来的压抑情绪,在圆弧形滑轨下表面中部设置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内设置轮齿,在圆弧形滑槽底部开设通孔,且通孔下部与开设在背板上的矩形孔相连通,为了实现承重板的自动转动,在矩形孔内设置双轴电机,且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与轮齿相配合的驱动轮,而且双轴电机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并在承重板上部设置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第二mems传感器用于检测病人背部转动带动承重板转动的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承重板转动的信号后,控制器控制双轴电机启动从而带动承重板在固定板的圆弧形通槽内的转动,免去病人继续使用自身力量实现上身转动的麻烦。本发明不仅能够使病人自由移动以改善病人心情,而且有效解决了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不能够自由转动身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承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弧形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弹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1至9,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平台1,所述平台1中部呈前后对称转动设置后行走轮2,所述平台1右侧底部呈前后对称设置前轮支架3,所述前轮支架3底部转动设置前行走轮4,所述平台1上部设置电动升降杆5,所述电动升降杆5顶部设置座椅板6,所述座椅板6上部左侧设置靠背机构,所述座椅板6上部右侧设置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所述平台1上部设置与所述靠背机构和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信号互联的控制器8,所述电动升降杆5上设置大齿轮9,所述平台1上设置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的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大齿轮9相配合的小齿轮11。

所述靠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板6上部左侧的背板12,所述背板12上设置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圆弧形通槽131,所述圆弧形通槽131内设置与所述圆弧形通槽131相配合的承重板14,所述承重板14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与人体背部相配合的容纳槽141,所述圆弧形通槽131上设置两条横截面形状为t型的圆弧形滑槽132,所述承重板14底部设置与所述圆弧形滑槽132相配合的圆弧形滑轨142,所述圆弧形滑轨142下表面中部设置圆弧形凹槽143,所述圆弧形凹槽143内设置轮齿144,所述圆弧形滑槽132底部开设通孔133,且所述通孔133下部与开设在所述背板12上的矩形孔121相连通,所述矩形孔121内设置双轴电机122,且所述双轴电机122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轮齿144相配合的驱动轮123,所述双轴电机122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所述承重板14上部设置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的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15,所述座椅板6上设置依次连接的gps定位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8与应急发电机构连接,所述应急发电机构包括所述轮椅上设置的安装槽53,所述安装槽上端设置压电片51,所述压电片下表面设置压缩弹簧52,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压电片通过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在设备没电时,按压压电片,发电片发电,可编程控制器将定位信息发动到后台,便于工作人员找到,所述容纳槽内表面铺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气泵,所述气囊设置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气囊气压,便于调整患者腰部支撑。

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和所述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15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mems陀螺仪、mems加速计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

所述控制器8为plc控制器。

所述座椅板6上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扶手29。

所述电动升降杆与平台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该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平台,在平台中部呈前后对称转动设置后行走轮,在平台右侧底部呈前后对称设置前轮支架,在前轮支架底部转动设置前行走轮,在平台上部设置电动升降杆,且在电动升降杆顶部设置座椅板,通过电动升降杆能够实现座椅板的自动升降,在座椅板上部左侧设置靠背机构,在座椅板上部右侧设置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座椅板的轻微转动信号,在平台上部设置与靠背机构和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信号互联的控制器,为了实现座椅板的自动旋转,在电动升降杆上设置大齿轮,在平台上设置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与大齿轮相配合的小齿轮。

另外,靠背机构包括设置在座椅板上部左侧的背板,在背板上设置固定板,在固定板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圆弧形通槽,在圆弧形通槽内设置与圆弧形通槽相配合的承重板,在承重板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与人体背部相配合的容纳槽,病人背部依靠在容纳槽内,在圆弧形通槽上设置两条横截面形状为t型的圆弧形滑槽,在承重板底部设置与圆弧形滑槽相配合的圆弧形滑轨,这样通过圆弧形滑槽和圆弧型滑轨相配合能够实现承重板在圆弧形通槽内转动,从而带动病人身体实现转动,避免病人长时间不活动背部带来的压抑情绪,在圆弧形滑轨下表面中部设置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内设置轮齿,在圆弧形滑槽底部开设通孔,且通孔下部与开设在背板上的矩形孔相连通,为了实现承重板的自动转动,在矩形孔内设置双轴电机,且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与轮齿相配合的驱动轮,而且双轴电机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并在承重板上部设置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第二mems传感器用于检测病人背部转动带动承重板转动的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承重板转动的信号后,控制器控制双轴电机启动从而带动承重板在固定板的圆弧形通槽内的转动,免去病人继续使用自身力量实现上身转动的麻烦。另外,为了病人能够轻松放置手臂,在座椅板上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扶手。同时,该实施例中控制器选用plc控制器,很显然选用可编程控制器同样能够起到智能控制的目的。本发明不仅能够使病人自由移动以改善病人心情,而且有效解决了病人在康复过程中不能够自由转动身体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平台1,所述平台1中部呈前后对称转动设置两个后行走轮2,所述平台1右侧底部呈前后对称设置前轮支架3,所述前轮支架3底部转动设置前行走轮4,所述平台1上部设置电动升降杆5,所述电动升降杆5顶部设置座椅板6,所述座椅板6上部左侧设置靠背机构,所述座椅板6上部右侧设置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所述平台1上部设置与所述靠背机构和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信号互联的控制器8,所述电动升降杆5上设置大齿轮9,所述平台1上设置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的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大齿轮9相配合的小齿轮11。

所述靠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板6上部左侧的背板12,所述背板12上设置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圆弧形通槽131,所述圆弧形通槽131内设置与所述圆弧形通槽131相配合的承重板14,所述承重板14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与人体背部相配合的容纳槽141,所述圆弧形通槽131上设置两条横截面形状为t型的圆弧形滑槽132,所述承重板14底部设置与所述圆弧形滑槽132相配合的圆弧形滑轨142,所述圆弧形滑轨142下表面中部设置圆弧形凹槽143,所述圆弧形凹槽143内设置轮齿144,所述圆弧形滑槽132底部开设通孔133,且所述通孔133下部与开设在所述背板12上的矩形孔121相连通,所述矩形孔121内设置双轴电机122,且所述双轴电机122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轮齿144相配合的驱动轮123,所述双轴电机122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所述承重板14上部设置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的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15,所述座椅板6上设置依次连接的gps定位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8与应急发电机构连接,所述应急发电机构包括所述轮椅上设置的安装槽53,所述安装槽上端设置压电片51,所述压电片下表面设置压缩弹簧52,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压电片通过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和所述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15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mems陀螺仪、mems加速计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

所述平台1上部左右两端均设置稳定支座16,所述稳定支座16上表面设置凹槽17,所述座椅板6底部与所述稳定支座16位置相对应处设置稳定凸台18,且所述稳定凸台18下部位于所述凹槽17内。

所述控制器8为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座椅板6上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扶手29。

该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本装置在初始状态时能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在平台上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稳定支座,在稳定支座上表面设置凹槽,在座椅板底部与稳定支座位置相对应粗设置稳定凸台,而且稳定凸台下部位于凹槽内。

实施例3: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包括平台1,所述平台1中部呈前后对称转动设置后行走轮2,所述平台1右侧底部呈前后对称设置前轮支架3,所述前轮支架3底部转动设置前行走轮4,所述平台1上部设置电动升降杆5,所述电动升降杆5顶部设置座椅板6,所述座椅板6上部左侧设置靠背机构,所述座椅板6上部右侧设置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所述平台1上部设置与所述靠背机构和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信号互联的控制器8,所述电动升降杆5上设置大齿轮9,所述平台1上设置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的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大齿轮9相配合的小齿轮11。

所述靠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板6上部左侧的背板12,所述背板12上设置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圆弧形通槽131,所述圆弧形通槽131内设置与所述圆弧形通槽131相配合的承重板14,所述承重板14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与人体背部相配合的容纳槽141,所述圆弧形通槽131上设置两条横截面形状为t型的圆弧形滑槽132,所述承重板14底部设置与所述圆弧形滑槽132相配合的圆弧形滑轨142,所述圆弧形滑轨142下表面中部设置圆弧形凹槽143,所述圆弧形凹槽143内设置轮齿144,所述圆弧形滑槽132底部开设通孔133,且所述通孔133下部与开设在所述背板12上的矩形孔121相连通,所述矩形孔121内设置双轴电机122,且所述双轴电机122的输出轴上设置与所述轮齿144相配合的驱动轮123,所述双轴电机122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所述承重板14上部设置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的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15,所述座椅板6上设置依次连接的gps定位模块、控制器、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8与应急发电机构连接,所述应急发电机构包括所述轮椅上设置的安装槽53,所述安装槽上端设置压电片51,所述压电片下表面设置压缩弹簧52,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接。

所述压电片通过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mems传感器模块7和所述第二mems传感器模块15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mems陀螺仪、mems加速计和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

所述平台1上部左右两端均设置稳定支座16,所述稳定支座16上表面设置凹槽17,所述座椅板6底部与所述稳定支座16位置相对应处设置稳定凸台18,且所述稳定凸台18下部位于所述凹槽17内。

所述平台1上设置自动复位机构,所述自动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底座19和设置在所述座椅板6上的复位按钮30,所述复位按钮30与所述控制器8信号互连,所述底座19上设置套筒20,所述套筒20内滑动设置导杆21,所述导杆21顶部设置承载台22,所述承载台22上部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23,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3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所述座椅板6底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3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横截面为弓形的弧形压块24,且所述弧形压块24的两端设置过渡曲面,所述套筒20上套设弹簧25且所述弹簧25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承载台22底部。

所述控制器8为plc控制器。

所述座椅板6上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扶手29。

该实施例中,为了病人在做身体旋转康复动作后能够实现本装置的自动复位,在平台上设置自动复位机构,其中,自动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平台上的底座和设置在座椅板上的复位按钮,复位按钮与控制器信号互连,这样当复位按钮被按下时能够将复位信号传送给控制器,进而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旋转使得座椅板恢复到初始朝向,随后控制器控制电动升降杆下降到初始高度即完成本装置的自动复位,为实现本装置自动找寻初始朝向,在底座上设置套筒,在套筒内滑动设置导杆,在刀杆顶部设置承载台,在承载台上部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并在座椅板底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横截面为弓形的弧形压块,同时弧形压块的两端设置过渡曲面,在套筒上套设弹簧且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承载台底部,采用这样的结构,驱动电机在带动座椅板旋转过程中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弧形压块施加的压力时即能够找到本装置的初始朝向,然后第一压力传感器将找到初始朝向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停止,之后控制器控制电动升降杆下降到初始高度即完成本装置的自动复位。

实施例4:

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承重板14上部设置用于防止病人跌落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承重板14一侧上部的弹性气囊26,所述弹性气囊26的另一端通过卡扣261设置在所述承重板14上部的另一侧,所述弹性气囊26底部设置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262,所述弹性气囊26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所述平台1上的气泵263相连接,所述气泵263与所述控制器8电信号互联。

所述平台1左侧底部通过轮架27设置辅助滚轮28。

该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病人在做康复过程中从本装置上跌落下来,同时为了给病人的胸部施加一定的压力避免其无意中作出大幅度动作造成胸部手术伤口撕裂,在承重板上部设置有防护机构,其中防护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承重板一侧上部的弹性气囊,弹性气囊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设置在承重板上部的另一侧,并在弹性气囊底部设置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在弹性气囊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平台上的气泵相连接,且气泵与控制器电信号互联,采用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弹性气囊内部的初始压力能够对病人的胸部伤口进行侧面压覆以避免手术伤口裂开,另一方面当病人上身动作幅度过大时第二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突然增大的压力,从而为了避免手术伤口裂开,控制器在收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突然增大的压力信号后控制气泵工作向弹性气囊内快速充气从而限制病人上身的动作幅度,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病人在康复过程中意外造成手术伤口开裂的现象。另外,为了使得病人在随座椅板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降低本装置发生侧翻的风险,在平台左侧底部通过轮架设置有辅助滚轮,这样当本装置向左侧翻时,辅助滚轮能够与地面接触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进而避免本装置发生侧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