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热泻病的中药组合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5295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牛热泻病的中药组合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热泻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眼呈现红色,干燥无汗,口内热燥,呈现赤红。体表发烧,呼吸加快,喜饮冷水,四肢无劲,不愿行走,粪便稀淌呈黄色,病重时则卧地不起,肛门失禁,四肢发冷,神昏如痴,多难治愈,现阶段没有针对牛口蹄疫治疗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治疗牛热泻病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牛热泻病的中药组合方,所述的中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备:生地1份,地榆0.8份,当归0.5份,川芎0.5份,木香0.4份,栀子1份,木通1份,黄芩1份,黄柏0.8份,小茴0.3份,大青0.5份,苦参1份,玄参1份,陈皮0.8份,甘草0.5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牛热泻病的中药组合方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备料,按照配方内的中药配比称重取药;

2)清洗,将所备用原料利用清水进行清洗;

3)烘干,将清洗后的中药摊放置于烤箱内在30-50℃进行加热半小时;

4)煎煮,将风干后的药材放在中药砂锅内,加入6倍水大火烧开,然后改文火直至水量下降到原来一半;

5)取液,将制得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备用;

所述的步骤5中制备滤液冷却至35℃,分两次灌服。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药性分析:

1)生地: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2)地榆:性味归经;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3)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4)川芎: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5)木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用于泄泻腹痛。

6)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7)木通: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8)黄芩: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9)黄柏: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10)小茴: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11)大青: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12)苦参: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宁心止悸;用于湿热泻痢,便血,黄疸尿赤,淋证涩痛,小便不利,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心悸不宁。

13)玄参: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14)陈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胸闷气短,咳嗽痰多。

15)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用于治疗牛热泻病,本发明的采用中药组合药剂,能够降低危害,减少成本,本发明具有配方简单,治疗效果好,成本低,配方更具针对性,配制方法容易掌握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牛热泻病的中药组合方,所述的中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备:生地1份,地榆0.8份,当归0.5份,川芎0.5份,木香0.4份,栀子1份,木通1份,黄芩1份,黄柏0.8份,小茴0.3份,大青0.5份,苦参1份,玄参1份,陈皮0.8份,甘草0.5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牛热泻病的中药组合方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备料,按照配方内的中药配比称重取药;

2)清洗,将所备用原料利用清水进行清洗;

3)烘干,将清洗后的中药摊放置于烤箱内在30-50℃进行加热半小时;

4)煎煮,将风干后的药材放在中药砂锅内,加入6倍水大火烧开,然后改文火直至水量下降到原来一半;

5)取液,将制得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备用;

所述的步骤5中制备滤液冷却至35℃,分两次灌服。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药性分析:

1)生地: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2)地榆:性味归经;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3)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4)川芎: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5)木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用于泄泻腹痛。

6)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7)木通: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8)黄芩: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9)黄柏: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10)小茴: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11)大青: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12)苦参: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宁心止悸;用于湿热泻痢,便血,黄疸尿赤,淋证涩痛,小便不利,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心悸不宁。

13)玄参: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14)陈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胸闷气短,咳嗽痰多。

15)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用于治疗牛热泻病,本发明的采用中药组合药剂,能够降低危害,减少成本,本发明具有配方简单,治疗效果好,成本低,配方更具针对性,配制方法容易掌握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