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52959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股外侧皮神经炎,是以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感觉减退、麻木、刺痛、蚁行感为主的临床常见病,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患者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股外侧皮神经为单纯的感觉神经,来自腰1,2,3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于股外侧皮肤,因外伤、腰大肌压迫等产生无菌性炎症、水肿、粘连而引起该神经末梢代谢障碍,血供受限而致病。

目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给予维生素b1、b12(甲钴胺)或皮质激素以营养神经,消除炎症。疼痛剧烈的也可给予镇痛剂或局部封闭。对病情严重难以缓解且病因不明者可施行手术切断神经或实行神经松解术。还有采用熏蒸方法以及针灸治疗方案,上述这些治疗方法有其治疗过程中外在条件的限制,同时其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对股外侧皮神经炎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超过8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羌活6-20份,独活6-25份,桑寄生10-35份,秦艽6-20份,连翘6-50份,威灵仙6-15份,大青叶6-25份,川续断6-35份,桑枝10-50份,鸡血藤6-40份,延胡索6-25份,川芎6-25份,当归5-25份,丹参6-30份,川牛膝6-25份,生甘草6-20份。

优选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其中各个原料药的用量为:羌活15份、独活15份、桑寄生25份、秦艽15份、连翘15份、威灵仙15份、大青叶15份、川续断25份、桑枝25份、鸡血藤25份、延胡索15份、川芎15份、当归15份、丹参25份、川牛膝15份、生甘草15份。

本发明选择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连翘、威灵仙、大青叶、川续断、桑枝、鸡血藤、延胡索、川芎、当归、丹参、川牛膝、生甘草进行组合,这样组合后各药物的功效产生了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其中,选用的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的功效。

秦艽:味辛苦,性平。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清虚热的功效。

连翘: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

威灵仙: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散结消肿的功效。

大青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

川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具有补肝肾、通血脉,续筋接骨、安胎、止崩漏的功效。

桑枝:微苦;性平。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的功效。

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

延胡索:味辛;苦;温;无毒。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川芎:辛,温。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当归:味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

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功效。

生甘草:味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具有的功效。

由于股外侧皮神经炎属于中医的“肌痹”、“皮痹”范畴,患者感受风寒湿邪,致营卫不和,经络壅阻,气滞血瘀,肌肤失养而发病。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的以桑寄生、鸡血藤为主,独活、秦艽、威灵仙、川续断、桑枝为辅,起到活血通络,除湿止痛,消肿解毒,舒筋活络,温经散寒的作用;组合物中的连翘、大青叶,起到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组合物中的丹参、川芎、川牛膝、当归,起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组合物中的羌活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胜湿散寒的作用;再通过具有行气利水功效的桑枝和川芎辅佐延胡索的行气作用,使上述各味药的功效事半功倍;生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通过上述16味药物的合理调配,其功效产生了协同作用,共起温经除湿、散寒通络、解热解毒、行气利水之功,从而使瘀消络通、祛湿散寒、热毒消散,有效治愈股外侧皮神经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将所述重量份的中药组合物由常规提取方法制备。

进一步的,将所述重量份的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连翘、威灵仙、大青叶、川续断、桑枝、鸡血藤、延胡索、川芎、当归、丹参、川牛膝、生甘草加水煎煮,取煎液。

本发明药物也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或将粉末装入胶囊内口服;也可以将上述煎液经浓缩成浸膏或干浸膏,再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结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为,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根据股外侧皮神经炎的发病原理设计组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风寒湿邪,致营卫不和,经络壅阻,气滞血瘀,肌肤失养问题。

2、本发明的组方在采用温经除湿散寒通络解热解毒的药物基础上,加入延胡索起到行气的作用,进一步加快了体内气血的运行速度,有助于温经除湿散寒通络药物在体内运化。

3、本发明组方中的桑枝和川芎两味药既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又具有行气行水有助运化的作用。采用这两味药一药两用,可以减少组方中药物种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羌活15份、独活15份、桑寄生25份、秦艽15份、连翘15份、威灵仙15份、大青叶15份、川续断25份、桑枝25份、鸡血藤25份、延胡索15份、川芎15份、当归15份、丹参25份、川牛膝15份、生甘草15份为一剂药,将上述中药加水适量,浸泡30~40分钟后煎煮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再在中药中加适量水,煮沸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将两次煎液混合;一日三次服用。

对比例1

称取羌活15份、独活15份、桑寄生25份、秦艽15份、连翘15份、威灵仙15份、大青叶15份、川续断25份、桑枝25份、鸡血藤25份、川芎15份、当归15份、丹参25份、川牛膝15份、生甘草15份为一剂药,将上述中药加水适量,浸泡30~40分钟后煎煮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再在中药中加适量水,煮沸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将两次煎液混合;一日三次服用。

实施例2

称取羌活15g、独活15g、桑寄生35g、秦艽15g、连翘35g、威灵仙15g、大青叶15g、川续断12g、桑枝25g、鸡血藤25g、延胡索15g、川芎15g、当归15g、丹参25g、川牛膝15g、生甘草6g为一剂药,将上述中药加水适量,浸泡30~40分钟后煎煮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再在中药中加适量水,煮沸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将两次煎液混合;一日三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羌活10g、独活15g、桑寄生25g、秦艽15g、连翘15g、威灵仙15g、大青叶20g、川续断20g、桑枝25g、鸡血藤30g、延胡索15g、川芎15g、当归10g、丹参20g、川牛膝15g、生甘草6g为一剂药,将上述中药加水适量,浸泡30~40分钟后煎煮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再在中药中加适量水,煮沸30~45分钟,然后取煎液150~200ml过滤,将两次煎液混合;一日三次服用。

实验例

本发明药物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1、基本资料

临床实验共入组患者70例,其中,男59例,女11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0岁,平均56.0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平均2年3个月。

2、诊断标准

一侧或双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有蚁行感、针刺感、烧灼感、麻木或疼痛,站立或步行过久后加重。查体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无肌萎缩或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舌紫黯,苔白略厚,脉沉细。

3、治疗方法

将上述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分为空白组、西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空白组10人,其余每组20人。其中,空白组服用淀粉片口服每日两次,西药组给予倍他米松口服每日两次每次0.5mg+b族维生素口服每日两次每次500mg,对照组给予对比例1中一剂药的药液每日三次,治疗组给予实施例1中一剂药的药液每日三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4、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处皮肤感觉恢复正常,观察三个月后无复发;

(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但久行、受寒或劳累后有轻度感觉异常;

(3)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

(4)无效: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变。

5、治疗结果

表1、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表2、治疗后中医体征改善情况

通过临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三个疗程中,治疗组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20例,结果治愈1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治愈率80%,显效率15%,总有效率为100%;并且对于中医体征也有很大改善,对舌相恢复的有效率88.89%,对脉象恢复的有效率为84.21%。而治疗组与西药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西药组的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股外侧皮神经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