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肠造瘘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6487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肠造瘘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阻断肠腔,防止吻合口漏的回肠造瘘导管。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路等特点。目前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长期以来,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7㎝)行经腹直肠癌前切手术(dxion)术后吻合口漏是最严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0%~20%。传统的结肠或回肠末端造口虽有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的功效,但后期的造口还纳术常常使病人在经济、肉体和精神上承受更多的负担和痛苦,且对于绝大多数未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来说则有过度治疗之嫌。

近年来,外科学界发明了一种新的造口术式,如开展阑尾残端造瘘、回盲肠置管造口术,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还能有效避免回结肠造口所致的并发症,并且避免再次手术回纳肠管。但上述置管造口术中采用的18~24号foley导尿管皆为软管,管径较小,粪渣不易通过,容易导致导尿管管腔狭窄及梗阻,梗阻后需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能预防吻合口漏,不增加患者创伤,又能防止梗阻的新回肠造瘘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更好的预防吻合口漏,且能防止管道梗阻的回肠造瘘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肠造瘘导管,包括导管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体的下端外壁上设有第一球囊。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导管管体的管内设有冲洗管。

所述冲洗管为螺旋形。

所述导管管体的上端开口可拆卸连接有疏通器。

所述疏通器包括手柄、连接部、螺旋叶片以及与导管管体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部与连接管相互配合卡接。

所述疏通器包括与导管管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以及一根搅拌针,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有多个带孔的橡胶塞,所述搅拌针穿过所述橡胶塞的孔进入导管管体内。

所述导管管体的上部设置分腔口。

所述第一球囊的上端为波浪形。

在导管管体的下段,位于第一球囊的上部设有第三球囊,所述第三球囊与第一球囊之间的一段导管管体的外壁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连通引流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第一球囊的下端为圆柱形,且与导管管体下端的斜切口配套设置,这样可以与导管管体下端契合良好,防止管体尖端裸露,戳到肠道壁,产生不适感;上端为波浪形,可以缓解球囊长时间的压迫肠壁,从而降低肠道坏死的几率。

2.本发明设有冲洗管,方便疏通管体梗阻。

3.本发明设有疏通器,可以更好的实现疏通梗阻。

4.本发明在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还设有第三球囊,并设有引流孔,可以更进一步的降低肠液渗漏到吻合口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图(含冲洗管)。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图(含冲洗管)。

图4是图3的放大示意图(含冲洗管)。

图5是图3的放大示意图(含冲洗管)。

图6是本发明冲洗管为螺旋形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际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带通堵器的示意图(通堵器为带螺旋叶片结构)。

图9是图8手柄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手柄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连接柄与卡接块及螺旋叶片的示意图。

图12是螺旋叶片、连接部和手柄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连接管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导管管体设置分腔口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带通堵器的示意图(通堵器为带搅拌针结构)。

图16是本发明通堵器位置的放大示意图(通堵器为带搅拌针结构)。

图17是本发明设置第三球囊后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管管体、11压片、12第一球囊、121第一注入口、122第一连通管、123第一注入口的结扎远端处、13第二球囊、131第二注入口、132第二连通管、133第二注入口的结扎远端处、14分腔口、15第三球囊、16引流孔、2引流袋、21钉尾、22直杆、23长条形头部、3冲洗管、31出水孔、32第三注入口、41皮肤层,42脂肪层,43肌肉层,44腹膜和筋膜,45盲肠,46阑尾,47结肠,48回肠,49回盲瓣、51手柄、52连接部、521卡接块、522第一连接柄、523第二连接柄、524圆孔、53螺旋叶片、54连接管、541卡接凸起、55搅拌针、56橡胶塞、6引流腔管、7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调节式回肠造瘘导管,包括导管管体1,所述导管管体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软管,硬度为85a左右,这样可以抗弯折,并且不会轻易塌陷。管体下端开口为斜切口状,这样手术时,可以很方便地插入肠道。

所述导管管体1的外壁上段部分设有外螺纹,并通过螺纹连接有一压片11。

所述导管管体1的外壁还套设有第一球囊12和第二球囊13,所述第一球囊12和第二球囊13均为非顺应性球囊,充盈后不易漏气。

第一球囊12套设在导管管体1的下端外壁上,第一球囊12的下端为圆柱形,上端为波浪形,且第一球囊12的下端形状与导管管体下端的斜切口配套。这样设置,第一球囊12可以与导管管体下端契合良好,防止管体尖端裸露,戳到肠道壁,产生不适感;同时上端为波浪形,可以缓解球囊长时间的压迫肠壁,从而降低肠道坏死的几率。

第二球囊13是半球形或球形结构,套在导管管体1位于第一球囊12与压片11之间的外壁上。图中的第二球囊13为半球形,其相对于压片11的一面为平面结构。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更好的贴合人体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将肠壁和腹壁贴合在一起,促进黏连。黏连之后,将不再会发生肠液从此处泄漏进腹腔的情况。

所述导管管体1的上段设有第一注入口121和第二注入口131,所述第一注入口121通过第一连通管122连通第一球囊12并为其注水或抽水,所述第二注入口131通过第二连通管132连通第二球囊13并为其注水或抽水。所述第一球囊12和第二球囊13在注生理盐水后能够膨胀,抽水后能够收缩。

此处需要说明,发明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球囊13与压片11,第二球囊13与压片11的主要作用是相互配合,使肠壁贴紧腹壁并粘连,防止肠液外渗至腹腔,实际上,我们可以将肠壁与腹壁直接缝合在一起,这样也可以使肠壁贴紧腹壁并粘连,防止肠液外渗至腹腔,实现所要达到的效果。

实施例2: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为了解决疏通管体梗阻的问题,可以在所述导管管体1的管内设置冲洗管3,所述冲洗管3下端部封闭,下端一段侧壁上设有多个通至导管管体1内的出水孔31。在导管管体1的上段设有第三注入口32,所述第三注入口32与冲洗管3连接并为其注水或抽水。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冲洗管3的形状为直线形,其实,冲洗管3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如图6所示,冲洗管3为螺旋形,这种设置比直线形要好,因为螺旋形的设计,下段的出水孔可以呈循环设置,这样,水可以自四周喷出,冲洗效果更佳。

第一注入口121、第二注入口131和第三注入口32的位置与导管管体1上端的距离不相同,由此可以根据注入口靠近尾端距离的不同判断各自连接的部件,当然也可以作相应标注,以便识别。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在肠道手术后插入人体腹部时的情形。其中,41是皮肤层,42是脂肪层,43是肌肉层,44是腹膜和筋膜,45是盲肠,46是阑尾,47是结肠,48是回肠,49是回盲瓣。皮肤层41,脂肪层42,肌肉层43,腹膜和筋膜44组成腹壁。结直肠部分切除术后,为防止吻合口漏,可行末端回肠置可调节式回肠造瘘导管置管造瘘术。具体步骤如下:结直肠术后,经腹壁辅助小切口(腔镜手术)或中下腹大切口(开放手术)将末端回肠提出腹外,距回盲部10㎝处切开肠壁,插入导管,将导管管体1的下端经回盲瓣49置入末端回肠48,放入深度为能将第二球囊13完整地放入盲肠腔内。然后通过第二注入口131向第二球囊13内注水,防止导管滑脱或移位。通过第一注入口121向第一球囊12内注入生理盐水,注水量根据小肠管径调整,以球囊紧贴肠壁,又不影响肠壁血运为宜(平均约15ml)。第一球囊12充盈后,可阻断肠液流向远端肠腔,使肠液通过导管下端引出体外,使吻合口近侧的结肠保持空虚无负荷状态,保证吻合口的正常愈合。最后将第二球囊13与置于体外的压片11相互协同,使导管穿过之处的肠壁贴紧腹壁并粘连,防止肠液外渗至腹腔,同时固定导管。若导管管体发生梗阻,可通过第三注入口32向冲洗管3注生理盐水进行疏通。导管管体1的上端开口可以连接引流袋,回收引流的肠液,也可以与负压引流装置连接。

为了方便控制导管上端开口的断通,可以在导管上端开口处连接一控制阀门7。术后经临床评估可拔除导管时,抽空第一球囊12内的生理盐水,使肠液重新流向远端结直肠。待确认患者无吻合口漏,体征正常的情况下,可将第二球囊13内的生理盐水抽空,即可轻松拔除导管,用凡士林纱布填堵漏口,外盖纱布,腹带加压固定。3~4天后换药,去除凡士林纱布,漏口基本已愈合,外盖纱布即可。

实施例3:实施例2是通过在导管管体1的内部设置冲洗管3,然后由第三注入口32向冲洗管3内注水来疏通梗阻。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其他的结构来实现疏通梗阻的功能,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8至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导管管体1的上端开口处使用硅胶塞封闭或连接一控制阀门7。

所述导管管体1的上端开口处还可拆卸连接有疏通器,所述疏通器包括手柄51、连接部52、螺旋叶片53以及与导管管体1连接的连接管54。所述连接部52与连接管54相互配合卡接。

所述连接管54的内壁设有卡接凸起541,所述连接部52包括两个卡接块521,其中一个卡接块设有带外螺纹的第一连接柄522,另一个卡接块设有配套的第二连接柄523,该第二连接柄523设有带内螺纹的圆孔524,该圆孔524与第一连接柄52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一起。实际组装时,两个卡接块521位于卡接凸起541的两侧。

本实施例在遇到梗阻时,可以将疏通器连接到导管管体的上端开口处,将螺旋叶片53插入管腔,然后旋转手柄51,从而带动螺旋叶片53旋转疏通管体。而由于有卡接块521及卡接凸起541的存在,可以防止通堵时肠液的流出。

此处需要说明,本实施例的疏通器结构可以与实施例1的冲洗管3结构组合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另外,如图14所示,还可以在导管管体1的上部设置一分腔口14,从而在导管管体1的上部形成y型分腔结构。分腔口14处连接引流袋或负压引流装置,以便回收引流的肠液。这样设置,可以在疏通的同时利用分腔口回收肠液。

实施例4: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疏通器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疏通器。

如图15、图16所示,该疏通器包括与导管管体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54,以及一根搅拌针55,所述连接管54的内壁设有多个带孔的橡胶塞56,所述搅拌针55穿过橡胶塞56的孔,进入导管管体1内疏通梗阻,橡胶塞56可以防止通堵时液体的流出,同时使搅拌针55可以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实施例5:如图17所示,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肠液渗漏到吻合口的风险,可以在第一球囊12和第二球囊13之间再设置一个第三球囊15,所述第三球囊15与第一球囊12之间的一段导管管体的外壁设有引流孔16,所述引流孔连通引流腔管6,所述引流腔管6附着在导管管体1的内壁之上,由下向上延伸,至导管管体1上段时,穿出导管管体1之外。

这样在使用时,如果有经第一球囊12渗透过来的肠液,可以再由第三球囊15进行阻断。并通过第一球囊12与第三球囊15之间的引流孔16引入引流腔管6内,导出体外,这样设计可以更好的减少肠液渗漏到吻合口的风险。

图中第一球囊12与第二球囊15通过同一根连通管122为它们注水或抽水,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连通管来为它们注水或抽水。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与立意范围内所做的所有修改、替换抑或是改进等,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