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眼药辅助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649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眼药辅助镜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滴眼药辅助镜架。



背景技术:

滴眼药是眼科最常用的检查诊断与治疗用药,也是预防和临床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电子产品普及,眼保健成为日常关注的焦点。正确有效的滴眼药,对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滴眼药的使用指导,医务人员的指导形式多是语言,在宣教指导的过程中患者难以明确操作要点,对操作过程的掌握程度比较差,滴眼药滴入不正确,此外,眼部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在使用滴眼药的时候多存在不标准和不正确的情况,不利于药物的治疗效果,现有辅助滴眼药缺少眼皮扒开功能,患者自己无法完成,定位不准确,不能实时观察眼部,使用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眼药辅助镜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滴眼药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

本发明是由固定镜架、转动装置和反馈装置组成,转动装置设置在固定镜架内,反馈装置固定设置在固定镜架前端;

固定镜架包括架体、弹性固定带、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分别固定设置在架体前端,弹性固定带固定设置在架体后端,第一镜片上具有第一滴药孔,第二镜片上具有第二滴药孔,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为透明材料;

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和第四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和第四转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架体内部两侧,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和第四转动机构结构相同;

第一转动机构包括旋转钮、丝杠、固定杆和弹性杆,丝杠固定设置在旋转钮上,固定杆上具有内螺纹孔,固定杆通过内螺纹孔设置在丝杠上,弹性杆固定设置在固定杆上;

反馈装置包括旋转支架、螺栓、第一平面镜和第二平面镜,旋转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架体上端,旋转支架分别具有转轴和固定轴杆,第一平面镜上具有第一轴套,第二平面镜后端具有第二轴套,第一平面镜通过第一轴套设置在固定轴杆左端,第二平面镜通过第二轴套设置在固定轴杆右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使用时,通过弹性固定带将固定镜架固定在患者头部,患者仰卧或者坐着头部稍后仰,第一滴药孔和第二滴药孔分别对准两个眼球,旋转旋转支架的转轴,调整反馈装置上第一平面镜和第二平面镜的角度,使患者能观察到眼部情况,根据需要,操作转动装置内所需转动机构,内螺纹孔和丝杠相配合,弹性杆向上或者向下拨开眼皮,使结膜囊暴露出来,另一手持滴眼液放置在第一滴药孔和第二滴药孔内,将眼液滴入下穹隆部结膜囊内,再将所使用的转动机构回位,上睑稍稍提起,使整个结膜囊充满药液,轻轻闭合眼睑,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存留时间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药物性质(如:散瞳剂)滴药后,向内拨动所需转动机构,压迫内眦部3-5分钟,减少药物经鼻泪管进入鼻黏膜快速吸收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完成后,取下本装置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滴眼药的使用方法,使用费用低,方便携带,患者可独立完成,在眼病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适合眼部疾病患者和有眼保健需求的人群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镜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是由固定镜架1、转动装置2和反馈装置3组成,转动装置2设置在固定镜架1内,反馈装置3固定设置在固定镜架1前端;

固定镜架1包括架体11、弹性固定带12、第一镜片13和第二镜片14,第一镜片13和第二镜片14分别固定设置在架体11前端,弹性固定带12固定设置在架体11后端,第一镜片13上具有第一滴药孔131,第二镜片14上具有第二滴药孔141,第一镜片13和第二镜片14为透明材料;

转动装置2包括第一转动机构21、第二转动机构22、第三转动机构23和第四转动机构24,第一转动机构21、第二转动机构22、第三转动机构23和第四转动机构24分别设置在架体11内部两侧,第一转动机构21、第二转动机构22、第三转动机构23和第四转动机构24结构相同;

第一转动机构21包括旋转钮211、丝杠212、固定杆213和弹性杆214,丝杠212固定设置在旋转钮211上,固定杆213上具有内螺纹孔2131,固定杆213通过内螺纹孔2131设置在丝杠212上,弹性杆214固定设置在固定杆213上;

反馈装置3包括旋转支架31、螺栓32、第一平面镜33和第二平面镜34,旋转支架31通过螺栓32固定设置在架体11上端,旋转支架31分别具有转轴311和固定轴杆312,第一平面镜33上具有第一轴套331,第二平面镜34后端具有第二轴套341,第一平面镜33通过第一轴套331设置在固定轴杆312左端,第二平面镜34通过第二轴套341设置在固定轴杆312右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使用时,通过弹性固定带12将固定镜架1固定在患者头部,患者仰卧或者坐着头部稍后仰,第一滴药孔131和第二滴药孔141分别对准两个眼球,旋转旋转支架31的转轴311,调整反馈装置3上第一平面镜33和第二平面镜34的角度,使患者能观察到眼部情况,根据需要,操作转动装置2内所需转动机构,内螺纹孔2131和丝杠212相配合,弹性杆214向上或者向下拨开眼皮,使结膜囊暴露出来,另一手持滴眼液放置在第一滴药孔131和第二滴药孔141内,将眼液滴入下穹隆部结膜囊内,再将所使用的转动机构回位,上睑稍稍提起,使整个结膜囊充满药液,轻轻闭合眼睑,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存留时间延长,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药物性质(如:散瞳剂)滴药后,向内拨动所需转动机构,压迫内眦部3-5分钟,减少药物经鼻泪管进入鼻黏膜快速吸收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完成后,取下本装置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滴眼药辅助镜架,是由固定镜架、转动装置和反馈装置组成,转动装置设置在固定镜架内,反馈装置固定设置在固定镜架前端;使用时,固定镜架固定在患者头部,通过反馈装置上第一平面镜和第二平面镜的角度,使患者能观察到眼部情况,根据需要,操作转动装置内所需转动机构,拨开眼皮,使结膜囊暴露出来,将眼液滴入下穹隆部结膜囊内,患者闭眼,完成后,取下本装置即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滴眼药的使用方法,使用费用低,方便携带,患者可独立完成,在眼病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适合眼部疾病患者和有眼保健需求的人群广泛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唐楠;韩琳;李万里;史素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7.13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