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0262发布日期:2019-02-26 19:2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合并出现,长期高尿酸血症、尿酸沉积可引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关节功能受损;引起肾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病程日久可致肾功能不全,最终可致代谢紊乱,多脏器受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目前尚无针对病因进行根治的药物,现代医学治疗通常运用口服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通过减少尿酸沉积而减轻多器官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的副作用,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旨在探索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的优势。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川芎【别名】芎藭、小叶川芎【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着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5g。【注意】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摘录】《中华本草》当归【别名】干归。【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注意】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独活【别名】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资丘独活。【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泽泻【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性味】甘,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注意】肾虚精滑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益母草【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注意】孕妇禁用。【摘录】《中华本草》。木瓜【别名】贴梗海棠、铁脚梨、皱皮木瓜、宣木瓜。【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性味】酸,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注意】不可多食,损齿及骨。忌铅、铁。【摘录】《中华本草》。威灵仙【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山蓼)或东北铁线莲(黑薇)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性味】辛、咸,温。【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注意】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黄柏【别名】黄檗、元柏、檗木。【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注意】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丝瓜络【别名】丝瓜网,丝瓜壳,瓜络、絮瓜瓤,天罗线,丝瓜筋,丝瓜瓤,千层楼。【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性味】甘,平。【归经】归肺、胃、肝经。【功能主治】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摘录】《中华本草》。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摘录】《中华本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痛风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川芎24份、当归24份、独活18份、泽泻18份、益母草18份、木瓜15份、威灵仙15份、黄柏15份、丝瓜络5份、甘草10份。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痛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53例,女3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3.5岁;对照组男38例,女2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8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痛风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于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以破坏性关节变化为特征。(2)皮肤症状:约1/2的病例,有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这些结节被称为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痛风石常呈白色或珍珠色结节(痛风珍珠),发生于游离弧形的皮肤边缘(如耳廓)。痛风石另外的特征性症状是指(趾)关节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皮肤尿酸盐沉积。圆形结石可通过变薄的皮肤看到,它们可能破溃。关节附近的痛风结节有成群发生或融合的趋势。痛风石在急性发作后产生,无痛。如果皮肤破溃,可释放出白色石灰样物质,镜检示束状针样物质的致癌混合物,鉴定为尿酸钠。2、试验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2次。疗程两周。对照组口服别嘌呤,0.4g~0.6g每天,疗程两周。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血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临床症状缓解,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任何反应,活动如常,血尿酸值降至正常范围,肾功能好转;有效:关节肿胀减退,疼痛缓解,血尿酸值下降,但未达正常范围;无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无改变,关节红、肿、热、痛症状不明显,活动仍受影响,血尿酸值未下降。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n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严重不良反应例治疗组56101825394.64%0对照组40512131075%0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痛风,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称取:川芎24克、当归24克、独活18克、泽泻18克、益母草18克、木瓜15克、威灵仙15克、黄柏15克、丝瓜络5克、甘草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痛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实施例2称取:川芎24克、当归24克、独活18克、泽泻18克、益母草18克、木瓜15克、威灵仙15克、黄柏15克、丝瓜络5克、甘草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痛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实施例3称取:川芎24克、当归24克、独活18克、泽泻18克、益母草18克、木瓜15克、威灵仙15克、黄柏15克、丝瓜络5克、甘草10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痛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