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4988阅读:1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的留置针,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指长期打吊瓶时一次刺入血管、可长时间留置在血管中的针头,可以减轻患者多次注射的痛苦,特别对于出现浮肿的患者

静脉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的作用,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而在当今的临床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

现有的静脉留置针中,一般包括:穿刺针、留置针以及输液导管。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穿刺针联通留置针插入患者的注射位置,然后,通过穿刺针导引将留置针导入患者血管,最后,将穿刺针抽出,使留置针留在患者血管中,并用敷贴贴膜固定。使用时,将一输液管穿设于留置针内进行点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成本低、安全易操作的留置针,减少留置针的硬针管被抽出后、刺伤他人、或造成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甚至再次使用留置针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种安全留置针包括盖帽、夹持部件、针筒、内塞、软针、软针针座、穿刺针、穿刺针针座、软管、套体和套座。

该盖帽与针筒滑动配合,夹持部件安装在针筒上,该内塞固定安装在针筒内,该软针与软针针座一体成形,该软针套装在内塞内,且软针也固定安装在针筒内,该穿刺针与穿刺针针座和软管固定安装在一起,该穿刺针与针筒滑动配合,该穿刺针与软针滑动配合,该套体的一端与软管卡扣连接,该套体的另一端与套座螺栓固定。

该针筒前端设有蝴蝶翼固定装置,该针筒沿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弹片和至少一个表面凸起,该弹片和表面凸起间隔设置。

所述每一弹片的下表面设有一钩件。

该穿刺针座前端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扣槽、凸起部和第二扣槽。

具体地,所述盖帽为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的圆椎体,该盖帽外表面的前端设置数条竖状凸起,该盖帽后端的内表面设置凸圈。

具体地,所述夹持部件设有蝴蝶状夹持体和夹持凸起,该蝴蝶状夹持体与夹持凸起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针筒为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的筒体;该针筒前端向内凹设与针筒同圆心的圆孔,该圆孔直径大于软针针管的直径;该盖该针筒前端外表面依次设置第一突起部、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该针筒前端的第一突起部、第二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与盖帽后端内表面的凸圈滑动配合。

具体地,所述蝴蝶翼固定装置设有多片弧形挂钩,该安装接头的一端与针筒一体成型,该安装接头的另一端的弧形挂钩卡扣在夹持凸起的圆孔的凸台内。

具体地,针筒后端设有挡体。

具体地,所述穿刺针的长度大于软针的长度;所述针筒的长度大于穿刺针的长度。

本发明还公开了安全留置针的使用方法,打开盖帽、穿刺针和软针进入需要处理的部位后,通过抽拉套座使套体、穿刺针以及穿刺针座沿着远离针筒方向向外滑动,穿刺针逐渐离开软针而进入针筒内腔,而软针留置需要处理的部位后,穿刺针座逐渐向后移动、针筒弹片下的钩件陷入第一扣槽内、针筒后端的挡体也扣入穿刺针座的第二扣槽内,在穿刺针座的第一凸起部的阻挡作用下,使得穿刺针座不得再发生轴向位移。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留置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盖帽内表面设置多处凸圈、针筒前端设置第一突起部、第二突起部以及第三突起部,盖帽和针筒滑动摩擦力大,使得盖帽不会随意散落,避免安全穿刺针刺伤或污染的隐患。

留置针使用后、穿刺针针管退入针筒内,也不会再次发生轴向位移,使得穿刺针安全存放,进而降低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留置针使用简单便捷、进针退针方便快捷,同时方便外接其他注射器或输液,本发明的留置针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留置针立体拆分图

图2留置针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留置针俯视图

图4留置针组装后剖面图

图5盖帽剖面图

图6夹持部立体图

图7针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未使用时留置针a-a面剖面图

图9未使用时留置针b-b面剖面图

图10使用时留置针立体示意图

图11使用后留置针a-a面剖面示意图

图12使用后留置针b-b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盖帽、2-夹持部件、3-针筒、4-内塞、5-软针、6-软针座、7-穿刺针、8-穿刺针座、9-软管、10-套体、11-套座

21-夹持件蝴蝶部、22-夹持件凸起

31-第一突起部、32-第二突起部、33-第三突起部、34蝴蝶翼固定座、35-弹片、36-挡体、37-表面突起、38-钩件

81-第一扣槽、82-第一凸起部、83-第二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其中所涉及的具体表述不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明白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实施例所指前端是指与留置针针尖方向一致的方向,而后端是前端的相反方向。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留置针结构。一种安全留置针包括盖帽(1)、夹持部件(2)、针筒(3)、内塞(4)、软针(5)、软针针座(6)、穿刺针(7)、穿刺针针座(8)、软管(9)、套体(10)和套座(11)。

该盖帽(1)与针筒(3)滑动配合,夹持部件(2)安装在针筒(3)上,内塞(4)固定在针筒(3)内,软针(5)与软针针座(6)固定安装,该软针(5)固定安装在针筒(3)内,该穿刺针(7)与穿刺针针座(8)和软管(9)固定安装在一起,该穿刺针(7)与针筒(3)滑动配合,同时穿刺针(7)与软针(5)滑动配合,该套体(10)的一端与穿刺针针座(8)卡扣连接,该套体(10)的另一端与套座(11)螺栓固定。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盖帽(1)为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的圆椎体,该盖帽(1)外表面的前端设置数条竖状凸起,该盖帽(1)后端的内表面依次设置多个凸圈。在盖帽外表面设置凸起是为了增加盖帽的表面摩擦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夹持部件(2)设有蝴蝶状夹持体(21)和夹持凸起(22),蝴蝶状夹持体(21)与夹持凸起(22)一体成型,夹持凸起设有一个向内凹陷的圆孔。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针筒(3)为前端直径小、后端直径大的筒体。该针筒前端向内凹设与针筒同圆心的圆孔,该圆孔直径大于软针针管的直径。该盖该针筒前端外表面依次设置第一突起部(31)、第二突起部(32)和第三突起部(33),该第一突起部(31)、第二突起部(32)和第三突起部(33)与盖帽后端内表面的凸圈滑动配合。上述盖帽后端内表面和针筒前端外表面的设计以增大表面摩擦,使得盖帽不容易掉落,进而避免穿刺针刺伤他人且降低交叉感染。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针筒前端设有蝴蝶翼固定装置(34),该蝴蝶翼固定装置(34)设有多片弧形挂钩。该蝴蝶翼固定装置的(34)的一端与针筒(3)一体成型,该固定装置(34)的另一端卡扣在夹持凸起(22)的凸台内。

本实施例的针筒沿圆周方向设置两个弹片(35)和两个表面凸起(37),弹片(35)和表面凸起(37)间隔设置。弹片与针筒是一体成型,弹片的一边与针筒相连接,另三边与针筒不相连,这样使得弹片在径向方向可以做一定裕度的形变。与弹片相对处的针筒的后端形成一个挡体(36)。在针筒筒体表面一体成型的三个表面凸起是为了增加针筒的表面摩擦,当医护人员手持针筒不会轻易滑落。

由涂8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留置针弹片的第一构件(38)与穿刺针针座表面上第一扣槽(81)、凸起部(82)和第二扣槽(83)为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的留置针在每一个弹片(35)的后端下表面设有一个构件(38)。在穿刺针座前端的外表面依次设有第一扣槽(81)、凸起部(82)和第二扣槽(83)。第一扣槽(81)、突起部(82)和第二扣槽(83)是同轴设置。由图11可以看出,当留置针使用时,针筒弹片下表面的第一构件(38)能正好嵌入第一扣槽(81)内,针筒后端的挡体(36)也能正好嵌入第二扣槽(83)内。

本实施例的留置针的穿刺针(7)的长度大于软针(5)的长度;针筒(3)的长度大于穿刺针(7)的长度。这样设计使得穿刺针能贯穿软针且露出部分穿刺针、穿刺针能很容易进入患者需要处理的部位。而当穿刺针完全退出进入针筒内,针筒长度大于穿刺针,这样的设计使得穿刺针能“全身而退”。

本实施例的留置针未使用时,穿刺针(7)完全贯穿软针(5),且露出针尖,穿刺针针座(8)的大部分也包覆在针筒(3)内,盖帽(1)安全套在针筒(3)上。

在具体使用时,打开盖帽(1)、穿刺针(7)和软针(5)进入需要处理的部位后,通过抽拉套座(11)使套体(10)、穿刺针(7)以及穿刺针座(8)沿着远离针筒(3)方向向外滑动,穿刺针(7)逐渐离开软针而进入针筒内腔,而软针(5)留置在血管内。穿刺针座(8)逐渐向后移动、弹片(35)在穿刺针针座(8)表面的突起部作用下发生径向向上的形变,然后逐渐抽拉套座(11),在针筒弹片(35)下的钩件(38)陷入第一扣槽(81)内、针筒后端的挡体(36)也扣入穿刺针座的第二扣槽(83)内,在穿刺针座的第一凸起部(82)的阻挡作用下,使得穿刺针座不得再发生轴向位移。通过医学胶带将蝴蝶状夹持部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

本实施例的留置针结构简单、盖帽、加持部件、针筒、软针与软针针座,穿刺针与穿刺针都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制作各部件成本低。留置针使用后,穿刺针针管完全退入针筒内,进而形成一种安全结构的留置针。上述留置针易操作,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