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97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治疗的疾病常常伴有突发性、致命性,患者心脏因不能有力输血和间接性无节奏输血的现象,易导致呼吸困难,容易造成心律不齐和猝死,因此在进行心血管疾病患者,不仅需要及时的治疗,还要对患者的胸腔被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出现生命体征迅速下降时,为防止呼吸中断造成死亡,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氧,现在胸腔监测装置不方便移动,一般都需要去特定的监护室进行监测治疗,不适合在中小型医疗机构以及一些临时的医疗救助场所推广使用,但近年来心内科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心内科疾病一旦发病,迫切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中小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急救设备,患者只能赶往大型医院,导致大型医院很难满足患者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并且在赶往大型医院的途中,如果路途较远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可能遇到堵车等意外情况,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急救装置,结构简单,方便移动,能够在中小型医疗机构以及一些临时的医疗救助场所推广使用,胸腔监测急救装置可以实时监测人的生命体征,且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吸氧抢救,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难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急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滚轮,所述底板上设置两个第一竖板,所述底板相对位于第一竖板的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与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竖板的高度大于第一竖板的高度,所述底板相对位于的另一端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大于第二竖板的高度,所述支撑板内设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丝杆,所述第一空腔的顶端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与丝杆相配合的第一轴承,所述底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设置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与丝杆相配合的第二轴承,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竖板的一侧设置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横板伸入第二空腔并设置主动齿轮,所述丝杆的顶端伸出第一空腔并设置挡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与挡板相适应的第一凹槽,所述挡板的底端以丝杆为中心环形阵列设置若干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滚珠,所述丝杆的底端伸入第二空腔并设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丝杆上套设丝母,所述丝母上设置连接杆,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与连接杆相配合的滑槽,所述连接杆通过滑槽伸出支撑板并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监测控制柜,所述监测控制柜上设有显示屏,在显示屏下依次设置控制开关、心电监测装置、血压监测装置、呼吸监测装置、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和体温监测装置,所述心电监测装置、血压监测装置、呼吸监测装置、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和体温监测装置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极片连接,所述监测控制柜内置中央处理单元,心电监测装置,血压监测装置、呼吸监测装置、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和体温监测装置将监测信号输入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存储并显示到显示屏,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置与第二竖板相配合的限位块。

所述第二竖板远离第一竖板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第二安装座铰连接,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二竖板的一端设置横杆。

所述支撑板相对位于电机的上方设置把手。

所述第一凹槽的顶端设置与挡板相配合的挡块。

对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移动,能够在中小型医疗机构以及一些临时的医疗救助场所推广使用,胸腔监测急救装置可以实时监测人的生命体征,且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吸氧抢救,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难题,能够在中小型医疗机构以及救灾现场的临时医疗救助场所,使患者在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到并开展急救措施,能够很好把握住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2、本发明支撑架向上运动,限位块不再对第二竖板进行限位,将第二竖板旋转至水平状态方便将氧气瓶置于两个第一竖板之间,第二竖板的高度大于第一竖板的高度,输氧管由第一竖板的上方伸出对患者进行吸氧抢救。

3、本发明支撑板相对位于电机的上方设置把手,握住把手能够方便对本发明的移动。

4、本发明第一凹槽的顶端设置与挡板相配合的挡块,将挡板限制在第一凹槽内,同时防止杂质进入第一凹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剖视图。

附图3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第二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第二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2的a处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底板;11、滚轮;12、第二空腔;2、第一竖板;3、第二竖板;31、第一安装座;32、限位块;33、第二安装座;34、活动杆;35、横杆;4、支撑板;41、第一空腔;5、丝杆;51、挡板;52、第一凹槽;53、第二凹槽;54、滚珠;55、丝母;56、连接杆;57、滑槽;58、挡块;6、电机;61、横板;62、输出轴;63、主动齿轮;64、传动齿轮;7、支撑架;8、监测控制柜;81、显示屏;82、控制开关;83、心电监测装置;84、血压监测装置;85、呼吸监测装置;86、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87、体温监测装置;88、电极片;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急救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滚轮11,所述底板1上设置两个第一竖板2,所述底板1相对位于第一竖板2的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座31,所述第一安装座31上设置第二竖板3,所述第二竖板3与第一安装座31铰接,所述第二竖板3的高度大于第一竖板2的高度,所述底板1相对位于的另一端设置支撑板4,第二竖板3、第一竖板2、支撑板4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容置空间,方便在底板1上放置氧气瓶,输氧管由第一竖板2的上方伸出对患者进行吸氧抢救。所述支撑板4的高度大于第二竖板3的高度,所述支撑板4内设置第一空腔41,所述第一空腔41内设置丝杆5,所述第一空腔41的顶端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与丝杆5相配合的第一轴承,所述底板1靠近支撑板4的一端设置第二空腔12,所述第二空腔12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空腔41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与丝杆5相配合的第二轴承,所述支撑板4远离第一竖板2的一侧设置横板61,所述横板61上设置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62穿过横板61伸入第二空腔12并设置主动齿轮63,所述丝杆5的顶端伸出第一空腔41并设置挡板51,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与挡板51相适应的第一凹槽52,所述挡板51的底端以丝杆5为中心环形阵列设置若干个第二凹槽53,所述第二凹槽53内设置滚珠54,所述丝杆5的底端伸入第二空腔12并设置与主动齿轮63相啮合的传动齿轮64,所述丝杆5上套设丝母55,所述丝母55上设置连接杆56,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与连接杆56相配合的滑槽57,所述连接杆56通过滑槽57伸出支撑板4并设置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上安装监测控制柜8,电机6通过主动齿轮63带动丝杆5转动,进而带动监测控制柜8上下移动,适应不同高度的病床,方便医生对患者的胸腔情况进行测量。所述监测控制柜8上设有显示屏81,在显示屏81下依次设置控制开关82、心电监测装置83、血压监测装置84、呼吸监测装置85、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86和体温监测装置87,所述心电监测装置83、血压监测装置84、呼吸监测装置85、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86和体温监测装置87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极片88连接,所述监测控制柜8内置中央处理单元,心电监测装置83,血压监测装置84、呼吸监测装置、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86和体温监测装置87将监测信号输入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存储并显示到显示屏81,将心电监测装置83,血压监测装置84、呼吸监测装置85、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和体温监测装置87上的电极片88分别放置在人体的胸部、手臂、腋窝等处,分别获得患者的心电、血压、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监测结果在显示屏81显示,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抢救,底板1上放置氧气瓶能够及时给患者供氧。所述支撑架7的底端设置与第二竖板3相配合的限位块32,移动或运输时,将第二竖板3旋转至竖直状态,使支撑架7向下运动与第二竖板3抵接,限位块32挡住第二竖板3,第二竖板3、第一竖板2、支撑板4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容置空间,将氧气瓶固定在底板1上,防止移动运输过程中氧气瓶从底板1上滚落。需要更换或取出氧气瓶时,使支撑架7向上运动,限位块32与第二竖板3脱离接触,第二竖板3可自由转动,旋转至水平状态,即可更换或取出氧气瓶。本发明底板1上设置监测控制柜8,在支撑架7和地板之间放置氧气瓶,结构简单,方便移动,能够在中小型医疗机构以及一些临时的医疗救助场所推广使用,胸腔监测急救装置可以实时监测人的生命体征,且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吸氧抢救,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难题,能够在中小型医疗机构以及救灾现场的临时医疗救助场所,使患者在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到并开展急救措施,能够很好把握住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所述第二竖板3远离第一竖板2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二安装座33,所述第二安装座33上设置活动杆34,所述活动杆34与第二安装座33铰连接,所述活动杆34远离第二竖板3的一端设置横杆35。

所述支撑板4相对位于电机6的上方设置把手9。

所述第一凹槽52的顶端设置与挡板51相配合的挡块58。

实施例:

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急救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滚轮11,所述底板1上设置两个第一竖板2,所述底板1相对位于第一竖板2的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座31,所述第一安装座31上设置第二竖板3,所述第二竖板3与第一安装座31铰接,所述第二竖板3的高度大于第一竖板2的高度,所述第二竖板3远离第一竖板2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二安装座33,所述第二安装座33上设置活动杆34,所述活动杆34与第二安装座33铰连接,所述活动杆34远离第二竖板3的一端设置横杆35。所述底板1相对位于的另一端设置支撑板4,第二竖板3、第一竖板2、支撑板4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容置空间,方便在底板1上放置氧气瓶,输氧管由第一竖板2的上方伸出对患者进行吸氧抢救。所述支撑板4的高度大于第二竖板3的高度,所述支撑板4内设置第一空腔41,所述第一空腔41内设置丝杆5,所述第一空腔41的顶端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与丝杆5相配合的第一轴承,所述底板1靠近支撑板4的一端设置第二空腔12,所述第二空腔12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空腔41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与丝杆5相配合的第二轴承,所述支撑板4远离第一竖板2的一侧设置横板61,所述横板61上设置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62穿过横板61伸入第二空腔12并设置主动齿轮63,所述支撑板4相对位于电机6的上方设置把手9。所述丝杆5的顶端伸出第一空腔41并设置挡板51,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与挡板51相适应的第一凹槽52,所述挡板51的底端以丝杆5为中心环形阵列设置若干个第二凹槽53,所述第二凹槽53内设置滚珠54,所述第一凹槽52的顶端设置与挡板51相配合的挡块58。所述丝杆5的底端伸入第二空腔12并设置与主动齿轮63相啮合的传动齿轮64,所述丝杆5上套设丝母55,所述丝母55上设置连接杆56,所述支撑板4上设置与连接杆56相配合的滑槽57,所述连接杆56通过滑槽57伸出支撑板4并设置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上安装监测控制柜8,电机6通过主动齿轮63带动丝杆5转动,进而带动监测控制柜8上下移动,适应不同高度的病床,方便医生对患者的胸腔情况进行测量。所述监测控制柜8上设有显示屏81,在显示屏81下依次设置控制开关82、心电监测装置83、血压监测装置84、呼吸监测装置85、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86和体温监测装置87,所述心电监测装置83、血压监测装置84、呼吸监测装置85、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86和体温监测装置87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极片88连接,所述监测控制柜8内置中央处理单元,心电监测装置83,血压监测装置84、呼吸监测装置、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装置86和体温监测装置87将监测信号输入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监测信号进行处理存储并显示到显示屏81,监测结果在显示屏81显示,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且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抢救,底板1上放置氧气瓶能够及时给患者供氧。所述支撑架7的底端设置与第二竖板3相配合的限位块32,第二竖板3、第一竖板2、支撑板4相互配合组成一个容置空间,限位块32挡住第二竖板3,第二竖板3无法旋转,将氧气瓶固定在底板1上,防止移动运输过程中氧气瓶从底板1上滚落。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竖板3的高度大于第一竖板2的高度,输氧管由第一竖板2的上方伸出对患者进行吸氧抢救;支撑板4相对位于电机6的上方设置把手9,握住把手9能够方便对本发明的移动;第一凹槽52的顶端设置与挡板51相配合的挡块58,将挡板51限制在第一凹槽52内,同时防止杂质进入第一凹槽5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