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毒酒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073发布日期:2019-03-05 20:2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酿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毒酒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1.胃肠型中毒:胃肠型养生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2.葡萄球菌性中毒:是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引起葡萄菌性养生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3.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是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养生酒病原菌,在细菌性养生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养生酒的常见特点。4.变形杆菌中毒:是由于摄入大量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所致,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养生酒。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有100多个血清型。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毒酒制作工艺,本发明方法简单,便于实际操作,具有解毒杀虫、利小便的功效,用于食物中毒等症疗效确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解毒酒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按苦参8份、板蓝根5份、芦苇根3份、柑子皮1份、柏子仁5份、何首乌3份的比例配置原料;

b、将原料按1kg原料加入1.4kg水的比例加入水浸泡3h-5h,制成润料;

c、将酒曲按照按1kg润料加入0.07kg酒曲的比例加入酒曲,置于密封罐中密封发酵;

d、将所得发酵液与无水乙醇进行勾兑,使成品酒精度达到32度,即得所述解毒酒。

2、作为优选,步骤b中,浸泡时间为4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简单,便于实际操作,具有解毒杀虫、利小便的功效,用于食物中毒等症疗效确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解毒酒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苦参8份、板蓝根5份、芦苇根3份、柑子皮1份、柏子仁5份、何首乌3份的比例配置原料;

步骤二、将原料按1kg原料加入1.4kg水的比例加入水浸泡3h-5h,制成润料;

步骤三、将酒曲按照按1kg润料加入0.07kg酒曲的比例加入酒曲,置于密封罐中密封发酵;

步骤四、将所得发酵液与无水乙醇进行勾兑,使成品酒精度达到32度,即得所述解毒酒。

2、作为优选,步骤二中,浸泡时间为4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法简单,便于实际操作,具有解毒杀虫、利小便的功效,用于食物中毒等症疗效确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毒酒的酿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苦参8份、板蓝根5份、芦苇根3份、柑子皮1份、柏子仁5份、何首乌3份的比例配置原料;b、将原料按1Kg原料加入1.4 Kg水的比例加入水浸泡3h‑5h,制成润料;c、将酒曲按照按1Kg润料加入0.07Kg酒曲的比例加入酒曲,置于密封罐中密封发酵;d、将所得发酵液与无水乙醇进行勾兑,使成品酒精度达到32度,即得所述解毒酒。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法简单,便于实际操作,具有解毒杀虫、利小便的功效,用于食物中毒等症疗效确切。

技术研发人员:周佩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佩侠
技术研发日:2017.08.27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