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1700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机体所必需的物质,有助于控制血压并维持钾、钠和碳酸氢盐在体内的适当平衡。通过不断的更新腹透液,达到肾脏替代或支持治疗的目的。腹膜透析治疗前,借助外科手术将导管经由腹壁植入腹腔。通过腹膜透析导管将腹膜透析液灌进腹腔。腹腔内腹膜的一侧是腹膜毛细血管内含有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血液,另一侧是腹膜透析液,血液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透过腹膜进入腹透液里。一段时间后,把含有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腹膜透析液从腹腔里放出来,再灌进去新的腹膜透析液,这样不断地循环。

我国慢性肾脏病呈增长趋势,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家庭和社会严重经济负担的常见病。腹膜透析由于操作简单、医疗成本低以及便于普及应用等优势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对于提高我国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腹膜透析依然居高不下,这种方式涉及大量的人工操作,并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包括点滴架组件、主机体组件、立柱组件、下底台组件,自上而下依次连接;

所述点滴架组件包括点滴挂架、顶杆、点滴架杆、一号屏托架、操作屏、点滴架杆座及手托,点滴挂架穿过顶杆居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顶杆与点滴架杆螺纹连接,一号屏托架套合在点滴架杆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操作屏卡合在一号屏托架内,点滴架杆下端螺纹连接点滴架杆座,点滴架杆座上还设置有手托,点滴架杆座固定在主机体固定板的下面;

所述主机体组件包括主机体外罩、加热盘、舱门、舱门锁、测温探头、压板、前面板、蠕动泵、导流阀、一号安装座、补充阀、二号安装座、末袋阀、三号安装座、一号称重传感器工型支座、支架座、电路板架、环形磁钢、下固定板及主机体固定板,主机体外罩、固接在主机体固定板上,主机体固定板设置在下固定板上面,加热盘设置在支架座上面,支架座设置在一号称重传感器上面,一号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工型支座上面,工型支座设置在主机体固定板上,主机体固定板前侧设置有前面板,后侧设置有电路板架,电路板架上设置有控制器,蠕动泵固定在前面板上,导流阀与一号安装座组合在一起,一号安装座通过螺丝固接在前面板上,补充阀与二号安装座组合在一起,二号安装座通过螺丝固接在前面板上,末袋阀与三号安装座组合在一起,三号安装座通过螺丝固接在前面板上;压板与加热盘一端转动连接,环形磁钢设置在加热盘活动端,测温探头伸入加热盘下方,加热盘底面设置有一层聚酰亚胺加热膜,前面板上若干个安装槽,分别为联通盒安装槽、一号卡槽、二号卡槽、三号卡槽、四号卡槽和五号卡槽,前面板通过两个阻尼器连接有舱门,舱门设置有舱门锁,前面板上还设置有锁柱销;

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立柱、二号屏架托、下面板、一号压紧挡片、二号压紧挡片、电磁阀、电磁阀固定座、注入阀、四号安装座、引流阀、五号安装座,下固定板固接在立柱顶部,二号屏架托和下面板分别设置在立柱前侧,一号压紧挡片和二号压紧挡片分别设置在下面板上,注入阀与四号安装座组合在一起,四号安装座通过螺丝固接在下面板上,引流阀与五号安装座组合在一起,五号安装座通过螺丝固接在下面板上,电磁阀与电磁阀固定座组合在一起,电磁阀固定座设置在下面板上;

所述下底台组件包括废液盘、下底台罩、脚轮、下底台、立柱固定座、变压器、二号称重传感器、二号支座、三号支座、电源插座,万向脚轮设置在下底台下面,总共有四个,分布安装下底台的四个角,立柱固定座、设置在下底台上,立柱与立柱固定座通过螺丝固接,变压器和二号支座设置在下底台上,二号称重传感器设置在二号支座上,三号支座设置在二号称重传感器上,废液盘设置在三号支座上,下底台罩穿过立柱与下底台通过螺丝固接,变压器连接有电源插座。

优选的,还包括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所述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设置有五袋,一袋设置在加热盘上,另外四袋悬挂在点滴挂架上,其中三袋作为补充袋,剩余一袋作为末袋。

优选的,还包括管道配件,管道配件包括蓝色联通盒、泵管、加热导管、导流导管、补液导管、末袋导管、分流导管、人体导管、废液导管、引流导管及采样导管,泵管连接蠕动泵两端,蓝色联通盒设置在联通盒安装槽内,加热导管设置在一号卡槽内,导流导管设置在二号卡槽内,补液导管设置在三号卡槽内,末袋导管设置在四号卡槽内,分流导管设置在五号卡槽内;所述加热导管、泵管、导流管通过三通连接;泵管另一端通过蓝色联通盒与补液导管、末袋导管、分流导管连通;所述加热导管通过连接件连接加热袋;所述补液导管包括若干支管,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补充袋,并通过若干个三通汇聚成主管;所述末袋导管通过连接件连接末袋;所述导流导管、分流导管和注入导管通过三通连接;所述注入导管、引流管道和人体导管通过三通连接;所述引流导管、废液导管和采样导管通过三通连接;所述人体导管外接有人体外接短管,人体外接短管连接人体腹腔;所述加热导管上设置有红色液路夹,支管上设置有白色液路夹,末袋导管上设置有蓝色液路夹;所述导流阀卡合导流导管,补充阀卡合补液导管,末袋阀卡合末袋导管,注入阀卡合注入导管,引流阀卡合引流导管,电磁阀卡合人体导管;所述废液导管、采样导管、人体导管也分布设置有液路夹。

优选的,所述废液盘上设置有废液筒,废液导管出口端放入废液筒内;所述人体导管出口设置有蓝色拉环帽,人体腹腔引出人体外接短管,人体外接短管外端设置有碘伏帽。

优选的,所述一号称重传感器最大量程是20千克,二号称重传感器最大量程是30千克。

优选的,所述导流阀、补充阀、末袋阀自上到下依次设置,注入阀、引流阀、电磁阀自上到下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测温探头、加热盘和控制器电连接,一号称重传感器和二号称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变压器电连接,导流阀、补充阀、末袋阀、电磁阀、注入阀、引流阀为电机推杆,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蠕动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操作屏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点滴架杆座和手托一体铸造成型;所述操作屏为触摸屏,通过伸缩弹簧电缆线与主机体组件连接;所述压板放平时被环形磁钢吸附。

一种腹膜透析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管道配件安装到本装置上,拿取一袋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将药液袋和废液袋分开,药液袋放入到加热板上,此药液袋作为加热袋,加热袋的出口塞朝着压板一端,用压板压上,防止出口处导管翘起,加热袋的下面要将测温探头全部盖上,拿取一个蓝夹子将连接废液袋的导管夹紧;之后将其余四个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分别挂在点滴架上,并都用蓝夹子将其废液袋的导管夹紧,作为补充袋;打开舱门,将泵管安装到蠕动泵内部,蓝色联通盒放入到前面板上的联通盒安装槽内,加热导管放入到一号卡槽内,导流导管放入到二号卡槽内,补液导管放入到三号卡槽内,末袋导管放入到四号卡槽内,分流导管放入到五号卡槽内,之后关闭舱门,将注入导管放入到注入阀内,引流导管放入到引流阀内,废液导管的出口处放入到废液桶内,废液桶放到废液盘上,将人体导管近引流阀处的导管卡入到电磁阀内,之后将人体导管的近腹腔接口端的导管卡入到管夹的卡槽内,关闭采样导管处的白色液路夹;点击操作屏设置透析治疗参数包括加热温度、每次注入量、透析循环次数、每次留腹时间、引流时间等此时准备阶段完毕;

s2,点击操作屏操作,控制本装置,先将所有阀都关闭,之后手动将所有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的药液袋上的出口塞都折断,点击操作屏105操作进行预充管路,此时导流阀、注入阀和电磁阀打开,其它三个阀都是关闭的,透析液会从加热袋流出来流经热加导管、导流导管、注入导管、人体导管,最后流到腹腔接口处,此时预充管路完毕;

s3,点击操作屏操作进行下一步,本装置会自动控制进行管路排气,首先补充阀打开,其它五个阀关闭,蠕动泵逆时针转动,透析液从加热袋内流出流经加热导管、蓝色联通盒、泵管、补充导管、补充袋三个,持续一段时间后,蠕动泵停止转动,补充阀关闭,末袋阀打开,蠕动泵逆时针转动,透析液从加热袋内流出流经加热导管、蓝色联通盒、泵管、末袋导管、末袋,持续一段时间后,蠕动泵停止转动,所有阀关闭,此时管路排气完毕;

s4,当管路排气完毕后,将腹腔接口从管夹上取下,与人体腹腔上的人体外接短管连接,旋开人体外接短管上开关,点击操作屏操作进行下一步,此时引流阀和电磁阀打开,人体腹腔内的废液包括注入进去的透析液和体腔液从腹腔内流出,经过人体导管、引流导管流入到废液桶内,此过程称为“初次引流”;本装置会根据参数设定自动控制完成初次引流,通过废液盘下面的二号称重传感器实时监测,记录初次引流时流入到废液桶内的液体量,之后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s5,初次引流后,自动进入注入阶段,此阶段称为“第一次注入”,根据参数设定,加热盘持续对加热袋进行加热并保温,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开始进行注入操作,此时导流阀、注入阀和电磁阀打开,其它三个阀是关闭的,透析液会从加热袋流出来流经热加导管、导流导管、注入导管、人体导管、人体外接短管注入到人体腹腔内,通过加热盘下面的一号称重传感器实时对加热袋内药液进行监测,达到参数设定的注入量后,导流阀和注入阀关闭,此时注入阶段完成,之后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s6,“第一次注入”完成,自动进入留腹阶段,此阶段称为“第一次留腹”,本装置通过一号称重传感器监测的参数,判定加热袋内的药液是否够下一次的注入量,如果不够,导流阀和补充阀打开,透析液从补充袋流下经补充导管、蓝色联通盒、分流导管、导流导管、加热导管流入到加热袋内,通过一号称重传感器监测的参数,到达参数设定的注入量后,导流阀和补充阀关闭;留腹阶段加热盘持续对加热袋进行加热并保温,留腹时间为设定的时间,时间累计到达时,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s7,“第一次留腹”完成,自动进入引流阶段,此阶段称为“第一次引流”,引流阀和电磁阀打开,人体腹腔内的废液从腹腔内流出,经过人体导管、引流导管流入到废液桶内,本装置会根据参数设定自动控制完成引流,通过废液盘下面的二号称重传感器实时监测,记录此引流阶段流入到废液桶内的液体量,之后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s8,“第一次引流”完成,自动进入“第二次注入”,把“第一次注入”、“第一次留腹”和“第一次引流”称为“第一个透析循环”,根据参数设定的透析循环次数例如:n,本装置自动完成“第二次留腹”、“第二次引流”……“第n次注入”、“第n次留腹”、“第n次引流”,“第n次引流”完成后,自动进入“末次留腹注入”阶段;

s9,“第n次留腹”时,导流阀和末袋阀打开,透析液从末袋流下经末袋导管、蓝色联通盒、分流导管、导流导管、加热导管流入到加热袋内,通过一号称重传感器监测的参数,到达参数设定的留腹注入量后,导流阀和末袋阀关闭;之后进行“第n次引流”,完成后自动进入“末次留腹注入”阶段,注入完成后,本装置工作全部完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利用机械完成腹膜透析过程中透析液的交换,操作相对简单,优于传统腹膜透析,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腹腔污染的机会,腹膜炎发生几率较传统腹膜透析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保护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视角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机体内部结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机体内部结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机体内部结构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主机体内部结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下底台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下底台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主机体与立柱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管路配件的连接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1-点滴挂架,102-顶杆,103-点滴架杆,104-一号屏架托,105-操作屏,106-手托,107-点滴架杆座,201-主机体外罩,202-加热盘,203-舱门,204-舱门锁,205-测温探头,206-压板,207-前面板,208-蠕动泵,209-导流阀,210-一号安装座,211-补充阀,212-二号安装座,213-末袋阀,214-三号安装座,215-一号称重传感器,216-工型支座,217-支架座,218-电路板架,219-环形磁钢,220-下固定板,221-主机体固定板,222-联通盒安装槽,223-一号卡槽,224-二号卡槽,225-三号卡槽,226-四号卡槽,227-五号卡槽,228-锁柱销,301-立柱,302-二号屏架托,303-下面板,304-一号压紧挡片,305-二号压紧挡片,306-电磁阀,307-电磁阀固定座,308-注入阀,309-四号安装座,310-引流阀,311-五号安装座,401-废液盘,402-下底台罩,403-脚轮,404-下底台,405-立柱固定座,406-变压器,407-二号称重传感器,408-二号支座,409-三号支座,410-电源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组件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附图,一种腹膜透析装置,包括点滴架组件、主机体组件、立柱组件、下底台组件,自上而下依次连接;

所述点滴架组件包括点滴挂架101、顶杆102、点滴架杆103、一号屏托架104、操作屏105、点滴架杆座107及手托106,点滴挂架101穿过顶杆102居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顶杆102与点滴架杆103螺纹连接,一号屏托架104套合在点滴架杆103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操作屏105卡合在一号屏托架104内,具体的,操作屏105为触摸屏,通过伸缩弹簧电缆线与主机体组件连接;点滴架杆103下端螺纹连接点滴架杆座107,点滴架杆座107上还设置有手托106,具体的,点滴架杆座107和手托106一体铸造成型,点滴架杆座107固定在主机体固定板221的下面。

所述主机体组件包括主机体外罩201、加热盘202、舱门203、舱门锁204、测温探头205、压板206、前面板207、蠕动泵208、导流阀209、一号安装座210、补充阀211、二号安装座212、末袋阀213、三号安装座214、一号称重传感器215、工型支座216、支架座217、电路板架218、环形磁钢219、下固定板220、及主机体固定板221,主机体外罩201固接在主机体固定板221上;主机体固定板221设置在下固定板220上面;加热盘202设置在支架座217上面,支架座217设置在一号称重传感器215上面,一号称重传感器215设置在工型支座216上面。一号称重传感器215最大量程是20千克,工型支座216设置在主机体固定板221上;主机体固定板221前侧设置有前面板207,后侧设置有电路板架218,电路板架218上设置有控制器;蠕动泵208固定在前面板207上;导流阀209与一号安装座210组合在一起,一号安装座210通过螺丝固接在前面板207上;补充阀211与二号安装座212组合在一起,二号安装座212通过螺丝固接在前面板207上;末袋阀213与三号安装座214组合在一起,三号安装座214通过螺丝固接在前面板207上,具体的,导流阀209、补充阀211、末袋阀213自上到下依次设置,压板206与加热盘202一端转动连接,环形磁钢219设置在加热盘202活动端,具体的,压板206放平时被环形磁钢219吸附;测温探头205伸入加热盘202下方;加热盘202底面设置有一层聚酰亚胺加热膜;前面板207上若干个安装槽,分别为联通盒安装槽222、一号卡槽223、二号卡槽224、三号卡槽225、四号卡槽226和五号卡槽227;前面板207通过两个阻尼器连接有舱门203,舱门203设置有舱门锁204,前面板207上还设置有锁柱销228,具体的,舱门203使用时先将舱门锁204抬到上端,之后将舱门203合上,然后将舱门锁204压到下端,舱门锁204将锁柱销228压紧;

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立柱301、二号屏架托302、下面板303、一号压紧挡片304、一号压紧挡片305、电磁阀306、电磁阀固定座307、注入阀308、四号安装座309、引流阀310、五号安装座311,下固定板220固接在立柱301顶部;二号屏架托302和下面板303分别设置在立柱301前侧,一号压紧挡片304和一号压紧挡片305分别设置在下面板303上;注入阀308与四号安装座309组合在一起,四号安装座309通过螺丝固接在下面板303上;引流阀310与五号安装座311组合在一起,五号安装座311通过螺丝固接在下面板303上;电磁阀306与电磁阀固定座307组合在一起,电磁阀固定座307设置在下面板303上,具体的,注入阀308、引流阀310、电磁阀306自上到下依次设置;

所述下底台组件包括废液盘401、下底台罩402、脚轮403、下底台404、立柱固定座405、变压器406、二号称重传感器407、二号支座408、三号支座409、电源插座410,万向脚轮403设置在下底台404下面,总共有四个,分布安装下底台404的四个角;立柱固定座405设置在下底台404上,立柱301与立柱固定座405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变压器406和二号支座408设置在下底台404上,二号称重传感器407设置在二号支座408上面,二号称重传感器407最大量程是30千克,三号支座409设置在二号称重传感器407上,废液盘401设置在三号支座409上面,具体的,废液盘401上设置有废液筒,废液导管出口端放入废液筒内,下底台罩402穿过立柱301与下底台404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变压器连接有电源插座410。

还包括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设置有五袋,一袋设置在加热盘上,另外四袋悬挂在点滴挂架上,其中三袋作为补充袋,剩余一袋作为末袋。

还包括管道配件,管道配件包括蓝色联通盒、泵管、加热导管、导流导管、补液导管、末袋导管、分流导管、人体导管、废液导管、引流导管及采样导管,泵管连接蠕动泵208两端,蓝色联通盒设置在联通盒安装槽222内,加热导管设置在一号卡槽223内,导流导管设置在二号卡槽224内,补液导管设置在三号卡槽225内,末袋导管设置在四号卡槽226内,分流导管设置在五号卡槽227内;加热导管、泵管、导流管通过三通连接;泵管另一端通过蓝色联通盒与补液导管、末袋导管、分流导管连通;加热导管通过连接件连接加热袋;补液导管包括若干支管,分别通过连接件补充袋,并通过若干个三通汇聚成主管;末袋导管通过连接件连接末袋;导流导管、分流导管和注入导管通过三通连接;注入导管、引流管道和人体导管通过三通连接;引流导管、废液导管和采样导管通过三通连接;人体导管外接有人体外接短管,人体外接短管连接人体腹腔;加热导管上设置有红色液路夹,支管上设置有白色液路夹,末袋导管上设置有蓝色液路夹;导流阀209卡合导流导管,补充阀211卡合补液导管,末袋阀213卡合末袋导管,注入阀308卡合注入导管,引流阀310卡合引流导管、电磁阀306卡合人体导管;废液导管、采样导管、人体导管也分布设置有液路夹;人体导管出口设置有蓝色拉环帽,人体腹腔引出人体外接短管,人体外接短管外端设置有碘伏帽。

测温探头205、加热盘202和控制器电连接,一号称重传感器215和二号称重传感器407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变压器406电连接,导流阀209、补充阀211、末袋阀213、电磁阀306、注入阀308、引流阀310为电机推杆,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蠕动泵208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操作屏105电连接

参看图10,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如下:

1,将管道配件安装到本装置上,拿取一袋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将药液袋和废液袋分开,药液袋放入到加热板202上,此药液袋作为加热袋,加热袋的出口塞朝着压板206一端,用压板206压上,防止出口处导管翘起,加热袋的下面要将测温探头205全部盖上,拿取一个蓝夹子将连接废液袋的导管夹紧;之后将其余四个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分别挂在点滴架上,并都用蓝夹子将其废液袋的导管夹紧,作为补充袋;打开舱门203,将泵管安装到蠕动泵208内部,蓝色联通盒放入到前面板207上的联通盒安装槽内,加热导管放入到一号卡槽内,导流导管放入到二号卡槽内,补液导管放入到三号卡槽内,末袋导管放入到四号卡槽内,分流导管放入到五号卡槽内,之后关闭舱门203,将注入导管放入到注入阀308内,引流导管放入到引流阀310内,废液导管的出口处放入到废液桶内,废液桶放到废液盘401上,将人体导管近引流阀310处的导管卡入到电磁阀306内,之后将人体导管的近腹腔接口端的导管卡入到管夹105的卡槽内,关闭采样导管处的白色液路夹;接通加热导管和加热袋的a-a’,支管与补充袋的b-b’、c-c’、d-d’,末袋导管与末袋的e-e’,人体导管与人体外接导管的g-g’,若末袋留腹为0,则夹紧末袋导管,不与连接;点击操作屏105设置透析治疗参数包括加热温度、每次注入量、透析循环次数、每次留腹时间、引流时间等此时准备阶段完毕。

2,点击操作屏105操作,控制本装置,先将所有阀都关闭,之后手动将所有腹膜透析液双联双袋的药液袋上的出口塞都折断,点击操作屏105操作进行预充管路,此时导流阀209、注入阀308和电磁阀306打开,其它三个阀都是关闭的,透析液会从加热袋流出来流经热加导管、导流导管、注入导管、人体导管,最后流到腹腔接口处,此时预充管路完毕。

3,点击操作屏105操作进行下一步,本装置会自动控制进行管路排气,首先补充阀211打开,其它五个阀关闭,蠕动泵208逆时针转动,透析液从加热袋内流出流经加热导管、蓝色联通盒、泵管、补充导管、补充袋三个,持续一段时间后,蠕动泵208停止转动,补充阀211关闭,末袋阀213打开,蠕动泵208逆时针转动,透析液从加热袋内流出流经加热导管、蓝色联通盒、泵管、末袋导管、末袋,持续一段时间后,蠕动泵停止转动,所有阀关闭,此时管路排气完毕。

4、当管路排气完毕后,将腹腔接口从管夹105上取下,与人体腹腔上的人体外接短管连接,旋开人体外接短管上开关,点击操作屏105操作进行下一步,此时引流阀310和电磁阀306打开,人体腹腔内的废液包括注入进去的透析液和体腔液从腹腔内流出,经过人体导管、引流导管流入到废液桶内,此过程称为“初次引流”;本装置会根据参数设定自动控制完成初次引流,通过废液盘下面的二号称重传感器407实时监测,记录初次引流时流入到废液桶内的液体量,之后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5、初次引流后,自动进入注入阶段,此阶段称为“第一次注入”,根据参数设定,加热盘持续对加热袋进行加热并保温,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开始进行注入操作,此时导流阀209、注入阀308和电磁阀306打开,其它三个阀是关闭的,透析液会从加热袋流出来流经热加导管、导流导管、注入导管、人体导管、人体外接短管注入到人体腹腔内,通过加热盘下面的一号称重传感器215实时对加热袋内药液进行监测,达到参数设定的注入量后,导流阀209和注入阀308关闭,此时注入阶段完成,之后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6、“第一次注入”完成,自动进入留腹阶段,此阶段称为“第一次留腹”,本装置通过一号称重传感器监测的参数,判定加热袋内的药液是否够下一次的注入量,如果不够,导流阀209和补充阀211打开,透析液从补充袋流下经补充导管、蓝色联通盒、分流导管、导流导管、加热导管流入到加热袋内,通过一号称重传感器监测的参数,到达参数设定的注入量后,导流阀209和补充阀211关闭;留腹阶段加热盘持续对加热袋进行加热并保温,留腹时间为设定的时间,时间累计到达时,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7、“第一次留腹”完成,自动进入引流阶段,此阶段称为“第一次引流”,引流阀310和电磁阀306打开,人体腹腔内的废液从腹腔内流出,经过人体导管、引流导管流入到废液桶内,本装置会根据参数设定自动控制完成引流,通过废液盘下面的二号称重传感器407实时监测,记录此引流阶段流入到废液桶内的液体量,之后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8、“第一次引流”完成,自动进入“第二次注入”,把“第一次注入”、“第一次留腹”和“第一次引流”称为“第一个透析循环”,根据参数设定的透析循环次数例如:n,本装置自动完成“第二次留腹”、“第二次引流”……“第n次注入”、“第n次留腹”、“第n次引流”,“第n次引流”完成后,自动进入“末次留腹注入”阶段。

9、“第n次留腹”时,导流阀209和末袋阀213打开,透析液从末袋流下经末袋导管、蓝色联通盒、分流导管、导流导管、加热导管流入到加热袋内,通过一号称重传感器监测的参数,到达参数设定的留腹注入量后,导流阀209和末袋阀213关闭;之后进行“第n次引流”,完成后自动进入“末次留腹注入”阶段,注入完成后,本装置工作全部完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