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7072阅读:2504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脐动静脉置管固定术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操作简单,可快速完成操作的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中,抢救危重新生儿时,施行脐动脉和脐静脉插管(置管)术,经脐动脉监测动脉血气或动脉血压,经脐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注抢救药物和反复输血、输液等,有利于危重新生儿病情监测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脐动脉插管术主要适用于危重患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需要较长时间频繁监测动脉血气者,休克患儿需要监测动脉血压者,以及快速同步换血;而脐静脉插管术主要适用于产房复苏或急症患儿,如周围静脉穿刺失败,可利用脐静脉插管术给药和输液,严重休克需要检测中心静脉压者,必要时输血,以及静脉高营养治疗;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危重新生儿或早产儿死亡率比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因此,需要确保脐动静脉插管(置管)术在最大无菌屏障下进行,并有利于置管后脐部的清洁消毒及脐周皮肤的保护,以确保其治疗效果。

在脐动静脉置管术中,常需要对脐动静脉导管进行固定,以便对危重新生儿日常病情监测与治疗;传统的脐动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是将扎脐绳部分扎于患者肚脐,再通过剩余的部分扎脐绳绕住脐动静脉导管,如图2所示,绕扎脐动静脉导管过松或过紧将影响导管的稳定性和通畅度。随后用纱布单面或双面覆盖,再配合胶布将纱布固定于患者身上。脐部接近会阴以至于置管口位置易被污染。此种做法,由于采用扎脐绳扎于患者肚脐,使得肚脐位置形成较高的凸起,覆盖纱布后,纱布容易被托高,不能较平整贴覆在患者身上,不利于覆盖纱布的保护。而且纱布单面覆盖可致折管,影响导管通畅度;双面覆盖不利于纱布的拆卸与更换。另外脐动静脉导管单纯由扎脐绳缠绕,患儿手足活动或护理时的无意牵拉后容易滑动移位,无法稳定导管,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桥式固定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地提高了脐动静脉导管固定的稳定性;具体而言,此种方法是先于设置了脐动静脉导管的患儿肚脐两侧分别通过胶布粘贴形成二如桥墩结构的摆臂部,再于二摆臂部上端之间横向设置一连接部,构成桥式结构,其中,该连接部为二相对粘结的胶布,且该二横向设置的胶布粘结于脐动静脉导管上;然而,此种方法,既不防水,又容易刺激皮肤;粘贴胶布时,胶布容易黏到手上,若佩戴手套难以进行操作,而不佩戴手套又难以保证无菌操作;还有,肚脐处较为潮湿,容易沾染尿液,采用普通胶布,浸湿便容易脱落,不利于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更不便于消毒处理;另外,普通胶布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附着于皮肤与导管,难以取下,当胶布因污染需要进行更换时,容易损害患儿皮肤,并可致导管牵拉滑动移位,并严重影响导管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法可轻松实现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操作简捷方便,实现了无菌屏障的扩大,并有利于脐动静脉置管后脐部的清洁与消毒,还能有效避免损害新生儿皮肤,从而保证脐动静脉置管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方法的所需器具包括:打孔钳、水胶体敷料以及剪刀,该开孔钳配套有刀模,该水胶体敷料其中一面设有保护纸,新生儿之脐部处已预先设置有脐动静脉导管,所述桥式固定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器具准备:对打孔钳、剪刀和刀模分别进行灭菌处理,以备使用;

2)开孔选择:对新生儿脐部的大小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步骤1)中匹配的刀模,并将刀模连接在打孔钳上;

3)敷料裁剪:取步骤1)的水胶体敷料,采用步骤1)的剪刀将水胶体敷料进行裁断,分成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并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别对折,形成折线,将第一连接体分成第一座体和第一固定部,将第二连接体分成第二座体和第二固定部,再采用步骤2)的打孔钳,分别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对折位置开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接着,用剪刀分别顺着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之保护纸的折线裁开,以备使用;

4)粘贴固定:取步骤3)的第一连接体,将第一连接体之第一座体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一通孔对准新生儿之肚脐位置,并将第一座体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随后取下第一固定部处的保护纸,将脐动静脉导管粘贴在第一固定部上,接着,取步骤3)的第二连接体,将第二连接体之第二座体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二通孔对准患儿肚脐位置,并将第二座体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且与第一连接体对称设置,然后取下第二固定部处的保护纸,将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对准贴合,将脐动静脉导管固定在第一固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构成脐动静脉导管的桥式固定结构;

5)覆盖脐位:取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将其中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一固定部上,再将另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二固定部上,至此完成新生儿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

所述步骤1)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为121~134℃,压力为2.0~2.22bar的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4-16分钟的灭菌处理,再于真空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3-5分钟的干燥处理。

所述步骤3)中,通过剪刀顺着水胶体敷料的中心线进行裁断,分成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且分别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相对一侧,形成裁断边,随后,分别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别对折,形成的折线与裁断边相互垂直。

所述步骤4)中,所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分别贴合于新生儿皮肤表面,将脐动静脉导管粘贴在第一固定部上时,该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座体相互垂直设置,当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对准贴合后,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构成一截面呈倒立的“t”型结构。

所述步骤5)中的静脉输液固定贴中部设有吸收层,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对称设置,包覆在步骤4)之桥式固定结构之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且各吸收层相互配合地包覆于脐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采用打孔钳作为开孔工具,对水胶体敷料轻松开孔,获得具有通孔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通过第一连接体之第一座体以及第二连接体之第二座体作为连接新生儿身体的底座,再通过第一连接体之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体之第二连接部对准贴合,将脐动静脉导管固定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进而轻松实现脐动静脉导管的固定,省略了传统桥式固定术的繁琐步骤,操作简捷方便,整个操作过程可以在佩戴医用手套无菌状态下进行,扩大了操作的无菌屏障;由于水胶体敷料不仅对皮肤不会刺激皮肤,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因此,即便将水胶体敷料进行灭菌处理,也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打孔钳及其配套使用的刀模,进行消费处理,以保证在整个固定过程实现无菌操作,有效保证了脐动静脉置管的治疗效果;另外,水胶体敷料中的敷料吸收渗液,使用一段时间后,粘性下降,在去除时不会引起疼痛和损伤,能有效避免损害新生儿皮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脐静脉置管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脐静脉置管的操作步骤简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脐静脉;2-脐动脉;3-水胶体敷料;31-第一连接体;311-第一座体;312-第一固定部;31a-第一通孔;32-第二连接体;321-第二座体;322-第二固定部;32a-第二通孔;3a-折线;4-脐动静脉导管;5-脐部;6-扎脐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方法的所需器具包括:打孔钳、水胶体敷料3以及剪刀,该开孔钳配套有刀模,该水胶体敷料3其中一面设有保护纸,新生儿之脐部5(其中,脐静脉1的内径较大于脐动脉2,数量为一;脐动脉2的内径较小于脐静脉1,数量为二)已预先设置有脐动静脉导管4;该桥式固定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对器具进行准备,具体而言,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为121℃,压力为2.0bar的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16分钟的灭菌处理,再于真空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4分钟的干燥处理,以备使用,同时,取医用手套备用;

2)开孔选择,采用测量尺对新生儿脐部5的大小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步骤1)中匹配的刀模,并将刀模连接在打孔钳上;

3)对水胶体敷料3进行裁剪,具体而言,先取步骤1)的水胶体敷料3,采用步骤1)的剪刀将水胶体敷料3顺着中心线进行裁断,分成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且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相对一侧,形成裁断边(未图示),并将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分别对折,形成折线3a,形成的折线3a与裁断边相互垂直,将第一连接体31分成第一座体311和第一固定部312,将第二连接体32分成第二座体321和第二固定部322,再采用步骤2)的打孔钳,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对折位置开制第一通孔31a和第二通孔32a,再用剪刀分别顺着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之保护纸的折线3a裁开,以备使用;

4)取步骤3)的第一连接体31,将第一连接体31之第一座体31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一通孔31a对准新生儿之肚脐位置,并将第一座体31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随后取下第一固定部312处的保护纸,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接着,取步骤3)的第二连接体32,将第二连接体32之第二座体32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二通孔32a对准患儿肚脐位置,并将第二座体32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且与第一连接体31对称设置,然后取下第二固定部322处的保护纸,将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将脐动静脉导管4固定在第一固部和第二固定部322之间,构成脐动静脉导管4的桥式固定结构,其中,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时,该第一固定部312与第一座体311相互垂直设置,当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后,所述第一连接体31与第二连接体32构成一截面呈倒立的“t”型结构;

5)取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将其中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一固定部上,再将另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二固定部上,至此完成新生儿脐动静脉导管4的固定,设置完毕后,该桥式固定结构会自然顺着第一连接体31或第二连接体32之折线3a倒向第一座体311或第二座体321一侧,具体而言,步骤5)中的静脉输液固定贴中部设有吸收层,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对称设置,包覆在步骤4)之桥式固定结构之第一固定部312和第二固定部222上,且各吸收层相互配合地包覆于脐部5上。

具体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方法的所需器具包括:打孔钳、水胶体敷料3以及剪刀,该开孔钳配套有刀模,该水胶体敷料3其中一面设有保护纸,新生儿之脐部5(其中,脐静脉1的内径较大于脐动脉2,数量为一;脐动脉2的内径较小于脐静脉1,数量为二)已预先设置有脐动静脉导管4;该桥式固定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对器具进行准备,具体而言,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为128℃,压力为2.1bar的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10分钟的灭菌处理,再于真空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4.5分钟的干燥处理,以备使用,同时,取医用手套备用;

其次,开孔选择,采用测量尺对新生儿脐部5的大小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步骤1)中匹配的刀模,并将刀模连接在打孔钳上;

接着,对水胶体敷料3进行裁剪,具体而言,先取步骤1)的水胶体敷料3,采用步骤1)的剪刀将水胶体敷料3顺着中心线进行裁断,分成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且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相对一侧,形成裁断边(未图示),并将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分别对折,形成折线3a,形成的折线3a与裁断边相互垂直,将第一连接体31分成第一座体311和第一固定部312,将第二连接体32分成第二座体321和第二固定部322,再采用步骤2)的打孔钳,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对折位置开制第一通孔31a和第二通孔32a,再用剪刀分别顺着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之保护纸的折线3a裁开,以备使用;

然后,取步骤3)的第一连接体31,将第一连接体31之第一座体31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一通孔31a对准新生儿之肚脐位置,并将第一座体31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随后取下第一固定部312处的保护纸,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接着,取步骤3)的第二连接体32,将第二连接体32之第二座体32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二通孔32a对准患儿肚脐位置,并将第二座体32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且与第一连接体31对称设置,然后取下第二固定部322处的保护纸,将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将脐动静脉导管4固定在第一固部和第二固定部322之间,构成脐动静脉导管4的桥式固定结构,其中,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时,该第一固定部312与第一座体311相互垂直设置,当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后,所述第一连接体31与第二连接体32构成一截面呈倒立的“t”型结构;

最后,取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将其中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一固定部上,再将另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二固定部上,至此完成新生儿脐动静脉导管4的固定,设置完毕后,该桥式固定结构会自然顺着第一连接体31或第二连接体32之折线3a倒向第一座体311或第二座体321一侧,具体而言,步骤5)中的静脉输液固定贴中部设有吸收层,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对称设置,包覆在步骤4)之桥式固定结构之第一固定部312和第二固定部222上,且各吸收层相互配合地包覆于脐部5上。

具体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方法的所需器具包括:打孔钳、水胶体敷料3以及剪刀,该开孔钳配套有刀模,该水胶体敷料3其中一面设有保护纸,新生儿之脐部5(其中,脐静脉1的内径较大于脐动脉2,数量为一;脐动脉2的内径较小于脐静脉1,数量为二)已预先设置有脐动静脉导管4;该桥式固定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对器具进行准备,具体而言,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为134℃,压力为2.2bar的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6分钟的灭菌处理,再于真空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5分钟的干燥处理,以备使用,同时,取医用手套备用;

其次,开孔选择,采用测量尺对新生儿脐部5的大小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步骤1)中匹配的刀模,并将刀模连接在打孔钳上;

接着,对水胶体敷料3进行裁剪,具体而言,先取步骤1)的水胶体敷料3,采用步骤1)的剪刀将水胶体敷料3顺着中心线进行裁断,分成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且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相对一侧,形成裁断边(未图示),并将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分别对折,形成折线3a,形成的折线3a与裁断边相互垂直,将第一连接体31分成第一座体311和第一固定部312,将第二连接体32分成第二座体321和第二固定部322,再采用步骤2)的打孔钳,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对折位置开制第一通孔31a和第二通孔32a,再用剪刀分别顺着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之保护纸的折线3a裁开,以备使用;

然后,取步骤3)的第一连接体31,将第一连接体31之第一座体31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一通孔31a对准新生儿之肚脐位置,并将第一座体31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随后取下第一固定部312处的保护纸,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接着,取步骤3)的第二连接体32,将第二连接体32之第二座体32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二通孔32a对准患儿肚脐位置,并将第二座体32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且与第一连接体31对称设置,然后取下第二固定部322处的保护纸,将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将脐动静脉导管4固定在第一固部和第二固定部322之间,构成脐动静脉导管4的桥式固定结构,其中,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时,该第一固定部312与第一座体311相互垂直设置,当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后,所述第一连接体31与第二连接体32构成一截面呈倒立的“t”型结构;

最后,取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将其中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一固定部上,再将另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二固定部上,至此完成新生儿脐动静脉导管4的固定,设置完毕后,该桥式固定结构会自然顺着第一连接体31或第二连接体32之折线3a倒向第一座体311或第二座体321一侧,具体而言,步骤5)中的静脉输液固定贴中部设有吸收层,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对称设置,包覆在步骤4)之桥式固定结构之第一固定部312和第二固定部222上,且各吸收层相互配合地包覆于脐部5上。

具体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方法的所需器具包括:打孔钳、水胶体敷料3以及剪刀,该开孔钳配套有刀模,该水胶体敷料3其中一面设有保护纸,新生儿之脐部5(其中,脐静脉1的内径较大于脐动脉2,数量为一;脐动脉2的内径较小于脐静脉1,数量为二)已预先设置有脐动静脉导管4;该桥式固定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对器具进行准备,具体而言,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为125℃,压力为2.12bar的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12分钟的灭菌处理,再于真空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3分钟的干燥处理,以备使用,同时,取医用手套备用;

其次,开孔选择,采用测量尺对新生儿脐部5的大小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步骤1)中匹配的刀模,并将刀模连接在打孔钳上;

接着,对水胶体敷料3进行裁剪,具体而言,先取步骤1)的水胶体敷料3,采用步骤1)的剪刀将水胶体敷料3顺着中心线进行裁断,分成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且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相对一侧,形成裁断边(未图示),并将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分别对折,形成折线3a,形成的折线3a与裁断边相互垂直,将第一连接体31分成第一座体311和第一固定部312,将第二连接体32分成第二座体321和第二固定部322,再采用步骤2)的打孔钳,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对折位置开制第一通孔31a和第二通孔32a,再用剪刀分别顺着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之保护纸的折线3a裁开,以备使用;

然后,取步骤3)的第一连接体31,将第一连接体31之第一座体31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一通孔31a对准新生儿之肚脐位置,并将第一座体31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随后取下第一固定部312处的保护纸,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接着,取步骤3)的第二连接体32,将第二连接体32之第二座体32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二通孔32a对准患儿肚脐位置,并将第二座体32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且与第一连接体31对称设置,然后取下第二固定部322处的保护纸,将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将脐动静脉导管4固定在第一固部和第二固定部322之间,构成脐动静脉导管4的桥式固定结构,其中,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时,该第一固定部312与第一座体311相互垂直设置,当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后,所述第一连接体31与第二连接体32构成一截面呈倒立的“t”型结构;

最后,取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将其中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一固定部上,再将另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二固定部上,至此完成新生儿脐动静脉导管4的固定,设置完毕后,该桥式固定结构会自然顺着第一连接体31或第二连接体32之折线3a倒向第一座体311或第二座体321一侧,具体而言,步骤5)中的静脉输液固定贴中部设有吸收层,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对称设置,包覆在步骤4)之桥式固定结构之第一固定部312和第二固定部222上,且各吸收层相互配合地包覆于脐部5上。

具体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该固定方法的所需器具包括:打孔钳、水胶体敷料3以及剪刀,该开孔钳配套有刀模,该水胶体敷料3其中一面设有保护纸,新生儿之脐部5(其中,脐静脉1的内径较大于脐动脉2,数量为一;脐动脉2的内径较小于脐静脉1,数量为二)已预先设置有脐动静脉导管4;该桥式固定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对器具进行准备,具体而言,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为134℃,压力为2.22bar的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4分钟的灭菌处理,再于真空环境下对打孔钳、剪刀以及刀模分别进行3.5分钟的干燥处理,以备使用,同时,取医用手套备用;

其次,开孔选择,采用测量尺对新生儿脐部5的大小进行测量,再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步骤1)中匹配的刀模,并将刀模连接在打孔钳上;

接着,对水胶体敷料3进行裁剪,具体而言,先取步骤1)的水胶体敷料3,采用步骤1)的剪刀将水胶体敷料3顺着中心线进行裁断,分成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且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相对一侧,形成裁断边(未图示),并将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分别对折,形成折线3a,形成的折线3a与裁断边相互垂直,将第一连接体31分成第一座体311和第一固定部312,将第二连接体32分成第二座体321和第二固定部322,再采用步骤2)的打孔钳,分别于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对折位置开制第一通孔31a和第二通孔32a,再用剪刀分别顺着第一连接体31和第二连接体32之保护纸的折线3a裁开,以备使用;

然后,取步骤3)的第一连接体31,将第一连接体31之第一座体31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一通孔31a对准新生儿之肚脐位置,并将第一座体31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随后取下第一固定部312处的保护纸,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接着,取步骤3)的第二连接体32,将第二连接体32之第二座体321处的保护纸取下,再将第二通孔32a对准患儿肚脐位置,并将第二座体321粘贴肚脐周边的位置且与第一连接体31对称设置,然后取下第二固定部322处的保护纸,将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将脐动静脉导管4固定在第一固部和第二固定部322之间,构成脐动静脉导管4的桥式固定结构,其中,将脐动静脉导管4粘贴在第一固定部312上时,该第一固定部312与第一座体311相互垂直设置,当第二固定部322与第一固定部312对准贴合后,所述第一连接体31与第二连接体32构成一截面呈倒立的“t”型结构;

最后,取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将其中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一固定部上,再将另一静脉输液固定贴贴合于步骤4)的第二固定部上,至此完成新生儿脐动静脉导管4的固定,设置完毕后,该桥式固定结构会自然顺着第一连接体31或第二连接体32之折线3a倒向第一座体311或第二座体321一侧,具体而言,步骤5)中的静脉输液固定贴中部设有吸收层,二静脉输液固定贴对称设置,包覆在步骤4)之桥式固定结构之第一固定部312和第二固定部222上,且各吸收层相互配合地包覆于脐部5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其采用的打孔钳包括第一钳体、与第一钳体相互铰接的第二钳体、设于第一钳体前端的垫板以及设于第二钳体前端的磁铁组成,该打孔钳通过磁铁吸固刀模,采用磁铁吸附金属的特性,使刀模组合于打孔钳上后更便于更换,形成一种可快速更换的组合结构,以便于更换不同尺寸的刀模。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其采用的水胶体敷料3为一种无菌物品,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最常见的凝胶为羟甲基纤维素,该凝胶可牢固地粘贴于创口边缘皮肤,当吸收渗液后可肿胀12倍,这类水胶体敷料3的代表是duoderm和comfeel。

由于水胶体敷料3的背衬是半通透材料(通常为聚氨酯薄膜),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同时具有很好的防水性,因此,即便是敷料在身,也可以正常沐浴,此外,水胶体敷料3易于裁剪,可以根据解剖部位进行适当裁剪,以便获得最好的效果。

使用简单方便,无须频繁更换,在去除时不会引起疼痛和损伤;吸收渗液后会转变为凝胶,局部膨胀且呈白色,临床使用中应注意观察敷料吸收渗液程度,变白区域接近敷料边缘(如1厘米)时应及时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步骤、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