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5865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气管炎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据文献资料显示:气管炎,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负离子而使气管黏膜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临床表现:

a.咳嗽

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

b.咳痰

多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黏液脓性痰。

c.喘息

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

d.体征

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明显增多,咳嗽咳痰后啰音可减少。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气管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气管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气管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以解决气管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其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气管炎。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枸杞5~16g、党参15~26g、绿豆25~55g、川贝3~12g、杏仁5~10g、山药(炒)15~36g、桑叶5~12g、麦冬6~16g、白芥子3~12g、太子参9~36g、赤芍药8~16g、法半夏3~10g、天麻3~12g、益智仁5~16g、蚤休5~16g、牛黄0.3~0.7g、白矾0.8~1.8g、防风5~10g、蟾衣2~6g、炮山甲8~18g、蛤蚧3~8g、茯苓10~16g、地龙5~12g、水蛇10~16g、乌梅4~8g。

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枸杞8~13g、党参18~23g、绿豆30~48g、川贝5~11g、杏仁6~9g、山药(炒)18~32g、桑叶6~11g、麦冬8~14g、白芥子6~11g、太子参10~32g、赤芍药9~14g、法半夏5~9g、天麻5~11g、益智仁6~14g、蚤休6~14g、牛黄0.4~0.6g、白矾0.9~1.6g、防风6~9g、蟾衣3~5g、炮山甲9~16g、蛤蚧4~7g、茯苓11~15g、地龙6~11g、水蛇11~14g、乌梅5~7g。

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枸杞12g、党参20g、绿豆42g、川贝10g、杏仁8g、山药(炒)28g、桑叶10g、麦冬12g、白芥子10g、太子参26g、赤芍药12g、法半夏8g、天麻10g、益智仁12g、蚤休12g、牛黄0.5g、白矾1.5g、防风8g、蟾衣4g、炮山甲15g、蛤蚧6g、茯苓13g、地龙10g、水蛇13g、乌梅6g。

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混合粉碎成150目的粗粒状待用;

b、①将a中粗粒状药物包好后,放入冷开水中浸泡60min,进而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蒸煮锅内,注入过药6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30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注入过药58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时,转文火熬制25min,滤取药液;③将二次药液混合即得药液原汁,并在药液原汁中加入食醋、黄酒(按照重量比3︰1.2︰1.2的比例)混合,然后装入药器中搅拌,静置48小时即可。

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每日二次服用,早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6毫升(ml)/次,趁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服药1~3个疗程,症状消失,病获治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其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枸杞,性味:味甘、性平,具有能补肝肾、益精血、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虚损、精血不足、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不孕、肾虚精亏、消渴口干、尿频舌红、精血不能上济于目、眼目昏花、视力减退;

党参,性味:性平、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绿豆,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川贝,性味:苦、甘、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杏仁,性味:味苦、性微温,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山药(炒),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另具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桑叶,性味:甘、苦、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润肺、益胃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干咳痰稠、劳嗽咯血、津少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白芥子,性味:辛、温,具有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等症;

太子参,性味:甘、微苦、平,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赤芍药,性味:酸苦、凉,具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等症;

法半夏,性味:辛、温,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天麻,性味:甘、辛、平,无毒,具有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

益智仁,性味:辛、温,具有温脾、暖肾、固气、涩精之功效,用于治疗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夜多小便等症;

蚤休,性味:苦辛、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

牛黄,性味:甘、凉,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白矾,性味:酸、涩、寒,具有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之功效,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处;

防风,性味:辛、甘、温,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蟾衣,性味:辛、凉,微毒,具有扶正固体,攻坚破淤,抗癌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肿瘤、乙肝、大小三阳、腹水等疑难杂症;

炮山甲,性味:味咸、性微寒,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等症;

蛤蚧,性味:咸、平,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萎遗精;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地龙,性味:味咸、性寒,具有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水蛇,性味:味甘、咸,性寒,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痢之功效,用于治疗用于消渴、烦热、口干、毒痢等症;

乌梅,性味:味酸、性平,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之功效,用于治疗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气管炎的原则,从依据气管炎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气管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气管炎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枸杞12g、党参20g、绿豆42g、川贝10g、杏仁8g、山药(炒)28g、桑叶10g、麦冬12g、白芥子10g、太子参26g、赤芍药12g、法半夏8g、天麻10g、益智仁12g、蚤休12g、牛黄0.5g、白矾1.5g、防风8g、蟾衣4g、炮山甲15g、蛤蚧6g、茯苓13g、地龙10g、水蛇13g、乌梅6g。

实施例2:

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枸杞13g、党参23g、绿豆48g、川贝11g、杏仁9g、山药(炒)32g、桑叶11g、麦冬14g、白芥子11g、太子参32g、赤芍药14g、法半夏9g、天麻11g、益智仁14g、蚤休14g、牛黄0.6g、白矾1.6g、防风9g、蟾衣5g、炮山甲16g、蛤蚧7g、茯苓15g、地龙11g、水蛇14g、乌梅7g。

实施例3:

一种可有效治疗气管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枸杞16g、党参26g、绿豆55g、川贝12g、杏仁10g、山药(炒)36g、桑叶12g、麦冬16g、白芥子12g、太子参36g、赤芍药16g、法半夏10g、天麻12g、益智仁16g、蚤休16g、牛黄0.7g、白矾1.8g、防风10g、蟾衣6g、炮山甲18g、蛤蚧8g、茯苓16g、地龙12g、水蛇16g、乌梅8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气管炎患者共1680例,年龄为55岁以上的900例,只有780例为55岁以下。1680例患者中痊愈的905例,有效的691例,无效的84例。总有效率达9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