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1606发布日期:2019-04-23 20:37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定义

扁桃体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源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

病因

1.由于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的。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或者葡萄球菌。

2.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

临床表现

1.急性期

(1)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以及全身酸懒等。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

2.慢性期

(1)反复发作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

(2)口臭由于扁桃体内细菌的繁殖生长及残留于扁桃体内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

(3)扁桃体肿大肥大的扁桃体可使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

(4)全身表现扁桃体内的细菌,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如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可有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鲜生地【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用法用量】鲜地黄:9~30g。生地黄:9~15g。

京玄参【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用法用量】9~1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大青叶【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用法用量】9~15g。

半边莲【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chinensislour.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净,晒干。【性味】辛,平。【归经】归心、小肠、肺经。【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大腹水肿,面足浮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用法用量】9~15g。

鱼腥草【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辛,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用法用量】6~25g。

柴胡【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用法用量】3~9g。

知母【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un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用法用量】6~12g。

牛黄【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性味】甘,凉。【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用法用量】0.15~0.35g。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扁桃体炎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鲜生地10份、京玄参9份、大青叶10份、半边莲9份、鱼腥草8份、柴胡6份、知母6份、牛黄0.2份。

发明人认为扁桃体炎中医称为“喉蛾”,感受淫邪之毒,积热上攻于肺,则生蛾,或胃中积热上攻而发病。故组配本方。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1临床资料发明人收集由于口腔炎所引发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共56例.年龄18~58岁,入院时患者体温38.0~39.5℃,扁桃体充血肿胀(i度12例、ⅱ度4o例、ⅲ度4例),咽痛,胸部听诊均未闻及湿哕音,血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增高,排除下呼吸道感染及对青霉素药物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0.96~10.87)岁。对照组26例,男性15例,女性l1例;平均年龄(31.84~9.35)岁。两组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青霉素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静滴,每日1次;出现化脓患者加用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酌情使用者药物降温,连续治疗5d。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煎剂,每日3次。连续治疗5d。

1.3观察方法(1)比较两组治疗5d后的治疗总有效率;(2)治疗前后对患者症状进行积分,症状包括咽痛、扁桃体充血及肿大、扁桃体化脓、发热、咳嗽、烦躁不安、口渴、舌象、大便,其中前3项症状每项6分,后6项每项2分,总分3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其中舌象0分为舌质淡红、苔薄白,2分为舌质异常,舌质红、苔薄黄;(3)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正常、扁桃体红肿充血消退。有效:患者症状以及体征有所缓解,患者的血常规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和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18.25±7.31)分,治疗后(2.48~0.64)分;对照组症状积分亦由治疗前的(17.83~6.42)分下降至(6.78~1.27)分。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积分的下降更明显(p<0.05)。

2.3两组患者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结果示观察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扁桃体炎,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

称取:鲜生地10g、京玄参9g、大青叶10g、半边莲9g、鱼腥草8g、柴胡6g、知母6g;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加入牛黄0.2g,混合均匀,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鲜生地10g、京玄参9g、大青叶10g、半边莲9g、鱼腥草8g、柴胡6g、知母6g;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加牛黄(研细)0.2g,混合均匀,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具体实施例3

称取:鲜生地10g、京玄参9g、大青叶10g、半边莲9g、鱼腥草8g、柴胡6g、知母6g;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加牛黄(研细)0.2g,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